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医史学家习惯把金、元阶段称作医学的辩论时期。标志着本阶段辩论高峰的是“四大家”:刘完素、张子和、李杲、朱震亨,它们经承了祖国医学的优良傅统,又根据自己实践的经验创造性的发展了当代的医学,产生出不同的学术主张,对后来医学的演进,有比较深远的影响。现就四大家出现的原因、成就与影响,试作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元四大家论“火”,对后世临床火证热证的治疗,大开了门径,很值得重视。火为五行之一,与金木水土是并列的,无分轩轾。以五行分阴阳,则火与水并重,主张既济,反对未济。以五行分属  相似文献   

3.
金元四大家自成流派,各有建树,其中对眩晕的论治各具特点。刘完素责之于肝,注重外风、内火合而为病;张从正责之于肝、肺,注重肝风、五行乘侮,肝阳亢奋,阳亢生风而致眩;朱丹溪责之于脾胃,注重痰、虚,痰瘀内阻,脑窍失养,脑髓不充而致眩;李东垣也责之于脾胃,脾气虚损其升清之力不足,脾气虚陷则运化失职,清浊升降失调,清浊不干,发为眩晕。这些观点对于理论和临床均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医至金元,学术争鸣,河间、子和、东垣、丹溪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各树一帜,著书立说,先后辉映,形成了中医学术史上的四大学派。其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各有偏主,若综析四大家对某种病证的论治,就能使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能更全面的分析疾病的本质。本文试析四大家对中风证的论治特色,以期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 1 河间始以内风立论唐宋前各医家对中风的病因病机,虽各有发挥,但主要是从“外风”立论。如《千金》、《外台》列方药最多,常以大小续命汤治仆击偏枯之征,以辛温燥热之刚剂,疗肝  相似文献   

5.
孟繁洁 《四川中医》2003,21(11):6-8
金元四大家非常重视燥病的研究,其根据不同的研究侧面,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刘完素以补充了燥的病机,阐发燥病病因的多源性和证治一体、多途径、多角度治燥为特点;张从正主论肺与阳明燥金为病,以养疗结合创立名方,治愈多种顽怪重症为中心;李东垣以五行理论为指导,结合五脏、五气之间的关系论燥,提出寒燥相合的病理;朱震亨明确提出“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的大纲,广集博采以治疗便秘燥结之证。金元四大家的观点和理论,丰富了祖国医学的燥病观,推动了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元四大家     
金元四大家的评价,后人并不一致.以我一个学药的人,更是门外汉,如何也配来尚论古人?可是我总觉得有下列二点实有商讨的必要,再说明我的看法.1.门户宗派问题:四库全书提要医家类云:"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观元好问伤寒会要序,知河间之学与易水之学争;观戴良作朱震亨传,知丹溪之学与宣和局方之学争".李涛在医学史纲引证这提要后,又引证金史本传张元素(易水)为刘完素(河间)治病一段,就说:"由此可见二家极不相容,此后门户之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学大辞典》:“金元四大家,李果、刘完素、朱震亨、张子和也。《医宗必读》以张(子和内仲景,误。”《中国医学大辞典》敢以“误”字来批评《医宗必读》者,也有所本。就是根据徐大椿(1693-1771年)的《医学源流论·四大家论》“明人有四大家之说,指张仲景、刘河间、李东植、朱丹澳四人,谓千古医宗,此真无知妄谈也。夫仲景先生,乃千古集大成之圣人,犹懦宗之孔子。河间、东垣,乃一们之学,丹澳不过斟酌诸家之言而调停去取,以开学者便易之门,此乃世俗之谓名医也。三子之于仲景,未能望见万一”。徐氏之言是对的,但评李氏…  相似文献   

8.
中国医学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当属金元时代。因此,近代史学论著中,如《中国古代史》、《医学史钢》、《中国医学史》在评价金元时期医学成就时,均以《金元四大家》论之。但此说从什么时候开始,说法尚不统一。《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中医研究院、广东中医学院合编,人卫78年版)言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学术思想。方法:对与金元四大家论治便秘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和分析。结果:刘完素、张从正认为便秘其病属燥,治疗上刘完素主张开通道路,养阴退阳,凉药调之;而张从正则创立药治加食疗的方法;李东垣、朱丹溪认为是肾阴亏耗,津液亏少,肠中干燥而致便秘,李东垣提出了以辛润之,以苦泄之,阳结散之,阴结温之的治疗方法;朱丹溪则总结了前人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结论:金元四大家对便秘的认识各有特点,治疗也日趋完善,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 陈修园《医学三字经》云:“四大家,声名噪,必读书,错名号”并自注说:“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张氏医通之孝核无误;李士材医宗必读四大家论,以张为张仲景,误也,仲景为医中之圣,(?)了岂可与之并论。”陈氏“必读书,错名号”一语,百余年来,流传甚广,影响很大,似乎已成定论。曾系统注释《医学三字经》的方药中《医学三字经浅解》和北京中医学院《医学三字经白话解》里,亦未提出异议。《医学三字经白话解》甚至更明确地解释说:“刘河间、张子  相似文献   

11.
近代的史学、医史论著如《中国古代史》(刘泽华等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简史》(天津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简史》编写组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医学史纲》(李涛编,北京和记印书馆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医学。在上古时代散在于民间,多是属于临床单方单药的医学,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逢起,文化昌盛,医学也必然有新的发展。《黄帝内经》这部医著,就在这个时期,经若干人汇集以前简记篇幅和医疗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完成于秦汉,形成比较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汉朝张仲景,广泛搜集群众医疗经验,通过临床实践,发展了《内经》的理论,著成《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阐发了辩证施治的理法方药规则,为后世所宗。这两部经  相似文献   

13.
吴兵  陈利国 《四川中医》2009,27(5):48-49
本文指出了升降理论初成体系源于《内经》,争鸣于金元时代,其中以金元四大家在升降观方面学术思想更为突出,自成体系。刘完素侧重于补肾水、泻心火及火郁发之、开通玄府这两方面;张从正注重以“血气流通”为贵;李东垣认为“脾胃为升降之枢纽”,也指出“阳升阴降”之理;朱丹溪创见“阴升阳降”,以达“阴阳比和”的新观点;此外,用升降法调畅“气血怫郁”。金元四大家其理论和观点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升降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医之门户分于金元",金元四家自成一说各立流派,他们对痹证病因病机提出不同观点和治痹之法,开创痹病学术百家争鸣局面,丰富了痹证的理论和实践,对后世医家治痹有着深远影响.如刘完素善秉典创新,认为"法之与术,悉出《黄帝内经》",自创"六气皆从火化"说,虽善用寒凉,却能辨证论痹,治痹以求本;张从正提出"邪去正自安",主张汗吐...  相似文献   

15.
[答]金元四大家(公元一一一五年~一三六八年)指刘完素(守真)、张从正(子和)、朱震亨(丹溪)、李杲(东垣)。他们各有特点,代表四个不同的学派,刘完素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  相似文献   

16.
"上火"是对人体阴阳失衡而表现出各类火热症状的俗称,金元四大家都有通过针刺治疗的临证经验和学术特点。文章介绍何谓"上火"和其症状,并归纳了金元四大家针刺治疗"上火"的特点。金元四大家针刺治疗"上火"各有特色,对"上火"的理论和临床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李东垣《脾胃论》、张从正《儒门事亲》和朱丹溪《丹溪心法》中采集方剂,利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的方法,从方药数据库中挖掘出金元四大家重视脾胃用药的数据证据,为发展脾胃学说和完善学术体系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经过筛选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95付,中药185味;《脾胃论》66付,中药103味;《儒门事亲》206付,涉及中药210种;《丹溪心法》610付,涉及中药337种。利用excel软件方药数据库,在Windows 7平台采用SPSS17.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在频数统计中,金元四大家的方药频率排序在前10位的药物,多数为脾胃要药。而在关联规则分析中,多个脾胃药对出现,以及脾胃药物和其它归经药物配伍出现,说明脾胃药对占重要地位。数据显示金元四大家无论是在药物使用频率还是方剂配伍中,都非常重视脾胃学说,善于运用调理脾胃的中药。这对我们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临床用药都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元四大家的“天人相应”观黑龙江中医学院张世英(150040)“天人相应”观是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内经》认识人和自然界统一的整体观。《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金元四大家创造的独特学术理论,其基本观点仍然是“天人少应...  相似文献   

19.
金元(1115年-1368年)是我国医学发展比较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战乱频发,天灾横行,疫病蔓延,人民生活困苦。纷乱、困苦的社会状态刺激了医家革除旧弊,勇於创新,以满足社会迫切的需要。於是各种医学观点层出不穷,创建流派渐成趋势。故而《四库全书提要》有“医之门户分於金元”之说。  相似文献   

20.
金元四大家均把"火"看作消渴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密切影响消渴病传变。基于玄府气液学说,刘完素从"火热怫郁"论消渴,并重视五运六气影响;张从正遵从"三消当从火断"之说,同时指出心火的传变规律;李东垣依据"内伤脾胃-元气亏虚-血虚津亏-血中伏火"层次理论,把阴火致消作为主要病机;朱丹溪从"阳有余、阴不足"出发,认为"相火妄动"是引发消渴的关键。四大学派所论消渴火热病机,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丰富了消渴理论框架体系,启发现代中医对于消渴病机的重新认识、学术理论的不断完善,为中医药发展注入新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