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7,(5):614-617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检出的肠杆菌科细菌,采用半自动微生物测定仪进行菌株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纸片扩散法进行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菌株的确证。结果:我院2014-2015年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035株,其中大肠埃希菌732株,肺炎克雷伯菌157株、阴沟肠杆菌136株、黏质沙雷菌10株,未检出枸橼酸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高,而对大部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率较低。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64株(6.18%),其中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31株(4.23%)、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30株(19.11%)、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1株(0.74%)、耐碳青霉烯类黏质沙雷菌2株(20.00%);耐药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尿液标本,且主要集中于新生儿内科和重症医学科。64株耐药菌株中,产KPC的有59株(92.19%)、产ESBLs的有3株(4.69%)。结论:我院肠杆菌科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且耐碳青霉烯类大肠埃希菌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数量较多。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可能与其产KPC和ESBLs有关。临床应遵循用药指征,结合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周迎端 《中国药业》2013,(18):26-27
目的比较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哌酮3种第3代头孢菌素对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11月医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各30株,阴沟肠杆菌22株,用Kirby—Bauer琼脂扩散法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并采用NCCLS推荐表型确认试验检测超广谱B一内酰胺酶(ESBLs)。结果82株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40.24%)低于头孢曲松(60.98%)及头孢哌酮(62.20%),其中阴沟肠杆菌对3种头孢菌素的整体耐药率最高。6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产ESBLs阳性菌株22株,检出率为36.67%。结论3种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对临床常见肠杆菌科细菌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头孢曲松和头孢哌酮。产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应加强产ESBLs茵的检测及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3):175-178
目的分析并对比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在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耐药情况。方法以我院2011年6月~2015年9月间内科收治的106例化脓性胆管炎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分别记录其胆汁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以及肺炎克雷伯菌的培养结果,并通过药敏测定和试验检查ESBLs在各类菌种中的耐药情况。结果在154株实验培养菌中,共有62株产ESBLs株,其总检出率为40.3%。而在62株产ESBLs株中,大肠埃希菌检出33株(53.2%),阴沟肠杆菌检出8株(22.2%),肺炎克雷伯菌检出21株(37.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阴沟肠杆菌,x12=22.77,其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阴沟肠杆菌,x22=7.61,其对比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在各类标本中,在胆管结石病例胆汁培养结果中,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85.7%)的检出数量最高;在胆管恶性梗阻病例中,产ESBLs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所占比例较高。产ESBLs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对阿莫西林耐药,且耐药率为100%;3种菌株对头孢类抗菌药耐药率较高,3种菌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比较低。产ESBLs阴沟肠杆菌的耐药率要低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特别是在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以及头孢类药物上差距最为明显。结论对于产ESBLs(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导致的感染疾病,结合药敏试验的结果来合理选择抗生素用药,是延滞细菌耐药性出现的关键,也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Mohnarin 2009年度报告: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监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2009年度我国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Mohnarin)成员单位,按照监测方案要求,收集临床肠杆菌科细菌,并进行药物敏感性测试;依照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SI)2009标准,判断敏感性;用Whonet 5.5软件处理数据.结果 全国六大地区的114家医院参加监测,共收集肠杆菌科细菌74412株.其中,大肠埃希菌分离量居第1,为33844株,占4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为22071株(30%);再次为阴沟肠杆菌,为7310株(10%).敏感性最高的抗菌药物为碳青霉烯类,除阴沟肠杆菌对美罗培南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在5%以上外;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都在3%左右或以下.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ESBLs产生株的分离率分别为65.51%,40%以上和26.69%.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克雷伯杆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ESBLs产生株和非产生株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对大肠埃希菌ESBLs产生株和非产生株都有良好的抗菌活性.ESBLs产生株对于其他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都显著高于非产生株.结论 肠杆菌科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有些具多重耐药特点;碳青霉烯类仍是肠杆菌科细菌最敏感的药物,但已出现碳青霉烯耐药菌,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医院肠杆菌科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提供耐药预警和用药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WHONET 5.6分析其临床分布与耐药率,使用SPSS 17.0分析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Pearson相关性。结果共分离肠杆菌科细菌3 193株,占分离菌的68.93%。分离率排前4位的肠杆菌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和聚团肠杆菌。检出率前3位的科室是呼吸科、消化科和神经外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中检出,在呼吸科、消化科和重症医学科检出率最高;产碳青霉烯酶在聚团肠杆菌等7种菌株中检出,主要分布在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外科。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较肺炎克雷伯菌严重;最新数据显示,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75%,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75%。常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有较复杂的相关性。结论肠杆菌科细菌在该院检出率高、耐药率不断变迁,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相关性。医院应加强耐药数据监测,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延缓耐药进程,提高抗感染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临床常见革兰氏阴性菌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xtendedSpectrum β lactamase ,ESBLs)的产生及对 11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并对临床针对性治疗产ESBLs耐药菌感染提出了建议。方法 :采用VITEKESBL检测试验及双纸片协同试验 ,对从临床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 2 81株革兰氏阴性菌作ESBLs的检测 ,比较亚胺培南等 11种抗菌药物对产ESBLs耐药菌体外抗菌作用。结果 :产ESBLs耐药菌占全部分离菌的2 3.1% ,其中大肠埃希氏菌占 49.2 % ,肺炎克雷伯氏菌占 2 3.1% ,阴沟肠杆菌占 15 .4% ,铜绿假单胞菌占7.7%。在耐三代头孢菌素阴性菌中 ,各类细菌中产ESBLs所占的比例分别是 ,大肠埃希氏菌为 5 7.1% ,肺炎克雷伯氏菌为 43.5 % ,阴沟肠杆菌为 2 1.3% ,铜绿假单胞菌为 14 .3% ,弗氏柠檬酸杆菌及乙酸钙不动杆菌各有 1株。在产ESBLs菌中 ,有 4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及 12株大肠埃希氏菌均同时对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敏感。亚胺培南除对产ESBLs铜绿假单胞菌抗菌作用明显降低外 ,对其它产ESBLs耐药菌均表现出最强的抗菌作用 ;头孢西丁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及大肠埃希氏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其它产ESBLs耐药菌对头孢西丁全部耐药 ;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氏菌呈现出较好的抗菌作用 ,其它产ESB  相似文献   

7.
卢克利 《抗感染药学》2021,18(9):1257-1261
目的:探究新生儿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药敏试验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月-2020年6月儿科收治的细菌感染新生儿90例病历资料,统计其血、尿、痰、分泌物和其他标本中细菌培养、鉴定结果,分析其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特点、医院感染情况,以及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临床治疗的影响.结果:90例细菌感染新生儿各标本中,分离出217株肠杆菌科细菌,检出前5位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其中分离出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11株(大肠埃希菌1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阴沟肠杆菌4株);耐碳青霉烯类细菌主要定植在新生儿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湿肺、败血症、高胆红素血症和其他临床感染疾病患者中,标本中分离出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来自血液、尿液、痰液、分泌物等标本;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药物主要是亚胺培南(100.00%)、氨苄西林(81.82%)、哌拉西林和美罗培南(72.73%)、氨曲南(63.64%)、哌拉西林与头孢他啶(54.55%).结论: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在新生儿中的临床感染率较高,其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而其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监测我院外科系统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变化。方法连续监测2005年~2011年本院外科系统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状况。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临床分离菌对各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参照2010版CLSI标准判定药敏结果,并用WHONET5.5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7年外科系统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366株,分离前五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53.2%)、肺炎克雷伯菌(20.2%)、阴沟肠杆菌(7.6%)、奇异变形菌(6.2%)和摩根摩根菌(2.4%)。2005—2010年未发现耐碳青酶烯类抗菌药肠杆菌科细菌,但2011年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是0.3%和0.3%,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耐药率分别为2.7%~7.2%和6.5%~12.2%。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总耐药率接近50%。7年间大肠埃希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变化不大,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变化较明显,低至2005年的7.1%,高至2007年的36%,2008—2011年,其耐药率又逐年下降,为21%~7.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总检出率分别为50.0%和37.5%,产ESBL株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株(P<0.05)。结论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细菌仍有较好的抗菌活性,2011年发现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菌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超广谱β-内酰氨酶(ESBLs)在肠杆菌科细菌中的产生情况及其对部分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应用美国德灵公司生产WalkAway40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阴性菌鉴定药敏复合板NC21及其配套试剂检测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的情况和药敏分析。结果在385株肠杆菌科细菌中,共检出产ESBLs的大肠埃希氏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产酸克雷伯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液化沙雷氏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聚团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和摩氏摩更根菌共79株,检出率为20.51%,其中阴沟肠杆菌检出率最高达44.5%,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率分别为28.8%,24.1%。12种抗菌药物中总耐药率最低为亚胺培南(5.10-20.5)。结论ESBLs在肠杆菌科流行严重,分布广,以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为主要流行菌株。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我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收集2005年1~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282株,肺炎克雷伯菌422株;以双纸片协同法检测ESBLs,KB纸片法测定11种抗菌药物的药敏性。结果表明,产ESBLs菌357株,非产ESBLs菌347株,ESBLs总检出率为50、71%(357/704);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146株,检出率为51.77%(146/282);产ESBLs肺炎克雷伯杆菌211株,检出率为50.0%(211/422)。除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与非产ESBLs菌无差异外,产ESBLs细菌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细菌(P〈0.0236-P〈0.005之间)。所有的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结论:产ESBLs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碳青霉烯类是目前治疗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某三甲儿童医院临床标本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患儿临床标本分离出CRE菌株的药敏数据及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儿临床标本共分离CRE菌株723株,总检出率15.4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590株、大肠埃希菌77株、阴沟肠杆菌15株。标本类型主要为痰液535株、血液43株、肺泡灌洗液35株。CRE菌株分布广泛,科室来源主要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病房、内科监护室。CRE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在9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在81%以下。结论 CRE菌株的检出率呈现出较高水平,CRE的临床分布广泛且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多部门联动加强对CRE的监测与防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阳竞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1147-1148,1150
目的 对7419株临床病原菌进行年度分布及耐药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TB细菌鉴定分析统计软件对2008~2011年7419株临床病原菌进行分析,主要观察病原菌年度检出率、病原菌种类、 比例及耐药情况.结果 送检标本病原菌检出率为68.2%,各年度无明显变化.革兰阳性球菌占27.5%,各年度呈降低趋势;革兰阴性杆菌占52.8%,各年度呈升高趋势;真菌各年度无明量变化.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为最主要的5种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百分率呈升高趋势,肺炙链球菌百分率呈降低趋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呈升高趋势.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呈升高趋势.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比例呈升高趋势,耐药率升高,应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细菌的产生或延缓其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了解多中心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 月—2020年12月全国不同地区11家医院6123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临床分离 株,按统一方案和标准进行菌株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结果参照2020版CLSI标准判读,并用WHONET 5.6软件统计 分析。结果 3年间CRE检出率分别是6.4%(1897/29525)、6.8%(2186/32239)、7.3%(2171/29816),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 菌(CR-KPN)、大肠埃希菌(CR-ECO)的3年总检出率分别是13.2%和2.0%。CRE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43.8%(2681/6123),其次 是尿液标本16.0%(977/6123)、血液标本8.1%(496/6123)和分泌物标本4.5%(278/6123)。不同种属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目细菌中不 同标本类型的占比不同,CR-KPN以痰液标本为主,CR-ECO以尿液标本为主。不同科室的CRE检出率有所不同,以ICU检出最 高。体外药敏结果显示,CRE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不同菌属CRE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略有不同。CR-KPN和 CP-ECO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耐碳青霉烯类阴沟肠杆菌(CR-ECL),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的体外抗菌活性较高。结 论 CRE检出呈上升趋势,各地区需加强本地区CRE监测,加强院内感染防控措施,有效遏制CRE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海南省5家综合医院临床送检微生物标本中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了解其耐药基因及流行现 状。方法 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住院患者各种培养标本中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菌株,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和药 敏分析试验;然后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blaKPC-2 、blaNDM-1 和blaIMP 耐药基因PCR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 序分析,经BLAST比对,确定耐药基因的基因型。结果 从5家医院的临床各种标本中,收集到75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 菌(CRE),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45株占60.0%,阴沟肠杆菌13株占17.3%;科室分布主要为ICU占43.9%,儿科占10.7%;通过药 敏实验表明75株CRE除对替加环素(10.6%)、阿米卡星(23.3%)、左氧氟沙星(37.3%)、环丙沙星(40.0%)的耐药率较低外,第一到 第三代头孢及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为100%;第四代头孢头孢吡肟也达到89.3%,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 78.7%,哌拉西林/三唑巴坦耐药率也达到64%;75株CRE细菌中11株blaKPC-2 基因阳性占14.6%;25株为blaNDM-1 基因阳性占33.3% 和12株blaIMP 基因阳性占16%。结论 NDM-1型金属酶为海南省CRE菌株的主要耐药基因型,KPC-2型为首次发现占12%。未检 测出目的基因的CRE菌株的耐药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菌耐药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方法:采用琼脂双倍稀释法测定从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230株革兰阴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抑制剂增强的纸片扩散法测定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50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7株大肠埃希菌中ESBLs阳性率为62.1%。阴沟肠杆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三代头孢、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50%。而对碳青霉烯类非常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均有一定的耐药性。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100%。结论:受试的230株革兰阴性菌对三代头孢、复合青霉素、氨基糖苷类和环丙沙星的总耐药率≥30%。CPZ/SB和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青海省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合格痰标本来源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青海省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以及抗菌药物制定和评价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用WHONET5.6软件分析2015—2020年青海省来自支气管肺泡灌 洗液和合格痰标本分离鉴定的细菌药敏数据,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15—2020年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合格痰标本中共 分离出55288株细菌,分离排名前5的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伯菌(22.5%)、鲍曼不动杆菌(10.8%)、大肠埃希菌(9.7%)、金黄色葡萄 球菌(8.7%)和阴沟肠杆菌(7.5%)。药敏数据显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大部分监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均 有下降趋势,肺炎克雷伯菌相对于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药物敏感性较高,大部分敏感性在90%以上,3种细菌对碳青霉烯 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均略有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有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总体下降,但是耐药率相对较高;铜绿假单胞菌除 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上升外,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基本保持不变或下降;6年中MRSA的检出率分别是34.3%、37.0%、 39.0%、36.7%、37.8%和41.4%,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敏感 性基本保持在95%左右。结论 青海省2015—2020年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合格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部分 抗菌药物耐药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略有上升,呼吁临床医师送检高 质量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合格痰标本,并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探讨,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及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2018年某综合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其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出阴沟肠杆菌195株,主要来自于住院患者(98.5%),以儿科检出率最多(36.9%),其次是神经外科(13.3%)及ICU(12.3%)。标本类型以痰液和分泌物为主,分别占69.2%、15.4%。阴沟肠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替坦耐药率>90.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1.5%);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和厄他培南的耐药率<10.0%。不同病区和不同标本类型分离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不同,ICU病区耐药情况最为严重,神经外科病区次之,儿科病区耐药性普遍较低;除头孢唑啉和头孢替坦外,分离自尿液标本菌株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痰液和分泌物标本来源菌株。结论该综合医院阴沟肠杆菌的分离率趋于稳定,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呈现下降趋势,不同病区、不同标本类型分离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具有较大差异,临床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病区耐药性的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儿科、ICU及神经外科病区是预防控制的重点科室,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析多中心多重耐药肠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MDRE)的分布和耐药特征,为医院防 控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9省11家三级医院肠杆菌目细菌,按统一方案和标准进行菌株 鉴定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药敏结果参照2020版CLSI标准判读,并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11家医院共检 出MDRE 41351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o)22390(54.14%)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 (ESBLs+Kpn)7574(18.32%)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6140(14.85%)株,其他MDRE 5247(12.69%)株。感染人群以60岁以 上老年人最多(50.96%),检出率最高的科室是重症监护室(18.02%);尿液检出ESBLs+Eco 9712(23.49%)株;痰检出ESBLs+Kpn 3837(9.28%)株和CRE 3225(7.80%)株;血样本检出ESBLs+Eco 2748(6.65%)株。2018—2020年ESBLs+Eco和ESBLs+Kpn未出现明 显上升趋势。CRE变化趋于缓慢上升,且在不同区域分布差异较大,航空总医院(45.38%)CRE占比显著高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6.23%)、广东省中医院(7.73%)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5.53%)。ESBLs+Eco和ESBLs+Kpn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替坦、阿 米卡星、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低于5%;CRE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对替加环素(12.25%)和黏菌素(4.58%)耐药率较低。结 论 MDRE感染分布广泛,耐药形势严峻,掌握流行及耐药特征对MDRE防控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某县级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病原学送检现状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以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2017年某县级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标本送检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6504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及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52.9%、48.0%。送检标本以呼吸道标本为主(51.4%),共分离出病原菌1596株,革兰阴性菌占78.4%,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率居前5位。MDRO检出率为23.9%,以产ESBLs肠杆菌、MDR-AB及MRSA多见。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分别占47.8%、34.2%,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对阿米卡星、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出现少量亚胺培南耐药菌株;阴沟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敏感,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6.8%;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严重,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30.0%;葡萄球菌中MRSA菌株占31.4%,MRCNS菌株高达76.7%,对青霉素、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严重,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100.0%敏感。结论2017年该县级三级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病原学送检率基本合理,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形势依然严峻,MDRO感染普遍存在。医院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提高病原学标本送检的积极性,根据药敏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