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鼻塞给氧法和鼻导管给氧法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以确定两种给氧方法谁优谁劣。方法:把98例中度以上缺氧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2例,采用鼻塞给氧法,对照组46例,采用鼻导管给氧法。结果:鼻塞给氧法在鼻粘膜损伤出血、刺激性咳嗽和无效给氧等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鼻导管给氧法。结论:鼻塞给氧法优于鼻导管给氧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进的鼻导管给氧固定方法对头面部烧伤患者的氧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头面部烧伤患者,随机分为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鼻导管给氧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进的鼻导管给氧固定方法。结果实验组给氧后心率(HR)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SP02)升高(P〈0.05)。结论改进的给氧固定方式能有效改善缺氧,提高氧含量,维持患者的有效通气,更适合于头面部烧伤患者。  相似文献   

3.
鼻导管给氧法是比较有效的给氧方法 ,输入的氧浓度较高 ,此法在儿科应用较多 ,我们就鼻导管给氧插入的长度做一探讨。1 调查对象15 2例就诊患儿 ,女 72例 ,男 80例 ,年龄最大的14岁 ,最小的 2 0d。2 测量方法用鼻导管测量患儿右侧鼻尖至耳垂的长度 ,用直尺量取鼻导管所测得的长度 ,取其三分之二 ,即为所插入的鼻导管的长度。3 结果本组 15 2例 ,所测取的鼻尖至耳垂的长度 ,以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取得各年龄组的平均值。 (见表 1)  通编基础护理教材中规定 :鼻导管给氧插入的长度为鼻尖至耳垂长度的三分之二。我们将所测到的结果分别取其…  相似文献   

4.
以往我们常用橡胶鼻导管及面罩给氧法用于婴幼儿患者,由于橡胶鼻导管管头大,用胶布固定不牢靠,面罩不适感,加之患儿不配合拒绝应用,导致放弃给氧或不能达到给氧的治疗目的。近一年来,我们采用硅胶管(利用头皮针报废后的硅胶管)给患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为前瞻性临床试验,在对中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初级复苏期间,可经鼻导管进行间断性加压给氧治疗,也可经面罩给氧治疗,本文对比这两种方法的效果。方法:以617例出生时发生中度窒息的新生儿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经鼻管间断性加压给氧复苏组(n=303)和面罩给氧复苏组(n=314)。复苏过程依据美国儿科学会《新生儿复苏程序指导》(第三版)进行。结果:鼻导管给氧复苏病例很少需要使用胸部挤压和气管插管治疗(面罩给氧组的314例中,26例需胸部挤压,20例需气管插管;鼻导管给氧组的303例中,5例需胸部挤压,2例需气管插管)。两组间比较,下列指标无差…  相似文献   

6.
报告高频喷射鼻导管法给氧成功地抢救婴儿严重呼吸衰竭6例,月龄均在3个月以内,其中3例为新生儿。呼衰原因均为肺炎。该法应用于呼吸功能障碍的婴儿较为安全,尤其适用于普通鼻导管法给氧或而罩给氧无效的小儿,是治疗婴儿呼衰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液体给氧在急危重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科抢救急危重症患者传统给氧方法有面罩、鼻导管、呼吸机有创与无创给氧方法。近年来国内不少医院开展静脉液体给氧,为观察该疗法在急诊科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本研究设对照组与观察组,现将短期应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探讨采用不同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吸氧方式为早产低体重儿进行氧疗的疗效,分析为早期低体重儿进行吸氧治疗应选择的合理的吸氧浓度与方式。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45例进行吸氧治疗的早产低体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由专业护理人员对其采用单侧鼻导管低流量吸氧、CPAP或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测定其在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吸氧治疗时的氧流量及吸氧浓度,并比较使用不同测氧仪进行氧浓度测定的结果。结果:与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法相比,在为患儿使用改良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时采用0.5L/min、1.0 L/min、2.0 L/min的氧流量,其氧吸入浓度均较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氧流量的增加,为患儿采用改良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的氧吸入浓度可逐渐增加,而为患儿采用普通鼻导管吸氧法进行治疗的氧吸入浓度无明显的变化。采用两种测氧仪测得的氧浓度值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早产低体重儿进行鼻导管氧疗时应采取单侧鼻导管吸氧的方式,并将氧流量控制在0.3-0.5L/min之间,以免因氧流量过高造成患儿氧中毒。此外,临床医师可根据患儿的孕周、出生体重及缺氧程度等情况为其合理选择大小适宜的头罩进行头罩吸氧,将氧流量设置为5L/min,并将气体湿化并加热至31-34℃。对于使用呼吸机进行CPAP的患儿,应根据其血氧分析指标为其调整给氧浓度。  相似文献   

9.
刘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435-1436
目的:探讨一次性口罩给氧的氧疗效果及患者接受程度。方法选择2014年1月—7月我院收治的意识清楚能有效配合且需要氧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常规面罩给氧,观察组为改良用双腔鼻导管加口罩给氧。比较2组患者缺氧改善情况,了解患者的耐受度与舒适感。结果2组患者氧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但改良后患者更容易接受,有利于对烦躁患者的护理。结论双腔鼻导管加一次性口罩给氧能提高患者的耐受度,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方便患者交谈,减轻患者的恐惧感,减少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重危病人面罩给氧湿化雾化气道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危病人由于循环、呼吸系统疾病、手术创伤等因素而发生呼吸功能障碍产生乏氧 ,常常危及病人的生命。传统的吸氧方法采用鼻导管吸氧法 ,此方法对一般病人尚可 ,对重危病人迅速提高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较差。我科于 1998- 0 3开始改进了给氧方法 ,采用面罩给氧法 ,同时湿化、雾化气道并与鼻导管给氧法对比观察 ,行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 ,效果明显优于鼻导管给氧法。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0 6例 ,男性 32 2例 ,女性 184例。年龄 3~ 6 8岁。其病例分布为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 70例 ,全肺切除术后 90例 ,肺叶切除术后 178例 ,食管…  相似文献   

11.
吸氧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技能操作,目的为患者提供氧气、改善由缺氧引起的各种缺氧症状.一次性双侧鼻导管使用方便、无菌,但有别于传统鼻道管给氧,鼻道管给氧可以用医用胶布固定给氧端,但一次性双侧鼻导管需旋挂耳或头部,鼻塞不易固定常滑脱并触及鼻部皮肤黏膜感觉不适,通过观察,自制橘皮固定双侧鼻导管鼻塞的方法不易滑动,减少及皮肤粘膜不适感并可让患者吻到淡淡橘味、芳香醒脑,临床使用达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兰芳  费艳艳 《吉林医学》2012,33(20):4424-4425
目的:探讨开胸术后早期护理中合理给氧方法。方法:本组共115例,食管癌54例,贲门癌35例,肺切除26例,术前检查心肺功能未见异常,术后24 h内均等用鼻导管及面罩双重给氧,鼻导管3~5 L/min,面罩5 L/min左右,采取无创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监测血氧。结果:血氧饱和度提高3%~6%,心律失常8例,占6.95%,肺部感染3例,占2.6%。结论:开胸术后早期予以鼻导管、面罩双重给氧可以有效维持血氧饱和度,降低心肺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静舒氧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俊生 《医学文选》2006,25(1):150-152
低氧血症在临床上相当常见,呼吸衰竭又是各种疾病的终末阶段。常规的治疗措施是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导管吸氧,长期鼻导管吸氧有可能损伤患者鼻腔黏膜,患者主观感觉不舒适,甚至影响睡眠等诸多局限。寻找方便、舒适、患者易于接受的给氧方法是临床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胡运新 《右江医学》2004,32(2):142-143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给氧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新生儿呼吸衰竭 46例予高频喷射给氧抢救 ,另设对照组 3 7例 ,采用鼻导管给氧 ,比较两组供氧后紫绀消失、呼吸困难改善的时间及治愈率。结果 高频通气组缺氧缓解期及呼吸变规则时间均较鼻导管吸氧患儿时间短。抢救成活率明显提高 ,经统计学处理 χ2 =4.85 6,P <0 .0 5 ,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应用高频通气给氧抢救新生儿呼吸衰竭效果良好 ,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衰患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双水平正压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所并发的Ⅱ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30例,是鼻导管吸氧 药物治疗。治疗组30例,即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结果 机械通气在近期内或急性期内对降低PaCO2优于鼻导管给氧方式,远期时效果无显著差异。在提高PaO2、改善组织缺氧方面,无论近期或远期效果,无创机械通气均优于鼻导管吸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不同预充氧方式对重症患者行清醒气管插管的影响。方法90例入ICU需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随机分为鼻导管给氧组(鼻导管组),球囊面罩给氧组(球囊面罩组)和改良声门上给氧组(声门上组)各30例。记录3组患者预充氧前(T0),预充氧5min后(T1),插管前(T2)、插管后即刻(T3)MAP、HR、SPO2数值,插管一次性成功的例数,观察插管过程中返流误吸、呛咳反应的情况。结果T0~T1时刻ΔSPO2上升值声门上组大于球囊面罩组,球囊面罩组大于鼻导管组(P<0.05);T2、T3时刻ΔMAP,ΔHR,ΔSPO2鼻导管组大于球囊面罩组,球囊面罩组大于声门上组(P<0.05);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声门上组高于球囊面罩组及鼻导管组(P<0.05);返流误吸发生率球囊面罩组大于鼻导管组及声门上组(P<0.05);严重呛咳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鼻导管组、球囊面罩组、声门上组(P<0.05)。结论改良声门上给氧更有利于重症患者清醒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氧疗系统在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对照组采用中心供氧装置连接湿化瓶,鼻导管经口给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苏拔管后24 h、48 h、72 h痰液黏稠度、口腔清洁度、经皮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PaO_2)及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48 h、72 h痰液黏稠度、口腔清洁度、经皮血氧饱和度、PaO_2及舒适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加温加湿氧疗系统结合面罩给氧在经鼻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效果优于鼻导管经口给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临床给氧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为鼻导管给氧、鼻塞给氧、面罩给氧及呼吸机给氧。这些方法如遇脑出血昏迷的病人和自杀者(燥动不合作)以及转送病人过程中车辆颠簸等,都极易使胶布固定的胶管脱落,致使给氧过程不能顺利进行。为此,我  相似文献   

19.
我科室自2001年以来,对部分低氧血症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时予鼻导管给氧联合注射碳酸酰胺过氧化氢内给氧,能快速提高动脉血氧分压,使检查治疗能顺利进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BIPAP呼吸机在COPD并呼吸衰竭中的治疗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治疗慢性阻性肺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64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BIPAP呼吸机治疗组,对照组为经鼻导管氧疗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就动脉血气分析观察,经BIPAP呼吸给氧与鼻导管给地COPD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经BIPAP呼吸机治疗后患者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结论:BIPAP呼吸机对改善COPD合并呼吸竭患者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起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