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少见难治的外科感染性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32例坏死性筋膜炎。结果显示治愈率为90.7%;截肢1例,占3.1%;死亡2例,占6.2%。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好,且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软组织感染,起病急骤,发展迅速,属于肛肠科的危急重症之一。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确切。该文介绍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验案1则。 相似文献
4.
坏死性筋膜炎是由外伤或局部病灶引起 ,以大肠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厌氧菌等混合感染所致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 ,具有起病急、发展迅速、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等特点。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 6例病人 ,男 5例 ,女 1例。年龄最小 2 9岁 ,最大 5 4岁。其中 2例发生病变在下肢 ,2例在肛门周围 ,2例在阴囊下。 4例因行脓肿切开引流术致皮下广泛性坏死 ,2例因糖尿病合并肛瘘术后所致。1 2 诊断标准起病急、局部病变发展迅速 ,皮肤、皮下脂肪、特别是浅筋膜进行性广泛坏死。患者伴有寒战、高热等症… 相似文献
5.
6.
坏死性筋膜炎是皮肤,皮下组织,浅深筋膜的进行性坏疽,临床虽不多见,但病死率极高.我院近10年收治本病人8例,除1人术后3天突发心梗死亡外,其余7人均获痊愈.现将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某 ,男性 ,5 5岁 ,1 997年 2月 3日就诊。自诉右足因受压后出现红肿胀痛 ,后迅速破溃 ,皮肤发黑。在单位医院给与青霉素静点 ,罔效。破溃面积增大 ,痒痛剧烈 ,发热高3 9°C ,来我院就诊。体检 :右足背皮肤红肿明显 ,拇趾周围有约 5× 5cm2 皮肤缺如 ,皮下组织暴露 ,上有脓苔。足背皮肤变黑 ,范围约1 0× 1 5cm2 ,其下积液有恶臭。无捻发音及气泡。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 1 1 3× 1 0 9/L、N 0 87、L 0 1 3 ,尿常规 :尿糖 ( )、空腹血糖 1 1 6mmol/L ,分泌物细菌培养 :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诊断 :中医诊断为烂疔… 相似文献
8.
坏死性筋膜炎是以皮下组织和筋膜进行性水肿、坏死伴全身中毒症状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其感染主要侵及筋膜,不累及肌肉。因其发展迅速,如未经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本病患者多死于败血症和脓毒血症。我科曾收治肛周及阴囊坏死性筋膜炎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43例坏死性筋膜炎患儿,入院后均立即行创面切开引流术,皮肤缺损较大者行中厚皮片植皮术。其中23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余20例行单纯西医治疗。结果前者治疗期间出现各种并发症5例,其中死亡2例,平均住院时间34±6.7天;后者出现并发症11例,其中死亡3例,平均住院时间47±8.2天,在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方面,前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后者(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并发症少、创面愈合早、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神经病变及下肢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皮肤瘙痒、肢端发凉、感觉迟钝、水肿,继之出现双足袜套式的持续麻木,多数可出现痛觉减退或消失,少数出现患处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夜间或遇热时加重,鸭步行走或倚杖而行。皮肤可见大小不等的散在性水疱、瘀点、瘀斑、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急腹症外科重症之一,临床病死率极高。2002年~2003年,我院收治了18例出血坏死性胰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9年 1 0月~2 0 0 1年 1 0月 ,笔者采用健脾活血、通络利水之剂 ,配合西药基础护肝 ,并酌用利尿剂治疗肝硬化腹水 1 1 2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观察 1 92例均系临床确诊 ,并排除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癌性腹水者。患者均有乙肝或丙肝或酒精肝病史。临床表现 :消瘦厌食 ,腹部胀满。体查 :面色苍白 ,甚者黝黑 ,肝掌或(和)蜘蛛痣 ,脾肿大 ,腹壁静脉曲张 ,移动性浊音(+)。肝功能异常 ,蛋白比例倒置。B超检查示 :有中度以上腹水。1 92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 1 2例中 ,男 72例 ,女 40例 ;年龄 2 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补肾健脾方合益比奥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肾性贫血 (RA)的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均予透析、补充铁剂、叶酸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予益比奥 2 0 0 0IU皮下注射 ,并口服补肾健脾方药 ;对照组予益比奥 30 0 0IU皮下注射。结果 :两组治疗后Hb、HCT均较前明显上升 (P <0 0 1) ,但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BUN、Scr、TP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两组之间BUN、Scr比较无明显差异 ,但TP比较有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1)。结论 :补肾健脾方配合益比奥治疗肾性贫血能有效改善RA患者的贫血状况。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能减少益比奥用量 ,而且对Hb、HCT水平改善更具持久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16.
笔者于 1993年 1999年 ,采用黄芩滑石汤配合西药治疗肠伤寒 34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依照流行病史、持续发热 (1周以上 )、相对缓脉、胃肠道症状、以及白细胞减少、血清肥达氏试验阳性而确诊。 34例患者中 ,男 2 1例 ,女 13例 ;年龄最小者 10岁 ,最大者 5 0岁。中医辨证属湿热蕴阻中焦 ,湿热并重证。症见 :发热身痛 ,汗出热缓 ,继而复热 ,口渴少饮 ,或不渴 ,胸闷腹胀 ,脘痞纳呆 ,尿黄便溏 ,舌苔黄腻 ,脉濡数。2 治疗方法中药 :用黄芩滑石汤 :黄芩、滑石、猪苓、茯苓皮各 10 g ,大腹皮 6 g ,白蔻仁 (后下 )…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口服盐酸特拉唑嗪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前后分别进行IP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QOL)及残余尿量、前列腺体积检查。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显效率分别为80.00%、66.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症状、降低前列腺重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残余尿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BPH临床效果优于西药。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肾损害3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它对靶器官的损害是缓慢而持久的 ,关于高血压病的心脑损害 ,临床医生极其重视 ,且报道很多 ,但对肾的损害及其治疗 ,报道较少。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治疗高血压病肾损害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8月 ,共治疗并观察住院病人高血压病肾损害 32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1例 ;年龄最大者 76岁 ,最小者 38岁 ,平均年龄 4 6±0 7岁 ;高血压病病程最长者 38年 ,最短者 7年 ,平均病程 13± 0 5年。临床症见 :头昏头痛 ,神疲肢倦 ,双下肢水肿 ,时恶呕 ,… 相似文献
19.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以疼痛最为常见。2000年以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质疏松症4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保守性手术后常易复发,患者一般不愿接受第二次手术。笔者采用中药自拟方配合经前抗炎疗法治疗复发患者,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经腹腔镜或剖腹保守性手术后复发的内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例:组为治疗组,组和组为对照组。各组痛经程度及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见表1),表明三组间具有可比性。表1 三组痛经程度及一般情况组别年龄(岁)病程(年)痛经程度*巧克力囊肿的体积(cm3)组31.2±6.33.5±1.712.4±4.841.12±28.66组29.6±7.13.2±2.112.1±5.339.36±20.16组33.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