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为研发保护女性生殖细胞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类药物,以人包皮成纤维细胞(HFF)为模型,检测靶向凋亡关键基因酸性鞘磷脂酶1(SMPD1)基因的siRNA对HFF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合成三对靶向SMPDI基因的siRNA并体外转染HFF细胞,转染后48h用丝裂霉素(MMC)诱导细胞凋亡。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O-RT-PCR)法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siRNA转染后SMPD1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变化,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和无干扰siRNA(NT siRNA)作为对照。结果siRNA1、2、3对SMPD1基因mRNA的抑制效率分别为(67.0±9.0)%、0%、(45.0±2.1)%,以siRNA1最高,蛋白水平的抑制也呈现相同变化。siR-NA1组细胞凋亡率为15.2%,明显低于MMC组(26.3%)。结论靶向SMPD1的siRNA可以抑制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抑制保罗样激酶基因(polo like kinasel,plkl)表达对胃癌细胞——MKN45凋亡的诱导,探讨plk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生存力的作用。方法 化学合成小片断干扰RNA(siRNA)阻断MKN45细胞plkl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前后plk1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KN45细胞微管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ro-caspase3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靶向plk1的siRNA作用后,plk1 siRNA 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下降;MKN45细胞纺锤体结构变得模糊,失去完整性;较多MKN45细胞呈现G2期细胞DNA含量(P〈0.05);MKN45细胞在48、72h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伴随pro-caspase3水平在72h出现下降。结论 抑制plk1基因表达可导致MKN45细胞凋亡,凋亡机制可能通过caspase3途径;plk1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存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沉默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STK15)沉默后对胃癌细胞MKN45凋亡的诱导作用,阐述STK15基因对胃癌细胞生存的关键作用。方法 化学合成小片断干扰RNA(siRNA)抑制MKN45细胞STK15基因的表达;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STK15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MKN45周期分布及凋亡的变化;Hoechest染色观察凋亡形态变化,Western印迹检测pro-caspase3水平的变化。结果 经靶向STK15的siRNA作用48h后,STK15siRNA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下降;较多MKN45细胞呈现岛期细胞DNA含量(P〈0.05);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伴随pro—caspase3水平下降。结论 抑制STK15基因表达通过caspase3途径导致MKN45细胞凋亡,STK15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存活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Smo基因在胃癌MGC803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MGC803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胃癌MGC803细胞中Smo基因的表达;化学合成3条针对Smo mRNA的小干扰RNA(siRNA),阳性脂质体介导转染胃癌MGC803细胞,半定量RT-PCR筛选出降解胃癌MGC803细胞Smo mRNA最有效的siRNA;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MGC803细胞Smo mRNA被降解后,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胃癌MGC803细胞内有Smo蛋白及Smo mRNA的强表达,siRNA-1、siRNA-2对胃癌MGC803细胞Smo基因表达均有降解作用,siRNA-1降解作用最明显,达61.7%,与隐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NA-1转染胃癌MGC803细胞24h后,细胞增殖水平较隐性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转染48h后,细胞凋亡率较隐性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胃癌MGCS03细胞内存在Smo基因的高表达,降低Smo基因表达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Smo基因具有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靶向c-My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对人结直肠癌细胞株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c-Myc和VEGF的特异性siRNA。应用体内载体表达法合成其表达质粒.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株Volo后.以Westernblot检测c-Myc和VEGF的蛋白表达;以MTT、流式细胞术、TUNEL染色分析、基质胶侵袭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凋亡特性、细胞周期分布及侵袭能力的改变。结果酶切及DNA测序证实c—Myc和VEGF的siRNA表达质粒均构建成功。转染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较。重组质粒组细胞c-Myc和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明显(均P〈0.01)。重组质粒c—Myc组、VEGF组和c—Myc加VEGF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59.20±5.05)%、(32.31±3.48)%和(75.81±7.89)%: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0.50±4.37)%、(21.30±2.98)%和(62.59±9.6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6.80±1.45)%;细胞凋亡率(2.90±0.36)%;均P〈0.05]。重组质粒VEGF组和c—Myc加VEGF组的细胞侵袭率分别为(7.34±3.65)%和(2.80±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57±7.46)%(P〈0.05)。其中,重组质粒c-Myc加VEGF组细胞增殖、调亡及侵袭性的改变最为显著,明显高于另外两个重组质粒组(均P〈0.05)。结论特异性siRNA有效抑制了人结直肠癌Volo细胞c—Myc和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了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侵袭性.并诱导细胞凋亡.两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RNA干扰阻抑膀胱癌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和诱导凋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探讨RNA干扰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后膀胱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变化及Survivin基因抗凋亡机制。方法设计、合成一对Survivin编码基因序列特异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用脂质体包裹转染T24膀胱癌细胞,分不同的浓度组(50~200nmol/L)。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Survivin基因和Caspase-3基因mRNA表达。结果 Survivin编码基因序列特异性siRNA能有效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水平,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最大效应浓度为100nmol/L,此时与对照比较Survivin表达水平下调75.91%,并显著的抑制了细胞生长,抑制率达5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达239.80%,细胞凋亡率亦增加至45.70%,与对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NA干扰显著下调Survivin基因表达后,能明显促进T24膀胱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Survivin基因可能是通过下调Caspase-3表达来抑制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调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以及化疗药洛拉曲克对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胸苷酸合成酶表达水平以及对细胞生长、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人Ts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和阴性对照,转染至LOVO细胞,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观察沉默TS基因后其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MTF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另联合洛拉曲克作用于LOVO细胞,观察两者对LOVO细胞的TS蛋白表达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转染TSsiRNA后,LOVO细胞TS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速度亦低于对照组(均P〈0.05)。TSsiRNA联合洛拉曲克组细胞IC50值为(1.46±0.25)μm01/L,而阴性对照组和单用洛拉曲克组的IC50值分别为(6.81±0.31)μmol/L和(6.47±0.43)μmol/L。TSsiRNA联合洛拉曲克作用于细胞36h后。细胞凋亡指数为(62.12±0.89)%,高于单用TSsiRNA和洛拉曲克[(21.56±0.67)%和(40.51±0.83)%.均P〈0.05]。结论TSsiRNA可以下调人LOVO细胞中T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使细胞生长速度减慢,凋亡增加,并可以增强洛拉曲克的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小干扰RNA (siRNA)抑制大鼠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细胞(GH3)中垂体特异转录因子-1(Pit-1)的基因表达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设计合成针对Pit-1基因的siRNA,经脂质体包裹转染GH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经siRNA转染24 h后;Pit-1蛋白和Pit-1 mRNA表达;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的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制备Transwell小室测定GH3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siRNA显著地抑制Pit-1蛋白和Pit-1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降低58.18%和75.82%;CCK-8法结果显示siRNA组细胞增长率明显低于与阴性对照组;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siRNA组细胞凋亡率[(9.250 00±0.996 95)%]较阴性对照组[(2.893 30±0.665 16)%]增加;,siRNA组穿过Matrigel胶及滤膜的细胞数[(92.91±53.25)个],与阴性对照组[(7.50±7.95)个]比较侵袭力明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t-1 siRNA能够有效地抑制GH3细胞的生长、促进其凋亡,降低侵袭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i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凋亡和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并体外转录合成针对hTERT基因的3个特异性siRNA,通过脂质体将siRNA转入BIU-87细胞,分别采用MTT和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siRNA对BIU-87细胞生长抑制率(IR%)和凋亡指数(A100)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NA对hTERT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后的siRNA 1~3组的B1U-87细胞的IR(34.62%、62.19%、57.43%)和AI(30.62%、54.26%、51.50%)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6%和5.03%)(均P〈0.05),hTERT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siRNA2~3对BIU-87细胞的IR、AI和hTERT表达的抑制作用均显著高于siRNA1。结论:体外转录合成的siRNA可抑制BIU-87细胞hTERT的表达,诱导BIU-87细胞凋亡,从而抑制BIU-87细胞生长,为siRNA介导的膀胱肿瘤基因沉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siRNA靶向沉默HMGA2基因在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中表达的变化,探讨抑制HMGA2基因对T24细胞增殖、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针对人HMGA2基因构建siRNA干扰片段,瞬时转染T24细胞后,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转染siRNA干扰片段48h后T24细胞蛋白表达量的变化,CCK-8法检测T24细胞增殖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24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结果 转染后48h的T24细胞HMGA2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CON)和阴性对照组(NC)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HMGA2-siRNA的实验组抑制T24细胞增殖,T24细胞S期细胞比例(35.47±0.23)%高于CON组和NC组(P<0.05),实验组T24细胞凋亡率为(17.25±0.24)%,明显高于CON组和NC组(P<0.05).结论 HMGA2基因的特异性siRNA可以抑制T24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iRNA干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人肾细胞癌细胞株(ACHN)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针对VEGF的小干扰R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ACHN中,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VEGF的表达,采用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用MTT比色分析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IR),用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率(AR).结果:生长曲线提示,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1组、siRNA2组ACHN细胞的生长明显减慢 在24 h、48 h、72 h,siRNA1的增殖抑制率为10.6%、18.0%、27.1%,siRNA2增殖抑制率为18.9%、32.7%、40.3%,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 siRNA1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0.7%、15.2%、20.3%,siRNA2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7.3%、26.2%、37.4%,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5) siRNA1组、siRNA2组VE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其中siRNA2对ACHN细胞的IR、AR和VEGF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均显著高于siRNA1组(P〈0.05).结论:VEGF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合成的VEGF-siRNA能特异性抑制肾细胞癌ACHN细胞株中VEGF的表达,抑制细胞生长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对于VEGF基因高表达的肾细胞癌患者,针对VEGF的RNAi技术有望成为肾细胞癌新的基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iR-124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活性的机制。方法: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124能否靶向作用于丙酮酸激酶M2型(PKM2)3'端非编码区(UTR)。将miR-124 mimic转染至PC3细胞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前列腺癌PC3细胞PKM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miR-124 mimic与PKM2 siRNA对PC3细胞生长活性的影响。结果:与人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比较,PC3细胞中PKM2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分别上调(5.12±0.35)倍和(4.05±0.20)倍(P0.05)。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证实,PKM2是miR-124调控的靶基因,miR-124可特异性地结合于PKM2 mRNA的3'-UTR。转染miR-124 mimic 24 h后,PKM2蛋白水平下调至阴性对照组(0.16±0.04)倍(P0.05),但对PKM2 mRNA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MTT结果显示,转染miR-124 mimic和PKM2 siRNA都能显著抑制PC3细胞的增殖,但miR-124 mimic对PC3细胞生长活性的抑制能力较PKM2 siRNA强。转染miR-124 mimic和PKM2 siRNA 24 h和48 h后,PC3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66.20±5.10)%和(82.10±6.35)%(P0.05)、(49.34±2.37)%和(70.10±5.80)%(P0.05)。结论:miR-124可通过靶向调控PKM2基因的表达而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NMT1、DNMT3b基因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①将DNMT1、DNMT3bsiRNA重组质粒分别单独和共同转入人膀胱癌细胞系Nu87;②半定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DNMT1和DNMT3b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③用MTT法观察各组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生长周期及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单独和共同转染DNMT1(或DNMT3b)mRNA、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能影响BIU一87的生长曲线,使细胞增殖减慢,并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明显提高细胞调亡率;转染空质粒和单独转染DNMT3bsiRNA重组质粒对BIU-87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联合转染DNMT1、DNMT3bsiRNA重组质粒,可同时下调DNMT1和DNMT3b在BIU87细胞中的表达,并能在体外抑制BIU-87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发生,其效果优于单独转染的重组质粒。单独转染DNMT3bsiRNA重组质粒对BIU-87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能够显著抑制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内ROCK2基因表达的携带ROCK2基因siRNA的慢病毒载体。方法:设计并合成4个靶向ROCK2的siRNA片段,构建并包装成慢病毒载体。随机将5只SHR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分为6组,每组每个样本3×104个细胞,每组5个样本,分别为:A组(未转染对照组)、B组(携带慢病毒转染组)、C~F组(分别携带靶向ROCK2基因siRNA 1~4号靶点的慢病毒转染组),以感染复(MOI)=80转染SHR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转染后48 h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GFP表达情况,并用RT-PCR检测各组被转染细胞ROCK2 mRNA的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转染效率均50%。与A组相比,B组ROCK2 mR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C、D、F组SHR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ROCK2基因mRNA的表达较A组极显著下降(P0.01),抑制效率分别达到(43.91±8.19)%、(47.15±6.64)%、(25.7±6.03)%;E组SHR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ROCK2基因mRNA的表达较A组显著下降(P0.05),抑制效率为(16.81±5.94)%。结论:本研究构建的4种携带ROCK2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均能够显著抑制SHR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内ROCK2基因的表达,其中有1种慢病毒载体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合成Livin靶向的反义核苷酸(ASODN),观察其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凋亡和增殖等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合成全硫代磷酸化修饰的LivinASODN并通过脂质体转染前列腺癌PC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转染后Livin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凋亡效应,采用体内成瘤实验比较细胞在裸鼠体内成瘤性的变化,采用激酶法测定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LivinASODN转染PC3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内Livin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P〈O.01);细胞的增殖受到显著抑制(P〈O.01);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O.01);肿瘤细胞在荷瘤鼠体内的成瘤体积小于对照组(P〈O.05);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P〈0.05)。结论:靶向Livin基因的ASODN干扰了前列腺癌PC3细胞中Livin基因的表达,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延缓了肿瘤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应用siRNA沉默Livin基因表达后肝癌细胞HepG2的生物学功能变化。方法: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将携带Livin基因的siRNA载体转染至HepG2细胞内,RT—PCR、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Livin基因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改变;流式细胞技术(FCM)和TUNEL检测转染前后肝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发现转染siRNA后Livin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FCM检测发现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肝癌细胞HepG2在G1期所占比例分别是(58.994-1173)%、(41.85±2.82)%、(41.25±1.24)%,实验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UNEL技术检测表明实验组肝癌细胞HepG2凋亡数目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为(67.56±2.56)%,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27.21±12.58)%和空白组(14.09±5.16)%(P〈0.05)。结论:在肝癌细胞HepG2中,Livin基因沉默具有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关键词】癌,肝细胞·肝癌细胞,HepG2·siRNA·基因,Liv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别构建Livin、Survivin基因短发夹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探究联合转染Livin和Survivin真核表达载体对肝癌HepG2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分别设计并构建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D11-Livin和pSD11-Survivin,脂质体法单独或联合转染肝癌HepG2细胞,分空白对照组、质粒对照组、Survivin组、Livin组和共转染组。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Livin、Survivin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共转染组Livin、Survivin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20±0.022、0.325±0.125,与单独转染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共转染组Livin、Survivin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412±0.099、0.473±0.051,与单独转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转染组转染后48、60、72 h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单独转染组(P<0.05),转染后48 h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针对Livin、Survivin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联合转染pSD11-Livin和pSD11-Survivin更有效地降低了Livin和Survivin基因在HepG2细胞中的表达,更显著地抑制了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了肝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133基因表达被抑制后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克隆球形成及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免疫磁珠分选KATO-Ⅲ胃癌细胞中的CD133阳性细胞,将合成的CD133小干扰核糖核酸分子(siRNA)转染至KATO-ⅢCD133阳性胃癌细胞内,使用荧光标记的siRNA (FAM-siRNA)检测转染效率,通过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CD133基因表达的沉默效果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因子(E-cadherin、Snail和N-cadherin)的蛋白表达,采用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单克隆球形成实验和CCK- 8等方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克隆球形成能力及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结果 转染24 h后,转染效率可达到(87.7±8.1)%.干扰组CD13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转染24、48和72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均得到显著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72 h,干扰组细胞的增殖活性较阴性对照组降低了(52.1±8.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的细胞侵袭数减少[(41.7±6.0)比 (130.3±11.0),P<0.05],克隆球形成率降低[(24.3±4.3)%比(45.1±6.4)%,P<0.01],Snail和N- 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P<0.01),而E-cadherin蛋白表达增高(P<0.01).干扰组细胞对化疗药物5-FU的敏感性显著增强,5-FU对干扰组细胞的抑制率为(62.4±3.3)%,较阴性对照组的(21.5±2.2)%增加(P<0.01).结论 CD133基因在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克隆球形成和化疗抵抗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能是胃癌干细胞新型标志物,有望成为胃癌生物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