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腹股沟疝一般分为腹股沟斜疝、直疝、滑动性疝,老年患者常合并前列腺增生症、明显尿潴留.主要采取手术方法治疗,下面将就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论述,主要讨论对不同类型的腹股沟疝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临床上婴幼儿采集血液标本多在颈部或腹股沟。究竟哪一个部位好,本文通过临床实践、体验和调查,认为颈部采血优于腹股沟,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作者统计了1997-2007年收治514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文内对腹股沟疝的特点及鉴别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在疝修补术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区的应用解剖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腹股沟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甲醛防腐固定的30具成人尸体,对腹股沟区逐层解剖并用三角板、游标卡尺、量角器对其进行测量和肉眼观察。结果:腹股沟韧带长(11.6±0.9)cm,宽(0.6±0.2)cm;腹股沟管长(4.6±0.6)cm;腹股沟镰长(2.1±0.8)cm。腹股沟管后壁可分为两层紧贴的筋膜层,并形成一个卵圆形的区域,其纵径长(2.8±O.8)cm,横径长(1.3±0.39)cm。结论:观测值可为临床修补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用数据。腹横筋膜深层较浅层薄弱,加强和重建腹股沟管后壁是腹股沟疝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再论腹股沟疝与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腹股沟疝的病因 腹股沟疝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是外科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有(1)腹膜鞘状突未闭锁或延期闭锁则可形成先天性斜疝。(2)腹股沟管为腹壁的薄弱区,精索或子宫圆韧带通过此管形成一潜在性裂隙。(3)腹股沟区缺乏肌肉,只有肌腱、筋膜、韧带等结构覆盖,有些特定区肌肉、腱膜、筋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J998年7月至2002年5月间施行的147例次无张力疝环充填式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结果本组无死亡,切口无感染,均为一期愈合.术后3天~5天出院.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无张力疝环填充式疝修补术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符合腹股沟管解剖生理,术后患者痛苦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疗效优于传统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阴茎癌腹腔镜下与腹股沟皮桥手术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中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5月75例阴茎癌患者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阴茎原发灶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其中22例患者行腹腔镜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53例患者使用腹股沟皮桥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腹股沟皮桥组)。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切除淋巴结数量及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组与腹股沟皮桥组相比,手术时间分别为(100.73±7.97) min 、(119.85±7.37) 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09±4.94) mL、(51.32±5.83) mL;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27±3.72) d、(11.53±4.29) d;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分别为(8.00±2.81) d、(9.53±2.2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12.95±9.53)枚、(13.98±8.99)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3%,腹股沟皮桥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股沟皮桥手术相比,腹腔镜下进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有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传统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方法  5 37例成人腹股沟斜疝 ,分为两组 : 组 2 2 1例采用传统修补术 , 组 316例采用网片、Mesh Perfix plug、PHS补片对患者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 结果  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恢复快 ,疗效显著 ,与 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三种补片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较传统疝修补术效果优越 ,可以完全替代传统疝修补术 ;三种补片中 ,单纯网片修补是一种简单、材料便宜的手术。  相似文献   

9.
马鞍形疝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 1马鞍形疝示意图 1临床资料   男性, 84岁,因右侧腹股沟包块 10年,腹痛恶心 5天于 1999年 6月 22日入院。包块由发病初的梨大小发展至拳头大小,由平卧后消失发展到极少能消失,门诊以右侧腹股沟斜疝收入院。既往有房颤病史多年。查体: 36.2℃, P 72次 /min, R18次 /min, BP18.7/10.7kPa,心率 92次 /min,心律不齐,强弱不等,快慢不等。右侧腹股沟韧带以上可扪及 12cm× 10cm× 6cm隆起性包块,可闻及肠鸣音,平卧后在协助下能返纳入腹腔,内环口明显扩大,压迫内环口嘱其站立包块不出现,松开内环口包块出现且坠入阴囊上方…  相似文献   

10.
马鞍形疝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3岁。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 6个月于2 0 0 2年 7月 1日入院。包块由发病初的红枣大小增大到鸡蛋大小 ,由腹股沟管降至阴囊 ,由局部无不适感觉到有坠胀感 ,平卧后消失。入院查体 :T 36℃ ,P 88次 min ,R 18次 min。一般情况好 ,心肺腹未见异常。专科情况 :站立时 ,左侧腹股沟可见一个椭圆形包块 ,大小约 4cm× 3cm× 3cm ,降至阴囊上方 ,触之柔软 ,无压痛 ,听诊可闻及肠鸣音。卧位或用手推送可还纳 ,堵住内环口站起 ,包块无膨出 ,放开后可见包块再次出现。入院诊断 :左侧腹股沟斜疝。 2 0 0 2年 7月…  相似文献   

11.
马鞍疝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5岁.因"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3月,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1天"于2011年5月23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发现左腹股沟区一鸡蛋黄大小肿物,未进入阴囊,轻度坠胀感,站立及行走时明显,平卧位时可消失,无发热,无腹痛、腹胀,3个月来肿物逐渐增大,现约鸡蛋大小:1天前发现右侧腹股沟区一鸡蛋黄大小肿物,未进入阴囊,无明显不适症状,平卧后可消失:既往高血压、冠心病、阻塞性肺气肿、脑血栓病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双侧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45分,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发生阴囊积液1例,皮下血肿1例,随访6~30个月,无疝复发。结论: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腹股沟疝病人,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疝修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的切口选择和疝囊颈部结扎方式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手术切口改用耻骨联合旁横切口,切口选择的具体方法是:将食指置于耻骨联合旁1~2厘米精索越过耻骨处,向两侧轻轻滑动可触及较健侧粗的精索,在此处取横切口长2厘米。术中疝囊颈部的结扎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小儿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传统手术行疝囊高位结扎术虽然疗效满意,手术方法也不复杂,但需要解剖腹股沟管,有导致输精管、精索血管及神经损伤的危险,术后容易出现阴囊血肿及阴囊水肿、切口疼痛、患儿哭闹及术后切口疤痕等缺陷。从2003—04开始,我们应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行改进的针型器械缝扎内环口周边腹膜行疝囊高位结扎28例,效果满意,现结合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练  陈伦家 《河北医学》2005,11(4):353-354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嵌顿疝治疗的因素。方法:对我院1995年至2003年收治的39例新生儿嵌顿疝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手术治疗28例,肠管坏死12例,睾丸坏死8例,手法,复位1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新生儿腹股沟嵌顿疝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行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和观察组(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术),各49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均经手术治愈.观察组患儿满意度为98.0%,高于对照组的83.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低于对照组的22.4%(P <0.01).结论 经腹腔腹股沟管内口修补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损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刘源 《四川医学》2009,30(3):438-439
患儿,女,14个月。因右侧腹股沟区发现难复性包块伴阵阵哭闹6h于2006年3月入院。入院前6h患儿突发右侧腹股沟区包块(既往无右侧腹股沟包块病史),不能还纳,患儿阵阵哭闹不安,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史。查体:患儿右侧腹股沟区可见一4cm×3cm的包块,质地稍硬,压痛明显,不能还纳,包块位于腹股沟韧带上方,边界尚清楚。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4岁。因左腹股沟部可复性包块30年余人院。查体:站立时左侧腹股沟处可见椭圆形包块降人阴囊,约8cm×6cm×3cm,质地柔软。患者平卧,用手很容易将包块还纳,但还纳不甚完全,因为病史较长,当时考虑可能与疝囊粘连有关。还纳后用手压迫内环位置,增加腹压,包块不复现,松手后包快又出现,并降入阴囊,腹股沟外环可容2指,患者咳嗽时有冲击感,诊断为左侧腹股沟斜疝。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腹腔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12月间腹股沟斜疝患儿47例分别采用经腹腔及经腹股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并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腹腔行小儿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阴囊水肿、血肿和疝复发率方面优于经腹股沟术式。结论经腹腔小儿斜疝高位结扎手术方式简单、创伤小、治愈率高,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普理灵疝装置(Polypropylene Hernia System,PHS)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7年7月至2011年12月8例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的患者,其中6例先采用Hoguet法,2例采用Callander法处理两疝疝囊后再行PHS术式修补。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73~87min,平均77min,术后住院时间3~6d,平均4.2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4~32个月,平均20.3个月,无复发。结论 PHS术式治疗腹股沟斜疝合并直疝安全可行,具有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