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痔术后尿潴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穴位低频电刺激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且治疗组在治疗后至第1次排尿时间、治疗后第1次排尿指标、治疗6h后排尿积分差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穴位低频电刺激是治疗痔术后尿潴留简单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穴位低频脉冲联合萘哌地尔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64例产后尿潴留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采用相关穴位低频脉冲及口服萘哌地尔片,对照组单纯口服萘哌地尔片。结果治疗组患者三天拔管率、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相关穴位低频脉冲联合萘哌地尔是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后及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韶关市妇幼保健院 2018 年 2 月 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分娩及行手术治疗的 90 例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5 例。对照组给 予常规药物治疗并引导排尿,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 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内残余尿液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97.78 %,高于对照组的 77.7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膀胱内残余尿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内残余尿液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1.11 %,与对照组的 8.89 %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 对产后及术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减少膀胱内残余尿液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高达52%,原因是由于肛门的疾病与损害很容易引起膀胱颈及尿道括约肌的痉挛,产生反射性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我院近年对36例肛肠病术后出现急性尿潴留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结合温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2020年4月—2022年1月,选取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常规组(41例)。常规组予以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2组疗程均为3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首次排尿时间、膀胱残余尿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6%(40/41),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0.49%(33/41)(P<0.05)。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显著更短、膀胱残余尿量显著更少、VAS评分显著更低(P<0.05)。并发症方面,与常规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留置尿管率、再次尿潴留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 对于产后尿潴留,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技术结合温针灸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效果,能够明显降低患者小腹疼痛程度,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减少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车前草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尿潴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俐 《四川中医》2001,19(6):22-22
产妇产后尿潴留在产科工作中经常遇到 ,尤其是第二产程延长的产妇更多见 ,以往我们采用听流水声、热敷等方法 ,效果不甚满意。临床大多采用导尿术 ,既增加病人痛苦 ,又易导致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我科采用车前草穴位贴敷治疗产后尿潴留 30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均为足月自然分娩产妇 ,年龄最大 32岁 ,最小 2 1岁 ,平均年龄 2 4岁 ;初产妇 2 7例 ,经产妇 3例 ;其中第一产程延长的 9例 ,第二产程延长的 18例 ,第一、二产程均延长的 3例。2 治疗方法取车前草 30g ,食盐 3g ,捣烂为泥。患者取仰卧位 ,将药泥贴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联合盆底肌训练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行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按手术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前3d开始盆底肌训练,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盆底肌训练,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盆底肌训练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尿潴留的效果良好,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11月于该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且术后发生尿潴留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留置尿管定期开放、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与治疗后(2个疗程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与残余尿量(RUV)。结果治疗组治疗的总效率为91.67%(44/48),对照组为75.00%(36/48),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PSS评分与QOL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IPSS评分与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Qmax指标高于治疗前(P<0.05),RUV指标低于治疗前(P<0.01);其中治疗组Qmax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RUV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穴位中频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5年1-12月的4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和功能锻炼,观察组在此此基础上加用穴位中频电刺激联合穴位贴敷,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配合冰刺激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者的疗效.方法:对100例确诊为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病人行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配合冰刺激,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及平均动脉压、心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数据的记录.结果:治疗后,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分级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前后各项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配合冰刺激,能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刺穴位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产后尿潴留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电针刺穴位治疗,对照组用新斯的明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显著优于对照组50%。结论:针刺穴位治疗产后尿储留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治疗混合痔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2组干预后尿动力学结果、干预前后泌尿症状困扰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最大尿流量、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力等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观察组为80.0%,对照组为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治疗混合痔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尿潴留,能显著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新方法。方法将4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两组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0 d后、治疗3个月后HBN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HBN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0 d后和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5.0%,对照组分别为60.0%和80.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穴位敷贴加理疗治疗产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穴位敷贴加理疗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104例产后尿潴留患者给予关元穴和中极穴进行穴位敷贴,配合神灯照射神阙穴,每次20~30min。结果:显效74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8.5%。提示穴位敷贴加理疗可有效治疗产后尿潴留,并应加强产后护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产后功能性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功能性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肌注新斯的明,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法针刺治疗,运用B超测定残余尿量,观察治疗后1小时内排尿情况。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73.33%,对照组为46.67%,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0.00%,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残余尿量治疗后2组均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治疗产后功能性尿潴留临床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及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1 年2月~2011年9月在本院分娩发生产后排尿困难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产后排尿困难发生的影响.结果:阴道顺产组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且阴道顺产组及胎头吸引器助产的完全性尿储留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观察产程中及时鼓励产妇排空膀胱,避免不必要的阴道检查,特别是动作粗暴的检查,减少会阴水肿和感染,及时处理产程异常者,可以明显减少产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7,(6):471-473
目的 :通过穴位注射徐长卿注射液改善痔结扎术后尿潴留情况,以寻求一种安全、快捷和有效的方法 ,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例数比为1∶1∶1。治疗组:阴陵泉穴位注射徐长卿注射液2 m L,对照1组:阴陵泉穴位注射新斯的明2 m L,对照2组:阴陵泉穴位注射生理盐水2 m L。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两个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陵泉穴位注射徐长卿可明显改善痔病术后尿潴留,从而减轻术后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探讨治疗产后癃闭的针灸处方选穴配伍规律,并获得新方。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所有治疗产后癃闭的完整针灸处方,并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穴位频次、关联规则、组方规律等。结果: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322首,整理文献中治疗产后癃闭的高频穴位10个、高频穴位组合9个、关联规则药物组合9个、衍化核心药物组合6个,挖掘新方3首。结论:采用高层次数据挖掘方法可优化文献中针灸治疗产后癃闭规律的学术挖掘与整理。同时,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的运用为针灸治疗产后癃闭提供了高效学术挖掘途径与方法,该系统新生成的穴位处方亦为临床治疗产后癃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针中极穴配合揉压气海穴及TDP(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温针中极穴配合揉压气海穴及TDP治疗,对照组采用诱导疗法。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温针中极穴配合揉压气海穴及TDP治疗产后尿潴留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初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52例)、中药组(52例)、穴位按摩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中药组口服催乳汤,1剂/d;穴位按摩组采用乳房和穴位按摩,2次/d;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将中药组、按摩组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对照组每日用鲫鱼250 g煮汤随餐食用。治疗5天后,观察4组泌乳量、补授乳量的变化。结果:泌乳量、补授乳量4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组与其他治疗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穴位按摩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可明显提高泌乳量、减少补授乳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