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小板去除术治疗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1例李琳琳1袁跃传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输血科,2血液科西安710033)关键词血小板增多症/治疗血小板去除术脾切除术中图号R558.3我们应用国内首家引进美国COBESpectraTM血细胞分离机,对1例...  相似文献   

2.
3.
任荣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6):4843-4844
目的总结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患者的术后血小板计数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处理血小板危急值,做好血栓预防的各项措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整体、细致的判断,对各种栓塞症状及体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结果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静脉血栓,及时处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的症状十分常见,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会引起严重的血栓,所以做好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8岁。因患血吸虫病,于1974年11月在省医院行脾摘除术,术前血小板6万/mm~3。出院后两月,血小板上升为100~160万/mm~3,伴乏力、上腹不适、消化差、失眠、背部酸痛和伤口痛,于1975年2月16日入我所。体检:胸部有少许出血点,腹部可见摘脾瘢痕,余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肝功、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点为外周血小板持续显著增多且功能异常,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显著,临床表现常有出血倾向和/或血栓形成,大多数患者有脾肿大.  相似文献   

6.
活血化瘀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有血小板增多,出血和血栓形成。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应用羟基脲和马利兰,抑制过度增生的血小板。临床症状减轻血小板降低后还要继续服用维持量,停止用药后病情还会复发加重。而且这类药物副作用大,长期应用有使疾病发生恶性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T)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点为外周血血小板持续显著增多且功能异常,骨髓巨核细胞增生显著,临床表现常有出血倾向及血栓形成、脾肿大等。尽快降低血小板、预防血栓及出血的发生是治疗PT的关键。我院自1999年12月~2002年12月采取血小板去除术联合羟基尿、α-干扰素治疗PT患者11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出血性疾病。现将我院收住的3例患者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 例1,××,女,46岁,曾于1976年因拔牙,牙龈出血不止,查血常规,发现血小板在2000×10~9/L以上,肝脾肿大。在省医院做骨穿,发现骨髓片上巨核细胞系增生极度活跃,全片可见巨核细胞850个,血小板成堆或成片状出现,畸形血小板多见。确诊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此后长期服用靛玉红治疗,维持血小板在300—400×10~9/L之间。病人于1989年8月31日因“冠心病伴贫血”入我院治疗,治疗期间因血小板增多又引发脑栓塞。因病情不见明显好转,病人转省医院治疗。病人于1992年死于大面积栓塞。  相似文献   

9.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40岁,于1990年4月在他院诊为“肝硬化,食道、胃底静脉曲张”而行脾切除、门奇静脉联合断流术。术前检查血象三系均在正常范围。术后病理示慢性迁延性肝炎,瘀血性脾肿大。术后一月复查血象发现血小板高达1300×10_9/L,经一般对症治疗,出院时血小板降为542×10_9/L。以后多  相似文献   

10.
韩燕 《中国乡村医生》2023,(34):118-1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南通市通州区平潮中心卫生院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临床指标、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 d,两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小板计数均达峰值,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0 d,两组血小板计数低于术后7 d,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小板计数低于术后2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01)。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综合护理在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增多...  相似文献   

11.
<正>血小板增多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少见的出血性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特征为骨髓巨核细胞异常增生伴有血小板持续、显著增多,同时伴有其造血细胞轻度增生,常伴有出血或血栓形成,脾脏肿大~([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女,74岁。于2008年始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多次到多家医院就诊,一直来不规则治疗,病情反复。2012年5月3又因头晕、乏力  相似文献   

12.
13.
14.
庞缨  陈瑞贞  刘凌  冯莹 《中外医疗》2008,27(32):85-86
目的 观察血小板去除术联合ɑ-干扰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计数≥1000×10 9/L的30例患者,先应用百特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行血小板去除术,再联合ɑ-干扰素治疗(白细胞计数≥ 15×109/L+羟基脲),观察其近、远期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病例短期内临床症状获得改善,血小板下降超过50%以上;观察半年~5年,完全缓解(CR)11例,部分缓解(PR)13例,总有效率达80%;达到CR的平均时间为4.2月(2~6月),CR持续平均时间为40 月(6~65月).结论 血小板去除术安全有效,可迅速减低血小板数,缓解各种临床症状,同时减少细胞毒药物的使用量;联合ɑ-干扰素治疗的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6岁,农民.因面黄、消瘦.左上腹包块,双下肢溃疡2年,1987年4月曾在某院发现巨脾,当时检查Hb>70g/L、WBC16.2×10~9/L、N80%、L20%、PC4(?)2×10~9/L.肝功检查正常.以脾大性肝硬化行脾切除术.未做肝活检.术后2月,出现牙龈渗血、鼻衄、乏力.双下肢麻木伴阵发性疼痛.经保肝、止血治疗无效.于1988年5月遂来我院.体检:T37℃、神志清楚、精神差、呈慢性病容,重度贫血貌,面部轻度浮肿,全身表浅淋巴结未扪及、黄疸(一),皮肤粘膜未见散在出血点.五官端正,鼻腔内有陈旧性血痂,牙龈渗血,口腔粘膜溃疡,颈软,胸骨无压疼,心肺听诊(一).肝右肋缘下约3cm,质韧、无结节;左助缘下手术疤痕约16cm,腹水征(一),双下肢Ⅱ°凹陷性水肿.双膝关节下可见约6cm×7cm溃烂面.有少许淡黄色分泌物边周呈棕褐色色素沉着,皮肤硬肿.实验室检查:Hb40g/L、RBC12.7×10~(12)/L、WBC16.1×1O~9/L、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增多症是由骨髓及骨髓外增殖所引起,伴有血小板计数慢性增多的疾病它包括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减少性白血病及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对有临床症状及体征者,则必需治疗以减少血小板数量.既往的治疗方法有4种:放射性磷、烷化剂、羟脲及干扰素,但所有这些治疗方式均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有很大的副作用。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有效的减少血小板数量的药物来替代现用的、无效或不适用的药物。Anagrelide是quinazolin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治疗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腹腔镜脾切除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23岁和45岁。结果 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195min和210min,手术失血量分别约120ml和200ml,住院时间分别为8d和20d,术后7d复查血常规及生化,红细胞明显升高,胆红素降低。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是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安全有效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疾病。其特征为血小板显著增多,伴有出血及血栓形成,脾脏肿大[1]。笔者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对1名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行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  相似文献   

19.
20.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 ,是指血小板计数多在 10 0 0~ 30 0 0× 10 9 L的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 ,病变主要表现在巨核细胞 -血小板系统 ,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 。我科自 1996年以来 ,对 9例该病患者进行血小板单采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病例和方法1.1 主要材料与仪器 :血细胞分离机 (CS - 30 0 0 )为美国Baxter公司生产 ,使用一次性全封闭专用管道 (Kit4R 2 2 30 )、血细胞计数仪为Olympus- 2 0 0 0型。1.2 临床资料 :9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均系住院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