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6和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颅脑损伤后的抗炎症反应机制. 方法 75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n=5)、颅脑损伤组(n=35)及r-HuEPO治疗组(n=35).采用改进Feeney法制作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伤侧脑组织ICAM-1的表达.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表达水平.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颅脑损伤组、r-HuEPO治疗组ICAM-1、IL-6和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其中r-HuEPO治疗组与颅脑损伤组比较,ICAM-1和IL-6的表达相对降低,IL-10的表达相对增加. 结论 r-HuEPO可能通过促进IL-10的表达,抑制ICAM-1、IL-6的表达而减少颅脑损伤后细胞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4-08收治的于发病24h内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82例,按损伤的程度分组,轻、中型颅脑损伤组44例,重型颅脑损伤组38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72h和7d时的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并检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作对照。结果各颅脑损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在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入院后24h处于上升趋势,入院后72h时达高峰,后又逐渐下降;ICAM-1水平在患者入院时有所升高,在入院24h时达高峰,持续72h时逐渐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组患者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在各个时段均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血清IL-1β及ICAM-1水平可反映颅脑损伤患者的炎症损伤程度,其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有密切关系。急性期监测这些指标的水平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ICAM-1表达、白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中包括环磷酰胺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按脑缺血2h后再灌注2h、4h、6h、24h又分为4个亚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于脑缺血2h再灌注后2h、4h、6h、24h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HE染色法观察白细胞的浸润程度。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坏死区周边ICAM-1的表达及白细胞的浸润增多,并于24h达高峰;环磷酰胺组在相同再灌注时间点的ICAM-1表达及白细胞的浸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ICAM-1的表达与白细胞的浸润呈现正相关性。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的表达上调,介导了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粘附,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环磷酰胺治疗组ICAM-1的表达、白细胞的浸润均少于对照组,说明环磷酰胺有抑制粘附分子表达上调、抑制白细胞浸润的作用,因而具有神经保护的作用,为该治疗应用于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脑缺血区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规律,并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其干预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时应用β-七叶皂甙钠予以干预。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脑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点组织学改变和ICAM-1、VCAM-1的阳性表达。结果(1)β-七叶皂甙钠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损伤;(2)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表达增加,ICAM-1于再灌注后24h表达达高峰,VCAM-1.于再灌注后24~48h表达达高峰,随后降低,但再灌注后72h两者表达仍高于正常水平;(3)β-七叶皂甙钠可以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48h缺血区ICAM-1、VCAM-1的表达。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VCAM—1大量表达,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β-七叶皂甙钠能降低ICAM-1和VCAM-1的表达及减轻脑组织损伤,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水肿病理过程中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及其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1,ICAM-1)的表达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用电镜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缺血过程中大鼠血脑屏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其ICAM-1的表达和对镧离子的通透性改变.结果脑缺血后1h,缺血区脑组织血脑屏障内皮细胞未见ICAM-1表达,但电镜下可见内皮细胞轻度肿胀.3h,ICAM-1开始表达,缺血区脑组织轻度水肿,内皮细胞肿胀.至12h,ICAM-1表达达到高峰,脑组织严重水肿,内皮细胞、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明显肿胀;内皮细胞胞饮小泡包含有被吞噬的镧离子,有些镧离子进入紧密连接间隙.72h,ICAM-1表达已明显减少,脑组织水肿仍较重,内皮细胞严重破坏,大量镧离子漏出血管外,进入脑实质.结论脑缺血后血脑屏障的破坏与ICAM-1的表达密切相关,提示ICAM-1参与血脑屏障内皮细胞的破坏过程,而且这些改变在缺血性脑水肿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程度的关系及丹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及丹参组。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2 h、12 h、24 h、48 h、72 h、7 d、14 d后,分别进行ICAM-1免疫组织化学及组织HE染色。结果 在脑缺血再灌早期,脑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免疫反应开始逐渐增加,再灌注48 h达到高峰,再灌注14 d接近正常水平,同时脑缺血区中性白细胞浸润也随之增加,在时程上与ICAM-1表达同步。丹参组,再灌注48 h后,ICAM-1免疫阳性血管数及中性白细胞的浸润比同时间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脑缺血ICAM-1的表达与中性白细胞浸润密切相关,丹参能降低ICAM-1的表达,抑制中性白细胞的浸润。  相似文献   

7.
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1诱导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培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不同浓度(0~250U·ml-1)TNF-α24小时内及某一浓度(100U·ml-1)TNF-α在不同时程(0~72h)对内皮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F-α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诱导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结论:TNF-α是诱导血管内皮细胞表达ICAM-1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ICAM-1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表达ICAM-1,且神经元表达较明显。结论ICAM-1在人类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白细胞浸润,最终引发炎性反应和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缺血区不同时间点NF-κB、ICAM-1、VCAM-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β-七叶皂甙钠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NF-κB、ICAM-1、VCAM-1蛋白的表达.并在大鼠于脑缺血前24h、1h及再灌注即刻分别腹腔给予β-七叶皂甙钠5mg/kg,2h MCAO,再灌注24h、48h后取脑,运用TTC染色测算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κB、ICAM-1、VCAM-1蛋白表达,分析β-七叶皂甙钠的干预效应.结果 (1)脑缺血后缺血区脑组织NF-κB及ICAM-1、VCAM-1表达均增加,NF-κB于再灌注后12~24h表达达高峰,ICAM-1于再灌注后24h表达达高峰,VCAM-1于再灌注后24~48h表达达高峰.(2)NF-κB的表达与血管内皮ICAM-1、V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3)β-七叶皂甙钠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和48h缺血区NF-κB、ICAM-1及VCAM-1的表达增加.(4)β-七叶皂甙钠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损伤,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减少41.8%.结论 (1)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ICAM-1、VCAM-1大量表达,这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2)脑缺血后NF-κB的活化可能与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蛋白表达调控有关.(3)β-七叶皂甙钠能够减轻脑缺血后的脑组织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CAM-1的表达与粘附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CAM 1的表达和白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性变化。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CAM 1表达 ,超高速摄录像系统观察微血管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性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VCAM 1表达以及微动脉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粘附性均明显增高 ,抗VCAM 1单克隆抗体可减轻白细胞粘附和脑组织损伤。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VCAM 1表达增高 ,使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增强 ;抗VCAM 1单克隆抗体可起到一定的缺血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缺血区不同时间点NF-кB、ICAM-1、VCAM-1蛋白表达的变化,及β-七叶皂甙钠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法(MCAO)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段,NF-кB、ICAM-1、VCAM-1蛋白的表达。并在大鼠于脑缺血前24h、1h及再灌注即刻分别腹腔给予β-七叶皂甙钠5mg/kg,2h MCAO,再灌注24h、48h后取脑,运用TTC染色测算脑梗死体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F-кB、ICAM-1、VCAM-1蛋白表达,分析β-七叶皂甙钠的干预效应。结果(1)脑缺血后缺血区脑组织NF-кB及ICAM-1、VCAM-1表达均增加,NF-kB于再灌注后12~24h表达达高峰,Ⅰ- CAM-1于再灌注后24h表达达高峰,VCAM-1于再灌注后24~48h表达达高峰。(2)NF-кB的表达与血管内皮I- CAM-1、VCAM-1的表达呈正相关。(3)β-七叶皂甙钠能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和48h缺血区NF-кB、ICAM- 1及VCAM-1的表达增加。(4)β-七叶皂甙钠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组织损伤,再灌注24h脑梗死体积减少41.8%。结论(1)脑缺血再灌注后NF-кB、ICAM-1、VCAM-1大量表达,这可能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2)脑缺血后NF-кB的活化可能与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VCAM-1蛋白表达调控有关。(3)β-七叶皂甙钠能够减轻脑缺血后的脑组织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ow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Plo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Ls)浸润变化的影响.探讨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大鼠全脑-全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后ICAM-1表达及多形核白细胞浸润的变化。结果(1)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表达的阳性血管数量、PMNLs浸润数量均明显增加;(2)脑缺血预处理可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后ICAM-1的表达阳性血管数及PMNLs的浸润数量。结论一次性缺血预处理3min后48h可以少再次长时间缺血(30min)/再灌注(24h)的ICAM-1的表达和多形核白细胞浸润。ICAM-表达的下调和PMNLs浸润减少参与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局灶脑缺血再灌流后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流后细胞间粘附分子 - 1(ICAM- 1)表达规律与白细胞浸润。方法 采用大鼠 MCA线栓闭塞 /再通法建立局灶性缺血 /再灌流模型 ,动态观察 ICAM- 1、髓过氧化物酶 (MPO)变化情况。结果  (1)鼠脑缺血 /再灌流后 MCA供血区皮质及梗死周边区的微血管 ICAM- 1表达于再灌流 6 h已增强 ,36~ 48h达高峰 ,以后逐渐减弱 ,但第 7天表达仍强于假手术组。(2 )坏死周边区神经元也表达 ICAM- 1。(3)再灌流 6 h出现白细胞浸润 ,浸润高峰在 2 4~ 36 h,6 d后恢复正常。结论  (1)缺血再灌流使微血管表达 ICAM- 1上调 ,同时也伴随坏死周边区的神经元表达 ICAM- 1。 (2 )白细胞浸润与 ICAM- 1表达规律同步。  相似文献   

14.
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CAM-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CAM-1表达和白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 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缺血再灌注组(n=8)和bFGF组(n=8).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 h再灌注损伤24 h,术前治疗组丹红注射液预处理3 d,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组用生理盐水预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和组织HE染色检测缺血区脑微血管内皮ICAM-1的表达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相比ICAM-1表达明显升高,白细胞浸润明显(P<0.05).丹红治疗组ICAM-1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白细胞浸润程度减轻(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预处理可降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ICAM-1表达,减轻白细胞浸润,提示抑制粒细胞黏附作用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脑屏障内皮细胞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与癫癎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Wistar大鼠皮质和海马区ICAM-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皮质、海马区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上均有少量ICAM-l免疫反应阳性表达;美解眠致癎组大鼠,上述脑区ICAM-1免疫反应阳性表达显著增强(P<0.01);致癎前给予地塞米松组大鼠,相应脑区ICAM-I免疫反应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表达于血脑屏障内皮细胞及神经细胞上的ICAM-1通过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及调节脑内免疫反应参与癫癎发病.糖皮质激素治疗癫癎机制之一与其抗粘附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体外研究氧糖剥夺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机制及黄体酮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BMEC),并构建氧糖剥夺(oxygen and glucose deprivation ,OGD)模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BMEC在OGD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BMEC氧糖剥夺后核转录因子-B (nuclear factor-kappa B ,NF-κB)p65亚基含量,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 kit ,ChIP)技术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OGD后6 h可诱导BMEC的ICAM-1、VCAM-1和NF-κB表达上调,黄体酮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氧糖剥夺能显著提高NF-κB的DNA结合活性。黄体酮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OGD可通过活化NF-κB、上调ICAM-1和VCAM-1的表达、黄体酮能减少OGD对BMEC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SAH后CVS的发生和发展是受痉挛血管周围的血液刺激启动的,这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紊乱。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壁上有明显的ICAM-1的上调,且与血管的痉挛程度密切相关。ICAM-1介导白细胞粘附到血管内皮细胞,并透过内皮屏障迁移到组织中。ICAM-1介导的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在SAH后CVS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应用抗ICAM-1单克隆抗体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缓解CVS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脑内注射凝血酶(Thrombin,TM)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racellular adhensionmolecule-1,ICAM-1)mRNA表达及白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TM、TM 组织蛋白酶G(Ca-thepsin G,CATG)脑内立体定向注射于SD大鼠尾状核,在不同的时间点处死动物,RT-PCR技术检测ICAM-1mRNA表达,通过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来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情况。结果凝血酶脑内注射后24h ICAM-1mRNA表达开始增加(P<0.05),48h达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MPO活性动态变化趋势与ICAM-1mRNA相似。CATG组ICAM-1mRNA及MPO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TM通过蛋白酶激活受体-1(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1,PAR-1)诱导ICAM-1mRNA,促进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后微循环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①了解颅脑损伤病人脑部微循环及全身微循环的变化并总结其规律。②观察颅内高压与脑部微循环的相关性。方法 在发病早期、治疗中、恢复期三个阶段对5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双眼球结膜及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结果 颅脑损伤后病人的球结膜及甲襞微循环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 颅内压增高与BCM异常呈正相关,BCM障碍可作为判断颅脑损伤患者伤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是细胞黏附分子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其主要功能为介导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清sICAM-1水平增高,还可促使白细胞黏附到血管内皮细胞并诱导微血管收缩,形成小栓子,阻塞微循环,从而引起组织缺血和损伤。急性脑梗死早期病灶区大量白细胞聚集引起微血管阻塞与黏附分子表达增强密切相关,但sICAM-1与急性脑梗死病灶大小的关系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该研究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