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在进展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检测78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6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及9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反应蛋白,同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最高为(1.86+0.37)mg/L,无论进展性脑梗死还是非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均显著高于相应的健康对照组(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颈动脉IMT最高(1.23+0.24)mm,进展性脑梗死组或非进展性脑梗死组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IMT呈显著正相关(r=0.654,P〈0.001)。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增高可能是进展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率相关。  相似文献   

2.
王杏儒  赵娜萍  刘瑛 《河北医药》2007,29(7):712-712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直接因素,又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其与纤维蛋白原浓度之间的关系近年来倍受关注.本文对此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显萍  陈建华 《贵州医药》2012,36(4):312-314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选取同期住院的非脑梗死患者41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两组病人的Hs-c、FIB和相关血脂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rouse积分,比较两组病人所检测指标的不同.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Hs-c、FIB、脂蛋白(a)、IMT、Crouse积分较非脑梗死组明显增高,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脂蛋白(a)、Hs-c、IMT与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患者导致脑梗死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Hs-c、FIB、脂蛋白(a)血浓度的增加可导致IMT增加,Crouse积分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颈动脉脉粥样硬化斑决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关系。方法对84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检测两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病例组斑块检出率80.5%,显著高于对照组斑块检出率15.8%(P〈0.001)。颈动脉分叉处硬化斑块检出率约为60%,显著高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斑块检出率(25%,21%)(P〈0.001)。病例组软斑块检出率(48/84)显著高于对照组检出率(13/40)(P〈0.001)。病例组纤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脑梗死发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软斑块与脑梗死发病有一定关系。纤维蛋白原可能在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程度与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5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结果分成斑块组(颈动脉IMT≥1.2mm和/或有颈动脉斑块)63例和无斑块组(颈动脉IMT〈1.2mm且无颈动脉斑块)22例,然后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分为4组,同时测定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分析斑块组、无斑块组及不同程度斑块组间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差异。结果组间性别、年龄、血脂、血糖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斑块组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斑块程度的增加,血清纤维蛋白原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血清纤维蛋白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血清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60例为脑梗死组,以同期非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照组,通过颈动脉彩超检测有无颈动脉斑块,同时测定两组患者血清FIB水平,分析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动脉斑块检出率高于对照(P〈0.01)。脑梗死组血清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有斑块组患者高于无斑块组(P〈0.01),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斑块的发生率随着FIB水平增高而增高,从而可能促使脑梗死发生。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137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压、血糖、血脂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较高(69.34%),在颈动脉分叉处最为多见(77.9%),以软斑为主(41.1%),且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与梗死有同侧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与性别、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密切,而男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又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了苏州地区人群102例健康人,90例脑梗死患的β纤维蛋白原(Fgβ)-455G/A与-148C/T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以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并分析了两对等位基因的连锁不平衡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有无颈动脉斑块,根据结果分成斑块组(颈动脉IMT≥1.2mm和/或有颈动脉斑块)92例和无斑块组(颈动脉IMT〈1.2mm且无颈动脉斑块)70例,同时测定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两组间血清胆红素及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血糖、血脂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斑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尤其是间接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无斑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呈负相关,而血清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ACI组)和同期4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浆Fib及CRP含量的检测。并依病情分轻、中、重度3亚组,将3亚组间CRP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ACI组血浆Fib、CRP水平的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3亚组间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Fib和CRP水平在ACI患者中明显升高并随病情加重明显升高,并与ACI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崔玉红  周玲欢  郝赛  王杏儒 《河北医药》2009,31(14):1761-1763
目的探讨77例脑血管住院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深度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化验指标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超声学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纤维蛋白原浓度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3级与0、1、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级与0、1、2、3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显示狭窄程度与纤维蛋白原浓度及颈动脉硬化程度相吻合。结论纤维蛋白原浓度升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当纤维蛋白浓度〉3.5g/L时,应给予积极的药物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一步探讨其预测进展性卒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24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依据病情变化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比较2组入院第2天、第14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进展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可作为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退行性病变,特点是血管壁中有富含脂质的斑块形成,外观呈黄色粥样,所以称颈动脉粥样硬化。其损伤从血管内膜开始,出现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钙质沉着、血管中层和外膜也可受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炎症可能刺激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迁移至内膜,同时激活凝血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97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50例60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彩色多普勒颈动脉斑块检查、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检测,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1.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且观察组中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为49.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同组稳定斑块和无斑块患者;观察组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0岁以上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其C反应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 ,并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100例健康体格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经检测,观察组超敏C反应蛋白(14.14±2.66)mg/L高于对照组(2.13±0.78)mg/L;观察组纤维蛋白原(8.35±2.67)g/L高于对照组(3.32±0.95)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脑梗死患者的纤维蛋白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可及早发现患者病情,提高诊断和治疗有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15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研究组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面积越大,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程度越严重,超敏C反应蛋白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是脑梗死患者良好的检测指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梗死面积大小与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常娜 《中国医药指南》2012,(24):213-214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进展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实验组,同时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同时测定血清CRP水平。结果进展组患者CRP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该组患者颈动脉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不稳定斑块的患者血CRP值明显高于稳定斑块者,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和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CRP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并且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形成动脉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炎性反应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作为研究动脉硬化的指标已被广泛接受。本文通过检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超声与C反应蛋白(CRP)浓度,探讨颈动脉病变与CRP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检测方法,观察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近两年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考组,分别检测两组受检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hs-CRP、FG水平明显高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内梗死灶直径〈1.5 cm者hs-CRP、FG水平明显低于梗死灶直径1.5~3.0 cm及〉3.0 cm患者(P〈0.05),梗死灶直径1.5-3.0 cm患者hs-CRP、FG水平低于梗死直径〉3.0 cm患者(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可作为脑梗死的有效评价指标,同时能够对梗死程度及面积等进行反应,有着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1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设定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14例设定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合理。结果研究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和对照组患者检查含量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其梗塞面积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情程度的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越高,说明病情越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予以优先检测能够分析出患者梗塞面积及其病情发展程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