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寻求单点法测量聚L-乳酸特性黏度的计算公式。方法:用稀释法测量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样品黏度,分别用几种常用单点法公式计算其特性黏度并回归出公式中的参数值,然后与用Huggins方程图解外推得到的特性黏度进行比较。结果:用Solomon—Ciuta方程和Maron方程得到的[η]值与用Huggins方程图解外推法得到的[η]值较一致,最大平均误差分别小于0.8%和0.7%。结论:本方法简单,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用 HPLC 法测定聚(乳酸—乙醇酸)(PLGA)中的乳酸、乙醇酸的方法,以对该品的质量进行监测。方法色谱柱为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为0.12%(v/v)磷酸溶液—乙腈(98∶2),检测波长为210 nm。供试样用三氯甲烷溶解后,用0.12%磷酸溶液萃取其中的乳酸和乙醇酸。结果供试样品中乳酸、乙醇酸与其它组分完全分离,检测限分别为0.09和0.10 mg·L -1,在0.5~2000 mg·L -1时,两酸的峰面积与浓度间线性关系良好(r =1.0000),低、中、高浓度的加标回收率为96%~101%,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结论该方法专属性、灵敏度、准确度与精密度均符合要求,适用于测定 PLGA 中的乳酸和乙醇酸。  相似文献   

3.
注射用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polyglycolide, PLGA)微球作为一种储库型释药系统,自1989年第1个产品Lupron depot获准在美国上市起,已成功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备在体内几天到几个月长时间释药的能力,可显著改善用药安全性,提升患者顺应性。体内外相关性(in vitro-in vivo correlation, IVIVC)研究给微球制剂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IVIVC可以通过微球的体外释放行为阐述体内释药的动态信息,在表征微球性能的同时减轻各阶段的工作量,对药物的研发、生产变更和监督管理等具有指导或支持作用。本文将注射用PLGA微球的释放机制、体内外释放测定涉及的常用方法和理论进行归纳总结,重点讨论了IVIVC尤其是A级IVIVC在微球制剂领域的建立及应用,为进一步的微球体内外相关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整理国内外文献对于可降解冠脉支架的研究成果,对其代表性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可降解支架的研发与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1998至2020年的文献,从可降解冠脉支架代表性材料的特性、体内外降解情况及面临的挑战方面分别论述。结果与结论: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分为可降解金属支架和可降解聚合物支架, 研究较多的冠脉支架材料是镁、铁、锌合金与聚乳酸材料。可降解金属支架支撑性好但降解时间长,且降解速率仍需改善;可降解聚合物支架生物相容性好且降解时间短,但机械性能较弱。不管是金属还是聚合物材料,研究都仅仅处于初期,以后还会有更多可降解材料的发现,可降解冠脉支架是一个持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卡马西平缓释片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自成 《中国药房》1995,6(6):26-27
本文对卡马西平缓释片人体内外试验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卡马西平缓释片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量呈极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γ=0.9985(p<0.001)。根据体内外试验相关关系,可由体外溶出量推测体内吸收量,保证服药安全,体外溶出试验可以作为卡马西平缓释片质量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收集整理国内外文献对于可降解冠脉支架的研究成果,对其代表性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对可降解支架的研发与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万方数据库1998至2020年的文献,从可降解冠脉支架代表性材料的特性、体内外降解情况及面临的挑战方面分别论述.结果 与结论:目前的研...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酰胺,以hungate滚管法从合聚合物驱污水中分离出一株聚丙烯酰胺降解菌,命名为S10菌株,经生理生化、形态学鉴定为肠杆菌属,革兰氏阳性(G-),短杆状,产硫化氢,兼性厌氧。S10菌株能以聚丙烯酰胺为碳源,在不加碳源的含聚丙烯酰胺的培养基中生长。降解产物经气质联机分析表明,聚合物发生断链生成多种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在聚丙烯酰胺浓度为1000mg·L^-1时,10d的降解率为24%,粘度下降40%。环境影响因子试验结果表明,S10菌株降解最佳条件为pH为8.0,温度为40℃,聚丙烯酰胺在较低的浓度,SO42-浓度为600gm·L^-1。  相似文献   

8.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人体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洪奎  李常春 《中国药房》1997,8(5):203-204
在研制出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的基础上,探讨了控释骨架材料羟丙基纤维素(HPC)和乙基纤维素(EC)含量对药物溶出的影响。表明药物的溶出速度,随着HPC和EC在片基中含量的增高而减慢。当与速释辅料取得恰当比例时,可获得满意的缓释效果。本研究通过体内吸收预试,确定了较好的处方C,并进一步进行了体内外相关性实验,证明其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具有良好相关性(γ=0.9694)。  相似文献   

9.
用聚乳酸为囊材制备12-O-(对硝基苯甲酰)二氢青蒿素(79019)微型包囊以期达到注射后该化合物在体内缓释的目的。使用本文介绍的液中干燥法,可使具疏水性的本品包入囊内。对微囊内含物的体外释放和影响囊径分布的因素进行了较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Poloxamer188复合聚L-乳酸电纺纤维对来曲唑的包裹和释放。方法将来曲唑、Poloxamer188和聚L-乳酸共同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形成均相溶液后静电纺丝,调节Poloxamer188的复合量和来曲唑的载量。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产品形态,X-射线衍射、差示热分析表征三者的复合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发法测定来曲唑的释放量,做释放曲线并回归。结果所得产品为直径均一的微米级纤维。所有纤维样品中来曲唑均被Poloxamer188增溶后释放。Poloxamer188的复合量增高有助于药物的释放,来曲唑载量的增高减慢药物的释放速率。当其含量质量分数为4.76%时,72 h后释放最大释放量的2/3以上;当其含量质量分数为13.04%时,缓释期长达6周。结论 Poloxamer188复合聚L-乳酸电纺纤维体系中,Poloxamer188的复合量和来曲唑的载量对药物本身的释放行为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审评角度看药品的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的体内外相关性(IVIVC)研究常用于口服固体制剂的研发,建立相关性模型的目的是通过体外的释放度试验结果来预测药物在人体的吸收情况。近年来,常有申报单位因产地变更或增加规格等而报送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的有关资料以豁免法规要求的生物等效性试验,本文探讨了对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进行技术审评的一些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2.
卷积法在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学学报》2009,44(1):19-25
本文介绍了体内外相关性和卷积法/反卷积法的概念及原理, 阐述了采用卷积法使用Excel根据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计算其在体内释放行为的策略及方法, 并用于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该法用数学软件对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以弥补缺失的数据点, 在假设输入函数基本符合威布尔规律的前提下, 在Excel中根据卷积法原理以试错法的方式确定拟合度最佳的输入函数(威布尔函数)参数, 最后以拟合度最佳的输入函数作为制剂的体内释放行为与体外释放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在实例中不仅详细说明了该法的应用, 并且通过与隔室模型法和反卷积法的比较证明此方法简单有效, 可以作为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盐酸氨溴索缓释片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释放度测定法研究盐酸氨溴索缓释片体外释药行为 ,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氨溴索缓释制剂在家犬体内的血药浓度 ,按照Wagner Nelson公式计算药物的吸收分数。 结果 3种自制盐酸氨溴索缓释片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 ,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数 f(t)与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F(t)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参比制剂与 3种自制制剂的体内外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69、0 979、0 970和 0 983。结论盐酸氨溴索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溶出度快、中、慢的三种氨茶碱片的兔体内试验表明:其TM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CM间和AUC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体外溶出度与CM和AUC间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兰索拉唑肠溶片的体外释放与在beagle犬体内吸收间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肠溶片体外释放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eagle犬口服给药后的体内血药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其体内吸收分数,考察体内吸收与体外释放的相关性。结果 兰索拉唑肠溶片的体内吸收分数fa与体外释放速率ft的关系为:fa= 0.812 2ft–9.874 6,r=0.956 8。结论 兰索拉唑肠溶片的体外释放与在犬体内吸收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均相纺丝条件下,Poloxamer188复合量对聚L-乳酸电纺纤维中多西紫杉醇释放的影响。方法将多西紫杉醇、Poloxamer188、聚L-乳酸共同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形成均相溶液后静电纺丝。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形态,X-射线衍射、差示热分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三者的符合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发法测定水释放介质中多西紫杉醇的含量,绘制释放曲线并采用Freundlich方程式进行拟合。结果 Poloxamer188的复合量越高,多西紫杉醇的突释量和14 d后的释放量越高,突释部分为混悬微晶,缓释部分为澄清溶液。Poloxamer188的复合量在60%以上时,能够得到无珠子、直径较为均一的纤维,纤维表面有结晶态的Poloxamer188存在;Poloxamer188的复合量达到70%以上时,释放曲线有明显的缓释相;Poloxamer188的复合量为100%时,多西紫杉醇的相对释放百分率达到58%。多西紫杉醇的释放曲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式进行拟合。结论多西紫杉醇-Poloxamer188-聚L-乳酸均相溶液电纺复合纤维中,Poloxamer188促进了多西紫杉醇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己烯雌酚和阿那曲唑从Poloxamer188复合聚L-乳酸电纺纤维中的释放行为.方法 将药物与Poloxamer188、聚L-乳酸共同溶解在二氯甲烷中形成均相溶液后静电纺丝.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产品形态,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药物-Poloxamer188的复合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  相似文献   

18.
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处方工艺,通过UV法测定体外释放度,HPLC测定犬体内血药浓度,进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本品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释药机理属扩散和溶蚀双重作用.本品体外释放和犬体内吸收相关系数为0.9873.  相似文献   

19.
制备了盐酸青藤碱渗透泵控释片.以正清风痛宁缓释片为参比制剂,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和Beagle犬体内吸收情况.自制控释片与参比制剂的主要药动学系数:AUCo-1(11.01±3.2)和(13.06±3.5)μg·ml-1·h,t1/2(27.8±2.6)和(8.6±1.9)h,cmax(790.8±126.3)和(1334.5±150.5)ng/ml.结果表明,自制控释片的体外释放符合零级动力学方程.采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照Wagner-Nelson法计算药物的体内吸收分数,对响应时间的体外累积释放率线性回归,所得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8.  相似文献   

20.
化学药物口服缓控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口服缓控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中多处提到了体内外相关性,文中试图通过对体内外相关性(IVIVC)的定义、创建、评价和应用等方面的介绍,对IVIVC可行性的评估以及IVIVC与生物豁免和释放度质量标准的关系的讨论,帮助研发者理解该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