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患者 男 ,42岁。出生后发现枕部有一杏仁核大小肿物 ,质软 ,位置固定 ,随着年龄的增长肿物逐渐增大。近来感头晕、四肢无力 2个月。查体 :神清语明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头颅枕部见一直径约 2 0cm半球形包块 ,表面覆盖皮肤及毛发 ,肤色正常 ,基底部宽阔 ,中间有 5cm×3cm颅骨缺如。头围最大径 77cm ,前后径 2 5cm ,横径 2 2cm。包块表面尚平整 ,未触及明显搏动。CT扫描 :颅骨前后径明显增大 ,颅骨骨板厚薄尚均匀 ,枕部见一直径约 14cm圆形混合密度区 ,其内部分为与脑组织等密度的软组织影 ,其余为…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37岁.主因双颞部胀痛20天加重伴恶心、呕吐1周就诊,间断肢体震挛3次,无意识丧失及视力模糊、视野缺损.患者于1997年11月曾在我院行左侧颞部表皮样囊肿切除术,术前自述无明显诱因癫痫发作3次,意识丧失、屏气、双眼圆睁固定,牙关紧闭但不伴肢体抽搐,每次持续10余分钟.  相似文献   

3.
患者 女,38岁。因右眼视物不清、肩背部不适半年就诊,查体:右眼视物模糊,CT示:右侧中颅窝底占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MRI检查:T2WI右颞部可见一大小约5.9cm×5.2cm×7.3cm不均匀长T2信号(图1),其内并见不规则等T2信号,边界清晰,强化扫描肿瘤内可见不规则高信号(图2).侧脑室受压变形。印象:右颞部占位,表皮样囊肿?脑膜瘤?[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6岁。因左阴囊内包块12年,迅速增大半年,于1994年11月28日入院。查体:左阴囊可触及一肿块,其大小约14cm×13cm×13cm,上端位于左腹股沟管外环处,中等硬度,呈囊性感,与皮肤无粘连,透光试验阴性,左阴囊内睾丸及附  相似文献   

5.
尉仲春 《放射学实践》2005,20(12):1108-1108
病例资料患者,男,84岁,发现左臀部肿块10余年,近期肿块增大较显著。体检:左臀部有一约12 cm×11 cm肿块,一侧质偏硬,压痛,一侧呈囊性,无压痛,基底不清;右臀部3 cm×2 cm肿块,质中,边界清,无压痛。CT表现:左臀部见11.5 cm×11 cm葫芦样囊性肿块,其内有小结节,CT值51 HU,条状钙化(图1)。肿块部分伸入左侧坐骨肛门窝,右侧壁清楚,左侧壁后半部模糊。增强后小结节强化,CT值108 HU;右侧臀部皮下见3 cm×2 cm类圆形囊性肿块,其壁光滑(图2),无强化。左臀部肿块穿刺活检,组织学诊断为表皮样囊肿。手术及病理:术中见左臀部为囊性,囊内大量黄色脓性…  相似文献   

6.
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破裂的影像学诊断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 1 男 ,2 5岁。从床上摔下后出现短暂昏迷 ,醒后述头痛 ,头胀 ,头昏。在当地CT检查诊断为“气脑”。CT平扫示 :右颞部有一 4 0mm× 35mm× 5 0mm低密度区 ,CT值- 2 6HU ,其内及周边可见不规则钙化 ,病变边缘清晰 ,有分叶。双侧裂池和鞍上池及双侧脑室内可见低密度影。双侧脑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2 8岁。头部外伤后头痛、头晕 12天 ,以往有癫痫病史 10余年。查体 :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 ,右上肢浅感觉减退 ,四肢肌力正常 ,双侧膝腱反射亢进。实验室检查 :未见异常。MRI扫描 :左侧额、顶、颞部颅板下方见一 11.5cm×5 .0cm× 9.0cm大小梭形异常信号 ,与脑实质比较呈等T1长T2 信号 ,T2 WI高于脑脊液信号 ,其内信号均匀 ,相应部位的脑组织及脑室明显受压右移。左侧额骨增厚 ,尤以板障明显 ,最厚处达 1.5cm。MRI诊断 :皮样囊肿或表皮样囊肿。手术所见 :颅骨与脑组织之间见囊性肿物 ,囊内为黄色液体并掺杂部分固态物。镜检 :…  相似文献   

8.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内表皮样囊肿14例,重点分析肿瘤的好发年龄,部位、MRI信号特点及增强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28岁,T1加权像呈低信号(9例),低,等混杂信号(3例)、高信号(2例)、肿瘤在T2加权像上均呈高信号,7例行增强均无强化。结论:颅内表皮囊肿具有特征性MRI表现。  相似文献   

9.
患者 男,64岁。头颅左顶枕部包块5年余,近2年逐渐增大来院就诊,自诉7年前此处曾被树枝戳伤。查体:头颅左侧枕部见一11.0cm×9.2cm×8.7cm球形包块,基底宽阔,活动度差,触之囊样感。边界光滑锐利,无分叶,包块皮肤无破溃,肤色正常。 CT检查:头颅平扫见左侧顶枕部约10.8cm×9.0cm×8.5cm低密度软组织凸起影,CT值为18.3HU,边缘光滑锐利,有包膜。骨窗见包块周围有环状及斑点状钙化影,壁厚  相似文献   

10.
CT诊断颅内巨大皮样囊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46岁。因外伤后头痛,头晕2h来院就诊。体检:颅骨发育无畸形,四肢肌力正常。  相似文献   

11.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影像特征。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祥囊肿30例,男13例,女17例,除9例仅作MR平扫外,其余均作MR平扫 增强扫描。12例选用FLAIR序列。结果 典型表现者27例,占90%,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有时不均匀;非典型表现者3例,占10%,T1WI上肿瘤实质内为高信号。21例增强扫描中,16例无强化,1例分隔状强化,4例边缘强化。T2WI上大多表现为均匀高信号,少数信号不均匀。结论 典型常见的表皮样囊肿T1WI为低信号,信号欠均匀;非典型的表皮样囊肿T1WI呈高信号,信号形成原因是高浓度蛋白质所致,并非脂类物质。  相似文献   

12.
病例女,27岁,因骶尾部胀痛伴大便困难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出现骶尾部胀痛,劳累、坐位时加剧,伴大便困难、变细,无脓血便,症状逐渐加重。入院查体:肛门外周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肛周无窦道;直肠指诊:距肛门口约4 cm直肠后壁可触及一巨大包块,质软,触痛,无活动,未触及边界。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源性囊肿是先天发育异常疾病,近年来相关报道较多,多位于纵隔、颈、胸、肩背部及腹部,在神经系统多发生于胸段椎管内硬膜下脊髓外,但发生于颅内硬膜下且体积巨大者较罕见,国内仅丁明修等[1]曾报道1例.本院经MRI、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右侧额颞部硬膜下巨大支气管源性囊肿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患者男,69岁。因头皮包块68年,逐渐增大2年就诊。查体:血压135/75mmHg,神志清楚;左侧枕顶部有一约17cm×14cm×10cm包块,质软、皮温低、活动度差,边界清楚,无压痛,底部有一约1.0cm×1.0cm破溃,并伴豆渣样脓性分泌物流出。心肺检查未见异常,各神经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37岁.因头痛、呕吐伴行走不稳3月余入院.体检:昂白氏征阳性,眼球粗大水平震颤,右侧面部感觉减退.MRI平扫:右侧桥小脑角池、桥前池及环池均扩大,其内见一形态欠规则、边界清楚的短T1、短T2异常占位病变,信号尚均匀.周围脑组织明显受压.中脑导水管及第四脑室受压移位、变窄,幕上脑室均明显扩大,室周见斑片状水肿信号(图1、2).诊断:右侧桥小脑角池为主占位病变,考虑表皮样囊肿可能性大.梗阻性脑积水并间质性水肿.  相似文献   

16.
李志军  吕国士  王锋  刘占标 《放射学实践》2008,23(10):1169-1169
病例资料患者,男,间断性头晕10年,加重7天就诊。查体:心肺腹征未见阳性,神志清楚,颅神经系统未见异常,病理征未引出,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头部无明显凸出。影像学检查:CT表现为左侧颞枕部不规则混合密度病灶,相邻部分骨质破坏(图1、2)。MRI表现为左侧颞枕部可见大小约2.1cm×1  相似文献   

17.
病例资料 患儿,女,10 岁 7 个月.过去 4 年多经历 7 次"脑膜炎",每次均有相似临床表现.首次起病因"口角向左歪斜半个月,发热伴眼球运动受限 1d"入院,查体示双眼向右凝视不能,右侧眼睑轻度闭合不全,颈强直(约 4 横指),脑脊液检查示 WBC:2900 × 106/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GLU 2.19 m...  相似文献   

18.
CT表现高密度表皮样囊肿二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T表现高密度表皮样囊肿二例王建卫时高峰李彩英许茜CT表现为高密度表皮样囊肿很少见,国内曾有作者报告数例颅内高密度表皮样囊肿[1]。笔者近期遇到2例分别发生于颅内及脾脏的表皮样囊肿,其CT表现为高密度,现总结如下。例1男,36岁。行走不稳1年,头痛1...  相似文献   

19.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表现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何雁  陈谦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3(11):762-765
目的 研究颅内表皮样囊肿的MR影像特征。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表皮样囊肿患者32例,男9例,女23例,全部行MR检查,结果 典型表现者29例,占91%;T1WI上表现为低信号,有时不均匀。非典型表现者3例,占9%;T1WI上肿瘤实质内为短T1高信号。20例增强扫描中,8例无强化,11边缘强化,1例肿瘤周边和肿瘤内部吾条索样分隔物增强。T2WI上,17例肿瘤信号等于脑脊液信号,1例明显高于脑脊液信号  相似文献   

20.
CT和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估CT和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诊断价值,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水平。方法:4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术前全部行常规MRI检查,其中19例行Gd-DTPA增强MRI检查;17例作CT平扫,其中12例作静脉注射增强CT检查。结果:颅内表皮样囊肿多位于桥小脑角池,本组病例中占34.9%(15/4例);肿瘤多呈不规则形态,占70.45%(31/44例);CT平扫多呈均匀低密度,占70.59%(12/17例),造影后多无强化,占91.71%(11/12例);MRT1加权像上多呈均匀低信号,但略高于脑脊液,T2加权像上多呈均匀高信号,占61.36%(27/44例),Gd-DTPA增强后多无强化,占84.21%(16/19例)。肿瘤周围的脑组织均无水肿,占100%,肿瘤较大时可以挤压、推移周围脑组织或脑室结构,引起比较明显的占位效应,占70.45%(31/44例);肿瘤较大时,很少引起阻塞性脑积水。结论:颅内表皮样囊肿在CT和MRI像上有特征性表现,MRI无论在定位和定性诊断上优于CT,Gd-DTPA的应用有助于颅内囊性占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