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江燕 《新中医》2015,47(11):160-161
目的:观察金莲花液雾化吸入对行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ESS术)的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术后鼻黏膜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FESS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B组术后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鼻腔用生理盐水超声雾化治疗方案,A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金莲花液雾化吸入方案。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T0)、术后1月(T1)及术后3月(T2)等时段内中医症状积分、白细胞介素-5(IL-5)、炎性细胞数目及鼻腔最小截面积(NMCSA)、鼻腔容积(NV)等鼻通气功能指标差异,记录其术腔清洁时间、上皮化时间、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等预后指标差异。结果:T1、T2时,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IL-5水平、炎性细胞数目等指标均较T0时降低(P<0.05),NMCSA(B组T1时段除外)、NV等鼻通气功能指标升高(P<0.05);其中T2时改善幅度大于T1时段(P<0.05);A组患者在T1、T2时各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B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术后术腔清洁时间、上皮化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则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FESS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予以金莲花雾化吸入疗法,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可促进术腔内血液微循环、提高鼻黏膜修复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湿通窍液”雾化吸入对鼻内镜术后患者鼻黏膜转归的影响,并观察术后患者鼻黏膜形态和功能恢复的规律。方法:将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术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化湿通窍液”雾化术腔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的变化以及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炎性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症状、体征、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炎性细胞数目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中药“化湿通窍液”雾化术腔能更有效地消除鼻黏膜水肿,促进术腔血液循环、分泌物吸收及术腔黏膜再生修复,加快炎症消退,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生理盐水冲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恢复以及鼻黏膜炎性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8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在术后进行常规鼻腔与术腔冲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治疗时间15 min以上,术后7 d每天2次,7d后每日1次,14 d后每周1次,治疗总时间2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及术后6个月后症状积分、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术腔积分及术腔清洁时间与上皮化时间,镜下观察治疗前及术后3个月鼻腔黏膜炎性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症状积分以及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术腔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腔清洁时间与上皮化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鼻腔黏膜炎性细胞与EOS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中药双黄连注射液雾化吸入能够有效改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的临床症状,加速鼻黏膜水肿的吸收,促进术腔黏膜组织的修复,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刘爽  马文成  隋强  王伟 《陕西中医》2020,(7):929-931944
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窦炎口服液口服,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记录术后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比较与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相关的三个阶段的时间,进行鼻窦CT评分、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 Kennedy)评分,评价鼻黏膜纤毛功能转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2.00%(82/100)的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3.00%(93/100)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流涕鼻塞、黏膜水肿、囊泡消失、嗅觉恢复等症状的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优于对照组,各个阶段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 两组患者术后8周的鼻窦CT评分、Lund-kennedy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 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8周的鼻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更好,糖精清除时间更短,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更高(P<0.05)。结论:鼻窦炎口服液口服联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术后临床症状,加速术腔黏膜形态转归和上皮化过程,促进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鼻窦球囊扩张术(BSP)联合清窦通窍方口服+熏蒸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嗅觉、鼻通气和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75例CR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行BSP术,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37例于BSP术后给予常规处理及清窦通窍方口服+熏蒸3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鼻腔黏膜、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记录嗅觉、鼻通气和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鼻塞、鼻漏、喷嚏、流涕、嗅觉下降、头晕头痛)的视觉模拟评分、Lund-Kennedy评分、SNOT-20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T主观嗅觉测试法分级均显著改善,观察组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鼻阻力、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到前鼻孔距离(DCAN)均显著减少(P均0.05),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率、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均显著增大(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BSP联合清窦通窍方内口服+熏蒸治疗CRS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嗅觉功能、鼻腔通气和鼻纤毛清除功能恢复,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IL-5、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冲洗联合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鼻息肉术后康复效果及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行鼻内镜手术的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2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鼻窦炎口服液冲洗鼻腔治疗,2组均治疗至术后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鼻窦CT评分系统(Lund-Macke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Kenenedy)及SNOT-20评分变化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IL-8、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2组术后8周鼻塞、鼻漏、嗅觉障碍、头面部疼痛评分及总积分和Lund-Mackey评分、Lund-Kenenedy、SNOT-20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8周血清IL-5、IL-8、IFN-γ和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鼻内镜术后给予鼻窦炎口服液冲洗联合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能够显著缓解鼻息肉患者的主观症状,促进鼻黏膜上皮修复及术后康复,可能与下调血清IL-5、IL-8、IFN-γ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鼻内镜手术联合布地奈德鼻腔雾化吸入及康复新冲洗治疗鼻息肉的疗效及对鼻黏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拟行鼻内镜手术的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接受鼻内镜手术,术后给予经鼻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新稀释液冲洗鼻腔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情况,记录2组治疗前后主观症状VAS评分、SNOT-20评分、鼻窦CT评分系统(Lund-Mackey)及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Kenenedy),检测2组治疗前后鼻黏膜组织中VEGF、GM-CSF、IL-1β及IFN-γ表达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鼻腔堵塞感、鼻漏、嗅觉障碍、鼻呼气困难、头胀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主观症状的VAS评分、SNOT-20评分、LundMackey评分、Lund-Kenenedy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鼻黏膜组织中VEGF、GM-CSF、IL-1β及IFN-γ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鼻内镜手术后采用布地奈德鼻腔雾化及康复新冲洗辅助治疗能够显著缓解鼻息肉患者的主观不良症状,促进鼻黏膜上皮修复,并抑制鼻黏膜VEGF、GM-CSF、IL-1β及IFN-γ表达,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中药雾化吸入及鼻腔中药灌洗法给药对鼻咽癌放疗后鼻腔、鼻咽组织的修复作用,为临床医生选择给药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80只豚鼠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鼻腔中药灌洗组、中药雾化吸入组,每组20只。除对照组外的豚鼠无麻醉下固定器固定,用Co-60治疗机产生的射线作鼻部照射,照射剂量30Gy,每次300c Gy,每周5次,共照射10次。照射开始当天即开始给药,鼻腔中药灌洗组用桂林医学院药学院提取的中药灌洗液对豚鼠鼻腔每天灌洗1次,共灌洗4周;中药雾化吸入组用桂林医学院药学院提取的中药雾化吸入液对豚鼠雾化吸入,每天1次,共雾化吸入4周;对照组及单纯照射组不用药。采集照射后第1天、2周、4周、8周、12周颈总动脉处血液行肝肾功能检测,同时取鼻咽部黏膜HE染色后行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法(TUNEL法)检测药物对黏膜组织内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肝肾功能检测发现对照组、单纯照射组、鼻腔中药灌洗组及中药雾化吸入组ALT、AST、AST/ALT、BUN、C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发现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呈不同程度的炎症状态,单纯照射组HE染色显示炎症细胞数目最多,而鼻腔中药灌洗组最少;采用TUNEL法检测药物对黏膜组织内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除对照组外均出现TUNEL阳性细胞,其中鼻腔中药灌洗组TUNEL阳性细胞数最少,其次为中药雾化吸入组。结论:鼻腔灌洗法给药途径较中药雾化吸入法治疗对于鼻咽癌放疗后损伤的鼻黏膜修复作用更佳,能够促进炎症的消退,抑制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鲜竹沥液雾化吸入对全麻术后肺部感染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雾化吸入复方鲜竹沥液,对照组术后予常规雾化液吸入,观察两组用药后咳痰量、听诊肺部啰音;体温、血常规、胸部X线片改变;术后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鲜竹沥液雾化吸入能有效改善全麻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醒脑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IL)-8水平的影响,探讨雾化吸入醒脑汤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的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治疗组加用醒脑汤雾化吸入。治疗第4天测定血浆IL-8水平,14天后评价脑水肿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第4天,治疗组血浆IL-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脑水肿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3.3%,对照组为4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醒脑汤可有效抑制昏迷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灸对介入治疗术后缺血性脑血管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AS)介入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足三里(双侧)、绝骨(双侧)艾灸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IL-6)、高度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血浆IL-1β、IL-6、hs-CRP水平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各时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绝骨穴可显著改善介入治疗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炎症反应,减少血清中的炎症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平喘法对哮喘发作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95例哮喘发作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9例采用扶正化瘀平喘法配合舒利迭治疗,对照组46例只用舒利迭。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患儿血清IL-5、IL-8含量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降低血清IL-5、IL-8和改善肺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化瘀平喘法能有效降低哮喘发作患儿细胞因子含量,缓解气道炎性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致康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致康胶囊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55%,对照组为72.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TNF-α、IL-6、CRP观察组分别为(23.5±2.7)ng/L、(31.6±1.3)ng/L、(3.2±0.9)mg/L,对照组分别为(47.2±5.8)ng/L、(47.3±4.5)ng/L、(5.1±1.2)m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观察组分别为(3.0±0.8)g/L、(209.7±45.3)×10~9/L、(9.0±1.4)f L,对照组分别为(4.1±0.3)g/L、(236.1±39.5)×10~9/L、(12.1±1.2)f L,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ax)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白蛋白水平观察组为(31.4±2.1)g/L,对照组为(28.1±2.0)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为(82.3±9.2)分,对照组为(76.4±7.8)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致康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及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患者血凝状态,并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及标准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参芪地黄汤治疗,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尿白蛋白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血肌酐、血浆白蛋白等肾功能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情况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尿白蛋白量、内生肌酐清除率、尿素氮、血肌酐、血浆白蛋白含量2组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2组均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00%,对照组为65.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地黄汤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清肠解毒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以及对患者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湿热内蕴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增加清肠解毒汤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湿热内蕴证中医症状评分,肠镜下黏膜表现评分和黏膜组织学Geboes指数评分,临床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和IFN-γ/IL-4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湿热内蕴证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治疗后两组肠镜下黏膜表现评分和黏膜组织学Geboes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IL-4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血清IFN-γ水平及IFN-γ/IL-4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肠解毒汤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同时可调节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眩晕康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气虚血瘀型无痛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9例,2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倍他司汀治疗,治疗组给予眩晕康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2组均治疗14天。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94.9%、84.8%,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超敏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c Tn I)值2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上腹部不适、反酸、纳差、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康汤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气虚血瘀型无痛性心绞痛能有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甘草泻心汤合化肝煎加减联合氨来呫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2例ROU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氨来呫诺口腔贴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甘草泻心汤合化肝煎加减口服,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总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两组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IL-10、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IL-6、IL-10、TNF-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泻心汤合化肝煎加减联合氨来呫诺治疗ROU可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有利于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渊丸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功能性手术,术后鼻腔局部用药及内窥镜下鼻腔常规换药处理。对照组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鼻渊丸。观察患者鼻腔黏膜肿胀消除以及鼻腔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9%,对照组为82.14%;2组患者术后1周黏膜纤毛传输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鼻渊丸可能通过加速鼻黏膜修复明显改善鼻-鼻窦炎术后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利培酮片治疗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行头颅CT或MRI检查,有手术指征者进行手术,无手术指征者进行保守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培酮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血府逐瘀汤,水煎分服,每日1剂。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87%,对照组为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BPRS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ADL评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利培酮片治疗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鼻窦方冲洗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对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鼻黏膜功能形态恢复、相关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9月—2017年9月丹东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48例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4例给予激素吸入治疗,观察组7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鼻窦方冲洗联合穴位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4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5、IL-6及IL-17水平及主观症状评分、鼻内镜评分(Lund-Kennedy)、鼻窦炎疾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NOT-20)评分进行分析,并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主观症状评分、息肉评分、水肿评分、鼻漏评分、SNOT-20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瘢痕评分和结痂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5、IL-6、IL-17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鼻窦方冲洗联合穴位针刺可促进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修复,下调血清IL-1β、IL-5、IL-6、IL-17表达,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和远期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