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心脏病是一个具有多种因素的疾病,其中之一是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心脏病症状的关系并不呈线性,即可说明这点。例如,仅1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有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差;约10%心绞痛或心肌梗塞病人的冠状动脉正常或接近正常;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仿,但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心肌梗塞与猝死等并发症的危险性远为较高。在变异型心绞痛病人,血液动力学监护显示在发作前并无增加心肌氧耗量的因素,动脉造影证明  相似文献   

2.
心肌梗塞通常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腔所改。目前,尚不清楚触发心肌梗塞的确切因素。可能与某些造成血儿茶酚胺浓度增高的因素有关,如体位,精神紧张和运动等。为评价这些因素在促发心肌梗塞中的作用,作者对186例确诊为心肌梗塞的病人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本组病例186例(男149,女37),平均年龄57±12岁。所有病人均有血清CK-MB增高和典型的心肌梗塞心电图改变。病人进入监护病房后,由专人收集病人发病的时间、胸痛发作前30分钟内的有关情况(包括活动情况、精神状态和体位改变)。  相似文献   

3.
冠脉溶栓是一全新的治疗学概念,并可借以了解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原理。近来证明,冠脉阻塞可能是痉挛、血小板聚集和粥样硬化斑之间彼此动力学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多数 AMI 后早期病人、血管造影时可见冠脉阻塞性血栓,血栓一般位于冠脉粥样硬化斑上或其附近;冠脉血栓溶解后仍可有残余狭窄。心绞痛一般反映心肌缺血,AMI 前心绞痛反映冠脉狭窄。本文研究 AMI 前心绞痛与冠脉溶栓后残余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和其他急性冠状动脉病变在急性心肌梗塞和其他缺血性心脏病症候群中的发生率和重要性,仍有争论。本文报道,一组心肌梗塞后三个月内死亡的尸检患者,将其病理损害与梗塞前后的临床表现相联系,以进一步阐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病变在临床冠状动脉机能不全和急性心肌梗塞发生中的作用。尸检共83例,分为二组,第一组71例示有一处或多处散在的新近梗塞,临床上有或无心肌梗塞的  相似文献   

5.
对影响心肌梗塞后预后因素的估价在病人的管理、心肌梗塞后治疗的临床试验设计、阐明心肌梗塞后死亡机理、以及心肌梗塞后同类病人疗效的比较等方面很为有用。然而,过去对这些预后因素的研究缺乏一致性,使其有用性受到限制。产生不一致的最重要原因是不同的见解、较差的统计方法、以及对因素的不同定义和衡量。本文报告1971年 Perth冠心病登记(PCR)中666例急性心肌梗塞后存活病例的9年随诊结果。方法:PCR 是 WHO 在欧洲、以色列和澳大利亚19个中心合作调查心肌梗塞发生率的一个部分。PCR 有239,546名30~69岁人群,其中1,138次最后确诊或为可能心肌梗塞,发生于1,078例病人。此1,078例从最早登记日起随诊至1979年12  相似文献   

6.
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是心肌氧释放减少,从临床观点考虑,有5种机理可引起心肌梗塞:(1)冠状动脉血栓形成;(2)严重病变的血管内暂时性血小板聚集;(3)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继发性出血使冠状动脉管腔迅速减小;(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5)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塞(AMI)已非假设。无疑大多数 AMI 病人有继发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严  相似文献   

7.
多数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由冠状动脉栓塞引起的急性心肌梗塞可发生于细菌性心内膜炎,亦见于风湿性二尖瓣病合并房颤者。随着抗生素的普遍应用,前者发病率逐渐减少。而风心病心内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冠状动脉栓塞日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现结合文献就我们所遇6例风心病并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的部位、性质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部位、数目等。结果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5.5%;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复发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0%;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不稳定性斑块。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后的心脏性猝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每年约有50万病人因急性心肌梗塞而住院。80%以上病人可存活下来并出院,其中10%~20%的病人在出院后第一年中死亡,梗塞后最初6个月死亡危险性最大,在死亡病员中,大约50%属猝死。本文将概括介绍急性心肌梗塞后心脏性猝死的病理生理学,并对可用以识别住院后可能发生心脏猝死的某些预测因素作一讨论。心脏性猝死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绝大多数心肌梗塞(MI)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并多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少数心肌梗塞则由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NAMI)所致。国内有关NAMI的报告不少,但尸检证实的NAMI资料却不多。本文回顾我院近10年经尸检证实的NAMI 11例,并就其病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23~44岁青年组心肌梗塞32例与45~67岁中老年组心肌梗塞40例进行对照研究。所有病例均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青年组中84%病例否认有前驱的心绞痛病史,首次发病即呈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过程。所有青年组急性心肌梗塞病例起病症状均为严重胸痛。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较轻(狭窄平均为65±16%)。其中有25%病例正常,59%为单支血管病变,虽侧支循环少,但临床心功能良好。提示强烈应激、过劳、过量吸烟及饮酒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303例NVAF病人,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房颤伴脑卒中组(n=134)和房颤不伴脑卒中组(n=169)。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因素,并进一步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房颤伴脑卒中组中75.4%的病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非脑卒中组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人比例为6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CHA2DS2-VASc评分是NVAF病人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2DS2-VASc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优于CHA2DS2-VASc评分。结论 在老年NVAF病人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联合CHA2DS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对心肌桥和无心肌桥患者在冠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影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肌桥合并冠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A组),无心肌桥的冠脉粥样硬化者73例(B组),再进一步将A组根据心肌桥在收缩期的狭窄程度分为A1组和A2组,比较A组与B组、A1组与A2组的冠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A与B组、A1与A2组在年龄、胸痛、BMI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与B组在餐后2h血糖、低密度脂蛋白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1与A2组在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桥者因其特殊结构而较无心肌桥者更易受危险因素的影响而形成冠脉粥样硬化,更早干预和更严格控制心肌桥者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利于预防和延缓冠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进展。收缩期狭窄率越重其所需形成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越少,心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可能是粥样硬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王彩霞 《内科》2007,2(3):344-345
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缺血以致局部坏死,绝大多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少数由于梅毒性主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开口、结缔组织疾病或是冠状动脉栓塞所引起。近年来,发现冠状动脉持久痉挛,尤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的痉挛,也是引起心肌梗塞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年龄<80岁,有明确的心肌梗塞者入选,剔除有以下情况者:孕妇,非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肌梗塞,Ⅳ级的心绞痛,心功能Ⅳ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的非缺血性心脏病,严重伴发疾病可能在2年内死亡,明显低钾,洋地黄中毒,WPW综合征,先天性Q-T延长综合征。只有心梗后90天内的病人入选。  相似文献   

16.
β-阻滞剂对心肌梗塞的治疗及预防作用,由于缺乏良好的对照观察,仍有争论。本文从理论和临床方面,对β-阻滞剂在心肌梗塞急性期的应用,以及其对急性心肌梗塞与猝死的原发和继发预防的作用,进行评价。原发预防作用(心肌梗塞与猝死) β-阻滞剂虽不直接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但可减少心肌氧需,使心肌能耐受供氧不足而不表现缺氧。氧需减少是因为心  相似文献   

17.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姚依群,田玉旺,刘芳龄,崔吉君近年国外学者利用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来预测病人是否存在冠状动脉硬化,并提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冠脉)狭窄的强有力独立相关因素。我们对14例尸检病人颈动脉和冠脉血管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8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和48例健康体检人员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查,将高血压组和健康组、高血压组中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和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组患者和健康组二者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压组和健康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hsCRP平均水平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sCRP水平时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可以作为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标志物,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心肌梗塞是冠心病的一个类型,发病急,死亡率高。专家们预测,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河北省按世界人口标化,冠心病死亡率为48.2/10万,其中3/4死于急性心肌梗塞或冠心病猝死。冠心病猝死是指冠心病急性发病后迅即死亡,许多病人未得到进一步的诊治。这些病人有的即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有的可能即将发展为急性心肌硬塞,如按急性心肌梗塞推算,河北省每年死于急性心肌硬塞的病人在20000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 心肌梗塞病人是否存活心肌,是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能否使其受益的重要因素,亦与病人的预后有关.近年来已报道多种方法可检测心肌活力,亦有人推测冠心病病人心肌活力与某些临床因素相关.本文试图探讨心肌梗塞病人心肌存活状况的临床相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及分组方法1996年10月-1997年2月心肌梗塞住院病人62例,均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1979年颁布的缺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