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矫正中的优越性.方法 对研究组48例行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并与对照组43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Killian手术)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访3个月至1年,研究组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对照组术后鼻中隔穿孔1例,鼻腔粘连2例,形成鞍鼻1例.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Killian手术相比,在鼻内镜下行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简单易行,治疗效果好,充分发挥了其功能性、精细性及微创性,鼻中隔畸形矫正充分,有利于术后鼻腔代偿性改变向着生理状态转化,最终恢复鼻腔-鼻窦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鼻中隔矫正术后鼻腔填塞与鼻中隔缝合术的对比,证明鼻中隔缝合术可减轻鼻中隔术后患者的痛苦。方法自2011年1月1日开始收集我科住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患者资料,包括术前鼻中隔偏曲情况、术中所见、术后症状及预后情况。将在我科2011年1月到2012年4月住院行鼻中隔矫正术的病人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立即给予行鼻中隔自后向前褥式缝合术,鼻腔不填塞;B组行鼻中隔矫正术后行双侧鼻腔填塞凡士纱条或膨胀海绵。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均给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并随访3个月观察有无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不同处理方法下随时间有交互作用,即:鼻中隔术后鼻中隔褥式缝合术病例的症状随时间减轻的更明显;术后3个月随访,A组未发现鼻中隔血肿、鼻中隔穿孔、塌鼻等并发症;B组术后第二天拔除鼻腔填塞物后有2例(5%)填塞膨胀海绵者出现鼻中隔血肿,经清理血肿、重新鼻腔填塞后痊愈,1例(2.5%)术中有单侧鼻中隔粘膜撕裂者术后填塞凡士林纱条拔除后一个月复查发现鼻中隔小穿孔,无塌鼻。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中隔褥式缝合术,不需要对鼻腔进行填塞,术后鼻部、头部胀痛症状明显减轻,术后可用鼻部呼吸,夜间能够平静入睡,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后行鼻中隔黏膜缝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患者随机分为黏膜缝合组和鼻腔填塞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术后鼻部疼痛、头痛、流泪、吞咽困难、睡眠障碍这5个方面,黏膜缝合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鼻腔填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行鼻黏膜缝合术,不需要对鼻腔进行填塞,术后痛苦小,也避免了鼻中隔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鼻内镜下鼻中隔缝合与鼻腔填塞在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本院耳鼻喉科行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行鼻中隔缝合术,对照组患者行鼻腔填塞术,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主观不适感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行鼻中隔缝合的观察组患者术后在鼻腔胀痛、头痛、耳鸣、睡眠障碍、吞咽困难等主观不适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明显低于行鼻腔填塞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鼻中隔血肿、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相比于鼻腔填塞,鼻中隔缝合可明显减轻鼻中隔偏曲矫正联合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术后患者主观不适感,疗效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在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研究组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中隔偏曲患者治疗中鼻内镜下鼻腔扩容术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手术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老年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老年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鼻中隔偏曲成形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黏膜完整情况。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鼻痒、鼻塞、打喷嚏以及鼻涕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鼻痒评分(0.82±0.16)分、鼻塞评分(0.89±0.16)分、打喷嚏评分(1.93±0.57)分以及鼻涕评分(1.58±0.5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03±0.21)、(1.31±0.44)、(3.21±0.62)、(2.86±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9.52%及黏膜完整率71.43%与对照组的11.90%、66.6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偏曲成形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治疗老年过敏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鼻腔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还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过黏膜缝合法与鼻腔填塞疗法对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7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按照双色小球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86例设为甲组通过黏膜缝合法进行治疗,另外86例设为乙组实施鼻腔填塞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的治疗效果优于乙组(P <0.05);甲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乙组(P <0.05);甲组术后疼痛程度轻于乙组(P <0.05)。结论通过黏膜缝合法对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防止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在术后更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孟新  刘业海 《安徽医药》2018,39(8):978-980
目的 探讨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和鼻中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六安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的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和鼻中隔成形术,对照组仅实施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术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鼻腔通气情况(采用VAS评分),观察鼻外形,有无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结果 观察组患者鼻外形优良率、术后鼻腔通气状况均优于对照组[90.63%vs 71.86%,(3.12±0.47)分vs(5.23±1.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结论 采用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结合鼻中隔成形术治疗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患者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鼻中隔骨折修复术中应用自体移植物的可行性和对鼻外形、通气功能改善的影响,为鼻中隔骨折修复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80例鼻中隔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术式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自体移植物进行修复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治疗前后的疼痛及鼻阻塞症状评分、负性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70.0%(2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4,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鼻阻塞症状评估量表(NOS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NOSE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1.0±0.3)分、NOSE评分(3.8±1.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0±0.2)、(5.8±2.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移植物在鼻中隔骨折修复术中的应用整体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促进了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吴棣 《安徽医药》2013,34(6):769-770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两种鼻腔填塞材料的效果,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术后鼻腔填塞材料。方法将41例接受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选择凡士林纱条、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填塞。记录填塞期及抽取时患者的舒适程度、抽取时鼻腔出血情况和术后1周鼻腔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组患者填塞期不适程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P<0.05),抽取时的不适感也较小于凡士林纱条组;抽取时凡士林纱条组渗血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2,P<0.01);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组术后1周鼻腔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凡士林纱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P<0.01)。结论高分子膨胀止血海绵是一种较好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的鼻腔填塞材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合并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1年1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在全麻下行鼻内镜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术,对照组采用常规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临床症状评分、治疗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鼻腔粘连、黏膜水肿等)发生情况及黏膜完整率。结果 治疗3个月两组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均改善,并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发生情况及黏膜完整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采用等离子消融术治疗伴有鼻中隔偏曲的过敏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鼻痒、鼻塞、打喷嚏、流涕等主观症状,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鼻中隔矫正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96.67%。对照组30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80.00%。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均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患者有1例患者发生鼻中隔血肿,2例患者术后发生鼻腔干燥的症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鼻中隔矫正术联合等离子消融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鼻窦内窥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 9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接受鼻窦内窥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手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切口的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鼻中隔黏膜上皮化时间,术后第1、2、3天疼痛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手术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鼻中隔黏膜上皮化时间分别为(32.16±5.67)min、(4.75±0.98)d、(21.64±3.98)d,均短于对照组的(43.47±7.05)min、(6.34±1.12)d、(29.85±5.20)d,术中出血量(13.27±3.40)ml少于对照组的(34.65±7.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3天,研究组疼痛评分分别为(4.46±1.21)、(3.85±1.16)、(3.37±0.8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32±1.67)、(5.74±1.41)、(4.95±1.38)分,差异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改良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科鼻中隔偏曲78例患者,其中42例为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36例为对照组行传统方式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黏膜完整性和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效果好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诊的3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采取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进行鼻中隔偏曲的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患者进行3~6个月的术后随访,经统计显示有32例完全治愈,4例明显好转,且术后均未发生鼻中隔穿孔或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的操作极其精细,疗效确切,值得临床积极应用于其他此类病患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早期手术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3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勇  程学仕  黄学勤 《安徽医药》2019,23(8):1632-1634
目的 探讨早期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31例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的病人作为治疗组,行早期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骨折 闭合性复位术;选取同期该院31例不愿意行鼻内镜手术的外伤性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病人作为对照组,行骨折闭合性复位术。对病人术前及术后鼻腔通气及鼻腔外观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鼻中隔穿孔、血肿、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鼻腔外观(2.35±0.66)分及鼻腔通气(2.26±0.51)分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3.06±1.24)分、(3.19±1.90)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9、2.640,P=0.007、0.01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方法不增加手术风险。结论 鼻骨骨折伴鼻中隔骨折的病人采取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骨折闭合性复位术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骨折复位术,可同时解决鼻中隔骨折和鼻骨复位,减少手术危险性,避免了鼻中隔的二次手术,具有可行性、实用性、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鼻中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接受鼻中隔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入手术室前1 h的心理状况、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入手术室前1 h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总体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鼻中隔成形术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术前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中隔矫正术后不填塞鼻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3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对46例双侧黏骨膜无损伤或位于前部的能缝合小裂伤患者,术后不填塞鼻腔、术腔置导尿管持续负压吸引。结果46例患者中,术后3d出血量为(8.1±5.6)ml,33例术后3d的水肿程度较轻,下鼻甲与鼻中隔间距适中,鼻腔通气良好;其中13例术后24h鼻黏膜反应性水肿较重(5例为变应性鼻炎),应用呋麻滴鼻液及激素喷鼻后鼻黏膜收缩敏感,通气良好,3d后拔管直到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达治愈,未发生鼻中隔血肿,随访半年以上,无并发症。结论鼻中隔矫正术后,只要双侧黏骨膜无裂伤,术腔置导尿管持续负压吸引,不填塞鼻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局部缺血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4-02~2007-07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后鼻中隔黏膜发生局部缺血的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缺血发生的部位均位于鼻中隔中部,发生的时间为术后的3~14d,缺血恢复的时间为12~20d。结论矫正术中鼻腔填塞不要过紧,术后注意抗感染、避免过度使用激素及黏膜收缩剂;如出现缺血及时应用扩血管药物治疗并保持鼻腔湿润是预防鼻中隔黏膜缺血坏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王亚林  汪银凤 《安徽医药》2019,40(8):885-888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R)伴鼻中隔偏曲患者皮下免疫治疗(SCI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的73例AR患者,根据是否伴鼻中隔偏曲分为观察组(伴鼻中隔偏曲)36例和对照组(不伴鼻中隔偏曲)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时鼻部症状、用药情况、鼻功能、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的症状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用药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治疗6个月、治疗12个月时的用药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总鼻腔阻力较治疗前下降,鼻腔容积较治疗前上升,但观察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鼻腔总阻力高于对照组(P<0.05),鼻腔容积低于对照组(P<0.05);④两组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计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治疗6个月、12个月时的RQLQ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IT治疗AR患者可取得一定获益,但合并鼻中隔偏曲对AR患者SCIT疗效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