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临床病例分析认为该病治疗以益气养血解毒为主,选用八珍汤加减治疗。结果:通过两例病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对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认识,有助于临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结论:中西结合治疗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及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富于T细胞/组织细胞型的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TCRBCL)的病理形态、预后和免疫组化的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根据WHO淋巴瘤分类(2008版)的标准对4例TCRBCL进行临床、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应用全自动免疫组化仪(DAKO)检测瘤细胞及背景细胞的免疫表型,抗体包括CD20,CD79a, CD3,CD15,CD68,CD30、CD10,BCL-6,CD21。结果:少量肿瘤性大细胞分布于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背景中,免疫组化肿瘤性大细胞CD20阳性,背景小细胞CD3阳性,组织细胞CD68阳性。结论:TCRBCL是一个独立的组织学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的形态学变异体,易误诊为霍奇金淋巴瘤、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等,诊断应结合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 相似文献
4.
笔者有幸跟随国医大师刘嘉湘教授侍诊,现将其辨治皮肤T细胞淋巴瘤难治性瘙痒病验案1则报道如下.何某,男,61岁.既往有左肺腺癌Ia期手术史(2015年11月).2019年8月28日初诊:主诉:躯干反复皮疹伴瘙痒3年余,泛发全身1年半.2016年7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躯干部反复皮疹伴有瘙痒,西医口服及外涂药物效果均欠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对12例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按Ann Arbor-Cotswolds分期方案进行临床分期,12例分别采用化疗、放疗和两者结合等方法治疗。结果12例鼻NK/T细胞淋巴瘤局部病变主要表现弥漫性黏膜溃疡、坏死,而非结节状增生,10例死亡,2例健在。结论鼻NK/T细胞淋巴瘤好发部位为鼻甲和鼻中隔,好发于男性,病程较短,临床进展快速,治疗效果不满意,具有较高的恶性度,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夏枯草提取物对T淋巴瘤细胞模型小鼠抑瘤作用及其对T淋巴瘤EL-4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优选BALB/C小鼠30只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EL-4瘤株建立T淋巴瘤细胞小鼠模型。随机将其分为健康对照组、低剂量夏枯草、中剂量夏枯草、高剂量夏枯草、环磷酸胺组以及T淋巴瘤模型组,每组小鼠各5只。分别应用TUNEL法、MTT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分析夏枯草提取物对模型小鼠抑瘤率、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1)体重分析:夏枯草中、高剂量组用药后小鼠体重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环磷酸胺组小鼠与对照组相比体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抑瘤率:夏枯草提取物中、高剂量组抑瘤率高于低剂量组及环磷酸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UNEL染色面积分析:夏枯草低剂量组及环磷酸胺组TUNEL染色中多见细胞核呈黄色浓染区,而中高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仅出现个别棕黄色染色,且低剂量组及环磷酸胺组阳性区分光密度、阳性区面积、阳性平均灰度量化高于中高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P<0.05)。(4)Bax蛋白及BC2蛋白表达:夏枯草提取物中高剂量组与环磷酸胺组相比,Bax蛋白表达增加,而BC2蛋白表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夏枯草提取物能有效抑制T淋巴瘤细胞生长,促进细胞肿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Bax蛋白及BC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自1989年12月开始经常流泪。右眼睑及右侧面颊部红肿。曾在某医院检查并对症治疗,未明确诊断。在省级某医院做眼眶部CT检查,诊断为右眼眶骨膜炎,经用红霉素、氢化可地松等药静点半个月,病情好转而停药。入院前半个月,右眼脸又红肿,并伴全身高热,持续不退,皮肤搔痒。查见,右眼部及右侧面颊部红肿,右眼眶部压痛明显,双侧颈部、颌下、锁骨上窝、腹股 相似文献
8.
9.
患者女性,66岁,右腹股沟区肿块1月余,无痛。查体:肿块较固定,无明显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术中见大小不等淋巴结肿大,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临床诊断:淋巴瘤。 相似文献
10.
中药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细胞是机体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参与细胞免疫,还参与免疫调节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药的有效成分如:生物碱、中药苷类、多糖以及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在T细胞免疫功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是最近几年才被提出的新病种,临床经过为潜在恶性,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现介绍于下。张××,女,48岁,工人,住院号21992。患者1980年4月突然寒战高烧,后发现颈部两侧淋巴结肿疼、纳差、心慌乏力,在当地医院发现贫血,Hb4.8g,ESR142mm/h,骨髓检查疑"缺铁性贫血","难治性贫血",曾服硫酸亚铁、叶酸、VitB_(12)、中药及输血 相似文献
12.
介绍本科一例急腹症首发的盆腔恶性肿瘤最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肠道T细胞淋巴瘤(ITCL),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此病的定义,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分析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 T 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3 月在佛山市
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 80 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将其列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 60 名健康者,将其列为对照组,
均行外周血 T 细胞水平(CD3+、CD4+、CD8+、CD4+
/CD8+
)检测,给观察组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在治疗前后对观察组患
者进行外周血 T 细胞水平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外周血 T 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 CD3+、CD4+、CD4+
/CD8+ 水平更低,CD8+ 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接受相应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4+
/CD8+ 水平更高,CD8+ 水平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恶性淋巴瘤患者存在免疫抑制情况,患者在治疗前后其机体内 T 淋巴细胞水平有着明显的变化,临
床诊断及治疗人员可通过检测其外周血 T 淋巴细胞对病情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特征和免疫分型特征。方法:分析75例DL-BCL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制作HE染色切片,并经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染色,观察CD10、bcl-6和MuM1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区分生发中心B细胞(GCB细胞)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的分化特征。结果:75例DLBCL患者,其中结内48例,结外27例,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占66%(27/41),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占34%(14/41);国际预后指标(IPI)0~2分者占76%(31/41),3~5分者占24%(10/41)。单个抗原的表达率,CD10(+)11例(20%),bcl-6(+)27例(49%),MuM1(+)35例(64%);18例(33%)为GCB-DLBCL,37例(67%)为非GCB-DLBCL。结论:DLBCL显示生发中心B细胞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分化特征,中国人群DLBCL的GCB样型显著低于非GCB样型。 相似文献
15.
熊某某,女,37岁。住院号:11162。初诊日期:1987年9月15日。主诉:全身淋巴结肿大,伴发热17天。现病史: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轻压痛、无破溃流脓,逐渐出现颈侧锁骨上下窝及腹股沟区淋巴结均肿大,伴有午后低热37.3~38℃,周身皮肤瘙痒难忍,无咳嗽咯痰。曾在某医院治疗无好转。近7天体温高达39.7℃,查血白细胞3~3.2×10~9/L之间。我院以发热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收住入院。 相似文献
16.
<正>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 nasal type,NNKTL)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主要发生在鼻腔或鼻窦区域[1]。该病发病率低,其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像学表现也缺乏特异性,主要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故在临床上误诊率很高。现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NNKTL致视神经损伤1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地黄止血方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T细胞免疫功能的机制。方法:对确诊的80例ITP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成地黄止血方治疗组和强的松对照组,分别治疗6个月后,观察其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给药后,激素治疗组的有效率为47.5%,中药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中药治疗组中ITP患者CD3、CD4水平有明显提高,CD8水平显著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地黄止血方对ITP有良好的效果,其机制与改善T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医成熟及清除剂诱导T淋巴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仪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分析了维吾尔医三种异常体液的成熟剂及清除剂6种复方作用后T淋巴瘤细胞(Jurkat T clone)的细胞周期分布及核DNA降解,并以地塞米松为对照。结果表明,不同体液的成熟剂与清除剂作用特点各异。异常黑胆质的成熟剂与清除剂及异常粘液质的成熟剂通过阻止T淋巴瘤细胞进入S期而抑制其DNA合成,但诱导的凋亡细胞数非常少,不够用于琼脂糖DNA核酸电泳定性方法检测。故认为上述三种复方有诱导体内诱变细胞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Mcl-1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B-NHL组织标本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标本中Mcl-1的表达情况。结果Mcl-1在B-NHL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5%(28/4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Ⅲ~Ⅳ期B-NHL患者Mcl-1蛋白的表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侵袭性B-NHL患者Mcl-1蛋白的表达要高于惰性B-NHL患者(P<0.05)。Mcl-1阴性表达患者的5 a生存率要高于Mcl-1阳性表达患者(P<0.05)。COX模型显示Mcl-1是一个独立的不良预后指标。结论Mcl-1在B-NHL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是一个有用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