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隐丹参酮对慢性不可预见应激(CUMS)联合脂多糖(LPS)所致抑郁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60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帕罗西汀组(20 mg/kg)及隐丹参酮低、中、高剂量(10、20、40 mg/kg)组,每组10只。采用CUMS+LPS应激刺激14 d建立抑郁模型(除对照组),同时ig相应药物或生理盐水,1次/d,连续14 d。通过体质量增量、糖水偏好指数、悬尾实验及新奇环境摄食测试评价抑郁行为,并测定各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海马和皮质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变化情况。结果 隐丹参酮20、40 mg/kg组体质量增量及SOD、CAT、GSH-Px酶活性高于模型组,不动时间短于模型组(P<0.05、0.01),海马IL-6、海马和皮质IL-1β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0.01)。各治疗组糖水偏好指数高于模型组、摄食潜伏期短于模型组(P<0.05、0.01),血清MDA、皮质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0.01)。隐丹参酮40 mg/kg组皮质IL-6、海马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 隐丹参酮对CUMS联合LPS致小鼠抑郁症状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过强的氧化应激反应与神经炎症反应,并减轻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宿怀予  岳永花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33-2734,2737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KK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中枢免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30只KK小鼠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罗格列酮组给药3周,Morris检测各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眼眶后静脉丛取血,制备血清,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分离海马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大脑皮层制备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的介素(IL)-6、IL-1β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罗格列酮组从第4天开始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跨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血清中SOD含量明显增加(P<0.05),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海马组织GFAP表达明显降低,大脑组织中IL-6、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改善KK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减轻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的免疫炎性反应和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实验利用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观察隐丹参酮对小鼠行为学习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用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将其随机为5组,另取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3个月龄后开始给药。给药4个月后,通过行为学实验测试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显示,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原象限停留时间明显缩短。隐丹参酮组小鼠逃避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原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血清和脑组织GSH-Px、SOD活力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多;隐丹参酮治疗组学习和记忆能力升高,血清和脑组织GSH-Px、SOD活力升高,MDA含量减少,与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7个月后发展有明显学习记忆功能障碍伴有抗氧化能力的下降,隐丹参酮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可剂量依赖性的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TCF7L2信号通路在1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7~8周龄♂C57BL/6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1型糖尿病模型,糖尿病小鼠成模4周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β-catenin通路抑制剂i CRT14(2. 5、5 mg·kg~(-1))组。连续腹腔给药8周后,HE染色检测心脏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TCF7L2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β-catenin、Tcf7l2、Nppa、c-Myc mRNA表达。结果糖尿病组心肌细胞排列相对紊乱、细胞核大小不规则; 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小鼠心脏β-catenin、TCF7L2表达升高,心肌细胞核内β-catenin、TCF7L2表达明显增多; q PCR显示,β-catenin/TCF7L2通路下游基因c-Myc、心肌肥大基因Nppa表达上调。i CRT14组小鼠心肌细胞排列相对规则,形态趋于正常;β-catenin、TCF7L2蛋白表达降低,核内表达减少;肥大基因Nppa、下游基因c-Myc mRNA表达明显减低。结论 Wnt/β-catenin/TCF7L2通路活化在糖尿病心肌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β-catenin抑制剂能明显减缓1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FRP1是否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方法 选取c57BL/6雄性小鼠18只,出生后1 d、7 d及28 d的c57BL/6小鼠各6只分为3组,分离和提取心肌组织,检测心肌组织中SFRP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利用出生后1 d的乳鼠心脏培养小鼠原代心肌细胞,予SFRP1-shRNA慢病毒转染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心肌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和PH3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胞浆β-catenin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SFRP1 mRNA和蛋白水平在小鼠出生后逐渐下降(P<0.05)。转染SFRP1-shRNA慢病毒后,SFRP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5),其中shRNA-2干扰效果最好。与空载组相比,shRNA组细胞Ki67和PH3表达下降,同时胞浆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 SFRP1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心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二氯甲烷提取部位(DSP)对D-半乳糖(D-gal)致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障碍及神经毒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维生素E组,当归芍药散二氯甲烷提取部位低、高剂量组。空白组以外各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50mg.kg-1.d-1)50d制备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用跳台法和Morris水迷宫法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小鼠血清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和脑组织匀浆中谷胱甘肽/氧化型谷胱甘肽(GSH/GSSG)比值、Na+-K+-ATPase活性和淀粉样蛋白β(Aβ)含量。结果当归芍药散二氯甲烷提取部位能够显著提高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P<0.05或P<0.01),提高衰老模型小鼠血清SOD、GSH-Px及脑组织Na+-K+-ATP酶活性,并升高GSH/GSSG比值,减少血清MDA(P<0.05或P<0.01);减少脑内Aβ含量(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二氯甲烷提取部位能够改善D-半乳糖衰老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可能与提高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降低中枢神经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spondin4(RSPO4)对乳腺癌经典Wnt信号通路影响。方法:以0,10,50,250 ng·mL-1不同质量浓度RSPO4处理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HS578T 24 h,运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析其对β-连环蛋白(β-catenin)/TCF转录活性影响;同时运用谷胱甘肽转移酶-E-钙黏蛋白(GST-E-cadherin)结合法提取胞浆游离β-catenin,Western blot法测定总β-catenin、胞浆游离β-catenin、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6(LRP6)及磷酸化LRP6(p-LRP6)及Axin2蛋白水平。结果:RSPO4可明显增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HS578T的TOPflash活性,升高p-LRP6、胞浆游离β-catenin、Axin2蛋白水平,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RSPO4可激活乳腺癌细胞经典Wn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天麻全药是否可以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其对大脑海马区域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聚集程度及老年斑的形成,以及这些作用是否与调控keap1-Nrf2/HO-1抗氧化应激通路方面有关,进一步探讨天麻全药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在老年性痴呆预防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模型,实验小鼠分为A组:正常组;B组:正常给药组;C组:APP/PS1模型组;D组:模型给药组。B和D组取2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每日灌胃同等剂量天麻全药(每天1.5 g·kg~(-1)),A和C组灌胃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至5月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取小鼠血清检测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脑组织中Aβ的沉积;实时PCR检测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相关基因的m RNA水平;生化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实验检测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Nrf2、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C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各组小鼠血清中GOT和GPT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结果显示,各组小鼠脑组织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到C组小鼠脑组织中出现明显Aβ沉积;海马组织中Nrf2和HO-1的m RNA及Keap1,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P<0.05,P<0.01);与C组小鼠比较,D组小鼠中Aβ斑块形成减少;海马组织中Nrf2,HO-1的m RNA及Keap1,Nrf2,HO-1和NQO1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P<0.01);海马组织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SOD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结论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长期灌胃天麻全药,小鼠血清中的GOT和GPT无统计学差异,说明小鼠在长期给予天麻后,对肝脏功能代谢功能并无明显毒性作用;水迷宫及其他结果显示天麻全药能够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小鼠模型的学习和记忆能力,这提示天麻全药对AD痴呆小鼠模型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且其可能通过调控keap1-Nrf2/HO-1通路,增强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表达、SOD酶活性发挥抗氧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AD病理进程、减少Aβ的沉积,进而改善AD痴呆小鼠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睡莲花中标识性成分睡莲酚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ALI)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联苯双酯组(DDB)、睡莲酚低、中、高剂量组(25、50、100 mg·kg-1),每组12只。根据分组给药,每天灌胃给药1次,每次给药2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52°白酒(13 mL·kg-1),连续7 d。16 h后取血并收集肝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病理情况,检测小鼠血清ALT、AST、TG和TC含量,测定小鼠肝组织MDA、GSH、SOD、TNF-α、IL-6、IL-1β及TG水平,RT-PCR检测Keap1、Nrf2、NQO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ST、ALT活性、肝组织MDA、TG、TC水平增高(P<0.01),GSH和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增加(P<0.01),Nrf2 mRNA、NQO1 mRNA表达降低(P<0.01),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空泡和细胞坏死。与模型组相比,睡莲酚给...  相似文献   

10.
王琳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36(16):1385-1387
目的: 研究二氢杨梅素对衰老模型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二氢杨梅素(250,500,1 000 mg·kg-1)给药组,皮下注射5% D-半乳糖,注射量为25 mL·kg-1,每天1次,连续42 d复制小鼠衰老模型。造模同时给药,各组小鼠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二氢杨梅素,连续42 d。末次给药后2 h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定,然后测定小鼠脑组织丙二醛(MDA)、脂褐素(LF)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出现显著下降(P<0.01),MDA、LF水平显著升高(P<0.01),SOD和GSH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予二氢杨梅素后,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1),MDA、LF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和GSH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 二氢杨梅素能够有效提高机体的抗衰老能力,其机制可能是与二氢杨梅素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二氢丹参酮经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Wnt途径调节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及侵袭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膀胱癌T-24细胞,选择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对照组、阳性组、二氢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阳性组给予终浓度为1mg·L-1的吉西他滨,二氢丹参酮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终浓度为10,20,40 mg·L-1的二氢丹参酮,继续培养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率、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阳性组和二氢丹参酮各剂量组的T-24细胞增殖率、侵袭细胞数、β-catenin、Cyclin D1和Vimentin mRNA表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S期细胞数、GSK3β、E-cadherin mRNA表达增加(P<0.05),且二氢丹参酮各剂量组呈剂量依赖性,但效果不如阳性组(P<0.05)。结论:二氢丹参酮可以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激活GSK3β/Wnt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勇  范飞  刘斌 《肿瘤药学》2013,(5):348-352
目的探讨TGF-β1诱导的肝癌细胞SMMC-7721上皮间质转化对细胞信号通路蛋白Wnt/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5μg·mL-1 TGF-β1诱导SMMC-7721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Wnt1、β-catenin、Vimentin mRNA和总蛋白的表达。结果 TGF-β1能显著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细胞中Wnt1、β-catenin、Vimentin mRNA和相应总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TGF-β1诱导肝癌细胞SMMC-7721上皮间质转化时可促进细胞Wnt/β-caten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和皮层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动物设4组:转基因模型组和药物处理组APP/PS1转基因小鼠各10只,老年对照组为野生型C57小鼠10只,药物处理组给予米索前列醇,另两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钠,均在小鼠24周龄时以200μg·kg-1的量开始灌胃给予,连续给药20周,每周连续5 d,每天1次;在指标测试阶段,另取10只8周龄野生型C57小鼠作为青年对照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空间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和皮层神经元形态变化,生化法检测海马和皮层SOD活性、MDA含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和皮层Aβ表达情况。结果与老年对照组小鼠相比,转基因模型组小鼠寻台潜伏期明显延长,海马和皮层神经元出现明显核固缩,SOD活性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Aβ表达明显增多;给予米索前列醇后,APP/PS1转基因小鼠寻台潜伏期明显缩短,海马和皮层神经元核固缩明显减轻,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Aβ表达明显减少。结论米索前列醇对APP/PS1转基因小鼠海马和皮层的神经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米索前列醇减轻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滋水清肝饮在应用脂多糖(LPS)制备的小鼠抑郁模型中的抗抑郁作用和潜在机制。方法 选取6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模型组、盐酸氟西汀组(阳性药,10 mg·kg-1)和滋水清肝饮低、中、高剂量(8.835、17.670、35.340 g·kg-1)组,给药14 d后,除对照组ip等量0.9 %的氯化钠溶液外,其余各组均ipLPS (0.83 mg·kg-1),LPS注射结束24 h后,称小鼠质量,并进行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形态学改变;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小胶质细胞标志物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Iba-1)荧光强度;试剂盒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5-羟色胺(5-HT)水平及小鼠海马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犬尿氨酸(KYN)、5-HT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p-核因子κB (NF-κB)、p-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滋水清肝饮组小鼠体质量均有所回升(P<0.05);各给药组小鼠的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显著缩短(P<0.05、0.01);各给药组海马形态学转好,海马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表达显著降低(P<0.05);滋水清肝饮中、高剂量组和盐酸氟西汀组小鼠血清中的5-HT水平显著增加(P<0.05),各给药组血清SOD活力显著增强(P<0.05),血清TNF-α、IL-6、IL-1β、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0.01);各给药组小鼠海马中IDO1、KYN水平显著下降(P<0.05、0.01),滋水清肝饮中、高剂量组和盐酸氟西汀组海马中5-HT水平显著上升(P<0.05、0.01);各给药组海马组织中p-ERK、p-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滋水清肝饮显著改善急性LPS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NF-κB通路、降低IDO1水平、改善神经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LRP6受体胞内区赖氨酸位点突变对经典Wnt信号通路影响。方法:构建胞内区3个赖氨酸位点(K8R、K48R及K82R)同时突变的突变型LRP6受体,瞬时转染HEK293细胞,运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析其对β-catenin/TCF转录活性影响;同时运用谷胱甘肽转移酶-E-钙粘蛋白(GST-E-cadherin)结合法提取胞浆游离β-连环蛋白(β-catenin),Western blot法测定总β-连环蛋白、胞浆游离β-连环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相关受体-6(LRP6)及磷酸化LRP6(p-LRP6)蛋白水平。结果:和转染空白质粒PcDNA3比较,转染LRP6增强TOPflash活性593倍(P<0.05),提高胞浆游离β-catenin水平126.3%;而转染赖氨酸突变的LRP6将进一步增强TOPflash活性,达2 989倍(P<0.05),胞浆游离β-catenin水平提高580.5%;和转染未突变LRP6相比,转染胞内区赖氨酸突变LRP6受体激活Wnt信号通路作用更强。结论:LRP6胞内区赖氨酸位点在LRP6参与Wnt信号通路活化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吴茱萸次碱(Rut)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ut各治疗组:Rut 84μg.kg-1组、Rut 252μg.kg-1组和Rut 504μg.kg-1组;采用阻断小鼠两侧颈总动脉5 min后再恢复血流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缺血再灌注;Rut临用前用二甲基亚砜分别配置成所需浓度,于术前30 min腹腔注射给予Rut各治疗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二甲基亚砜。脑缺血再灌注48 h后以避暗法考察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小鼠脑组织中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结果避暗实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的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Rut各治疗组潜伏期显著延长,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1)。酶学实验中,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内MDA含量明显增加,SOD及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Rut各治疗组小鼠脑内MDA含量明显减少,SOD及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1)。结论 吴茱萸次碱可以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吴茱萸次碱通过提高小鼠脑内SOD及GSH-Px活力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减轻脑缺血再灌注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基于wingless/integrated (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白芍总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机制。方法: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30. 0 mg·kg-1)、白芍总苷低、中、高剂量组(10. 0,20. 0,40. 0 mg·kg-1),每组2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建模成功后地塞米松组、白芍总苷各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评估各组大鼠机械性痛阈(PWT)及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关节炎症积分水平,测定关节滑膜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WT、PWTL显著降低,关节炎症积分、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 05)。与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组和白芍总苷各剂量组PWT、PWTL显著升高,关节炎症积分、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IL-2、IL-6、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 05),以上作用与白芍总苷剂量呈正相关(P<0. 05)。其中白芍总苷低、中剂量组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正常对照组膝关节滑膜结构正常;模型组滑膜层增厚,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地塞米松组及白芍总苷高剂量组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滑膜明显变薄;白芍总苷低、中剂量组仍可见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滑膜局部粗糙不平。结论:白芍总苷可明显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破坏,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细胞损伤程度;其机制与白芍总苷可抑制Wnt和β-catenin m RNA及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57BL/6 J和N亚型小鼠在顺铂诱导肾损伤模型中的易感性差异,为选择药物肾损伤模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雄性C57BL/6小鼠J和N两种亚型,各随机分为正常组(Control)、模型组(cisplatin, CDDP)。模型组腹腔注射顺铂(3.33 mg·kg-1),隔天给药,持续2周,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存活率;检测Scr、BUN和β2-MG评价肾功能;HE、Masson和PAS染色法观察肾皮质病理改变。IL-6、IL-1β和IL-18等炎症因子检测顺铂导致的肾脏炎症反应。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CDDP组两种亚系小鼠Scr、BUN和β2-MG均明显升高;组织学结果显示肾小管损伤,胶原纤维化和糖原沉积均增加;IL-6、IL-1β和IL-18炎症因子含量和肾皮质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C57BL/6N与C57BL/6J系小鼠比较,C57BL/6N系小鼠肾功能指标Scr和BUN均值明显偏高(P<0.01),组织学评分各病理损伤较C57BL/6J亚系小鼠明显偏高,反映纤维化的Masson染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G补缀FHA域血管新生因子1(angiogenic factor with G-patch and FHA domain 1,AGGF1)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colorectal cancer,CRC)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裸鼠荷瘤免疫组化法检测AGGF1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CM460、SW620、HT29、HCT116、SW480中AGGF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于HCT116细胞中过表达AGGF1,分为Vector组和AGGF1组;于SW620细胞中敲减AGGF1,分为shControl组和shAGGF1组。CCK-8法和克隆形成试验测定细胞活性和细胞克隆数目。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免疫荧光检测细胞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E-cadherin、N-cadherin、AGGF1、β-catenin、糖原合酶激酶-3β (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p-GSK-3β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AGGF1蛋白表达在CRC组织中明显增高。AGGF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HCT116细胞中最低,在SW620细胞中最高。CCK-8法、克隆形成试验、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在HCT116细胞中,与Vector组比较,AGGF1组48,72,96 h细胞活性、克隆细胞数目、相对迁移距离、侵袭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或P<0.01);而在SW620细胞中,与shControl组比较,shAGGF1组结果相反(P<0.05或P<0.01)。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Vector组比较,AGGF1组E-cadherin荧光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N-cadherin增强(P<0.05或P<0.01),同时上调AGGF1、β-catenin、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P<0.01);与shControl组比较,shAGGF1组E-cadherin荧光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N-cadherin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同时下调AGGF1、β-catenin、p-GSK-3β/GSK-3β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 AGGF1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异常表达,上调β-catenin、p-GSK-3β、N-cadherin表达,下调E-cadherin表达,促进CR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EMT,从而促进CRC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怡心健脑颗粒对老年痴呆症(AD)小鼠学习记忆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运用D-半乳糖合β-AP25-35诱导小鼠AD模型,水迷宫法观察怡心健脑颗粒对AD小鼠学习记忆成绩的影响,并测定小鼠血清、肝脏与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AD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明显下降,其血清、肝脏及脑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SOD、GSH、GSH-Px含量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AD小鼠的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提高,血清、肝脏及脑组织中SOD、GSH、GSH-Px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降低。结论怡心健脑颗粒对D-半乳糖合β-AP25-35诱导的AD小鼠具有健脑益智药理作用,并能提高其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