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2株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MIC,同时应用K-B法检测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性,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检测碳青霉烯酶(blaKPC、b1aIMP-1组、bla1MP-2组、blavim)编码基因和广谱及超广谱p-内酰胺酶(blaTEM、blasxv、blaCTX-M-1组、blaCTX-M-2组、blaCTX-M-9组)编码基因;SDS-PAGE进行细菌外膜蛋白(Omp)分析,并对外膜蛋白基因ompFA行PCR扩增.结果 药敏试验显示2株阴沟肠杆菌具有对广谱青霉素、第三、四代头抱菌素、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多重耐药性.PCR扩增4种碳青霉烯酶基因和5种广谱及超广谱p-内酰胺酶基因,其中一株阴沟肠杆菌TEM及CTX-M-9组ESBLs基因扩增阳性,其余基因扩增阴性.细菌外膜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的阴沟肠杆菌比较,2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阴沟肠杆菌均缺少分子量在38KDa左右的条带,即OmpF;且PCR扩增其外膜蛋白基因ompF均为阴性.结论 2株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与外膜蛋白OmpF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某三甲儿童医院临床标本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患儿临床标本分离出CRE菌株的药敏数据及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患儿临床标本共分离CRE菌株723株,总检出率15.47%,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590株、大肠埃希菌77株、阴沟肠杆菌15株。标本类型主要为痰液535株、血液43株、肺泡灌洗液35株。CRE菌株分布广泛,科室来源主要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病房、内科监护室。CRE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在9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等抗菌药物耐药率在81%以下。结论 CRE菌株的检出率呈现出较高水平,CRE的临床分布广泛且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多部门联动加强对CRE的监测与防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傅欢泉  高国芳 《海峡药学》2012,24(1):202-203
目的 研究阴沟肠杆菌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性变迁情况,以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法 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来自不同临床标本的255株阴沟肠杆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 2008~2010年255株阴沟肠杆菌标本中,以痰为最多.占41.5% ~53.7%,其次为尿液,占9.5% ~17.9%.同时痰标本逐年增加,其他分泌物和血液标本逐年减少,2010年咽拭子标本与粪便标本较前两年明显上升.对该菌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分别为头抱唑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抱替坦其耐药率为64.1%~97.4%;其中介的抗菌药物为呋喃妥因,中介率为43.5% ~46.3%;其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厄它培南、特治星、头抱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敏感率为70.7%~100.0%,以对亚培胺南的敏感率最高.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临床要根据药代动力学和体内药效学特性,结合药敏试验来合理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分布特征以及耐药特点。方法 采用Phoenix-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改良Hodge试验及EDTA协同试验对我院2013-2017年CRE检出情况、感染特征、药敏试验及耐药性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出CRE菌株1020株,总检出率约为5.5%,改良Hodge试验阳性率为96.6%(985/1020)。2013-2017年CRE各年检出率依次为0.8%(24/2858)、8.6%(271/3156)、5.9%(249/4205)、6.2%(245/3935)、5.4%(231/4293);1020株CRE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988株(96.8%)为主,主要分离自呼吸道标本779株(76.2%)、血液标本87株(8.4%)、导管尖端45株(4.5%),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478株(46.9%)、神经内科重症病房315株(30.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菌株对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复方磺胺甲噁唑、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3.2%、39.4%、45.9%、0和0,对其他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97.5%;对庆大霉素耐药率由80%下降至48.3%;对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由33.3%上升至60.0%;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一直较敏感,未发现对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耐药的CRE菌株。结论 CRE菌株的分离率呈现出较高水平,其中以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我院流行的CRE菌株主要分离自重症医学科和神经内科重症病房,应对其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感染预防措施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南宁地区某院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产生情况,为CRKP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临床分离的CRKP共46株,用Phoenix M5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用PCR扩增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结果 46株CRKP对厄他培南100%耐药,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6.1%和78.3%,对除氨曲南外的其他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均为100%,对替加环素耐药率为0,对多黏菌素B(4.3%)及阿米卡星(32.6%)耐药率较低;碳青霉烯酶表型筛选试验检出单产A类碳青霉烯酶菌株33株(71.7%),单产B类金属β-内酰胺酶9株(19.6%),单产D类OXA-48型碳青霉烯酶2株(4.3%),同时产A类和B类碳青霉烯酶2株(4.3%);46株CRKP均检出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其中,33株(71.7%)仅携带KPC-2基因,7株(15.2%)仅携带NDM-1基因,2株(4.3%)仅携带VIM-1基因,2株(4.3%)仅携带OXA-48基因,2株(4.3...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秀丽隐杆线虫-产碳青霉烯酶阴沟肠杆菌感染模型,并利用该模型筛选体内有效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的药物。方法 将产碳青霉烯酶的阴沟肠杆菌与线虫共培养,建立线虫-产碳青霉烯酶阴沟肠杆菌感染模型,选用7种临床常见的抗菌药物(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氨曲南、亚胺培南、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B)对感染后的线虫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线虫的生存状态,根据线虫的存活率评价不同药物的疗效。结果 产碳青霉烯酶的阴沟肠杆菌能够感染线虫并致其死亡,通过荧光探针标记可见细菌在线虫肠道内定植生长。使用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米诺环素、多西环素治疗后,线虫的生存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提高。结论 成功建立了秀丽隐杆线虫-产碳青霉烯酶阴沟肠杆菌感染模型,并将该模型用于体内抗菌药物活性的筛选。  相似文献   

7.
阴沟肠杆菌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早期的研究结果提示,染色体介导的Ⅰ型酶(AmpC酶)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采用Coudron等价值的三维试验方法对54株阴沟肠杆菌的Ampc酶产生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初步分析了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张贞  牛斌  孟俊娜 《医药论坛杂志》2021,42(20):53-55,59
目的 观察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CRE(肠杆菌科细菌)分布情况,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治疗提供指导,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集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CRE,使用微生物系统鉴定菌株,并开展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K-B纸片扩散法复核耐药结果,通过改良优化的Hodge试验明确CRE产酶情况,分析并统计其结果.结果 总共收集100株CRE,其中85株肺炎克雷伯菌、11株阴沟肠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占比70.00%,然后是肿瘤科,占比14.00%;CRE菌株之中,51.00%株源自于痰标本、25.00%株源自于尿标本.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发现除了阿米卡星,CRE对其他种类的抗菌药物具有90%以上的耐药性.结论 CRE耐药性较高,广泛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这就需要临床引起高度重视,合理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积极防控医院感染,以免感染流行、暴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阴沟肠杆菌分离株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WHONET5.6软件回顾性分析5年内阴沟肠杆菌株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 5年内共分离出阴沟肠杆菌1068株,菌株来源以呼吸道标本、分泌物、尿液标本为主;临床感染主要分布于急诊外科、外科、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药敏结果显示,5年内,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高(>6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8.0%).2009-2012年,除亚胺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复方磺胺甲噁唑、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外,阴沟肠杆菌对其余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逐渐下降(P<0.05).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的出现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2021,45(11):1139-1143
目的 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 CRE)的临床分布、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及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CRE菌株,采用VITEK 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药敏实验。药敏结果判读参照CLSI 2018版标准,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PCR方法检测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626株CRE,总检出率为12.46%。其中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84.35%(528/626)和9.27%(58/626)。标本来源主要为痰56.87%(356/626)、尿液12.14%(76/626)、血液10.38%(65/626)。病区分布主要为急诊内科32.75%(205/626)和重症监护病房25.08%(157/626)。626株CRE菌株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和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56.07%和69.65%,其余在测试的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80%。626株CRE中602株检出携带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602株菌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菌515株(510株携带blaKPC-2基因,5株携带blaNDM-1基因,2株携带blaIPM基因);大肠埃希菌54株(43株携带blaKPC-2基因,13株携带blaNDM-1基因,1株携带blaIPM基因)。其中3株大肠埃希菌和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检出blaKPC-2基因和blaNDM-1基因。未检出blaVIM和blaOXA-48基因。结论  相似文献   

11.
梁冰  王海潮 《江苏医药》2012,38(13):1559-1560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分离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对2009年-2011年间老年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151株阴沟肠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151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来源是痰液(53.6%)和分泌物(24.5%)。敏感率较高的依次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对其余抗菌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耐药。结论老年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情况日趋严重,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临床各类标本中检出的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通过Vitek-AM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58株阴沟肠杆菌进行检测,分析其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与耐药情况。结果: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其次是氟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均为63.8%;最低的是青霉素类的氨苄西林和头孢一代的头孢唑啉,分别为0%和3.4%。结论: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显示其多重耐药机制较为复杂;碳青霉烯类(如亚安培南)对本菌具有极高的抗菌活性,可作为治疗本菌较严重感染的首选药物;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四代头孢菌素类和加抑酶剂的青霉素类等药物对本菌仍保持一定的抗菌活性;头孢西丁与氨曲南也可作为治疗本菌较好的药物或联合用药较佳的选择者。  相似文献   

13.
101株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调查分析阴沟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1年4月-2002年11月从临床分离的101株阴沟肠杆菌采用琼脂平皿对倍稀释法测定12种抗生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析耐药情况。结果: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达99.00%、87.13%,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于50%,对关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于40%,亚胺培南对90%以上的分离株具有抗菌活性。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交叉耐药严重。结论:阴沟肠杆菌耐药水平高,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存在。亚胺培南对其抗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阴沟肠杆菌中qnrA基因的流行情况、基因定位及其介导喹诺酮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45株,采用PCR法结合测序的技术筛查qnrA基因,大质粒提取技术、Southern杂交和接合传递试验进行质粒定位,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45株阴沟肠杆菌中,7株PCR法及测序证实为qnrA基因。7株菌中6株菌所携质粒被成功提取并进行Southern杂交,qnrA基因定位于80~200kb大小的低拷贝数天然质粒上。4株菌成功进行接合传递试验,使接合子对环丙沙星的MIC值提高了32~64倍。结论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在深圳地区阴沟肠杆菌中具有较高的流行率,可能是导致阴沟肠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获得性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阴沟肠杆菌的感染提供参考。方法用WHONET5.4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阴沟肠杆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性状况。结果 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共分离出233株阴沟肠杆菌,菌株来源主要为痰液、尿液、伤口分泌物,分别占24.9%、19.3%、14.2%;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酶烯类、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唑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结论阴沟肠杆菌主要引起呼吸道、尿道和创伤感染;对三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呈多药耐药性,亚胺培南、四代头孢菌素仍为治疗阴沟肠杆菌严重感染的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6.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产生β-内酰胺酶、qnr基因介导耐药、整合子、主动外排泵系统作用、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外膜通透性改变等。阴沟肠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于控制耐药菌的播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娄婷叶  张永春 《中国医药》2011,6(2):229-230
目的 调查阴沟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化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法 采用美国Dade MicroScan公司生产的AutoSCAN4半自动鉴定仪和配套的生化反应药敏板及微最稀释法,对287株阴沟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其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87株阴沟肠杆菌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146株(50.9%)],科室分布中加强监护病房是主要感染区[58株(20.2%)].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平均耐药率为6.27%),对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的平均耐药率分别是27.91%、34.49%、36.40%,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40%.结论 临床上应及时正确治疗严重的基础疾病、严格消毒灭菌、避免或缩短侵入性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激素,以减少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播散.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stribution of enterobacter cloacae and the change in drug resistance,to give instructions on clinical anti-infectious therapy. Methods Two hundreds and eighty-seven enterobacter cloacae were identified,isolated and performed drug sensitive test by using AutoSCAN4 (Dade MicroScan,USA) and the matching drug susceptibility plate. Results One hundred and forty-six enterobacter cloacae (50.9%) were isolated from expectoration specimen,while 58 enterobacter cloacae (20.2%) were isolated from the specimen from ICU. Enterobacter cloacae showed a low drug resistance rate to imipenem (6.27%),followed by piperacillin/tazobactam (27.91%),amikacin (34.49%),and levofloxacin (34.49%). The rates to other anti-biotic drugs were higher than 40%. Conclusions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treatment,in order to reduce the possibility of the enterobacter cloacae and its generation of drug resistance,physicians should treat primary disease,perform sterilization,avoid invasive treatment and choose the drugs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 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凌保东  余娴  谢勇恩  雷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2):104-107,I0001
目的研究我院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的产AmpC酶耐药情况及ampC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耐药阴沟肠杆菌15株;检测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菌株;测定MIC值;PCR扩增检测ampC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15株菌中8株菌(53.3%)产AmpC酶,3株菌(20.0%)产ESBLs。产AmpC酶的菌株除对亚胺培南全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不同程度耐药。ampC基因与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基因高度同源。结论产AmpC酶是阴沟肠杆菌对阻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阴沟肠杆菌ECLC074 ampC基因是我院主要的阴沟肠杆菌ampC基因型。产AmpC酶的阴沟肠杆菌常呈多重耐药,亚胺堵南是治疗此类菌所致感染的最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9.
阴沟肠杆菌感染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加强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以下简称ICU)内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药敏以及细菌学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ICU中83例院内阴沟肠杆菌感染病例。结果高龄、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长期住院及使用广谱抗生素是阴沟肠杆菌感染主要的高危因素。阴沟肠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除了亚胺培南对其敏感性较高外,它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率超过了50%。结论减少侵入性操作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能减少阴沟肠杆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