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云:“师日: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水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第十四》^[1]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日血分。”本条文以脉论病,讨论了水气病的发生机理,同时明确提出了“血不利则为水”的重要理论,对后世治疗创伤性瘀血肿胀采用“活血利水”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杨迎霞  贾燕英  王文霞 《光明中医》2008,23(9):1343-1343
《金匮要略》水气病之“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提出了血分、水分的名词,并且指出病在血分难治,而病在水分易治。首次明确提出了与妇女月经有关的水气病。  相似文献   

4.
古人言"脉可通神",脉诊作为中医四诊中独特的诊断方式为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从《黄帝内经》出发,追溯中医脉诊由遍身诊法到"独取寸口"的脉诊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探索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使用的诊脉方式及具体脉诊部位。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包括:仲景脉法是《黄帝内经》的遍诊法到《脉经》寸口脉法的过渡;历代医家对"少阳脉"的具体位置的提出与探讨;现代临床上"少阳脉"的诊断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历代医家的文献,认为张仲景"少阳脉"的具体位置为耳部颌厌部位的两额动脉;少阳脉对于小便不利、经水不通的水气疾病有诊断意义。遍身诊法在现代临床上依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载:“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哀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存此仲景提出“血不利则为水”这一著名论点。  相似文献   

6.
“血不利则为水”,出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原意是阐述三焦与肾的阳虚血少,功能不足,导致妇人经水不通,先经闭而后发生水肿的病理机制。笔者认为,正由于经为血,经血不通只是血不利的其中一个表现。故如果不局限于妇人,不局限于先经水不通一症,则可直接理解为由于三焦与肾的阳虚血少,可导致血行不利而发生水肿。实际上是阐述了因虚致淤,因虚致肿的病机,从而揭示了除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之外,祖国医学对水肿发生的另一较为重要,较为微观的认识,在理论上与临床上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匮》活血利水法临证应用及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水气篇》云 :“少阳脉卑 ,少阳脉细 ,男子则小便不利 ,妇人则经水不通 ,经为血 ,血不利则为水 ,名曰血分。”又云 :“经水前断 ,后病水 ,名曰血分 ,此病难治 ;先病水 ,后经水断 ,名曰水分 ,此病易治 ,何以故 ?去水 ,其经自下。”在此 ,张仲景提出了“血不利则为水”这一著名论点 ,表达了张仲景对水肿病及津血相互关系的认识 ,丰富了《内经》的病机学说和治则学说 ,特别是提出的血水并治法 ,道出了活血可以促利水、利水益于活血的思想。后世据此建立的活血利水法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与发挥 ,并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笔者试就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薛雨芳 《国医论坛》1996,11(6):42-43
血不利则为水,出自《全区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少阳脉卑,少朋脉细……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说明了妇人经闭后,发生水气病与血瘀有关.尤在经注云:“日血分者,谓虽病于水,而实于血也。”(《医学心典》)明确指出血瘀可致水肿的形成.体内津液的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多个脏腑的一系列生理功能;津液代谢的失常、水湿痰饮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血不利则为水”从新的角度加深了对水肿形成原因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水肿病的防治手段。1津血相关,同生互化1.1津血同生津液来…  相似文献   

9.
化淤利水法是活血化淤法的一个分支.在当今活血化淤的研究中,对凉血化淤.解毒化淤、开窍化淤、温阳化淤、益阴化淤、行气活血、益气活血、活血通络、活血祛风等都在广泛研究和应用.笔者在《金匮要略》化淤利水理论与治法的指导下,师仲景之法,治疗一些与淤血有关的病证,提出讨论,希同志们给予指正.《金匮》水气篇第二十节认为行血不利,引起的水肿病症名为血分,仲景说:”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少阳脉卑,为三焦之气不振;少阴脉细,乃肾阳之气衰沉;三焦气  相似文献   

10.
少阳病是外感病邪不解,由太阳传经而来,或少阳本经自感所致;也有从厥阴转出少阳而成。少阳位于太阳阳明之中,少阳为枢机。《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少阳为枢”少阳病的主证为:口苦、咽干、目眩、脉弦、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如《伤寒论》原文264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98条原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少阳病的口苦咽干既有别于太阳病的口中和,又有别于阳明病的口燥渴。太阳病的口中和是邪在肤表,未入里化燥伤阴之征,而阳明病的口燥渴是热盛于里,灼伤津液之见,然少阳病的口苦咽干是由于胆火上炎,热迫清窍所致,邪入  相似文献   

11.
中医“少阳主骨”概念首见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藏象理论提出了“肾藏精”“肾生骨髓”“胆主决断”“精血同源”等著名理论,后世医家基于这些理论进一步研究,用之阐释中医病因病机指导临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少阳主骨”理论,历代医家研究较少,“少阳主骨”理论从经脉功能角度出发,对于阐述疾病病机变化,指导疾病诊断于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此文对中医经典中有关“少阳主骨”的条文进行梳理,对“少阳主骨”理论内涵进行追根溯源,探讨“少阳主骨”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对治疗筋骨疾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试论"血不利则为水"与中风病急性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血不利则为水”源于《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少阴脉卑,少阴脉细……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说明妇人经闭后水气们与血瘀有关.为水饮病病因病机及治疗学开拓了新的思路,广泛应用于水肿、臌胀等病的沮疗。将这一理论用于指导中风病急性期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试就“血不利肉为水”在中凤病急性期的运用作初步探讨。1血不利则为水形成机理“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中焦亦出同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槽粕,蒸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津与血同源于脾胃对水谷精微的吸收、运化、…  相似文献   

13.
小柴胡汤原载于《伤寒论·少阳病脉证并治篇》“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功能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笔者在临床辩证施治中广泛用于多种疾病,仅举几例,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是中医临床实践中最常使用的方剂之一,其应用病证之广,频率之高、取效之捷,相信我辈均有所体会,现仅就少阳病脉证和临床实践应用略作浅谈。 首先了解一下少阳病脉证。仲景《伤寒论》"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少阳病卧证并治篇原文甚少,但历来对少阳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病治等问题争议颇多,遂使后学者一时难得其谛。笔者通过教学和临诊实践,对少田病若干问题略有所悟,现小议如下,恳请同道指正。1欲识少阳病当全论合看《伤寒论》少阳病篇仅列原文10条,讲述了少田病的提纲、部分脉证、禁忌、误治变证、变证救治原则及传变、预后、病解时间等。至于治疗,只出现一句“与小柴胡场”,连“小柴胡汤主之”都缺如,这就使后学无从把握少旧病的证治全貌,因而易生疑端与偏见。在《伤寒论》中,阐述小柴胡汤及其类方证治的条文还…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少阳病篇原文较少,历来医家争议颇多,使广大函授学员一时难以掌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略谈总识少限病的体会。《伤寒论》少阳病篇仅列原文10条,讲述了少阳病的提纲、部分脉证、禁忌、误治变证、变证救治原则及传变、预后、病解时间。至于治疗,只出现一句“与小柴胡汤”,连“小柴胡汤主之”都缺如。这就使后学者无从把握少阳病的证治全貌,因而产生疑端与偏见。在《伤寒论》中阐述小柴胡汤及其类方证治的条文还有23条之多,散见于太阳病、阳明病、厥阴病、差后劳复病篇中。其对证治药效的论述周详明确,昭然若揭,足补…  相似文献   

17.
仲景之《伤寒论》,于六经各篇开首均列纲领性条文一则,总括本经的主要脉证,后世注家均称之为六经提纲。后世有些注家把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作为少阳病的提纲,意欲概括少阳病之全部而又难以概括,从而引发所谓少阳病提纲之争议。本文以辨证论治及取象类比的方法证实第263条能做为少阳病的提纲。  相似文献   

18.
<正> 瓜蒌瞿麦丸载于《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者,瓜萎瞿麦丸主之。”“若渴”,《医统正脉》前诸本皆云“苦渴”。明·赵开美本误为“若渴”,当从诸本改。所谓“苦渴”,即为渴所苦,莫可名状,可见渴之甚,这与《水气篇》的“苦水”,《痰饮篇》的“苦冒眩”,《伤寒论》“苦里急”之苦是同一意思。“小便不利者”,系指膀胱气化不行,水液潴留于内, “有水气”为自注  相似文献   

19.
刘红霞  李荣 《新中医》2006,38(6):64-65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包括少阳经络及其络属之腑(胆、三焦),少阳经腑对太阳、阳明经腑的开合起重要调节作用。太阳为开,  相似文献   

20.
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中提到两条治疗原则,即18条“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和11条“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前者是为水气病所定的一般治疗原则,而后者则为水气病的特殊治疗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