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起登革热爆发流行调查及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年7月23日至11月10日,东莞市内北隅区发生一起由Ⅰ型登革病毒引起的、以家庭内白纹伊蚊传播为主的登革热流行。其特点是:发病年龄主要为10~49岁人群,女性发病率稍高于男性,居住楼层别患病率无差异;落实灭蚊措施可迅速控制流行。在流行中,可使用布雷图指数考核灭蚊措施、预测疫情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1991年1月3日至3月1日,浦江县制锁总厂郑宅分厂发生伤寒流行,经调查证实为A型伤寒沙门氏菌引起,流行因素可能与饮用污染的井水有关。针对疫情,我们采取了相应预防措施,并在一年后应用伤寒Vi-PHA筛选带菌者,以评价该起伤寒爆发的防制效果。 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流行病学资料收集:由县防疫站联合省、市站专业人员对疫区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收集该疫区相应的人口、环境等资料。 二、核实诊断:对流行期间的所有发热病人,采静脉血进行肥达氏试验,对阳性病人做血培养与  相似文献   

3.
一起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彭志强,席云珍,孙均明,袁文汉,周干成(广州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队,广州,510500)关键词:登革热,暴发,流行病学调查1995年10月4~16日,某部队医院发生一起登革热暴发流行。通过大面积灭蚊措施,隔离病人,迅速控制疫...  相似文献   

4.
5.
997年10月6日至11月15日,揭阳市榕城区发生一起登革热I型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暴发流行,经采取以灭蚊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现将本次流行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全部资料来源于全区各医院的传染病报告卡及部分病例流行病学...  相似文献   

6.
一起登革热局部暴发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 8~ 9月间 ,中山市沙溪镇圣狮村发生一起的由II型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局部暴发流行。现将其流行情况及疫情控制状况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资料来源采用统一流行病学个案表对医疗单位报告疑似病例和疫点搜索发现疑似病例进行调查 ,以GB诊断标准核实诊断 ,将调查资料加以整理统计。1 2 病毒分离采集疑似病人急性期血清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C6 / 36白纹伊蚊细胞系分离病毒。1 3 血清学检查采集部分疑似病人血清 ,使用登革热IgM/IgG快速免疫色谱测试卡检测登革热抗体。1 4 临床检验对部分疑似病例进行白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绍兴市2015年9月发生的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病例定义回顾性搜索病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登革热抗体;从病例血液样本中分离病毒,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病毒RNA;采用布雷图指数法监测蚊媒幼虫密度。结果共发现42例病例,无死亡病例。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100.00%)、乏力(59.52%)、关节痛(50.00%)、头痛(47.62%)和皮疹(38.10%)。首诊病例7月15日发病,末例为9月23日,历时71天,流行高峰集中在8月30日—9月7日。37例分布在为柯桥区,5例分布在越城区。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40岁~(19.05%)和50岁~(19.05%)年龄组比例较高,呈家庭(单位)性聚集。12例病例血液样本检测出登革热Ig M抗体和病毒核酸,测序分析为登革热Ⅱ型病毒。结论外地病例输入、蚊密度高和医务人员诊断能力不足可能是导致该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2018年发生在宁波市某社区一起登革热本地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病因,为登革热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查阅中心城区各8家市级医疗机构和6个疫点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门诊日志和住院记录进行病例搜索,并对发现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病例血清检测登革热病毒核酸和抗体,提取病毒核酸后扩增E基因并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并构建进化树,追溯传染源。结果该起疫情持续29天,发现病例27例,年龄以40~69岁为主,16例占59.26%。临床表现主要以发热(100.00%)、乏力(37.04%)、头痛(33.33%)等症状为主,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减少占48.15%,血小板计数减少占88.89%。病例发病前2周内均无登革热流行区旅行史。24例病例登革热病毒核酸阳性,3例病例登革热病毒Ig M抗体阳性。基因序列分析发现,病毒株为登革热病毒1型,与2015年从缅甸输入中国台湾的Myanmar/2015/MG894863亲缘关系最近。结论本次疫情是由登革热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地暴发疫情,输入来源地可能为缅甸。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3年禹州市登革热疫情发生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查阅禹州市登革热暴发疫情处置资料及蚊媒监测资料对2013年禹州市登革热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禹州市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9例,发病率为2.55/10万,无死亡病例。地区分布于神镇苗家湾村;流行时间集中于9月份;男女性别发病数之比为1:1.27;年龄分布于40至69岁人群,占总病例数的55.17%;临床表现以轻型为主;实验室检测显示,流行株为登革病毒Ⅲ型。结论 2013年禹州市神镇苗家湾村登革热疫情为输入性病例引起本地感染的一起暴发疫情。依靠群众,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和快速杀灭成蚊和消除蚊媒孳生地是控制疫情的关键。另外,应开展持续的媒介监测,为今后防控登革热疫情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门市登革热的疫情动态、流行规律,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1年10月至2005年12月在江门市郊区礼乐镇(曾经发生过登革热疫情)和非疫区各设一个监测点。结果发生登革热暴发流行的2个自然村布雷图指数最高达90.74,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后布雷图指数最高仅为9.30,采取措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该市未再发生登革热病例。结论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发生关键是严格控制白纹伊蚊密度,清除白纹伊蚊孳生地,坚持“治本清源”的综合防制措施,才能保证将蚊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一起地铁工地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确定病例定义,进行回顾性病例搜索和流行病学调查。使用登革热IgM/Ig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部分病例血清登革热抗体。用布雷图指数(B I)评估蚊蚴密度。结果2006年10月4日至11月5日广州某地铁工地报告登革热病例35例,罹患率为14.89%(35/235),其中9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3例为临床诊断病例,23例为疑似病例。病例有宿舍集聚性,病例均为男性。在建筑工作面上工作与非建筑工作面的人群罹患率分别为20.73%(34/164)、1.41%(1/71)(P<0.01);是否在建筑工作面上工作的人群相对危险度RR值是14.72,RR95%可信区间在2.05~105.45之间(P<0.01),工地施工现场有伊蚊幼虫孳生,幼虫量约50条/视野,成蚊密度约为24只/人工小时。经采取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控制。结论该地铁工地媒介伊蚊的大量繁殖是引起此次登革热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起由输入病例引起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一起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原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明确病例定义,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采集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结果]本起疫情共发病38例,流行历时84d,登革热抗体阳性21例,分离登革热Ⅰ型病毒3株。经采取以快速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结论]本起疫情是由登革热Ⅰ型病毒引起,传染源输入是本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早期病例误诊,传染源未被及时发现是造成疫情暴发的重要因素,防蚊灭蚊是防止登革热发生的有效措施,加强对输入病例的监测是我市今后登革热防治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16年东莞市某街道发生的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其感染来源,并对防控措施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 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东莞市2016年发生的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进行描述;用新发病例数和蚊媒密度变化来评价防控措施的效果。 结果 东莞市莞城街道在8月7日-9月3日之间发生3例登革热轻症病例,2男1女,为同一商铺工作人员。其中两名确诊患者血清标本Ⅳ型登革病毒核酸阳性并分离到2株登革病毒株, 2株病毒株E基因测序、进化分析同源性为99.3%,与印度2014年病毒株同源性为99.1%。经采取人工灭蚊、清除蚊虫孳生地、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疫点核心区和监控区的蚊媒密度逐渐降低,疫情于9月3日平息。 结论 本起疫情为一起由输入性病例或病媒引起的本地感染的Ⅳ型登革热暴发疫情。采取杀灭成蚊和清除蚊虫孳生地为主的措施可有效控制蚊媒密度,进而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连江县凤城镇登革热暴发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凤城地区登革热发病率38.33/10万,9~10月发病,人群普遍易感,40~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论]本次暴发流行可能由福州流行区输入的登革热病毒Ⅰ型引发。疫报及时、政府重视、措施得当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一起伤寒病暴发流行调查和县卫生防疫站(238200)陈福海,赵进新1993年7~9日和县建材总厂的外包工工人中发生以持续发热不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流行,经过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为伤寒,现报道如下。1流行特征1.1本次疫情是从7月下旬开始发病,8月上旬病...  相似文献   

16.
一起菌痢暴发流行调查叶云才王永峰(和县卫生防疫站238200)1996年元月下旬,和县二中发生一起菌痢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发病概况该校初、高中部共26个班级,师生员工1675人,在菌痢流行期间共有患者82人,发病率为4.9%。元月25日...  相似文献   

17.
2000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三江县同乐乡同乐中心小学发生全身性斑丘疹和头痛、咳嗽、咽痛、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疾病流行。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风疹流行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1.1流行病学调查按统一拟定的调查表对患者逐个进行风疹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并查阅患者住院病历 ,采集11例病人急性期血清送自治区卫生防疫站检测风疹及麻疹IgM抗体。1.2诊断标准(1)具有风疹临床表现 ;(2)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 ;(3)有病人接触史。凡具有以上(1)和(2)项或(1)和(3)项者诊断为风疹。2结…  相似文献   

18.
1999年5月19日至8月13日,河池市河池镇红沙村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发病62例,其中8例并发脑膜脑炎、1例并发下颌下腺炎,无死亡.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7年9月15至10月8日,泰州市红旗良种场六工区暴发了一起因饮用水污染引起的伤寒流行。通过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疫情很快得到了控制。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1基本情况红旗良种场位于泰州市东北边缘,其中六工区远离场部,居住着26户56人。由于地理位...  相似文献   

20.
1992年4月8日至5月30日,海康县英利镇英利村发生病毒性肝炎37例死亡1例。为了解本次肝炎的流行情况迅速控制疫情,由市、县防疫站和英利镇卫生院共同组成工作组于1992年6月2日到该区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