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长爪沙鼠分布区灭鼠后鼠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爪沙鼠、子午沙鼠、黑线仓鼠为鄂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常见野栖鼠类 ,在我省定边县鼠疫疫区可以见到三者共存区域。为了研究其种间关系 ,从 1991年开始连续观察夜行鼠种类和密度变化 ,并开展了长爪沙鼠分布区灭鼠后鼠类种群密度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 :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生存空间的占据 ;种间斗争更为明显地表现在夜行鼠之间 ,以子午沙鼠、黑线仓鼠的竞争力最强 ;生态环境的改变在种群斗争中能够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 ;灭鼠后鼠密度的回升与灭鼠效果有直接关系 ,生态灭鼠才是根本的灭鼠方法 ;随着退耕还林等生态型农业的进一步推广实施 ,可以使长爪沙鼠被其它鼠类取代 ,对控制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北京引进了蒙古种沙土鼠。两年来,饲养和繁殖了四百余支,本文总结了关于沙土鼠的配种、营养、清洁卫生及对雌鼠、孕鼠的饲养管理等经验,并测量了不同鼠龄沙土鼠的体重。为在昆明地区开展沙土鼠实验动物化总结了一些饲养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5.
沙土鼠脑缺血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沙土鼠制作脑缺血模型的可能性、可靠性、重复性。方法:中断右颈总动脉血流,有42.3%出现了神经损伤的症状。动物在出现症状7小时后给予颈动脉放血处死,快速取脑,进行大体观察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缺血侧大脑出现明确无误的缺血状态。结论:可利用沙土鼠制作理想的脑缺血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历史资料分析达茂旗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展趋势。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环境的改变影响着该疫源地主要宿主的分布及其数量动态,从而影响着鼠疫动物病的流行。结论达茂旗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完全具备长期存在的基本条件,而且有逐渐向人口密集地区扩散的趋势,必须采取科学的防治方法,措施有力,防止鼠疫动物病波及人间。  相似文献   

7.
8.
用20只沙土鼠,雌雄各半,在中断双侧颈动脉血流20分钟,养活1周及1月。其中有8只的脑缺血后海马CA_1区在光镜下观察未见明显的缺血性改变。进一步取背侧及腹侧海马的CA_1区作透射电镜观察,发现CA_1区锥体细胞质内粗面内质网大量增多,高尔基复合体增多,线粒体固缩以及脂褐素增加。此外,还观察了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血塞通注射液对沙土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10 min 或20 min 后再灌7 d 或1 d , 造成脑缺血再灌模型, 检测血塞通对沙土鼠脑组织钙、水含量的影响, 以及对海马 C A1 区死亡的神经元迟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显示, 血塞通可降低缺血后脑组织钙的含量, 减少海马 C A1 区死亡的神经元数量, 增加神经元密度. 实验结果提示血塞通对脑缺血再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络泰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沙土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并比较ISO诱导大鼠和沙土鼠两种动物急性心肌缺血模型。方法:首次采用恒速iv微量ISO诱导沙土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动态观察Ⅱ导联心电图S-T段的变化,以ST段降低及∑ΔST降低为指标反映心肌缺血程度。结果:iv络泰50,100mg/kg对沙土鼠心肌缺血时ST段降低及∑ΔST降低均显著减轻,呈剂量依赖性,以100mg/kg组对心电图的改善作用更显著。ISO诱导沙土鼠心肌缺血模型与大鼠同模型有相似的心电图S-T段改变,∑ΔST与SO大鼠比较相关系数r-0.8936、与Wistar大鼠比较相关系数r=0.9511,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结论:络泰对ISO诱导沙土鼠急性心肌缺血具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该模型具有与大鼠同模型相似的优点,即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快捷有效、易掌握、耗费药品少等,适宜于快速初筛抗心肌缺血药物。  相似文献   

11.
<正> 上海市自1991年灭鼠达标后,已持续进行7年的灭鼠巩固工作。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近几年来不少地区鼠密度有不同程度的回升,个别地区鼠患还相当严重。为了引起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长爪沙鼠、NIH小鼠和SD大鼠的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为长爪沙鼠的生殖和胚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上述动物生产前后血清雌二醇(E2)和孕酮(P)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阶段雌性沙鼠血清E2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孕酮值差异有显著性(P〈0.01);E2值比较,未生育期沙鼠与同期NIH小鼠和SD大鼠差异有显著性(F〉F0.01),而在经产期的动物间水平接近(F〈F0.05);孕酮值比较,未生育期沙鼠与NIH小鼠接近,与SD大鼠差异有显著性(F〉F0.01);而经产期沙鼠在三种动物中是最高的(F〉F0.01)。结论:长爪沙鼠血清E2、P的含量具种属特异性,并随动物的生理发育时期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镇鼠密度和鼠种构成 ,掌握鼠情动态 ,活动规律。我们在恰卜恰镇进行了三年的鼠情监测 ,旨在控制鼠害 ,为灭鼠提供科学依据 ,并对其灭鼠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防制策略进行分析探讨。1 概  况恰卜恰镇位于北纬 3 6°2′,东径 1 0 0°6′。距西宁市 1 70公里 ,青海湖南部 40公里。属高原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凉 ,四季不明 ,昼夜温差大 ,干旱少雨 ,风大沙多 ,日照充足 ,辐射强烈。年总降水量为2 0 0~ 40 0 mm之间。镇周边有零星农田 ,草场 ,向西临近沙漠地带。鼠类活动猖獗。2 材料与方法2 .1 粉迹法 (2 0 cm× 2 0 c…  相似文献   

14.
羟丁酸钠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羟丁酸钠(γ-OH)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作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观察γ-OH对脑缺血沙土鼠行为学和病理学的影响。结果 γ-OH能明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沙土鼠的定向运动活性,减轻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的损害。结论 γ-OH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沙土鼠脑缺血时微血管一氧化氮的释放规律及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量脑缺血时沙土鼠软脑膜细动脉中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及胆碱能受体阻断后的效应。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结果:脑帛血时,细动脉内的NO合成增加,呈周期间断性释放,周期间隔为5-8min,持续时间3-5min。软脑膜表面滴入阿托品后,NO呈周期间断性释放现象消失,所测得的NO仍明显增加。结论:脑缺血时,乙酰胆碱分泌可能增加,参与调控脑微血管中NO的释放。  相似文献   

16.
用CB-HRP逆行标记法,观察雄性沙土鼠组(3个月)与老年组(36个月)舌下组神经核运动神经元标记情况,结果青年组细胞标记数为9779.5±91.74,老年组为613.88±32.38,老年组细胞数量较青年组减少,P〈0.05有显著差异,但舌下神经核团形态变化不在,舌的运动功能改变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用蒙古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动物模型及最佳感染幼虫数。方法 取含旋毛虫幼虫的沙鼠肌肉压片计数,按50、80、100、150、200、300条幼虫/只喂饲长爪沙鼠,观察其发病及死亡情况,并以同样数量喂饲小白鼠作对照组。结果 ①用长爪沙鼠建立动物模型感染所需的最适旋毛虫幼虫数为80条/只。②沙鼠感染超过150条/只,则在感染后45d内全部死亡,而小白鼠喂饲300条/只旋毛虫幼虫几乎无任何症状。结论 长爪沙鼠不仅可以作为旋毛虫病的动物模型,且症状典型,故用长爪沙鼠建立旋毛虫的动物模型进行教学及科研较为合适,小白鼠则更适合保种。  相似文献   

18.
日益增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凋亡参与缺血性细胞损害。国外文献报道细胞凋亡是缺血引起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De layedNeuronDeath ,DND)的一种重要形式[1] ,另有文献报道 ,在致死性脑缺血前 1~ 7d予以非致死性脑缺血 ,可明显减轻后一次脑缺血引起神经损害 ,称此现象为脑缺血耐受 (cerbralischemictolerance)或脑缺血预处理 (cerebralischemicprecondi tioning,IPC) [2 ] 。脑缺血耐受 ,是否通过抑制凋亡发生 ,尚未见报道。本实验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沙土鼠脑缺血预处理后海马锥体细胞的凋亡阳性细胞 ,探讨沙土鼠脑缺血预  相似文献   

19.
沙土鼠耳蜗腹核的生后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下  王锦玲  袁军  李志宏 《医学争鸣》2000,21(11):1310-1313
目的 研究新生沙土鼠耳蜗腹核神经元的发育规律。方法 不同日龄的新生沙土鼠耳蜗腹核横切片,经尼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核内神经元的形态大小和数量的变化。结果 新生沙土鼠耳蜗腹核神经元的形态大小在出生后8d内即造完成;但在出生后8~12d其数量有明显减少,说明这一短暂阶段内发生了神经元的死亡。结论 新生沙土鼠在出生后有一短暂的自然发生的神经元死亡期,结合文献份析这一时间也正是它的听力初始形成期,因此这种  相似文献   

20.
卵黄抗体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沙土鼠的预防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成功研制出抗幽门螺杆菌(Hp)卵黄抗体的基础上,利用蒙古沙土鼠作为实验动物,观察抗Hp卵黄抗体对Hp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44只实验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6只。Ⅰ、Ⅱ、Ⅲ组分别灌服生理盐水、复合抗生素和抗Hp卵黄抗体,1次/d,连续13 d;Ⅳ组皮下注射抗Hp卵黄抗体,1次/d,48 h后再注射1次。在首次用药后48 h口服接种幽门螺杆菌(ATCC43504)2.75×10^8CFU(布氏培养液)。结果在接种后第15、30、45天,Ⅰ组鼠胃内均有大量Hp定植,感染率为100%;Ⅱ、Ⅲ、Ⅳ组的感染率均〈23%,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灌服和注射抗Hp卵黄抗体,可以抑制沙土鼠感染Hp,其抑制效果与抗生素相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