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涉外护理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探索提升涉外护理人才培养质量及促进对口就业的策略。方法采用文献法和调查法了解我国及欧美等发达国家(英语语种)对涉外护理人才的需求现状,对某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国内外对具备较强医学英语能力的护理人才需求量巨大,而高职院校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仅为3.1%。结论重构涉外护理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学生专业英语能力及加强对口就业引导将有效促进涉外护理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质量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质量是评价本科护理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本着探索21世纪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了解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是否符合本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否适应社会对高级护理人才的需求,也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本科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适应护理人才市场需求 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精神,2009年6月,笔者随机抽取湘潭、长沙2地共5家医院的医生、护士及医疗护理管理者共148人进行问卷调查,以全面了解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职业岗位和岗位工作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需求,以便以就业为导向修订我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2003年12月3日,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将护理专业确定为首批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专业。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还联合制订了高职和中职护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着力推动我国护理职业院校转变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目前,中职护理专业学校的毕业生职业素质不高,就业能力偏低。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形势  相似文献   

5.
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护理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也直接体现了高职高专护理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作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班主任.应充分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因素的作用,积极指导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做好相关就业的准备工作,以进一步促进护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以长沙卫生职业学院为例,调查高职院校言语听觉康复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了解相关岗位需求,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以及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护理教育是培养护理人才的根本途径,教育的关键在于质量和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利于专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质量是判断学校教育质量的终极尺度"[1]。高校开展毕业生质量调查工作是获取毕业生质量信息和改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途径[2]。因此,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示范型院校建设单位重点建设专业,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为目标,以能力、素质培养为本位,充分利用院校合作共建教学平台,构建并实践“循环教学、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以改革与创新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护理本科毕业生职业发展及其对母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整群抽取一所中医院校2014届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结果:职业发展方面,毕业生就业率为99.57%;以服务卫生和社会发展为主;工作满意率为92.69%;晋升率为64.38%。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方面高于理论中值。结论:护理学专业毕业生总体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状况的历史教据统计和问卷调查,了解现阶段医药院校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基本情况、趋势变化和就业经历,指出当前医药院校企业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人才培养导向、课程功能定位和专业认知教育等方面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我院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建议。方法采用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和自制的问卷对我院1247名应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87%,各专业一次就业专业对口率均在95%左右,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一次就业专业时口率较低。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分布有显著差异:护理、助产、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以公办医疗机构、卫生事业单位为主;药学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于医药类非公有制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多为民营医院)的比重较大;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重低。结论2012届我院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整体较好,但存在就业方向单一、自主创业意识不强等情况,建议探索加强毕业生多渠道择业、面向基层就业、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新时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实行双证书制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体现"以就业为导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增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通过重修高职针灸推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学生实训基地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对高职针灸推拿专业实行双证书制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口腔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要求中职护理专业必须进行教学改革,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出自身特色,为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本文对我校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刘静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84-85
目的了解高职高专护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设置以及更好地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高等专科学校2010届和2011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情况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这两年高职高专护理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但就业单位结构有变化。结论为了使高职高专护理毕业生继续保持良好的就业状态,高职高专院校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进一步完善专业设置及就业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1+1+1”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我院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院校合作,在护理专业传统“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尝试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形成“1+1+1”(渐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了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深化护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院校深度合作,众多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展了院校合作机制建设。本文总结了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借助院校合作平台,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及"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等措施创新麻醉专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护理职业教育院校合作长效机制,以促进护理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江苏建康职业学院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就业观,准确定位,提高就业率的有效措施.方法 根据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版)派遣系统数据进行资料收集,采用Excel和SPSS 11.0软件对江苏建康职业学院2008届~ 2010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届~2010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就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届毕业生在县级以上医院就业人数比例逐年升高,分别为69.8%、77.6%和78.4%;生源地在苏北地区的毕业生回当地就业的人数逐年减少.结论 江苏建康职业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比较高,就业质量比较好;为保持和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应当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加强对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李云  齐永长 《安徽医学》2017,38(5):655-657
特色专业建设对于高等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文从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总结了在护理特色专业建设方面的实践与探索经验,为兄弟院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根据健康中国建设对中西医结合护理人才的需求,以国家特色专业及省优势专业建设为依托,构建了“一目标、二贯穿、三融合、四美化、五加强、六特征”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更加清晰,课程体系得到完善,育人质量持续提升,办学优势不断凸显,取得了明显改革成效,可为中医院校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到了大众化的阶段,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各大中专院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护理毕业生数量每年也在大大增加,在中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高职护理专业相比其他专业就业前景相对要好,但护理专业的部分毕业生由于受到社会物质利益的驱使,过分追求经济利益,思想上又淡化了社会责任,使得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度相对增加[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