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 :研究骨巨细胞瘤中 p2 7KIP1 的表达 ,探讨其与骨巨细胞瘤发生病理分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40例骨巨细胞瘤石蜡标本中 p2 7KIP1的表达。结果 :p2 7KIP1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呈明显相关。 p2 7KIP1在 40例骨巨细胞瘤中总表达阳性率为 45 .0 % (18/40 ) ,其中 、 级为 5 7.1% (16 /2 8) , 级为16 .7% (2 /12 ) ,组间差异显著。结论 :p2 7KIP1蛋白在 级骨巨细胞瘤表达阳性率较 、 级明显减低 ,对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分级有意义 ,可作为诊断、分级和预后判定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p27^KIP1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p16蛋白表达与骨巨细胞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2例骨巨细胞瘤的p16蛋白表达。结果:骨巨细胞瘤的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66.7%,p16蛋白表达随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上升而降低。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有3种染色状态。结论:p16蛋白表达降低与骨巨细胞瘤的发生有关,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16蛋白表达与骨巨细胞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 4 2例骨巨细胞瘤的p16蛋白表达。结果 :骨巨细胞瘤的p1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 6 6 .7% ,p16蛋白表达随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的上升而降低。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有 3种染色状态。结论 :p16蛋白表达降低与骨巨细胞瘤的发生有关 ,骨巨细胞瘤的多核巨细胞可能存在不同种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Ets-1、c—myc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预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ts-1、c—myc在30例采用刮除手术治疗的骨巨细胞瘤患者石蜡切片中的表达。结果 30例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复发10例,复发率33.3%。Ets-1在复发组中阳性表达5例,未复发组4例,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组与未复发组c—myc阳性表达分别为6例、4例,存在统计学差异。两者同时表达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别为4例、1例。Ets-1和c—myc同时过表达与骨巨细胞瘤复发有关。结论 在排除手术方式影响下,c-myc表达与Ets-1、c—myc同时表达可以作为帮助评估骨巨细胞瘤预后复发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avmlin-1(小窝蛋白1)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骨巨细胞瘤和22例良性骨肿瘤中caveolin-1的表达,镜下观察caveolin-1在肿瘤组织中的分布,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检测caveo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caveolin-1表达于大多数骨巨细胞瘤的肿瘤细胞上,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阳性细胞在肿瘤组织中呈散在分布,无一定规律.caveolin-1在良性骨肿瘤中表达微弱.②caveolin-1阳性表达率在骨巨细胞瘤和良性骨肿瘤中分别为54.7%和25.0%(P<0.05),caveolin-1在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③caveolin-1的表达在骨巨细胞瘤I级和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骨巨细胞瘤其他分级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aveolin-1在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并可作为骨巨细胞瘤Jaffe分级的辅助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巨细胞瘤(GCT)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umgrowthfactor,VEGF)、转录调控因子(Ets—1)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并作相关性研究。方法:30例骨巨细胞瘤标本分别按照Jaffe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无复发进行分组。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组中的VEGF和Ets-1的表达。结果:30例标本中复发10例,复发率为33.3%,VEGF和Ets-1在GCT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21/30)和36.7%(11/30),Ets-1和VEGF在临床分期及预后各组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Jaffe病理分级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和Ets-1在GCT中的表达与GCT的临床分期和复发有关,有助于评估肿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骨巨细胞瘤bcl-2,MDM2和nm23基因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张惠中  范清宇  王文亮  刘斌 《医学争鸣》1999,20(12):1054-1056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bcl-2,MDM2及nm23基因表达与其生物学特为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8例存档骨巨细胞瘤标本进行了检测。结果:bcl-2,MDM2及nm23基因在骨巨细胞瘤中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1%,63.2%及55.1%;3种基因在骨巨细胞瘤Ⅰ,Ⅱ,Ⅲ级不同组织分级中均有表达,统计学表明,bclo-害Ⅰ级与Ⅱ,Ⅲ级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MDM2阳性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中多核巨细胞和单核基质细胞的起源及在肿瘤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0例骨巨细胞瘤手术标本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巨噬细胞抗原(CD68)、波形蛋白、抗糜蛋白酶(AACT)、抗胰蛋白酶(ACT)以及溶菌酶的表达和分布状况。结果 多核巨细胞主要表达CD68、AACT、ACT以及溶菌酶,无一表达PCNA;单核基质细胞可分为两种类型,以纤维母细胞型占优势,主要表达波形蛋白和PCNA;组织细胞型主要表达CD68、AACT、ACT以及溶菌酶。结论 多核巨细胞并非肿瘤细胞,它可能来自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单核基质细胞中的纤维母细胞型为肿瘤的主要增殖成分,可能来自间充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dm2癌基因蛋白在骨巨细胞瘤 (GCT)的表达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dm2在 52例GCT中的表达 ;GCT按Jaffe分级 :Ⅰ级 15例 ,Ⅱ级 2 5例 ,Ⅲ级 12例。结果  18例mdm2表达呈阳性 ,占 34 .6% ;在Ⅰ级、Ⅱ级、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 0 .0 %、32 .0 %、33.3% ;mdm2阳性表达率在骨巨细胞瘤Ⅰ级、Ⅱ级、Ⅲ级中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χ2 =0 .2 8,P >0 .0 5)。在 2年随访期内出现复发的 8例中 ,有 6例阳性表达 ,无复发的 4 4例中有 12例阳性表达 ,两者差异显著 ( χ2 =6.81,P <0 .0 1)。结论 mdm2在GCT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无关 ,但与其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3.
25例骨巨细胞瘤,破骨细胞样巨细胞CD68阳性,PCNA阴性,梭形或圆形单核细胞Vimentin。CD68,actin阳性,PCNA阳性细胞比例515%,提示破骨细胞样巨细胞是由CD68阳性单核细胞融合而成。  相似文献   

14.
骨巨细胞瘤DNA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与DNA含量和倍体的关系。方法 将36例骨巨细胞瘤进行Feulgen染色,然后用彩色图像分析系统进行DNA含量和倍体测定。结果 骨巨细胞瘤各病理分级之间的DNA含量和倍体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传统的Jaffe分级已不能全面反映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 。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巨细胞瘤Jaffe组织分级与瘤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对27例不同组织级别的骨巨细胞瘤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检测。结果PCNA的阳性反应仅见于基质细胞的胞核中,多核巨细胞呈阴性反应。不同组织级别的骨巨细胞瘤之间,PCNA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骨巨细胞瘤Jaffe分级系统与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无关;多核巨细胞非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部骨巨细胞瘤治疗的术式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膝关节部骨巨细胞瘤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60例膝关节部骨世细胞瘤病例根据恶性程度分别采取刮除植骨,大块切除,髌骨重建,人工膝关节置换,膝关节融合,截肢等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治疗。通过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术后得发4例,骨移植病例膝关节功能按Mankin标准评定,优29例,良6例,可4例,差3例,人工膝关节置换病例未出现感染,松动和折断现象,结论:术前对骨巨细胞瘤恶性程度进行判定,采用相应术式加以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9例GCT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与定位分布。结果p~(53)和PCNA阳性反应主要定位于单核基质细胞核上,少数多核巨细胞呈阳性反应,多数多核巨细胞呈阴性反应。p~(53)在GCTⅢ级中阳性率为60%,显著高于I,Ⅱ级(P<0,05)。PCNA的阳性分级和p~(53)表达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p~(53)和PCNA的表达可作为评估GCT增殖活性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骨巨细胞瘤微血管密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方法 将 36例骨巨细胞瘤进行免疫组织化学 SP法染色 ,然后在 Olympus显微镜 (10× 2 0 )下进行微血管密度的计数。 结果 骨巨细胞瘤 、 和 级的微血管密度平均值分别是 2 2 .342 9,2 2 .2 72 7和 2 6 .0 5 71。经统计学方差分析发现各病理分级之间的微血管密度差异均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传统的 Jaffe分级可能在反映骨巨细胞瘤的生物学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