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梁朝旭 《热带医学杂志》2007,7(7):671-672,683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对572例腹部手术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47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572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47例.感染率8.22%。年龄〉60岁患者的感染率为17.58%,远高于其他低龄两组(P〈0.05);上腹部术后感染率19.87%较下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率4.04%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有呼吸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7.02%与无原发呼吸系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率6.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胃管患者的肺部感染率26.38%远高于未留置管者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因素导致腹部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结论腹部术后肺部感染与年龄、手术部位、原有呼吸系疾病、留置胃管等因素相关,因此应积极预防,控制感染.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致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和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在我院进行手术的80例患者,将术后发生感染现象的40例设为感染组,术后未感染的40例设为非感染组,总结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例资料,最后针对分析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3.1±8.2)岁,平均手术时间为(3.1±1.1)h,身体重量指数(26.1±3.8)kg/m2,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另外,感染组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和术前抗生素使用情况均与非感染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导致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身体重量指数:手术时间、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手术过程中对这些因素进行针对性护理对降低术后感染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普外科手术中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荣海  马桂桃 《河北医学》2011,17(4):479-481
目的:了解普外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的情况,探讨合理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方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360例,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抗生素的患者切1:2感染情况。结果:360例普外科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8例,感染率为2.22%;术中使用抗生素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率为1.11%,而术前、术后使用患者则为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三联用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7.78%)明显高于单药使用者(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普外科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剖宫产围术期的疗效。方法2012年01月至2012年05月期间,将禹州市妇幼保健院的6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应用抗生素)和观察组(围术期应用抗生素),每组各30例,术后对2组患者的最高体温、退热时间、切口感染率,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最高体温明显降低(P〈0.05);退热时间明显缩短(P〈0.05),切口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相对于术后应用抗生素,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具有疗效显著、价格低廉,并且不影响哺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需行手术治疗的2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仅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的不同手术和不同部位的感染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同部位和不同手术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产科手术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1),但妇科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呼吸道部位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肌瘤剔除、阴式子宫切除术和剖宫产术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妇产科围手术期针对感染的常见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对围手术期感染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骨外科手术感染的重要因素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300例骨外科手术患者,感染者35例,感染率为11.7%,对3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围手术期引发手术感染的因素。结果:骨外科手术感染与患者年龄、感染部位、受损类型以及抗生素使用等多方面因素存在密切关联;35例术后感染患者中,共检出30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8株,26.7%)。结论:骨外科手术过程中,严格行无菌操作,改善侵入性操作标准,合理使用抗生素,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可有效降低骨外科手术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与术后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地分析了271例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情况及与术后感染发生率的联系。结果271例大肠癌中有149例进行了围手术期输血,其感染率为28.2%(42例),围手术期未输血的122例中,术后感染率为4.1%(5例),两者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x^2=25.505);术后感染发生率随输血量而增大(P〈0.01);输全血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输成份血显著升高(P〈0.01)。结论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输血会增加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尽量避免输血,特别是输全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科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制定防治对策。方法:对64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69例,感染率为10.78%。以术后伤口居首位,其他依次是皮肤软组织、上呼吸道、泌尿系统、其他部位、胃肠道感染,并有3例是2个部位感染。在部位感染中,术后伤口感染45例,占部位感染构成比的65.22%,感染率达7.03%,为部位感染之首。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急诊手术感染率高于择期手术:抗生素围手术期使用者感染率低于持续用药者;另外,手术时间持续越长,感染率越高。结论:医院感染率的高低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加强切口感染率的监测与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对术后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患者资料以及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患者资料。纳入TACE共计538例,包括男501例,女37例,年龄(52.87±12.33)岁,TIPS术共计61例,包括男47例,女14例,年龄(47.52±9.55)岁。根据TACE和TIPS围手术期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将病例分为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和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比较2组术后感染率,并分析术后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TACE术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术后感染率为16.71%(60/359),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术后感染率为20.11%(36/179)(P=0.3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大于2 h为术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TIPS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术后感染率为33.33%(5/15),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组术后感染率为34.78%(16/46)(P=0.92)。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为TIPS术后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肝功能Child-Pugh A级患者TACE及TIPS围手术期不必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对于肝功能差、手术时间长、老年等高危感染因素患者,酌情选择适宜的抗生素更有临床预防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42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单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分析胃肠外科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以制定针对性强的感染控制对策。 方法 统计胃肠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67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1例,感染率2.42%。阑尾切除手术感染率最高。病原菌分析:革兰阳性菌7株(33.33%),革兰阴性菌13株(61.90%),真菌1株(4.76%)。患者年龄>60岁、体重指数>25、罹患糖尿病、手术时间>90 min、切口处标本通过、未使用抗菌药物、麻醉评分Ⅲ~Ⅳ级、有腹腔感染、未进行切口保护、手术部位在下消化道及住院时间>8 d者感染发生率较高,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体重指数>25、罹患糖尿病是腹腔镜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对高龄、肥胖和罹患糖尿病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时应特别注意切口感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患者Miles手术后会阴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绍兴市第五医院进行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35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单纯Miles手术患者187例,术前化疗后手术患者169例。对2组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率、切VI部位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对术后5年生存率、转移率及复发率进行分析。结果356例患者中共有69例发生了感染,感染率为19.4%;单纯Miles手术感染率为8.0%(15/187),手术联合术前化疗感染率为31.9%(54/169);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2株,占56%;革兰阳性菌共27株,占36%,其他病原菌6株,占8%;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差异;单纯Miles手术5年生存率为42.2%(79/187)、转移率为43.3%(81/187)、复发率为12.8%(24/187);手术联合化疗组5年生存率为60.4%(102/169)、转移率为21.3%(36/169)、复发率为11.2%(19/169)。单纯Miles手术感染率低于术前化疗组(P〈0.05);单纯Miles手术5年生存率和转移率优于术前化疗组(P〈0.05),2组患者的5年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化疗联合Miles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在术后5年生存率和转移率上优于单纯Miles手术,但缺点是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进入到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切口感染患者,选取同期60例无切口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对照,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均是切口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2种以下有2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5%,未使用抗生素2种以上3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5%,手术时间2 h以内有24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0%,手术时间2 h以外有36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0%,使用免疫抑制剂有31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51.7%,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有29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48.3%。对照组60例患者均不是切口感染患者,使用抗生素2种以下有37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1.7%,未使用抗生素2种以上23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8.3%,手术时间2 h以内有4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8.3%,手术时间2 h以外有19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1.7%,使用免疫抑制剂有19例,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31.7%,未使用免疫抑制剂有41例患者,占该组临床总人数的68.3%。结论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必须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前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和种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法预防痔术后伤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00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患者术后伤口采用中药熏药、中药换药;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配合肛门熏洗、西医换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伤口有无感染症状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中内痔、外痔术后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混合痔切口在3个以下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混合痔切口在3个及以上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预防内痔、外痔及3个以下切口的混合痔术后伤口的感染,可以减少术后对抗生素的应用依赖。  相似文献   

15.
宋志琴  王蔼明 《医学综述》2014,(23):4372-4374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应用氯喹那多/普罗雌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上皮愈合的情况。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2年5月海军总医院妇科门诊收治的384例因宫颈上皮内瘤变行宫颈高频电波刀切除术(LEEP)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氯喹那多/普罗雌烯组(观察组)195例,口服抗生素组(对照组)189例,其中观察组于术后第2日阴道填塞氯喹那多/普罗雌烯1片,每日1次,连用18 d,对照组术后常规口服抗生素3 d。术后2周观察阴道分泌物、创面脱痂及出血情况;术后4、6、8周观察宫颈上皮修复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液基薄层细胞学与阴道镜,了解病变的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周,观察组患者宫颈创面均完全脱痂,观察组创面脱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 22.22%,P<0.01)。观察组宫颈创面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64%vs 53.97%,P<0.01)。观察组无阴道清洁度异常发生,阴道清洁度正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00%vs 57.14%,P<0.01)。术后4周复查,观察组在宫颈创面的修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6周和术后8周,观察组痊愈率及上皮完全成熟度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2.31%vs 42.32%,96.41%vs86.77%,P<0.01)。结论氯喹那多/普罗雌烯可明显减少LEEP术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缩短宫颈上皮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开放性手外伤术后感染的原因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1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开放性手外伤术后出现感染的5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年龄及慢性基础疾病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同时探讨护理对策。结果:其中213例50岁及以上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为19.2%,明显高于50岁以下患者的感染率;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为21.9%,明显高于无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P均〈0.05。结论:年龄及慢性基础疾病均是开放性手外伤患者术后出现感染的因素之一,术前、术后进行有效的护理可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刘瑜 《西部医学》2012,24(7):1343-1344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普外科7000例手术患者中所发生的67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普外科7000例手术中,切口感染67例,感染率为0.96%。切口感染因素与手术室条件、手术种类、手术人员无菌操作是否规范、手术患者的条件、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等有关。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易导致切口感染的各种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预防和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1 632例,对其基本资料、生活习惯以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切口感染率为3.00%,于术后(7.17±2.08)d感染.经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合并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BMI指数≥25 kg/m2、急诊手术、手术时间≥30 min、有参观人员存在是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围手术期应积极改善患者机体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术中轻柔操作、熟练操作,减少人员进出手术室流动,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谌煜  姜珊 《医学综述》2013,19(18):3449-3451
目的 分析烧伤整形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诊断与治疗对策.方法 选择铜川市矿务局中心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46例有感染症状的烧伤整形术后患者作为感染组,并随机选择同期80例无感染症状的烧伤整形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引发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诊治对策.结果 使用二种以上抗生素、手术时间>180 min、创面有瘢痕皱褶凹凸、有创面及整形手术后半年内为烧伤整形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46例烧伤整形术后感染患者分泌物进行培养,共培养分离出46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0株,占65.22%,革兰阳性菌16株,占34.78%.前三位的感染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结论 对感染部位分泌物取样培养,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可降低感染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