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5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眩晕、视物模糊、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运动及感觉异常是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头颅MRI表现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为特征性改变。结论: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6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等,主要症状及体征是突发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运动感觉障碍、视物模糊等。CT及MRI主要表现是位于基底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双侧丘脑“蝶形”梗死灶特征性改变。结论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早期全面综合征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附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近4年来21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TOBS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最常见,影像学重要特征是丘脑或中脑梗死并发枕叶、颞叶、小脑等梗死.MRI较CT更敏感.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有复杂多样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特点.方法 对32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瘫痪、感觉障碍等为常见表现,CT/MRI可发现中脑、丘脑合并小脑、枕叶、颞叶等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病死率、致残率高.结论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头CT、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3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临床表现复杂,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最常见,首发症状以眩晕和意识障碍多见。影像学特征以丘脑、小脑、中脑、枕叶、颞叶等梗死灶多见,双侧幕上幕下同时受累。MRA、CTA及DSA检查可明确血管病变情况,为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提供导向。结论:TOBS有复杂的临床及影像学改变,通过分析其特点,可为预防、治疗及预后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1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CT/MRI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21例中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8例,恶化2例,死亡2例(脑疝1例,肺部感染并发症1例),自动出院1例。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同时具有幕上及幕下多部位梗死,早期行MRI检查可明确诊断,全面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盛习华  佘正明 《右江医学》2011,39(1):54-56,F000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多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不同程度的瘫痪等为临床特征,CT或MRI可以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范围内的多发梗死灶,病死率、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结论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贺雯  刘慧斌  宋海燕 《包头医学》2008,32(3):139-141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4例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主要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痛、心脏病等.临床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CT及MRI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双侧丘脑对称性蝶形梗死灶.结论: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死因主要为脑疝,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TOBS多以中脑,丘脑,颞叶,枕叶功能缺失症状为主,表现为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及感觉障碍等,治愈率低,病死率高。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36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运动及感觉异常是最常见的症状及体征,头颅CT和(或)MRI提示中脑或丘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特征性影像学改变,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15例TOBS的临床资料,并探讨其发病机制。结果本组病例血栓形成占60%,以意识障碍、视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及肢体瘫痪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脑CT/MRI检查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5例,治愈2例,基本痊愈2例。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临床表现复杂。脑MRI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结合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1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并对11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分析TOBS的临床特点。结果:治疗结果显示TOBS预后差,致残率高,均留有后遗症,尤其是眼部症状。结论:TOBS综合征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等为常见表现。头CT、MRI,尤其头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于啸  张凌志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609-46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感觉障碍等为常见表现,CT/MRI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病死率、致残率高。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头CT、MRI,尤其头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预后.方法:本文对2005年11月~2009年11月确诊并收治的18例TOB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以老年为多,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糖尿病最常见,临床表现急起眩晕,意识障碍,伴有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和视觉障碍.影像学提示梗死位于中脑、丘脑、小脑、颞和枕叶,其中以中脑、丘脑、梗死多见.结论:TOBS根据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可早期确诊.死亡率高、预后差,应提高对本综合征认识并早期系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32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意识障碍、眩晕、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的变化、肢体运动障碍、偏盲或皮质盲、共济失调及记忆功能损害;磁共振(MRI)显示梗死灶在丘脑、小脑、中脑、脑桥、枕叶、颞叶内侧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临床表现和MRI表现是诊断TOBS的主要依据,DSA能为病变提供血管定位依据,对治疗及预防TOBS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再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梗死的疗效.方法 8例后循环梗死患者发病4~32 h内先行静脉溶栓,因效果欠佳,临床症状加重再行动脉溶栓.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8例患者中有5例动脉溶栓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例溶栓后临床症状稍改善,1例患者溶栓后有出血转变.动脉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31.75±3.20)分、(22.25±9.22)分和(16.5±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循环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如果效果差,病情重,再行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7.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0例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检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 对 1 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0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 ,但以丘脑和中脑的缺血症状最常见 ,头颅MRI显示病灶较明确。结论 TOBS临床症状复杂 ,难以用一个病灶解释的 ,头颅MRI对诊断TOBS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于啸  张凌志 《实用医技》2007,14(33):4609-461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例TOBS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感觉障碍等为常见表现,CT/MRI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治愈率低,病死率、致残率高。结论: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头CT、MRI,尤其头MRI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首先由Caplan于1980年提出,约占脑梗死的7.6%[1],Caplan[2]根据其临床表现分为两组,即中脑和丘脑受损的脑干首端梗死和颞叶内侧面、枕叶受损的大脑后动脉区梗死.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特别是MRI的临床应用,确诊的TOBS越来越多.本文就其有关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例TOB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主要病因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障碍、眼动障碍、瞳孔异常及运动障碍,首发症状以眩晕和意识障碍多见。MR I影像检查优于CT,MR I示小脑、丘脑、中脑、枕叶、桥脑上端梗死多见,双侧及幕上幕下同时受累。该病死亡率高,预后差。结论:①TOBS临床及影像特征复杂多样,特殊的解剖结构是其病理生理基础。②临床以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体征以中脑、丘脑损害为主者应考虑TOBS,早期复查MR I、早期诊断、积极溶栓和抗凝治疗对改善预后很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