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使用骨肽注射液辅助治疗四肢骨折,评价其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四肢新鲜闭合性骨折病人,根据入院先后,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保守治疗方法,治疗组31例,给予肌注或静点骨肽注射液;对照组31例,服用麝香接骨胶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对照组有效率61.3%.结论:骨肽注射液系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从胎骨中提取的多肽类活性物质,含有十多种与骨代谢有关的生长因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促进骨折早期愈合过程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四肢开放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骨延迟愈合,骨不连之发生率较高。故预防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之发生也成了临床治疗的重点之一。作者自1997年3月~1999年12月间,通过对照观察总结出谷康泰灵对预防骨不连有很好疗效。 1 临床资料及观察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7例,男,63例,女,24例,年龄9~68岁,平均33岁,骨折部位:胫腓骨41例,股骨19例,尺桡骨10例,肱骨5例,另12例为多发骨折(四肢有两处以上骨折);致伤因素:车祸47例,砸伤12例,坠落伤9例,另有绞轧伤,打击伤,撕脱伤等。 1.2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肽药物辅助治疗四肢骨折愈合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评估。方法:把我科2008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T组,n=30)给予常规治疗(切开复住内固定和抗感染、消肿、肢体功能锻炼)同时加用骨肽注射液治疗;对照组(C组,n=30)采用常规治疗,术后每2周随访X线片,比较两组愈合时间;监测T组使用前及使用后3d、7d、14d、28d肝肾功能。结果:平均随访3个月~1年,C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0.5±3.6)周,T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7.6±2.1)周,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月后C组痊愈20例,好转8例,无效2例。T组痊愈27例,好转3例。T组手术前后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有3例出现轻度皮疹,予以减慢输液速度、地塞米松对症治疗后皮疹消失。结论:骨肽注射液可辅助治疗四肢骨折,促进骨折愈合,但应该规范用药,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骨折延期愈合,骨不连等情况,给病人造成很大痛苦,为此自2001年5月至2005年7月,我院在传统方法治疗的基础上开展了自体髂骨骨泥植骨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经随访跟踪病人骨折的恢复情况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骨痿灵是我院骨科张文泰教授根据补肾益肾、充髓壮骨之治则,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临床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疗效,现就2003年笔者应用该药治疗的56例,资料完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1994~ 2 0 0 2年我们应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132例 ,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本组共 132例 ,男 89例 ,女 4 3例。年龄 18~ 80岁 ,平均 4 3 7岁。骨折部位 :胫腓骨 73例 ,股骨干 15例 ,股骨粗隆 2 8例 ,股骨颈 14例 ,肱骨干 2例。骨折性质 :开放性 6 8例 ,闭合性 6 4例 ,其中多发性骨折 4例 ,外固定器种类 :组合式 4 7例 ,孟氏架 2 8例 ,单臂式 5 7例。其中切开复位 85例 ,闭合复位 4 7例。1 2治疗方法 麻醉后 ,开放性伤口必须彻底清创。X光下手法整复使骨折基本复位。确定穿针部位 ,避开重要的血…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应用锁定钛板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周口市中心医院骨科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88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架技术实施治疗;治疗组采用锁定钛板技术实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治疗总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锁定钛板技术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曾新福  卢永强  傅军华 《吉林医学》2011,(33):7128-7129
目的:探讨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8例四肢骨折经外固定的病例,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和是否感染。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拔针。结果:58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1~7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针孔感染7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有利于骨折复位及伤口换药,而且手术创伤小、对骨膜血运破坏少而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1.
<正> 四肢长管骨骨折不愈合在临床上并非少见,我院自1984年以来共收治四肢长管骨陈旧性骨折143例。其中骨不愈合者51例,占35.6%,均采用手术治疗,经2~10年的随访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1例,男42例,女9例;年龄16~74岁,平均43岁;骨折不愈合时间9~28个月;骨折部位:尺骨6例、桡骨7例、肱骨6例、胫骨21例、股骨11例。骨折类型:横断骨折17例、斜形骨折5例、粉碎性骨折25例、螺旋形骨折4例。开放性骨折17例、闭合性骨折34例;伤后手法复位外固定11例,手术治疗40例。 1.2 骨折不愈合因素:本组51例骨折不愈合,其中复合伤3例伤口感染2例;手法复位后外固定物不确切11例;手术切开复位40例,其中内固定折断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适合病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牢固固定,针孔无菌包扎。定期消毒,术后预防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行肌肉及关节康复性功能练习。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可拔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结果:136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1~7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针孔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利于骨折复位及伤口换药,而且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对骨膜血运破坏少而利于骨折愈合。另外,骨外固定术利于骨折的二期愈合及塑形。并可早期的离床活动及关节功能练习,防止关节僵硬,而且使并发症减少,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骨外固定术不但可免除四肢骨折患者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而且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带锁髓骨钉治疗四肢骨折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 1998~ 2 0 0 0年用带琐髓骨钉对 38例外伤性不同部位及不同类型的骨折进行治疗 ,随访半年以上骨折全部愈合 ,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达 90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19~5 0岁 ,平均 31.2岁 ,股骨 16例 ,胫骨 15例 ,肱骨 7例 ,均为新鲜骨折。致伤原因 :交通伤 32例 ,砸伤 5例 ,摔伤 1例。1.2 治疗结果 :38例中随访半年以上 30例 ,8例失访 ;3例未愈合 ,1例近端锁钉深部感染 ,后取出近端锁钉 ,未影响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 ,其余 2 7例全部愈合。2 讨 论2 .1 带锁髓内钉治疗骨折的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手术治疗中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8月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手术的126例四肢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顺序分2组,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控制管理效果以及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出院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组间差异对比均较为显著,经统计学计算均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在四肢骨折患者实施骨外固定支架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降低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治疗及护理安全性,且有利于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管理能力的提升,提升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口服血竭治疗四肢骨折3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血竭在治疗四肢骨折中促进骨折愈合及减轻软组织肿胀的作用。方法 在严格掌握骨折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原则的基础上,口服血竭0.6-1.2g,每日3次,10-15日为1疗程,一般应用2-3个疗程,结果 显效占55.6%,有效占44.4%。疗程明显缩短,结论 血竭是用于四肢骨折的辅助治疗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骨不连的治疗及其发病原因。方法44例骨不连患者,股骨采用钢板或绞锁髓内针固定,胫骨采用钢板或外固定架,肱骨采用钢板或髓内针固定,尺桡骨采用钢板、克氏针固定。并对病因进行分析。结果44例患者均被治愈。发病的原因主要为:骨折处骨缺损、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差、感染、不恰当的手法复位、不恰当的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不恰当的肢体牵引、不恰当的固定、不合理的功能锻炼等。结论骨不连几乎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采取积极、正确、合理的方法是治疗骨不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髓内固定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8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探讨髓内固定在四肢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②方法闭合或小切口开放穿针(钉)治疗四肢管状骨840例计910处骨折,通过随访资料完整的800例计890处骨折,分析讨论髓内固定疗效。⑧结果除病理性、陈旧性、复杂性骨折和骨不连以Ⅰ期愈合,其他类型骨折均以Ⅰ期或第3种骨折愈合方式愈合,未出现感染、骨畸形、骨不连、关节僵便、再骨折等并发症。④结论髓内固定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复位好、固定牢、锻炼早、愈合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是治疗四肢管状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136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适合病例,麻醉后,手法整复或切开复位,牢固固定,针孔无菌包扎。定期消毒,术后预防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疼痛消失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行肌肉及关节康复性功能练习。定期拍片复查及调整骨折对位情况,待骨痂形成,临床愈合后可拔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结果:136例患者均在24个月内得到随访,全部达到临床愈合拔针时间1~7个月,平均3.5个月,其中针孔感染2例,经局部换药后治愈。结论:外固定器具有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利于骨折复位及伤口换药,而且手术创伤小、失血少、对骨膜血运破坏少而利于骨折愈合。另外,骨外固定术利于骨折的二期愈合及塑形。并可早期的离床活动及关节功能练习,防止关节僵硬,而且使并发症减少,尤其适用于老年人。骨外固定术不但可免除四肢骨折患者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的痛苦,而且减少了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肢骨折术后骨不连32例,诊断骨不连时间8月~6年,平均13个月。治疗均予清理骨折端及间隙、切除硬化骨质、再通骨髓腔。伤口一期愈合30例,延期愈合2例,出院时X线片均示对位对线良好,内固定未见松动。获随访28例均骨性愈合。骨折局部血供障碍,未达解剖复位或钢板及髓内钉选择不当以及内固定技术欠佳等因素易致骨不连。临床实践中应早期诊断、积极寻找原因,改进骨不连治疗方法及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闭合或切开复位后行带锁固定。结果 经随访骨折愈合良好,无移位短缩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具有创伤小,可早期功能锻炼,愈合快,并发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