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湖北地区汉族人群宫颈癌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检测104例宫颈鳞癌及84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基因型。[结果]p53基因第12位密码子的3种基因型Arg/Arg、Arg/Pro、Pro/Pro在宫颈鳞癌组比例分别为38.5%、44.2%和17.3%;对照组中分别为52.4%、40.5%和7.1%。Pro/Pro基因型在宫颈鳞癌组中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8)。[结论]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Pro/Pro基因型是湖北地区汉族女性发生宫颈鳞癌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p53 codon72)突变与人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PCR-RFLP)方法检测118例人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p53 codon72的突变及其差异,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p53 codon72的Arg/Arg和Pro/Pro或Arg基因型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频率分别为11.0%和38.1%、4.2%和7.60A。p53 codon72Arg/Pro基因型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5.75,P〈0.01),p53 codon72突变与p53蛋白表达有关(χ^2=15.21,P〈0.01);且p53 codon72的Pro等位基因与食管癌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抑癌基因p53第72位密码子突变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p53Arg72Pro不同基因型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发生机制中的相关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10例维吾尔族宫颈癌和45例维吾尔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基因第四外显子第72位密码子Arg/Pro(p53Arg72Pro)三种基因型Arg/Arg、Pro/Arg、Pro/Pro型中P21^WAF1/CIP1、Bax蛋白的表达。结果在维吾尔族宫颈癌组织中P21^WAF1/CIP1、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p53Arg72Pro三种基因型中Pro/Pro型的Bax蛋白阳性高表达率最高66.67%(10/15),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21^WAF1/C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Arg/Arg型中最高58.5%(24/41),但其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Arg72Pro三种基因型在诱导细胞凋亡、转录激活以及调节细胞周期方面可能存在差异,p53Arg72Pro多态性可能通过不同的机制引起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有关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各文献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13年12月20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并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评估。结果 纳入11项研究,共273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中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Arg/Arg 或Arg/Pro表型多见,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8,95%CI:1.04~2.40,P=0.03)。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Pro/Pro表型在非鳞癌患者中居多,与鳞癌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9,95%CI:0.49~0.97,P=0.03)。而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的吸烟史、临床分期、3年生存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肺癌患者的预后无明显相关。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和数量有限,降低了本系统评价的证据强度,本系统评价的结论仅供临床研究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p53 condon7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危险度关系--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p53密码子 72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危险度的关系 ,及其不同基因型与环境危险因素交互作用对胃癌发病的影响。方法 :在江苏省泰兴市进行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 ,胃癌病例 2 0 4例 ,对照 41 5例。结果 :病例中p53密码子 72的Pro Pro基因型的比例较对照中高 ,Pro Pro或Pro Arg两种基因型与Arg Arg比较OR为 1 50 (1 0 1~ 2 2 3)。p53基因还可与吸烟、饮酒、饮河水、嗜烫食等发生相乘或相加交互作用 ,影响胃癌发病。结论 :p53的Pro等位基因可能与胃癌危险度有关 ,并与其他环境危险因素交互作用 ,增加胃癌发病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食管癌及肺癌发病风险与p53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Zhang JH  Li Y  Wang R  Wen DG  Wu ML  He M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4):365-367
目的 比较中国北方人对食管癌及肺癌的易感性与p5 3基因第 72密码子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 ,以PCR方法检测 173例食管鳞状上皮癌、9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及 136例健康对照者的p5 3基因第 72密码子的基因型。结果 食管癌与肺癌组p5 3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无明显差异。食管癌和肺癌组的Pro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值分别为 0 .0 2 4及0 .0 2 7)。Pro/Arg及Arg/Arg基因型频率在两肿瘤组及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食管癌和肺癌组的Pro/Pro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值分别为 0 .0 4 1及 0 .0 2 6 )。Pro纯合子患食管癌与肺癌的风险较Arg纯合子高 2倍左右 [校正比值比分别为 2 .12 (95 %CI=1.13~ 4 .0 1)和 2 .30 (95 %CI =1.13~ 4 .93) ],且与吸烟无协同作用。结论 Pro/Pro基因型为中国北方人患食管癌及肺癌的独立易感因素 ,两种肿瘤的发病可能有共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p53和p73的遗传多态,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和突变扩增阻抑系统(ARMS)分析方法,对165例以顺铂(DDP)或卡铂(CBP)为主进行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p53第72密码子Arg→Pro多态,和p73第2外显子G4C14-A4T14多态的检测,2~3个疗程后进行效果评价。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携带p53 72Pro等位基因患者的化疗敏感性,是携带p53 72Arg/Arg基因型患者的2、46倍(95%CI,1.11~5.45,P=0.026);而携带至少1个p73突变等位基因(A4T14)的患者,其化疗敏感性是携带p73 G4C14/G4C14基因型患者的2.22倍(95%讲,1.14~4、30,P=0.019)。2个多态位点合并分析结果显示,同时携带p53和p73野生基因型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7.7%;而携带1个、2个和≥3个p53和p73变异等位基因的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34.8%、42.2%和40、7%。结论p53和p73基因遗传多态与晚期NSCLC患者对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PV16 E6对p53 Arg72Pro不同基因型的p53蛋白及其功能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为研究宫颈癌的致癌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脂质体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HPV16 E6转染p53Arg和p53Pro细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转染前后两种细胞内p53、p21、Bax、Ki-67蛋白进行检测。结果转染后两种细胞内p53、Bax、Ki-67蛋白的表达均受到影响,但p21蛋白变化不大。结论两种细胞内p53蛋白均可被降解,被降解后两者抑制细胞增殖能力和诱导细胞凋亡能力降低的程度不同,通过不同机制导致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Liu JN  Zhang XM  Guo YL  Sun T  Lin DX  Wen T 《中华肿瘤杂志》2008,30(5):335-338
目的 探讨p53 72 Arg→Pro和鼠双微体同源基因2(MDM2) 309 T→G多态与结直肠癌(CR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关联研究方法,分析1000例CRC和1300例正常对照中p53 72 Arg→Pro和MDM2 309 T→G的基因型.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各基因型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 携带MDM2 309 GG或TG基因型者患CRC的风险比TT基因型者显著增高,OR分别为2.06(95%CI为1.62~2.62)和1.31(95%CI为1.06~1.62).p53 72 Arg→Pro多态与CRC风险不相关.两个基因多态联合分析表明,既携带MDM2 309 GG,又携带p53 72 Pro/Pro基因型者,患CRC的OR显著高于携带MDM2 309 TT和p53 72 Pro/Pro基因型者[2.75(95%CI为1.60~4.70)比1.09(95%CI为0.63~1.88);χ2=9.83,P=0.002].结论 MDM2基因的遗传多态可能是CRC的遗传易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Cao YY  Ge H  Chen LQ  Chen ZF  Wen DG  Li Y  Zhang JH 《癌症》2007,26(10):1052-1057
背景与目的:p53结合蛋白1(53BP1)可通过增强p53的转录活性,而在肿瘤抑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53BP1的启动子区-885 bp处存在着T到G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本实验探讨53BP1T885G基因多态性以及p53 Arg72Pro的多态性与中国河北高发区人群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和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c adenocarcinoma,GCA)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引物引入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聚合酶链反应(primer-introduced restriction analysi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IRA-PCR)方法.分析624例患者(其中ESCC 349例,GCA 275例)和635例健康对照者的53BP1 T885G和p53 Arg72Pro的基因型.结果:53BP1 T885G基因型分布在总体ESCC、GEA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吸烟状况和上消化道肿瘤(upper gastrointestinal cancer,UGIC)家族史分层分析显示,T885G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rg/Arg基因型相比,携带p53 Arg72Pro Pro/Pro基因型可降低总体GCA的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吸烟状况和UGIC家族史多因素校正后的OR值为0.79(95% CI=0.64~0.98);分层分析显示Pro/Pro基因型主要降低非吸烟组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值为0.72(95% CI=0.54~0.97).未发现p53Arg72Pro 对ESCC发病风险的影响.53BP1 T885G和p53 Arg72Pro 联合分析显示,在携带Pro等位基因(Arg/Pro Pro/Pro基因型)者中,同时携带T885G的G/G基因型可降低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值为0.74(95%CI=0.57~0.95).结论:53BP1 T885G位点可能与中国河北高发区ESCC、GCA的遗传易感性无关,p53 Arg72Pro的Pro/Pro 基因型可降低高发区GCA的发病风险.同时携带Pro等位基因(Arg/Pro Pro/Pro基因型)和53BP1 T885G的G/G基因型可降低高发区GCA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p73基因G4C14-to-A4T14双核苷酸多态性(p73 G4A DNP)和p53基因第72密码子单核苷酸多态性(p53 Arg72Pro SNP)与甘肃武威市人群胃癌高发风险及胃癌不同病理亚型的相关性。[方法]p73G4ADNP的基因分型采用两双相对引物多聚酶链式反应法,p53 Arg72Pro SNP基因分型采用PCR-RFLP法。[结果]共检查胃癌病例385例以及健康对照412人。胃癌组中弥漫型胃癌305例(79.22%),肠型胃癌80例(20.78%)。对照组p73AT/AT、AT/GC及GC/GC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8.15%、47.09%和24.76%;胃癌组分别为21.98%、45.04%和32.98%;以AT/AT作为指示物,胃癌组和弥漫型胃癌的GC/GC纯合子基因型频率均高于对照组,优势比(OR)分别为1.71(95%CI,1.16~2.51)和1.87(1.24~2.81)。对照组p53基因Pro/Pro、Pro/Arg以及Arg/Arg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7.18%、50.49%及22.33%;胃癌组则分别为21.82%、45.45%和32.73%;以Pro/Pro为指示物,胃癌组和弥漫型胃癌Arg/Arg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分别为1.83(95%CI,1.24~2.70)和2.25(95%CI,1.47~3.43)。[结论]携带p73 G4A GC/GC基因型或p53 Arg/Arg基因型可能会增加胃癌,尤其是弥漫性胃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2.
p53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灿宇  刘继红  黄必军 《癌症》2004,23(Z1):1396-1399
背景与目的:p53基因多态性可影响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介导的p53降解.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p53基因多态性在广东妇女中的分布情况及了解不同p53基因型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2年9月~2003年5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治疗的宫颈癌患者46例(病例组)及妇科良性肿瘤患者84例(对照组)的宫颈涂片,用PCR对由涂片中提取的DNA进行HPV DNA检测及p53多态性检测.结果:HPV DNA阳性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47.8%和20.2%.在病例组中,Arg/Arg、Pro/Pro和Arg/Pro基因型分别占56.5%、21.7%和21.7%;在对照组中,Arg/Arg、Pro/Pro和Arg/Pro基因型分别占71.4%、20.2%和8.3%.Arg/Arg(OR,0.520;95%CI,0.245~1.102)和Arg/Pro基因型(OR,1.095;95%CI,0.454~2.639)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Pro/Pro基因型在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OR,3.056;95%CI,1.076~8.678),但在HPV阳性妇女中,这种基因型分布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rg/Arg基因型可能不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而Pro/Pro基因型患者可能易患宫颈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研究p53codon72多态的功能,采用定点诱变法构建人p53基因的多态质粒。方法:设计带有突变碱基的引物,通过PCR扩增引入突变碱基,再将突变后的p53序列插入载体中,经测序确定所扩增的DNA序列,并用体外转录翻译系统制备p53蛋白和i ASPP蛋白,免疫沉淀法检测蛋白相互作用。结果:通过PCR获得的含突变碱基的p53序列经连接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Receiver-M01中,构建了p53多态位点为72Arg的表达质粒pReceiver-M01-p53(Arg72)。测序证明序列正确,表达的p53蛋白能与i ASPP相互作用,具有生物学功能。结论:成功构建了p53多态(72Arg)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深入研究p53多态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Arg72Pro多态性与HPV相关宫颈癌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检测210例宫颈癌和95例正常宫颈组织的HPV16DNA.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及TUNEL检测p53Arg72Pro三种基因型中p53、p21、Bax、Ki-67蛋白(P1)表达以及细胞凋亡(AI)。[结果]宫颈癌HPV16阳性率为70.5%,与正常宫颈组织(7.4%)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阳性的宫颈癌中:①p53蛋白阴性和弱阳性表达率(73.6%)高于强阳性率(26.4%),其中p53Arg的阴性表达率(39.2%)高于p53Pro(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21蛋白阴性和弱阳性组中,p53Pro型中PI高于p53Arg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Bax蛋白阴性和弱阳性组中,p53Pro型中AI低于p53Arg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可被HPV16E6蛋白降解,其中p53Arg蛋白更易被降解;p53Arg和p53Pro蛋白被降解后,两者抑制细胞增殖能力的降低和诱导细胞凋亡能力的降低程度不同.其中p53Pro蛋白转录激活p21和Bax基因的功能及细胞周期阻滞作用的降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后,细胞内P53蛋白失活在宫颈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外关于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HPV相关宫颈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研究众多,但结果不尽一致.现主要综述该位点多态性在宫颈癌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对p53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 研究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对p53基因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在小鼠胚胎干细胞(ES)p53基因249编码子中引入点突变,使编码子249由精氨酸(Arg)变成丝氨酸(Ser),然后将含突变的ES细胞显微注射到Hprt-/-小鼠囊胚中,将注射过的囊胚植入假孕的雌性小鼠子宫,到第14 d取小鼠胚胎纤维母细胞(EF),用含HAT的培养液筛选出从ES细胞分化而成的鼠EF细胞,经测序证实细胞含有由249 Arg到Ser的突变。用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IR)或紫外光(UV)分别照射ES或EF细胞,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该突变对小鼠ES细胞周期及对ES和EF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果: 用IR处理ES细胞后,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细胞对IR诱导的G1/G0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减弱 (P<0.05)。用IR或UV处理ES和EF细胞后,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及EF细胞凋亡百分数较含野生型p53者明显减少(P<0.05)。含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的ES及EF细胞p53的表达与含野生型p53 者差别不明显(P>0.05);但其bax和p21的表达,较含野生型p53 的细胞表达减少(P<0.05)。 结论: p53基因249编码子突变可减弱p53在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中的作用,但对p5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p53基因codon7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肝细胞癌(H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TaqMan MGB探针等位基因分型技术对985例肝癌病例和相匹配的992例非肿瘤对照的p53 codon72(Arg>Pro,rs1042522)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分析该SNP与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p53 codon72多态性与肝癌发病风险之间无统计学关联(Arg/Pro:校正OR=1.15,95%CI:0.83~1.59;Pro/Pro:校正OR=1.16,95%CI:0.80~1.68;Arg/Pro+Pro/Pro:校正OR=1.15,95%CI:0.85~1.57)。按是否吸烟、饮酒、HBV和HCV感染分层分析,亦未发现p53 codon72多态性与肝癌发病风险有关。但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显示,该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和HBV感染存在交互作用,OR值分别为2.42(95%CI:1.47~3.97)、2.96(95%CI:1.82~4.80)和62.74(95%CI:34.39~114.46)。[结论]p53codon72的单独效应可能与肝癌易感性无关联,但该SNP与吸烟、饮酒和HBV感染存在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增加肝癌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8.
 【摘要】 乳腺癌为危害妇女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抑制基因p53是迄今发现的与人类恶性肿瘤关系最密切的基因之一。位于p53基因第4外显子上的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国内关于p53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多为肺癌、子宫颈癌、食管癌、卵巢癌等方面,乳腺癌方面的报道少见。现就其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生物学功能作一总结。  相似文献   

19.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后,细胞内P53蛋白失活在宫颈癌发生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外关于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多态性与HPV相关宫颈癌发生的遗传易感性研究众多,但结果不尽一致。现主要综述该位点多态性在宫颈癌发生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云南省住院肺癌患者HPV16/18感染以及p53codon72位点基因多态性。方法收集2012-12-01-2013-09-30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的63例肺癌组织和24例肺良性病变组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别检测肺癌组织和肺良性病变组织中HPV16/18以及p53codon72的DNA。结果肺癌组织的HPV16/18阳性检出率为47.63%,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8.33%,χ2=11.535,P=0.001。HPV16/18感染仅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u=6.853,P=0.021;与性别(χ2=0.640,P=0.424)、年龄(χ2=0.049,P=0.825)、吸烟史(χ2=0.965,P=0.326)、肿瘤类型(u=0.593,P=0.764)、肿瘤分期(u=0.885,P=0.625)和转移情况(χ2=0.688,P=0.407)无关。p53condon72Arg/Arg、Pro/Pro和Arg/Pro在肺癌组织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8.57%、53.97%和17.46%,肺良性病变组织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9.17%、29.17%和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9,P=0.038。p53condon72Arg/Arg、Pro/Pro和Arg/Pro在HPV阳性肺癌组织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6.67%、70.00%和13.33%,在HPV阴性肺癌组织的分布频率分别为39.39%、39.39%和2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7,P=0.046。结论云南省住院肺癌患者中高危HPV16/18型呈高感染,p53Pro/Pro基因分型高表达,两者均为该地区肺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