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85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4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组),44例行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单孔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的[(31.73±4.22)min vs.(15.43±1.81)min,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比例明显低于三孔组(7.32%vs.34.09%,P=0.003);两组术后均无胆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相同,但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微创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应用常规器械经脐单孔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将88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4例。单孔组应用常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组行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将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囊破损例数、并发症、切口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腹壁美容度评分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手术均成功完成。两组术中出血量、胆囊破损例数、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率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孔组相比,单孔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86.29±8.23)min vs.(36.71±6.65)min,t=27.42,P0.001],但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低[(3.29±0.91)分vs.(5.29±1.12)分,t=-2.33,P=0.038],术后2个月腹壁美容满意度评分高[(4.86±0.67)分vs.(3.29±0.85)分,t=3.175,P=0.008]。结论应用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不仅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当,而且还具有术后切口疼痛轻和切口瘢痕隐蔽等优点。但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明显延长,手术操作困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以指导人才培养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8月同一术者94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男29例,女65例。胆囊结石61例,均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胆囊息肉样病变33例。年龄(41±12)岁(21~77岁)。BMI(24±4)(15~34)。通过累积求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mation,CUSUM),得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结果手术时间(78.1±24.2)min(45~167min),出血量(8.5±3.6)ml(2~20 ml)。术中胆囊破损9例(9.6%),胆囊床出血或胆囊动脉损伤出血3例(3.2%),手术中转5例(5.3%)。35例手术后,CUSUM学习曲线k值为负。结论通过累积求和分析法得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特征,并且在35例以后可以跨越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单一术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分析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12月—2021年3月由同一手术医师连续完成的100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肾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A、B、C、D、E组(A组即第1阶段组为第1~20例,B组即第2阶段组为第21~40例,C组即第3阶段组为第41~60例,D组即第4阶段组为第61~80例,E组即第5阶段组为第81~100例),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果:各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患者比较,B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中转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D组和E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率、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TSPLC)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改良式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优越性及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行LC的98例患者(经脐单孔LC组为50例,传统三孔LC组为48例)的临床资料,分别观察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止痛药物的使用率、住院时间、切口并发症及切口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经脐单孔组手术时间(65.7±13.6)min,传统三孔组(40.2±9.8)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脐单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3.83±1.73)及术后止痛药物使用率(8%)均明显低于传统三孔组[术后6 h疼痛评分(4.02±7.5),P=0.025;止痛药物应用率(31.25%),P0.01]。术后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经脐单孔组(95.3±10.78)明显高于传统三孔组(78.57±12.65)(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2~3个月,无胆漏、出血、腹腔积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改良式经脐入路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与传统LC相比具有更加美观、微创,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诸多优势,且不增加手术风险;但该手术操作难度较大,学习曲线相对较长,有一定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nilap辅助下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一科住院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40例,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分别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与Minilap辅助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40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29.90 min vs.19.10 min,P=0.000)与术中出血量(4.90 mL vs.8.05 mL,P=0.000)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术后使用镇痛药物、对瘢痕满意度方面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随访10~18个月,患者术后恢复良好,Minilap穿刺点无明显疤痕。结论:Minilap辅助下经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美容效果好,降低了手术难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2 mm针式钳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50例无严重胆囊炎症的胆囊结石患者,均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应用2 mm针式钳,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满意程度及术后1个月超微创孔恢复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放置引流管,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病例。手术时间25~68 min,平均(47.86±9.97)min;术中出血量2~30 mL,平均(6.58±4.78)mL;患者均于术后第2天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腹壁未见明显手术瘢痕,均未发生脐疝等并发症。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2 mm针式钳安全、可行,患者术后满意度高,有效降低了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SILC)的经验与体会,初步研究SILC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4月40例SIL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施行手术的先后顺序分成A、B、C、D四组,每组10例,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组4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SILC,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均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平均(61.0±19.7)min,A组手术时间平均(79.5±21.4)min,B组平均(68.0±15.7)min,C组平均(49.3±10.0)min,D组平均(47.3±9.2)min,其中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出血量平均(15.3±21.1)ml。B组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而愈,A组、B组、D组各有1例切口感染,B组、C组各有1例术中胆囊破裂,术后无黄疸、胆漏、胆管损伤、脐部切口疝等并发症发生,瘢痕不明显,美容效果满意。术后第1天进低脂半流质饮食,术后1~3 d出院。结论:SILC是相对安全的,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加,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学习曲线约为2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以指导人才培养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4年8月同一术者94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例资料,男29例,女65例。胆囊结石61例,均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胆囊息肉样病变33例。年龄(41±12)岁(21~77岁)。BMI(24±4)(15~34)。通过累积求和分析法(cumulative summation,CUSUM),得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结果手术时间(78.1±24.2)min(45~167min),出血量(8.5±3.6)ml(2~20 ml)。术中胆囊破损9例(9.6%),胆囊床出血或胆囊动脉损伤出血3例(3.2%),手术中转5例(5.3%)。35例手术后,CUSUM学习曲线k值为负。结论通过累积求和分析法得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学习曲线特征,并且在35例以后可以跨越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60例无严重胆囊炎症的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新方法组行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组行常规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术后切口满意程度及中转率。结果:新方法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孔组28例顺利完成手术,2例中转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新方法组与单孔组手术时间平均(14.17±3.51)min和(24.67±4.12)min,新方法组明显优于单孔组(P<0.01);术后切口疼痛程度轻于单孔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对切口满意程度优于单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出血、胆漏、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隐瘢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安全、可行,术后瘢痕不明显且隐蔽,相对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缩短,手术难度及中转率降低,术后患者切口满意度高,为腹腔镜手术的更微创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