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斑纹芦荟与库拉索芦荟原胶中多糖含量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斑纹芦荟与库拉索芦荟原胶中多糖含量研究陈丹包国荣陈卫琳(福建中医学院中药系福州350003)芦荟为库拉索芦荟AloeveraL.及好望角芦荟A.feroxMil或同属植物叶汁的浓缩干燥物,传统主要用于热结便秘、小儿疳积等症。现代研究证实,芦荟除入药外可广泛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主要利用芦荟中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多糖类成分〔1~3〕。有关上述芦荟中多糖成分的研究早有报道,而国产斑纹芦荟A.veraL.var.chinensis(Haw)Berger中的多糖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不同年限的库拉索芦荟与斑纹芦荟的多糖含量。方法以D-甘露糖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长年限为1、2、3、4及5年的库拉索芦荟和斑纹芦荟的多糖含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甘露糖在0.05~0.60 g/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5),测得生长年限为1、2、3、4及5年的库拉索芦荟多糖含量分别为1.201、1.485、1.665、2.355、5.040 mg/g;斑纹芦荟的多糖含量分别为0.780、0.900、1.035、1.650、2.355 mg/g。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库拉索芦荟和斑纹芦荟的多糖含量有差别,其含量随年限增长而增加,相同年限库拉索芦荟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斑纹芦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库拉索芦荟叶皮层与叶肉组织中芦荟苷和总蒽醌的含量。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法。结果 叶皮层中芦荟苷和总蒽醌的含量明显高于叶肉组织 ,鲜品经加热干燥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叶皮层为芦荟的主要活性部位 ,新鲜芦荟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加热处理。  相似文献   

4.
库拉索芦荟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体外激活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库拉索芦荟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 用25,50,100,200,400μg·mL-1的库拉索芦荟多糖体外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48h ,测定细胞内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精氨酸酶活性及释放的TNF-α和IL-1含量。结果 库拉索芦荟多糖能上调腹腔巨噬细胞内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精氨酸酶活性,并能显著诱导腹腔巨噬细胞表达TNF-α和IL-1,增强吞噬中性红能力。结论 库拉索芦荟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5.
神奇的芦荟     
1、概述:芦荟又名卢会、讷会、象胆、奴会、劳伟。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或斑纹芦荟叶中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品。本品原产非洲北部地区,目前于南美洲的西印度群岛广泛栽培,近年来我国南方亦有大量栽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采收期野生和栽培北五味子中多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在49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分别测定不同采收期野生和栽培北五味子中多糖的含量.结果 7月中旬野生北五味子中多糖含量最高,8月下旬栽培北五味子中多糖含量最高.结论 采收期和生长环境是影响北五味子中多糖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库拉索芦荟中7种单体化合物对蘑菇酪氨酸酶催化氧化左旋多巴的活力的影响,并确定活性成分的抑制类型。方法 以左旋多巴为底物,37 ℃条件下,以酶标仪记录反应体系在475 nm下光密度随时间的变化,通过相对酶活力比较加药后酶活力的变化,并通过Lineweaver-Burk曲线判定抑制类型,通过Dixon曲线求抑制常数。结果 库拉索芦荟中的芦荟苦素具有很强的蘑菇酪氨酸酶抑制作用,且强于β-熊果苷,其50 %抑制浓度(IC50)为108.6 μg·mL-1,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130.9 μg·mL-1,而其余6种化合物的抑制作用较弱或没有抑制作用。结论 芦荟苦素是库拉索芦荟中主要的蘑菇酪氨酸酶抑制成分。  相似文献   

8.
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方法,测定不同芦荟品种中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方法用超声振荡提取法制备样品溶液,HPLC 测定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的含量。结果芦荟苷回归方程为 A =13.1784× c -2.8654,r =0.9996,在2.91~46.68 mg / 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8.1%,RSD 为2.2%。芦荟大黄素回归方程为 A =49.2886203× c +37.246671,r =0.9982,在1.35~21.67 mg / 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测定的各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分别为:华芦荟73.92μg / g、不夜城芦荟2.722μg / g、木立芦荟613.3μg / g、库拉索芦荟136.3μg / g、元江芦荟213.5μg / g。华芦荟中芦荟大黄素含量33.55μg / g,其他品种芦荟中未检出芦荟大黄素。结论不同品种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不同,木立芦荟中芦荟苷含量最高。所用检测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郑永芹  初正云  王添敏  翟延君 《中成药》2012,34(11):2190-2192
目的建立测定刺槐花中刺槐苷和鼠李糖刺槐苷(山柰酚-7-O-α-L-吡喃鼠李糖苷)的方法,并测定12个产地的花蕾、初开花及开放花中刺槐苷和鼠李糖刺槐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A)-0.3%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20%~32%A;5~25 min、32%~45%A;25~30 min、45%~68%A;30~40 min、68%~80%A);体积流量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349nm;柱温为35℃。结果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测得刺槐苷在花蕾的平均质量分数为2.298%±0.316 4%、初开花为1.924%±0.373 4%、开放花为1.259%±0.321 3%;鼠李糖刺槐苷在花蕾的平均质量分数为0.067 5%±0.031 42%、初开花为0.080 51%±0.041 08%、开放花为0.093 78%±0.025 20%。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可用于控制刺槐花药材的质量;采收期应在花蕾或初开期,刺槐苷和鼠李糠刺槐苷含有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
寄主树种和采收期对广西桑寄生槲皮苷含有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成药》2014,(9)
目的研究广西产13种寄主树种,桑树和龙眼树上不同采收期对桑寄生槲皮苷含有量的影响。方法 RPHPLC法测定桑寄生甲醇提取液中槲皮苷,采用Inertsil ODS-SP柱(1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溶液(5248,V/V)为流动相,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槲皮苷的线性范围0.21350.00 mg/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2.3%。不同寄主来源桑寄生药材茎枝中槲皮苷量为0.309 2350.00 mg/L(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2.3%。不同寄主来源桑寄生药材茎枝中槲皮苷量为0.309 20.594 0mg/g,叶中为1.448 20.594 0mg/g,叶中为1.448 28.353 4 mg/g;不同产地茎枝中为0.166 68.353 4 mg/g;不同产地茎枝中为0.166 60.693 6 mg/g,叶中为1.458 30.693 6 mg/g,叶中为1.458 35.386 3 mg/g;不同采收期茎枝中为0.115 75.386 3 mg/g;不同采收期茎枝中为0.115 70.382 1 mg/g,叶中为1.19150.382 1 mg/g,叶中为1.19154.6891 mg/g。结论桑寄生槲皮苷主要存在于叶中,而茎枝中的含有量较低。但茎枝和叶中槲皮苷含有量高低排序没有体现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不同采收时期金银花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的研究。方法:以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综合评分、指纹图谱为指标,对不同采收期、不同产地加工方式的样品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三青期、大白期采收样品梯度烘干法所得药材综合评分最高,二白期采收样品直接烘干法所得药材综合评分最高,三青期、大白期采收样品梯度烘干法所得药材与二白期采收样品直接烘干法所得药材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且相似度、主要特征峰峰面积无显著差异。结论:三青期、大白期采收的药材最佳产地加工方法为梯度烘干法,二白期采收的样品最佳产地加工方法为直接烘干法,各采收期采用最佳产地加工方法加工,所得金银花药材质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采收期浙麦冬中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变化规律,为确定适宜采收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浓硫酸-蒽酮显色法对不同采收期浙麦冬中总多糖含量进行测定,以芦丁为对照进行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与结论总黄酮在3月下旬至6月底前含量相对稳定,在6月底以后含量逐渐升高;总多糖含量从3月下旬始逐渐增加,至4月下旬有一个相对高点,其后含量稍有下降,至5月中旬以后又逐渐上升,至6月中旬含量达最高。因此从总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来考虑,也与传统的浙麦冬采收期在5月上中旬到6月上中旬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马齿苋不同采收期多糖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采收期马齿苋的多糖含量。方法以水提醇沉法提取马齿苋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含量。结果9月上旬马齿苋中多糖含量最高。结论采收期是影响马齿苋中多糖含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不同产地和采收期的平贝母总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平贝母总生物碱含量,为平贝母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与两相滴定法。结果:11个不同产地的平贝母总生物碱含量以辽宁新宾县和吉林桦甸市桦效乡较高;不同采收期中高含量有两个时期,即花果期与8月开始延至10月份的枯萎中后期。结论: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平贝母中总生物碱含量较准确,且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5.
RP-HPLC法测定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张永文  陈玉武  李克明 《中草药》1999,30(8):577-578
应用反相HPLC法测定芦荟苷的含量。用SUPELCO LC-18层析柱,流动相:乙腈-0.01mol/L三氟醋酸(22:78),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59nm,柱温:室温,用外标法测定。芦荟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8.37%,其检测线性范围为50 ̄250μg/mL,回归方程C=0.269+54.723X,r=0.9999本法灵敏,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6.
刘戎  运委  张建苹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1):2728-2728
目的建立测定芦荟膏中芦荟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柱(1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0.1%磷酸溶液(45∶50∶0.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56nm,柱温为25℃。结果芦荟苷线性范围为29.8~596μg.ml-1;r=0.9999,精密度实验RSD为1.0%,重复性实验RSD为0.6%,平均回收率98.3%,RSD为1.0%(n=5)。结论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林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8):106-106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芦荟样品中芦荟苷的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Nucleodur(25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水-醋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芦荟苷峰检测波长为356nm,流速1.0ml/min,进样10μL,柱温25°C。结果:芦荟苷在0.0251~0.802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55492+17394470c,r=1.0000,RSD为0.78%;平均回收率为97.9%,RSD为1.22%。结论:本方法可靠性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好,适用于芦荟中芦荟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HPLC测定药用芦荟中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溴化盐([BMIM]Br)为萃取剂超声辅助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芦荟中的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方法采用Phenomenex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3%冰醋酸水溶液(65:35);流速:0.80mL/min;紫外检测波长:360nm;柱温:35℃。结果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分别在0.000336-1.68lag(r=0.99996)、0.000608-3.04μg(r=0.99976)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506、0.262ng/mL,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99%、95.80%。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快速、定量准确、灵敏度高、成本低,且对环境友好,是检测及分离芦荟中蒽醌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知母中芒果苷、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芒果苷的含量;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多糖的含量,色谱柱迪马C18柱 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3%醋酸溶液(45:5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河北、安徽、广东知母中芒果苷的含量为0.50%~1.18%,回收率为101.54%,RSD为2.33%(n= 6);芒果苷的线性范围为1.29~7.74 μg (r=0.999 5);河北、安徽、广东知母中的多糖含量为0.52%~1.91%,回收率为99.15%,RSD为1.94%(n = 6).结论各产地知母中芒果苷及多糖含量间变异较大;以河北知母中芒果苷最高,以广东知母多糖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广西不同产地和不同采收期大叶钩藤中钩藤碱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药材质量并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21批广西不同产地和其中3个产地不同采收期大叶钩藤中钩藤碱的量。色谱柱为Gemini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0.002mol/L三乙胺,pH 7.5)(64∶36),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广西不同产地21批大叶钩藤药材钩藤碱量均较高,但产地间差异较大;不同采收期大叶钩藤中钩藤碱的动态积累略有差异。结论广西不同产地大叶钩藤药材质量均较好,但质量随产地不同而异;大叶钩藤药材一年四季均可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