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圆叶牵牛毛状根的诱导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1000,1025,15834诱导药用植物圆叶牵牛产生毛状根。方法:采用共培养方法,通过对外植体、菌种、浸染时间、预培养、共培养、外源激素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利用发根农杆菌1601,预培养60h的叶片、叶柄为转化材料,感染6~8min,加入1mg.L-1NAA转化率最高。结论:圆叶牵牛毛状根的诱导成功,为其遗传转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不留行毛状根的诱导及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4种发根农杆菌R15834,R1601,R1000,A4诱导药用植物王不留行产生毛状根,建立王不留行的毛状根培养体系。方法:采用共培养法研究不同外植体、菌株、外源激素、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对王不留行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用王不留行叶片作为外植体,外植体预培养60 h,共培养48 h,发根农杆菌R1601侵染10 min,培养基中添加0.1 mg.L-1吲哚丁酸(IBA)转化率最高。结论:王不留行毛状根诱导成功,为其遗传转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想韵  朱鸿  孙一铭  孙敏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1):1391-1394
目的:建立桑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对其毛状根生长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槲皮素含量进行探索。方法:利用卸甲型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C58C1侵染桑的黄化无菌苗,建立毛状根的诱导与培养体系;优化毛状根的扩大培养条件并测定其生长曲线,对桑毛状根T-DNA转化结果进行PCR检测;利用RP-HPLC检测槲皮素的含量。结果:用C58C1侵染无菌苗外植体,侵染10 min、分别预培养、共培养2 d及添加质量浓度为100 mg.L-1的乙酰丁香酮(AS)可得最高转化率;PCR检测结果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B,rolC基因片段已整合入桑的毛状根基因组中;C58C1侵染桑黄化无菌苗茎段10 d后,茎段伤口处陆续产生毛状根,30 d后幼茎上产生毛状根的外植体达92%;在1/2MS+0.05 mg.L-1IB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0 d后,由HPLC检测结果表明,毛状根中槲皮素含量相比于原植株增加了8.5倍。结论:成功建立桑科毛状根诱导与离体培养体系,为其他木本植物毛状根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并进一步为槲皮素等药用活性成分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7,(1)
目的:建立亳菊EDT1抗旱基因遗传转化体系,并初步评价其耐旱性。方法:以亳菊茎段外植体为受体材料,抗草甘膦除草剂为筛选基因,通过发根农杆菌介导法转入EDT1抗旱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对影响亳菊遗传转化效率的四个因素进行讨论:侵染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和共培养时间,以及草甘膦最佳筛选浓度的研究。结果: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亳菊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菌液浓度(A600)为0.6~0.8,乙酰丁香酮浓度150μmol/L,侵染时间25 min,共培养3 d,除菌培养后,可得到15 d最大转化效率95.6%。草甘膦对亳菊组培苗致死率的研究表明其最佳筛选浓度为100 mg/L。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初步得到5株转基因植株。结论:在干旱胁迫下,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测定表明,转基因植株具有较高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1000,1025,15834诱导约用植物圆叶牵牛产生毛状根。方法:采用共培养方法,通过对外植体、菌种、浸染时间、预培养、共培养、外源激素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利川发根农杆菌1601,预培养60h的叶片、叶柄为转化材料,感染6~8min,加入1mg·L^-1 NAA转化率最高。结论:圆叶牵牛毛状根的诱导成功,为其遗传转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陆姗姗  孟祥善  李娟  杨毅  刘萍  刘妍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0):1853-1859
药用植物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对其功能基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在已有苦豆子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对农杆菌菌液浓度、农杆菌侵染时间、农杆菌与苦豆子愈伤组织的共培养时间、愈伤组织预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添加方式和乙酰丁香酮浓度6个遗传转化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预培养15 d的苦豆子愈伤组织中农杆菌菌液浓度A600为0.9、侵染时间15min、农杆菌与愈伤组织共培养48 h、并在侵染液中添加AS 200μmol·L~(-1)时,GUS瞬时转化效率高达83.33%。以苦豆子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获得Sa LDC上游1 260 bp的启动子序列(Gen Bank登录号KY038928),将不同长度(310,594,765,924,1 260 bp)的启动子缺失片段分别与GUS报告基因融合,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苦豆子愈伤组织,GUS瞬时表达结果显示,5个不同长度的Sa LDC启动子片段均可驱动GUS在苦豆子愈伤组织中的表达,表明克隆所得的Sa LDC启动子具有启动活性,以310 bp的片段启动活性最强,为进一步分析该启动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丹参转基因毛状根离体培养体系的建立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起丹参的转基因毛状根诱导及离体培养体系。方法:考察了不同外植体、不同农杆菌侵染时间和共培养时间诱导丹参毛状根的效率,共培养外植体用400 g.L-1Cef水除菌5 min,接种在MS+400 g.L-1Cef+2.5 g.L-1Hyg的固体培养基上,完全除菌后转接入6,7-V+2.5 g.L-1Hyg液体培养基继代培养,GFP荧光检测阳性毛状根,PCR检测农杆菌特征基因rolC,并测定不同生长时期的毛状根干重和二氢丹参酮I的积累。结果:用丹参叶片基部诱导毛状根,成功率可达到93.3%;农杆菌侵染10 min诱导效率最高为63.3%;共培养2~3 d诱导效果最好;PCR结合GFP荧光检测的方法鉴定阳性转基因材料具有较高的可信性;丹参毛状根生物量变化与次生代谢物积累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结论:成功建立起丹参转基因毛状根离体培养体系,为进一步的基因工程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黄芪的高频再生体系,并在其基础上建立aFGF转化黄芪的体系.方法:以黄芪的子叶节为外植体通过器官发生途径建立高频再生体系,采用农杆菌GV3101转化黄芪子叶节,将aFGF基因导入黄芪,再生株系经过PCR初步检测.结果:以全部子叶节为外植体,在培养基为MS+2.0 mg·L~(-1) BA+0.5 mg·L~(-1) IBA诱导不定芽;在培养基为1/2M+5.0mg·L~(-1) NAA生根,获得高频再生体系;全部子叶节在培养基上预培养3 d,农杆菌浓度为A_(600)0.3时侵染10 min后共培养2d,转移至筛选培养基培养,检测证实aFGF基因整合到黄芪基因组中.结论:在黄芪子叶节高效再生体系基础上,建立黄芪遗传转化受体体系,为黄芪作为植物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鱼腥草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以提高转化效率,获得转基因植株。方法:通过分析GUS报告基因的瞬时表达和外植体愈伤分化情况比较菌株质粒组合、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抗生素种类和浓度等因素对转化的影响,应用PCR和Southern blot技术鉴定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的外源基因。结果:菌液浓度A600为0.3、26℃侵染15min条件下侵染,添加乙酰丁香酮有利于转化,适宜的预培养时间和共培养时间与菌株/质粒组合有关,农杆菌LBA4404/pBI121优于EHA105/pCAMBIA1305.2组合。经条件优化,转化外植体的GUS染色阳性率在60%~80%之间,经鉴定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鱼腥草基因组中。结论:通过影响因素的优化研究,获得了鱼腥草转基因植株,为培育鱼腥草基因工程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川黄柏高效遗传转化系统建立和植株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华 《中药材》2006,29(7):641-644
目的:建立发根农杆菌高频转化川黄柏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发根农杆菌R1601转化川黄柏带子叶下胚轴,并将获得的毛状根,置于含不同生长调节物质配比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再生植株。结果:建立的高频转化系统为选择生长10 d的川黄柏带子叶下胚轴,经过36 h的预培养,农杆菌菌液(OD600=0.6)浸染15 m in、共培养4d,浸染菌液最佳配制方法是在菌液培养阶段添加60μmol/L的乙酰丁香酮。经PCR检测证明发根农杆菌R i质粒的T-DNA片段已整合进入川黄柏毛状根和再生植株的基因组。结论:通过改善转化条件,发根农杆菌R1601可以高效诱导川黄柏长出毛状根,并具有进一步再生完整植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药用植物巫山淫羊藿组织培养技术,为工厂化育苗提供科学根据。方法:以巫山淫羊藿的种胚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2,4-D,6-BA,IBA,NAA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优培养基为:MS+2,4-D2 mg.L-1+IBA 2 mg.L-1+NAA 0.5 mg.L-1;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优培养基为:MS+6-BA 1 mg.L-1+NAA 0.5 mg.L-1+IBA 1 mg.L-1;诱导芽的最优培养基为:MS+IBA 2 mg.L-1+6-BA 0.5 mg.L-1;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0.5 mg.L-1。结论:通过诱导愈伤组织途径和丛生芽途径,建立了巫山淫羊藿种胚外植体诱导和培养方法,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模拟土壤AM真菌关键影响因子,探索AM真菌对半夏根部侵染率和入药质量影响,筛选半夏、AM真菌和土壤环境的最佳组合.方法: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全苗期和成熟期测定半夏AM真菌侵染率,收获期测定半夏块茎水分、水溶性浸出物和入药成分.结果与结论:半夏成熟期90mg.kg-1栽培基质速效磷(P)含量,30%含水量,与EM混合接种时,AM侵染率为最大.各因素对半夏药材水分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为菌剂>P营养>水分,对半夏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为水分>菌剂>P营养,对半夏块茎琥珀酸和生物碱含量的影响作用大小均为菌剂>P营养>水分.30,90mg kg-1的低P条件,接种AM真菌可显著提高AM真菌的侵染率,提高半夏块茎入药质量,但EM和GM混合接种对提高AM真菌侵染率和入药质量的作用上更具有优势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何首乌快速繁殖体系并对之进行优化;探索组织培养条件下诱导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何首乌的繁殖培养基进行优化筛选;将顶芽于不同浓度秋水仙碱溶液中浸泡不同时间筛选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诱导条件.结果:何首乌最佳繁殖培养基为MS +6-BA 1.0 mg· L-1 +NAA 0.3 mg·L-1+ PP3330.4 mg·L-1;0.2%秋水仙碱浸泡芽30 h,或0.3%秋水仙碱浸泡芽18h为诱导何首乌同源四倍体的理想条件,诱导率高达16.7%.结论:采用组织培养方法可进行何首乌的快速繁殖;秋水仙碱是有效的多倍体诱导剂.通过根尖细胞染色体鉴定,共获得25个同源四倍体株系.该实验为何首乌野生资源保护、优良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半夏提取物对小菜蛾产卵忌避和杀卵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半夏提取物对小菜蛾成虫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杀卵作用。方法:采用3种极性不同的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无水乙醇)利用索式提取法从半夏干粉中制备提取物,测定提取物对小菜蛾成虫产卵及卵孵化的影响。结果:半夏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有很强的产卵忌避作用和杀卵作用,浓度越高,产卵忌避作用越强,卵的存活率越低。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处理后24h,质量浓度为100g·L-1乙醇提取物对小菜蛾的产卵忌避率分别为85.13%,73.38%;100g·L-1乙醇提取物处理卵后5d,孵化率为32.75%,卵孵化抑制率可达62.40%。结论:半夏提取物对小菜蛾成虫产卵及卵孵化均具有作用,其中乙醇提取物的生物活性显著优于乙酸乙酯和石油醚提取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外源Ca2+在高温条件下对半夏植株的保护效应及对主要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采用无土栽培,不同浓度外源Ca2+处理;测定半夏叶片抗逆性指标,统计半夏倒苗率,并测定不同部位草酸、块茎中总生物碱、总有机酸及鸟苷含量.结果:在较低浓度Ca2+处理下,半夏倒苗率高于其他处理.随着Ca2+浓度升高,半夏叶片中SOD,POD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叶片Pro含量则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半夏叶片及块茎中可溶态草酸含量均低于未处理可溶态草酸含量,随着Ca2+浓度的升高,半夏叶片及块茎中可溶态草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产量的变化趋势与可溶态草酸含量变化一致;当Ca2+质量浓度为400 mg·L-1,半夏块茎总生物碱和鸟苷含量最高,低浓度Ca2+处理下,半夏块茎总游离有机酸含量较高.结论:通过外源Ca2+处理,半夏抗热能力有显著提高,倒苗时间有所推迟,生长期延长,产量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作用初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抑制作用的研究,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菌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以红霉素作为阳性对照药,利用XTT减低法评价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初始黏附及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的影响,显微镜下观察该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态学影响,刚果红培养基法检测穿心莲内酯对PIA(polysacchatide interc-ellular adhesion,胞间多糖黏附素)形成的影响。结果:穿心莲内酯1 000,100,10 mg.L-1对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均有抑制作用,质量浓度大于31.25 mg.L-1对生物被膜内细菌代谢有明显抑制作用,质量浓度为250 mg.L-1时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态有显著影响,质量浓度为10 mg.L-1时对PIA的形成无影响。结论:穿心莲内酯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显著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及红霉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和优化催眠睡茄植株再生体系。方法:以催眠睡茄的叶片作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生长物质对愈伤组织诱导,丛生芽分化以及试管苗生根的影响。结果和结论: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1.0 mg.L-12,4-D+0.1mg.L-1KT;丛生芽诱导的最优培养基是MS+1.0 mg.L-16-BA+0.1 mg.L-1NAA,试管苗生根诱导最优培养基为1/2MS+0.5 mg.L-1NAA;在珍珠岩-腐殖土(1∶1)的基质中,再生植株室外移栽成活率达到92%。  相似文献   

18.
万贵香  马琳  张坚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4):3799-3802
目的:探索有利于黄芩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次生代谢物积累的激素组合.方法: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测定愈伤组织的生物量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芩愈伤组织中黄芩苷的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 53∶0.2),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室温.结果:采用6-BA 1.5 mg· L-1 +NAA0.5 mg· L-1诱导培养的黄芩愈伤组织中黄芩苷含量较高,达到49.78 mg·g-1,生物量为29.34 g/瓶.结论:通过筛选适宜的外源激素组合可以促进黄芩愈伤组织生物量的提高和次生代谢物黄芩苷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抗铜绿假单胞菌牛物被膜及与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方法:微量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棋盘稀释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和阿奇霉素协同抗菌作用,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最小抑膜浓度(SMIC),显微镜下观察药物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 100 g·L-1,阿奇霉素200 mg·L-1,两药联合后MIC分别为25 g·L-1和25 mg·L-1抑菌分级指数(FIC)0.1875,提示两药协同作用明显.黄连解毒汤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SMIC5.1,3d均为15.6 g·L-1,7 d31.25 g·L-1;SMIC801,3,7d均为250 g·L-1,形态观察提示黄连解毒汤SMIC80浓度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黄连解毒汤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与阿奇霉素有协同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重庆产果用型皱皮木瓜和光皮木瓜的8项鲜食品质指标进行全面测定,并基于模糊综合评判原理探索样品鲜食品质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分别以重庆产皱皮木瓜与光皮木瓜样品为试材,以总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与齐墩果酸、熊果酸、总黄酮、总皂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滴定法、比色法以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重庆产果用型木瓜鲜食品质性状进行全面测定,并采用模糊概率法对二者的鲜食品质进行探索性评价研究。结果:皱皮木瓜和光皮木瓜中平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果汁可滴定酸、总糖、抗坏血酸及齐墩果酸、熊果酸、总黄酮、总皂苷分别为73.197 U.mg-1,0.357 g.L-1,0.854 mg.L-1,1.118 mg.L-1,0.320%,0.461%,43.90 mg.g-1,23.11 mg.g-1和77.914 U.mg-1,0.252 g.L-1,0.845 mg.L-1,1.260 mg.L-1,0.255%,0.176%,41.24 mg.g-1,15.01 mg.g-1,皱皮木瓜和光皮木瓜样品果用型鲜食品质综合评分分别为0.599,0.367。结论:重庆产果用型皱皮木瓜鲜食品质优于光皮木瓜,模糊概率法可用于多性状指标样品的品质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