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奇正消痛贴膏对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和透皮吸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阐明奇正消痛贴膏快速透皮吸收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于大鼠背部皮肤涂搽药剂,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该药对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用药后使皮肤角质层细胞间距明显增大,细胞结构变得疏松,外层细胞脱落。该药进入角质层细胞内,与细胞内基质相作用,引起基底角质层肿胀和水化程度增加。停药后3~5d,表皮角质层可基本恢复正常。结论:奇正消痛贴膏可明显降低皮肤对药物的屏障作用,并使基底角质层水化程度增加,从而增加了透皮吸收。 相似文献
2.
3.
自1997年东莨菪碱贴片问世以来,透皮绐药表现出极大的潜力,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TDS)是药物经皮肤吸收到达体内起局部或全身治疗作用的一种制剂,是无创伤性给药的新途径。它具有以F特点:可以避免影响药物胃肠吸收的各种因素,如pH值、酶、药物和食物的结合;避免首过效应;具有缓释作用;保持血药水平稳定在治疗有效浓度范围内;可以采用治疗指数较低的药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随时终止给药。因此,它越来越引起药学工作者的关注,对它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金黄膏皮肤给药除了局部作用显著外,还叮以治疗较深部的感染性疾患。外用中药可以透过皮肤进入身体内部来控制深部感染,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的作用来实现的。因此,中药外用药的透皮作用以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笔者就近年国内外透皮吸收促渗剂(Penetration enhancers,PE)研究进展及金黄膏本身组方的透皮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透皮给药系统(TTS)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剂型。普通透皮吸收(被动吸收)主要适用于一些分子量小、并且有一定油水分配系数的药物。通常认为分子量为800-1000的透皮吸收可能有困难。 相似文献
5.
冰片促透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综述了冰片促进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皮肤粘膜,提高药物血浆浓度和冰片作用机理方面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冰片作为“引药”对提高药物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通过文献计量分析与循证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奇正消痛贴膏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系统全面地检索的中文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英文数据库包括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Cochrane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以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4月),纳入奇正消痛贴膏的所有临床研究。对纳入的研究采用R 3.5.3软件对纳入研究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进行Meta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探讨影响奇正消痛贴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因素,对不能进行Meta分析的研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CT) 62项,非随机对照试验(CCT) 9项,病例系列15项,和病例报告8项。86项RCT/CCT/病例系列研究中使用奇正消痛贴膏者8 111例,累计出现不良反应/事件579例,Meta结果显示:奇正消痛贴膏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为3.73%(95%CI[2.57%,5.10%])。奇正消痛贴膏不良反应/事件主要是接触性皮炎,其发生率与疾病类型、是否联合用药、用药方式、用药时间长短及疗程均无显著关联。结论文献分析数据表明奇正消痛贴膏不良反应/事件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其发生率与疾病类型、是否联合用药、用药方式、用药时间长短及疗程长短均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白脉软膏经皮渗透量,考察了物理和化学不同促透方式对白脉软膏的促透作用。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以小鼠腹皮作为实验材料,分别用3%丙二醇处理皮肤、透皮过程加入超声理疗仪作为化学促透组和超声促透组,单因素考察方法优选超声促透的条件,并以Q_(EF)和ER为促透性能考察指标,比较两者对白脉软膏的促透作用。结果显示,3%丙二醇化学促透组中对甘草酸铵、甘松新酮和姜黄素的促透性能分别是空白组的1.74、1.60、3.73倍,可明显提高白脉软膏的整体渗透效率,且3%丙二醇对各成分的综合促透效果为姜黄素>甘草酸铵>甘松新酮。超声促透组中不同超声功率的促透性能为1.0 W依次优于2.0 W和0.5 W,不同超声时间为5 min依次优于3 min和8 min,不同超声频率为1 MHz优于3 MHz,因此超声的最佳条件为1.0 W-5 min-1 MHz,在该条件下对甘草酸铵的经皮渗透性,超声促透的Q_(EF)和ER均优于3%丙二醇,而对甘松新酮和姜黄素的经皮渗透性,3%丙二醇促透的Q_(EF)和ER均优于超声,因此在临床应用同时含有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白脉软膏时可采用3%丙二醇结合超声进行促透。该研究为白脉软膏及其他透皮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天然冰片、艾片及合成冰片对模型药物经皮渗透效果的差异。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不同基源冰片对天麻素、欧前胡素经皮渗透性的影响;利用HPLC法测定透皮接收液中天麻素、欧前胡素的含量。结果三种基源冰片对天麻素、欧前胡素均具有明显的促透作用,且促透效果存在差异;对于天麻素,其促透效果大小顺序为:艾片合成冰片天然冰片;对于欧前胡素,其促透效果大小顺序为:天然冰片合成冰片艾片;三种冰片对天麻素的促透效率均显著高于对欧前胡素的促透效率。结论三种基源冰片对同一药物的促透效果存在差异,说明不同构型冰片对药物的促透效果存在立体选择性;三种基源冰片促透不同药物时,扰乱脂质有序排列、抽提脂质的能力存在明显不同;与亲脂性药物相比,冰片对亲水性药物的经皮渗透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血流的作用。方法:60例健康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为奇正消痛贴;对照组为知名品牌同类药贴,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灌注成像仪(LDPI)观察奇正消痛贴对微循环血流的影响。结果:两组贴药膏30分钟后,贴药区域的血流量均有显著性增加(P〈0.01);两组对比研究发现,实验组局部高血流区域的面积及血流值均大于对照组;同时,贴药膏30分钟后,两组局部血流增加面积定量分析表明,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奇正消痛贴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药理效应,可增加贴药部位的血流量,且作用明显优于知名品牌同类药贴。 相似文献
12.
杜中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1):1586-1588
奇正消痛贴膏由独一味、水柏枝、棘豆、水牛角等西藏高原特有的天然药物,经特殊低温真空脱水工艺精制而成,含有散瘀痛、强筋骨、干黄水(中医之祛痹痛)的极强活性药物成分。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急慢性扭挫伤、跌打瘀痛、骨质增生、风湿及类风湿疼痛,亦用于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和陈旧性伤痛等。近年来,奇正消痛贴膏广泛用于临床,疗效确切,笔者就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粘合剂和润湿剂对痢特敏片颗粒可压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5%、10%淀粉浆制粒(A)、(B),70%、80%、85%乙醇制粒(C)、(D)、(E)的中药痢特敏片的干颗粒的下冲力、片剂硬度、最大模壁力、残余模壁力及弹性恢复率,并用下冲力与硬度、最大模壁、残余模壁力及弹性恢复率作图,比较了它们的可压性。结果表明,可压性A、B〉C〉D〉E。 相似文献
14.
蛇床子挥发油与其它促透剂合用促透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蛇床子挥发油与其它促透剂合用的促透效果。方法:在离体透皮吸收实验装置上,采用离体兔皮用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和1%氮酮预处理后作透皮吸收试验。结果: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和1%氮酮,对1%双氯芬酸钠都有良好的促透作用(与对照组比较P<0.01),1%蛇床子挥发油比1%氯酮促透作用强1.6倍,但1%蛇床子挥发油和5%油酸合用,与1%蛇床子挥发油、5%油酸的促透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蛇床子挥发油具有良好的促透效果,但其与油酸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点穴消痛膏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丁香、肉桂、洋金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乌头中酯型生物碱进行检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士的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薄层色谱能检出丁香、肉桂、洋金花;乌头碱在0.256~2.56mg/25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7%,RSD=2.3%;士的宁在0.3075~3.07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2.75%。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吸收性能。方法:通过考察角质层和浓度两个因素。采用HPLC和TK-20B型透皮扩散试验仪测定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吸收性能。结果:去角质层后药物24h累积渗透量是完整皮肤的13.22倍,说明角质层是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的主要屏障;氢溴酸高乌甲素的透皮吸收速率与浓度并不成线性关系。结论:降低角质层屏障可改善氢溴酸高乌甲素透皮吸收,为其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环维黄杨星D透皮贴剂抗心肌缺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环维黄杨星D(CVB-D)透皮贴剂对实验性新西兰兔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旋支制备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将15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以模型组为对照,分别考察CVB-D贴剂组和CVB-D口服给药组,对试验动物心电图、血浆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并对缺血部位心肌壁内膜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模型组动物心电图T波抬高,ST段偏移明显,血浆LDH、CK活性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坏死心肌细胞表现为核固缩与核溶解,细胞浆崩解为细颗粒状.贴剂给药组和口服给药组均能显著抑制血浆LDH、CK活性和MDA含量升高(P<0.05),贴剂给药组在32 h内药效作用较为平稳,但与口服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VB-D透皮贴剂对新西兰兔心肌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皮给药系统促渗新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了现有的经皮给药促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密封加温加压式物理促渗法的方案,并依据现有的资料,提出了其设计参数指标。采用该方案,为中药复方及多肽等大分子药物的经皮给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