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声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布、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 1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中,11例(91.67%)为单发,直径0.9~8.0 cm;分布在躯干66.67(8/12)、四肢近端16.67%(2/12)、头颈部16.67%(2/12);83.33%(10/12)肿瘤出现在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皮肤与皮肤下层.91.67%(11/12)肿瘤呈不均匀弱回声,66.67%(8/12)边界清楚,形态规则,肿瘤内部无液化或钙化且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91.67%(11/12)肿瘤内彩色多普勒显示有丰富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患者躯干及四肢近端的皮肤与皮下层肿块,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呈不均匀弱回声、内部血流较丰富、无局部淋巴结肿大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5岁,发现右侧腰背部肿块10年,初为一较小结节状隆起物,无疼痛,1年前在外院穿刺后生长较快(病理结果不详)。体格检查:结节状隆起物周边见多个小结节突起,呈匍匐的丘状相连,伴胀痛。瘤体表面呈淡红及暗红色,见多条扩张的毛细血管。超声检查:右侧腰背部见一大小为5.3 cm×3.8 cm的团状弱回声,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内见不规则条带状强回声与弱回声相间隔(图1),边缘见不连续的带状强回声;CDFI于其内可探及多条分支状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示其内呈高阻动脉频谱,阻力指数0.74(图2)。超声提示:右侧腰背部实质性包块(考虑隆突性纤维肉瘤)。后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右背部)送检灰白色不规则组织,瘤体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切面呈灰红色,质韧,镜下见肿瘤呈多结节性生长,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或星形;部分区域细胞丰富、部分稀疏,细胞异形,核分裂象易见,肿瘤细胞间见黏液样间质,并见厚壁血管网,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弥漫性浸润纤维脂肪组织,切缘未见肿瘤细胞(图3);免疫组化:CD34(+)、Vi-mentin(+)、CD68(+)、SMA(+)、S-100(-)、SMA(+)、EMA(-)、actin(-),Ki67(+,约10%)。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37岁,因发现右下壁包块逐渐增大5年余就诊。体格检查:右下腹壁见一直径6.0 cm椭圆形肿块隆起于皮肤表面,质硬,基底部较宽,局部皮肤变薄,破溃结痂,呈暗红色,表面欠光滑,周边稍呈紫红色,无触痛感。超声检查:于右下腹皮下探及一大小约6.2 cm×4.6 cm×2.3 cm实性团状不均质回声,形态欠规则,呈椭圆形,局部边界有分叶,内部回声以实性偏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结果 40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中,36例位于皮肤及皮下层,4例位于皮下层,病灶浅面与皮肤层无明显相连;36例边界清楚,30例病灶形态规则;27例为强弱不等的混合回声,主要表现为内部不规则的条带状强回声以及边缘不连续的带状强回声,15例周边可见环状低回声;6例为不均质的低回声,周边未见环状低回声;7例为均质的低回声,周边未见环状低回声;血流分级:7例0级,2例1级,7例2级,24例3级。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清楚显示病灶位置、形态、边界、回声、血流,以及病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一种缓慢发展而难转移的恶性肿瘤。术前不易明确诊断,常因切除范围过小或不完整而易原位复发[1-2]。本文旨在分析总结DFSP的超声表现,以提高对该肿瘤的术前诊断水平。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回顾2010—2019年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就诊的16例DFSP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包括男性9例和女性7例,平均年龄为47岁(18~74岁)。初发者7例,复发者9例,复发者中有3例患者复发2次。16例患者中,12例为体表单发病灶,4例为体表多发病灶(3例为3个病灶,1例为2个病灶,共11个病灶),且病灶均局限于同一部位。单发的12个病灶中有7个位于躯干,3个位于头颈部,2个位于四肢。多发的11个病灶中有8个位于躯干,3个位于四肢。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76岁,10年前曾因腰背部一范围约15cm×15cm大小肿物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未做病理。2个月前,原切口处发现一鸡蛋大小肿物,未治疗,肿块增大迅速,遂来我院求治。入院查体:患者后背部见多个赘生性肿块,范围约20cm×15cm,质地不均匀,呈隆突结节状,部分表面破溃,可见脓性分泌物。二维超声检查:肿物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呈不均匀性弱回声、周围未见淋巴结肿大,CDFI:内  相似文献   

7.
8.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一例误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元平  蔡亮  索祖宇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4):325-325,F0003
[病例] 女,34岁.因右肩部硬结4年就诊.此前在外院诊断为血管瘤,多次行冷冻治疗无效.查体:全身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右肩部可见一隆起的3.0 cm×3.0 cm×2.0 cm大小的硬性斑块,边缘皮肤呈青蓝色,中央隆起部位呈紫红色,与皮肤粘连,质偏硬.门诊行部分切除送病理检查,报告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DFSP).收住外科行扩大切除术,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9.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超声表现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0岁。7年前无意中发现左肩锁部一圆形直径约2 cm的红斑,未高出皮面,未诊治。2年前自觉红斑处逐渐隆起并渐增大约3.0 cm×2.5 cm,当地取活检(结果不详)后,未行治疗。此后该肿物渐进性增大至今,肿物一直无疼痛、瘙痒及破溃。查体:左肩锁部有一约7.0 cm×6.0 cm的不规则肿物,红色,表面呈不规则球状突起,边界清,与深层组织无粘连,表面无破溃、无触痛。胸片未见异常。CT:左侧胸大肌上方锁骨前实性软组织占位,良性病变(血管瘤)可能。超声检查:左肩锁部见隆起于皮肤表面的实性肿物,9.5 cm×7.1 cm×2.8 cm大小,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  相似文献   

10.
11.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DFSP)是发生于真皮的低度恶性肿瘤,术后容易局部复发.陈煜等[1]报道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12例临床分析中,单纯手术组随访复发率高达47.5%.DFSP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而影像学表现方面的分析报道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6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SP)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肿瘤,早在1924年Darier和Fer-rand首先将这种肿瘤描述为“进行性和复发性真皮纤维瘤”。次年,Hoffmann命名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肿瘤主要发生在20~50岁成年人,男性多见。常位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的真皮和皮下组织。临床上表现皮肤硬斑、结节或隆起的肿块。组织学上由一致的梭形细胞排列成特征性蔗纹状(stori-form)结构。典型病例易做出正确诊断(图1)。但长期以来,对DFSP的组织病理学变异范围,相关肿瘤、肿瘤生物学行为、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0例病理证实为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9例肿瘤位于皮肤浅表,紧贴皮肤,1例肿瘤位于乳腺内。其灰阶超声表现有3种:(1)"洋葱皮型"肿瘤6个,肿瘤平均最大径41mm,均呈卵圆形;其中4例呈分叶状,边界清晰,肿瘤内见低回声区,内部及周边见粗大分层状高回声区;(2)回声均匀型3例,肿瘤平均最大径17mm,均呈卵圆形,边界清晰,肿瘤呈低回声或稍低回声;(3)回声杂乱型1例,肿瘤最大径170mm,内见高回声及低回声区,杂乱分布。彩色超声示2个最小肿瘤无明显血流信号;其余8个血流丰富,呈网状,平均阻力指数0.57。结论: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有助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声像图特征,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DFSP的超声表现,获得声像图特征。结果 5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肿块以躯干多见(66.7%,42/63),极少数的患者发生肺部转移(3.8%,2/52)。超声表现为肿块均位于真皮层内,且大部分突破真皮层(93.7%,59/63),直径<5 cm(81.0%,51/63),形态规则(65.1%,41/63),边界清晰(73%,46/63),内部呈低回声(84.1%,53/63),内部可见片状和/或裂隙状高回声(65.1%,41/63),内部较少出现液化(9.5%,6/63)或钙化(1.6%,1/63)。所有患者均未见局部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大部分(68.3%,43/63)肿块内部血流信号较为丰富。结论 DFSP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特征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分布、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特点.结果 25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团块均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大小约1.6 cm×0.5 cm~6.5 cm×4.5 cm;分布在躯干21(占84%)例、四肢近端2例(占8%)、头颈部2例(占8%).25例肿瘤肿块内部为较均质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内部无液化或钙化且不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10例(占40%)肿瘤边界清楚,形态规则;15例(占60%)边界不清楚;13例(占52%)肿块内部彩色多普勒显示有丰富血流信号.所有患者均未见淋巴结转移.结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检查对协助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超声在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手术证实DSFP的超声特点。结果:团块位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部回声以低回声为主,15例单发呈椭圆形,8例多发者呈分叶状。彩色血流显示:18例检出血流,8例级血流,6例级血流,4例级血流,动脉Vmax 15~32 cm/s,RI:0.56±0.05。结论:超声检查对DFSP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男,37岁。因左腰背部肿物2 a余入院。患者2 a前发现右腰背部肿物如花生米大小,无疼痛、无发热,无破溃。肿物进行性增大到拳头大小而就诊。查体:一般状态好,头颅五官无畸形,胸廓对称,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无压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