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KT原理的模拟犯罪测试范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实验旨在以实际犯罪较接近的实验场景验证GKT的测谎机制,并探讨其对罪犯以及其他嫌疑人的判定有效性。方法:以72名健康大学生为被试,让被试在模拟犯罪的背景下采用三种包含不同说谎和认知成分的回答方式进行测谎测试,采用Limestone测谎仪测量被试皮肤电反应。结果:回答方式与角色两因子在判定分数上的主效应均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在模拟犯罪测试范式下,GKT模式中认知与说谎机制是共存的,其中认知成分不占主要地位,说谎成分占主要地位,GKT模式无法兼顾有效地判定"犯罪"和"知情无辜"角色,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犯罪知识测试(GKT)测谎模式及其变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在以测谎实验验证犯罪知识测试 (GKT)测谎模式的认知原理 ,同时探索GKT在变式状况下的运用价值 ,并从GKT模式的认知原理出发 ,讨论目前广泛运用于标准GKT测试的Lykken判定法所存在的问题 ,以期找到更符合GKT模式认知原理的科学判定法。方法 :以 4 0名大学生为被试 ,中性的无意义字母串为测试材料 ,皮肤电反应为指标 ,在无动机性指导语下进行测谎测试。结果 :运用标准GKT测试Lykken判定法 ,在知道犯罪组关键信息而不知道是否存在无辜受测者的情况下 ,对“罪犯”的判定准确率为 73% ;运用“最高原则、邻近原则”判定法 ,在知道受测者均为“罪犯” ,而不知道其关键信息的情况下 ,将关键信息的模糊范围从 5个信息缩小到 2个 ,其缩小范围的判定准确率为 78.4 %。结论 :标准GKT测试的准确率达到以往国外同类范式研究的最高准确率 ,证实了GKT模式的刺激意义性定向反射认知原理的科学性 ;在不明线索下运用GKT变式缩小关键信息范围 (GKT变式 )具有可行性和实际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在人格问卷测谎量表上的得分与反应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学生在人格问卷测谎量表上的得分与反应时之间的关系,并且验证测谎量表得分与其他人格维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试”中的测谎量表,对132名高校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在测谎量表上的得分与反应时间存在正相关(P〈0.05),测谎量表得分高的被试反应时间显著长于得分低的被试的反应时间(P〈0.01)。此外,测谎量表的得分与神经质存在负相关(P〈0.01),与精神质存在负相关(P〈0.01)。结论:本研究发现了反应时与测谎量表得分的关系.为直接测量手段引入传统量表测验做了一定的铺垫。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测谎技术的局限性,迫使研究者们开发新的测谎技术。近年眼动技术在测谎中的应用逐渐引起学者的兴趣和关注。注视、眼跳、眨眼和瞳孔等眼动指标均经初步验证具有潜在的测谎应用前景。总体而言,眼动技术在隐藏信息测试范式下具有良好的测谎效能,在面孔识别中具有独到的优势,但仍不可避免存在其局限性。未来眼动测谎的研究应着眼于理论基础研究以及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事件相关电位用于测谎是近几年才新发展起来的测谎方法。本实验以熟悉和陌生人照片视觉事件相关电位进行测谎研究,通过控制被试者实验时心理条件观察注意,有无任务对测谎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说明以人物照片为刺激,利用P3进行测谎是可行的,但被测者心理因素会影响其准确性,分散注意力时阳性率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近二十年的ERP测谎研究.介绍了当前ERP测谎的原理、范式以及个体鉴别技术.另外介绍了ERP测谎中的反测谎研究及其应对策略.最后就拓展现有ERP测谎的范式.重视情绪在测谎中的作用,加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这些ERP测谎研究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测谎问题中的"情绪成分"对皮肤电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测谎中个体情绪状态与皮肤电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改进测谎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以38名大学生作为被试,以不同情绪激起程度的不良行为为素材进行测谎测试。结果:不同条件下被试皮肤电反应差异显著,其中高情绪激起问题和相关问题上的皮肤电反应更为强烈。结论:在一定的情景压力下,个体的情绪状态可以直接影响皮肤电活动;高情绪激起问题在鉴别说谎与诚实上,更加有效;除了说谎因素,测谎中测题本身所指向的事件就可以直接引起被试的情绪反应,从而产生皮肤电反应差异;当情景线索明确时,特定的目标事件更容易引起被试的关注,产生特殊的皮肤电反应。  相似文献   

8.
事件相关电位与测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件相关电位与测谎廖四照综述杨文俊审校测谎即利用某种方法判断被测者有无谎情,其结果只可能有一个(诚实或撒谎),因此要求绝对准确,必须排除假阳性和假阴性。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生理学测谎法准确率较低,从而限制了测谎技术的广泛应用。1987年,Ros...  相似文献   

9.
测谎中皮肤电反应的认知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认知状态与皮肤电反应之间的关系,为改进测谎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42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运用照片再认法,以不同认知任务为素材进行测谎测试.结果:不同认知任务下,被试皮肤电反应差异显著,其中识记过的照片引起更强烈的皮肤电反应.结论:①皮肤电反应确实存在着认知效应.②皮肤电反应还受到说谎引起的“非认知”因素的控制与影响.③皮肤电反应还可能会受到被试反应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P300用于模拟盗窃测谎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谎一直是心理学应用研究的一大热点,传统的方法借助于被测者在被询问某些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植物神经活动变化来判断是否撒谎。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易受紧张、恐惧、焦虑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被测者采取一些心理或生理的反测谎措施,其准确性受到很大的限制[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