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188例突发性耳聋临床病例的回顾性分析,选择18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法分析(SAS8.2版),探讨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预后与治疗前发病时问,是否伴发眩晕及地塞米松应用有相关性;与发病年龄,性别,患侧,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治疗时问,其他药物的应用,高压氧的应用等无相关性。结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应强调尽早施治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伴发眩晕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突发聋的病因、临床特点、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97-2002年的46例(52耳)20 岁以下青少年突发性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男女患者构成比约为2.4:1,大部分的患者发病前有较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史和精神压力。初诊时两耳同时发病占13.04%,伴眩晕者占28.26%;0.25-4KHz频率平均听力损失中重度(>60dB)占53.85%,听力曲线全耷型占46.15%。总体疗效为痊愈21.15%,显效17,3l%,有效25%,总有效率63.47%。结论在影响青少年突发性耷预后的因素中,发病前有无感冒史及治疗中精神因素、初诊时听力损失程度、纯音听力曲线类型及开始治疗时间与预后有关,而性别、单双耳发病、有无眩晕,以及用药种类等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不明显。基本符合文献报道的一般性规律,但亦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赵璟  桂晓钟 《安徽医学》2015,(3):313-315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2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纯音听阈测试对比,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突发性耳聋预后与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大小、听力损失情况、有无眩晕、高血压、糖尿病及焦虑情绪有关,而与性别无关。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时间越长、年龄越大、听力损失越重,治疗预后越差。听力图中,高频型和水平型比中频型和低频型预后差,全聋型最差。不伴眩晕、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无焦虑情绪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有焦虑情绪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住院的88例(111耳)听力损失为中重度以上(0.25、0.5、1、2、4、8kHz的平均纯音听阈>56dB)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15个自变量与1个应变量的16项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和逐步回归。根据F值水平逐个剔除对预后作用不显著因素,保留显著性因素,并建立判断预后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认为有4项因素与预后有关,即发病时是否伴有眩晕、发病至就诊时间的长短、治疗时间的长短及500Hz听阈值。结论: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因素的判定,不同的报道结果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及病例数量的影响所致,所以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尤其是心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67例患者(170耳)的完整资料,对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曲线类型、有无伴发眩晕及心理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判定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患者的性别、听力曲线类型与预后无相关性,P>0.05;患者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眩晕及心理因素与疾病预后相关,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心理因素作为一个可变因素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应神经性听力损失,国内外对影响预后的许多因素做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缺乏直接病因、病理研究证据,预后受许多因素影响,且本病存在自愈倾向,到目前为止在治疗上无重大进展,对许多问题尚缺乏定论。作者对1986年1月~1999年3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103例共计106耳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求探讨各种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方法:对64例单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病例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诊治时间早,不伴有眩晕,听力损失曲线为上升型,谷型预后较好。结论:突发性耳聋应视为急症病例,治疗需即时,疗程应足够。  相似文献   

9.
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因素张华荣,冯连铭,史海旭,吴玉君突发性耳聋临床上系指突然发生的病因不明的急性感音性神经性耳聋。突然发病,听力急降,甚至全聋,发病前听力无任何异常。其病因学说繁多,发病机理不甚明确,治疗方法及效果各异l',',']。故对其预后也有...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聋为耳聋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专指发生于一瞬间、或至长不超过48小时,耳聋即达高峰的、原因不明的感音性耳聋。对其病因多持微循环病变及病毒感染说。有些学者认为,虽未经任何治疗,也有近半数患者听力可自行改善。但多认为疗效与病程长短等多种因素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及各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81例病人分为激素治疗组147例,给予常规治疗加强的松口服;对照组34例,给予静脉滴注扩血管,营养神经药物以及口服维生素等常规治疗,疗程均为7天,观察听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59.9%(88/147),对照组总有效率41.2%(1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病程长短可为预后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系统回顾了本科自2007—2010年收治的140例(142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资料。分析突发性耳聋的预后与年龄、初诊时间、治疗前的听力程度、伴发眩晕、耳鸣的关系。[结果]年龄越大,疗效越差;就诊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听力损失越重,疗效越差;伴有眩晕症状者,疗效差;伴发耳鸣对突发性耳聋疗效影响不明显。[结论]了解影响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影响因素,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突发性耳聋预后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突聋患者68例,建立数据库,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包括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行多因素分析时族别、眩晕、头痛、耳呜被剔除。结论:患者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与突聋预舌呈负相关,中低频的损失预后优于高频损失。伴随症状眩晕、头痛、耳呜与预后无相关性。多因素逐步分析的方法可使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单侧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听力的关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孟新  李兵  李素芳 《重庆医学》2003,32(3):325-326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176例单侧耳突发性聋,治疗前病程在10d以内,同一治疗方案及疗程,观察伴或不伴眩晕患者的疗效。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多表现为重度或高频听力损失,此两组听力损失型伴或不伴眩晕疗效均不满意,而不伴眩晕者多表现为低频或平坦型听力损失,且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突发性聋伴或不伴眩晕与预后无相关性,疗效与治疗起始听力损失的曲线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测试结果,对突聋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判断。方法:对300例突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ABR及纯音测听检查。结果:Ⅴ波异常(包括波的缺失及潜伏期延长)与ABR各波均异常者预后相同且最差,其次是Ⅰ波缺失与Ⅰ、Ⅲ波均缺失者,第三为Ⅰ波潜伏期延长与Ⅰ、Ⅲ波潜伏期均延长者,Ⅲ波异常或各波间期延长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ABR能够为突聋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良情感宣泄对突聋患者心理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8例不良情感严重的突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与心理干预,宣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不良情感宣泄。结果治疗有效率宣泄组为85.29%,对照组为70.59%,有显著性差异P<0.05,宣泄组焦虑及抑郁缓解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及心理干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不良情感宣泄可一定程度改善突聋患者预后,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徐莉  ;张秀玲  ;刘志浩 《现代医学》2014,(11):1300-1303
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突发性聋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自制调查表对138例突发性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突发性聋患者PSQI得分为(11.4±3.1)分,74.6%的患者睡眠质量存在问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突发性聋住院患者夜间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有耳鸣、应用激素后的反应、担心治疗效果、听力损失程度、眩晕、护士夜间查房或操作等因素,其中耳鸣和应用激素后的反应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突发性聋住院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应针对患者睡眠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8.
突发性耳聋甲皱微循环改变及针刺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突发性耳聋患甲皱微循环改变及针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突发性耳聋患针刺前后甲皱微循环进行记录。结果:突聋患甲皱微循环明显异常,针刺后患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突聋甲皱微循环状态,提示针刺治疗突聋的机制可能与患外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耳鸣心理声学检测意义,分析突发性聋伴耳鸣患者的主观分级与 听力损失之间的关系.方法:所有42例突聋并伴耳鸣患者行纯音听阈测试及耳鸣心理声学测试(耳鸣频率、响度、最低掩蔽级和后效抑制试验),并行耳鸣主观分级评估,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耳鸣音调匹配类型以纯音及窄带噪声为主;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