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高血压诊断及防治研究的进展、家庭自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一些患者在诊室内血压增高,而家庭自测血压及ABPM均为正常,于是把这一现象称为白大衣高血压。事实上,白大衣高血压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约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20%,在老年人中可高达40%;  相似文献   

2.
白大衣高血压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白大衣高血压对左心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将患者分为白大衣高血压组和持续性高血压组 ,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比较每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结果 白大衣高血压组左房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和左室质量指数均低于持续高血压组 ,但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舒张功能较对照组下降。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可能造成心脏损害 ,但是危险性低于持续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大衣高血压(WCH)的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诊室血压测量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选初诊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白大衣高血压患者、正常血压(NT)者各35例,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NTG-D)--即对含服硝酸甘油的反应以评价血管的内皮功能,记录并比较3组的动态血压水平、心率及FMD、NTG-D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血压者相比,EH组和WCH组FMD均明显降低[分别为(12.10±5.87)%与(6.85±5.23)%;(12.10±5.87)%与(6.90±5.20)%,均P<0.01],NT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和WCH组相比,诊室平均收缩压、舒张压、FMD和NTG-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4 h动态血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白大衣高血压存在内皮功能异常,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有关,应该加强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大衣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自然转归,方法:白大衣高血压和150例正常血压患进行比较,并进行4年随访。结果: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29%(138/2636),与情绪、年龄密切相关,与身高,体重无关,4年随访,研究组血压大部分降至正常,结论:白大衣高血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大衣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和自然转归.方法白大衣高血压和150例正常血压患者进行比较,并进行4年随访.结果白大衣高血压的发生率为5.29%(138/2636),与情绪、年龄密切相关,与身高、体重无关,4年随访,研究组血压大部分降至正常.结论白大衣高血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高血压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仅在诊室内血压升高而在诊室外血压正常,这一现象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我们2002-01~2005-09诊断白大衣高血压30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高血压患者的白大衣效应 ,监测 84例临床初步诊断为高血压患者的 2 4小时动态血压。结果显示 ,所有患者初诊时血压均显著高于日间动态血压平均值 ,平均收缩压升高 1.97kPa,平均舒张压升高 0 .91kPa ,最大差值为 6 .2 4/ 3.18kPa ,白大衣性高血压发生率为 2 5 % ,且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5 )。表明高血压患者对医务人员测血压存在应激性警觉反应 ,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可能减轻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8.
白大衣性高血压14例误诊误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将随测血压(CBP)升高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正常者称为白大衣性高血压。我院自1995年以来,从本院门诊高血压病例中抽样89例,停服降压药1周,经ABPM发现有14例属白大衣性高血压,占15.7%,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  相似文献   

9.
<正>"白大衣效应"(WCE)是指患者在诊室内发生血压的暂时升高,高于诊室外血压的现象。该效应由Mancia等首先报道。有研究发现在24 h动态血压监测中部分高血压患者最初1 h及最  相似文献   

10.
白大衣性高血压最常发生于学生体检中,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神秘而致精神紧张,血压一时性升高,笔者对12565名学生体检发现,其发生率为8.23%,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白大衣效应”(WCE)是指患者在诊室内发生血压的暂时升高,高于诊室外血压的现象。该效应由Mancia等首先报道。有研究发现在24h动态血压监测中部分高血压患者最初1h及最后1h(第24小时)有白大衣效应。本研究主要对动态血压中的WCF尤其是第1、24小时WCF进行研究及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综合治疗白大衣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门诊就诊并予以综合治疗的40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我院门诊就诊且未不予以任何治疗措施的40例白大衣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治疗后的就诊血压、相关指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就诊血压优于对照组;BMI、TC、TG、Cre、LVPWT均优于对照组;精力、睡眠情感、社会生活、躯体活动及家庭生活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较大(P0.05)。结论综合治疗在改善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的就诊血压、控制血压进展和靶器官功能损害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玉华  杨华英 《临床荟萃》2003,18(23):1374-1375
白大衣高血压 (whitecoathypertension ,WCH)指患者仅在诊室内测得血压升高而诊室外血压正常的现象[1] ,又称诊所高血压或单纯临床高血压。随着高血压诊断及防治研究的进展 ,WCH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WCH的危险性及是否需要药物治疗至今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现就近几年来WCH的危险性评价作一综述。1 诊断标准在医院中偶尔测得的血压并不能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血压水平 ,目前 ,2 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已被广泛接受 ,成为诊断WCH最常用的手段。如果患者在医院测血压高于正常标准而平均白昼血压或 2 4小时平均血压正常 ,则…  相似文献   

14.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特点及其预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玲  李润青 《中国康复》2002,17(3):135-13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特点、正常值及其预测意义。方法:使用英国产MEDILOG ABP monitoring system无创伤性动态血压监测仪对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包括采用固定日间和夜间时间段,日间每15min、夜间每30min记录1次。包括24h、日间和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24h、日间和夜间血压负荷值。结果:80 例患者24h平均压及平均脉压等常用参数值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其中白大衣高血压占15%。结论: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值比随测血压能更准确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状发生。 单独诊断白大衣高血压与传统方式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白大衣性高血压(WC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8例WC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动态血压监测(ABPM)值、诊室血压(CBP)值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ABPM、CBP血压测量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BPM、CBP血压测量值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WCH患者实施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压力管理对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动态血压监测诊断为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妇科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压力管理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术前血压及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得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下降不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压力管理能显著缓解白大衣效应,保持妇科手术患者术前血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陈蕴文  戴苏泉 《临床荟萃》1996,11(13):618-619
多年来临床上使用血压计临时测量血压,这成为高血压诊断和治疗观察的主要方式,但偶测血压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诊断的精确性较差,同时不能正确地评价降压药物的效应,更不能有效地预防或减轻高血压的并发症。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技术(ambu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则可以提供24小时血压资料,以利于精确的高血压诊断和选择适宜的降压药物,本文将对其临床作用于白大衣性高血压的诊断方面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动应激试验前后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白大衣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该院收治的白大衣性高血压患者4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普通高血压患者30例作为普通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在空腹状态,在功率200 W的自行车上以蹬车2min后间歇5min再重复运动直至极度疲劳,完成运动应激试验。检测比较3组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3h的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及平均动脉压(MAP),分析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对白大衣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患者MAP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和普通组运动前后的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及MAP均升高;与普通组比较,研究组运动前后的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及MAP均升高(P0.05)。研究组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3h的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及MAP均较运动前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应激试验前后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对白大衣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良好,其中以运动后即刻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联合诊断白大衣性高血压的价值最优。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应激试验前后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与白大衣性高血压MAP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44、0.802,P0.05)。结论运动应激试验前后血清皮质醇和IL-6水平对白大衣性高血压的诊断价值良好且与其血压水平相关,可能作为白大衣性高血压诊断和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白大衣高血压(white coat hypertension,WCH)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高血压,目前对此研究较多,但因各家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因而存在着一定争论。本文就我院诊治的52例WCH,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发现体检学生中血压升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07年广州市6所中学1 504例学生体检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发现血压升高的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多,体形变化是影响高血压检出率的首要因素,血压下降的程度与性别没有关系.结论 体检中存在白大衣现象,防止白大衣现象是提高体检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 减少危险因素-肥胖,也是防止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