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了观察中药熏蒸仪熏蒸治疗辨证:寒湿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痰瘀阻络证为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将23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病人分别随机按3:1比例设立对照:治疗组139例依据临床证型分别选用寒湿Ⅰ号处方、寒热Ⅱ号处方、痰瘀Ⅲ号处方,对照组100例用雷公藤多甙片、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疗程均为21天,对临床的疗效及观察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估.结果治疗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 A),寒湿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痰瘀阻络证总有效率分别为98.89%、94%、96.22%、92.94%,98.22%、93.88%、94.12%;对照组分别为46.67%、20%、13.33%、45%、41.46%、10.53%、47.62%,显示中药熏蒸仪辨证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率均超过90%以上,对照组总有效率均未能超过50%,两组病、证分别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01);且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有肯定的疗效(P﹤0.05或P﹤0.01).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严重副反应.表明中药熏蒸仪辨病辨证用药是治疗寒湿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痰瘀阻络证为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效果的一种新方法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07例肾气虚、肾气阴两虚、脾气虚证患者头发中八种微量(和宏量)元素含量的观察,发现中医不同证候与微量元素有一定的关系。其中肾气虚组、肾气阴两虚组的铷含量均低于脾气虚组,肾气虚组与脾气虚组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铷含量降低,可能是肾虚证的特异性变化之一。应用计算机马氏距离多因素分类判别法对上述三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判别,准确判别率分别为87%、75%、83%,并建立了这三个证候分类判别的微量元素谱.进一步证实了中医不同证候与多种微量元素有重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的数学逻辑 ,寻找中医证候量化的方法。方法 :对 46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 (RA)多中心临床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因子分析 ,并对各中医证型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因子分析得到四个有代表性的公因子 ,它们分别代表四组症状 ,即因子 1 (F1 )主要反映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屈伸不利等 4项症状 ,F2反映腰膝酸软、精神疲乏、烦闷不安、肢体困重、眩晕、肢体麻木、夜尿多 7项症状 ,F3反映关节怕冷、畏寒、手足不温 3项症状 ,F4反映关节发热、口渴、发热、小便黄浊 4项症状。后 3个因子分别与中医的肝肾亏虚、寒、热的证候表现有关 ,故称这 3个因子分别为虚因子、寒因子和热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3个证候因子能很好地区分寒湿阻络、湿热阻络、寒热错杂与肝肾亏虚四证。结论 :中医的辨证理论蕴藏着数学的逻辑思维 ,是非常科学的 ;采用因子分析可对中医的证候进行量化处理 ,为进一步的证候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药并用治疗痹证9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痹症分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寒热错杂、瘀血阻络.肝肾两虚.痰湿阻络、营卫不和、气阴(血)两虚等8型进行辩证施治.运用中药内服、外洗及针刺,种疗法配合治疗,结果治愈41例.显效24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9.5%.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028例RA住院病例,对其证候总体分布,不同病程、年龄段的中医证候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RA患者中医证候总体分布情况为:风寒湿痹证(52.6%),风湿热痹证(16.0%),寒热错杂证(14.9%),肝肾亏虚证(9.1%),气血亏虚证(4.7%),痰瘀痹阻证(2.2%),肾虚寒凝证(0.4%),气阴两虚证(0.1%);(2)RA患者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候分布均以风寒湿痹为主要证候,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虚证呈升高趋势;(3)RA患者不同病程中医证候分布为:活动期患者以风寒湿痹证、风湿热痹证、寒热错杂证居多,病程日久易出现肝肾亏虚证、气血亏虚证、痰瘀痹阻证、肾虚寒凝证、气阴两虚证。结论风寒湿痹证为云南地区RA住院患者最常见证候,在云南地区针对该证候开展中医药防治RA的理论与临床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证候、证素的分布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风湿病科住院及门诊病人,对纳入的患者进行证候分析及证素提取,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 21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得到证候12种,分解为病位证素5项和病性证素10项。常见临床证候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气血两虚、痰瘀痹阻、寒热错杂、风湿痹阻和气阴两虚,病位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经络、肾、肝、脾和表,病性证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寒、气虚、血虚、血瘀、痰、风、阴虚和阳虚。结论肝肾亏虚、湿热痹阻、寒湿痹阻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证候,经络、肾、肝、湿、热、寒为常见证素,建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体系,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治中可以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现代文献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和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依据循证医学的基本原则,以"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RA""痹证""痹症""痹病"为关键词检索2000~2010年的相关文献,并选取其中涉及中医证候的相关内容,在证候名称规范化和证候要素提取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从纳入分析的文献中共获取规范化的证候名称41个,其中出现频次达50次以上的证候类型主要有:肝肾亏虚证、风寒湿阻证、风湿热痹证、痰瘀互结证、肝肾阴虚证、湿热阻痹证、寒热错杂证、气血两虚证,累计百分比达到61.98%。并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5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5个,在很大程度上简化了证候研究的复杂性。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辨证分型复杂多样,而证候要素具有相对简约的特点,故建立以证候要素为核心的辨证诊疗体系,可起到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慢作用药治疗后的中医临床证候特征。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类临床实验的方法调查191例RA患者:慢作用药组120例(治疗组),非甾体类抗炎药加中药组71例(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包括舌脉象)、实验室检查等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证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以寒湿阻络、寒热错杂、湿热阻络为主分别占28.33%、23.33%、17.50%,治疗后以肝肾亏损、痰瘀阻络、气血虚弱为主分别占35.00%、21.6%、15.00%。结论慢作用药治疗后类风湿关节炎证候以肝肾亏损、痰瘀阻络、气血虚弱为主。  相似文献   

9.
李微 《中国医疗前沿》2007,1(3):110-111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分型.方法 结合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症候的主次偏重进行分型.结果 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肝肾亏虚.结论 临证加减,灵活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临床文献报道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证素分布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12),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提取证型总数为619个,以肝肾亏虚、风寒湿痹、湿热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风湿热痹最为常见.病位证素依次为肾、肝,与经络、脾、胃等相关.主要病性证素为湿、寒、热,以湿邪为首,发病与痰、瘀关系密切.证素组合形式有6种,以两证素构成证候形式所占比例最高,其中又以两病性证素组合最为常见.结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肾,初期以邪实为主,日久导致气血阴阳亏虚而见虚实夹杂表现,痰、瘀是病程中的重要病理产物和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技术,检测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T细胞亚群OKT_3、OKT_4、OKT_8比健康成人组降低,P值分别为P<0.01、P<0.05、P<0.01,OKT/OKT_8和B细胞略升高,但同健康成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气血不足型与肝肾亏虚型与正常组比较,结果与RA全组基本相同,只有OKT_4下降同正常组比较P>0.05。气血不足型与肝肾亏虚型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按中医分型的RA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无差别。气血不足型与肝肾亏虚型RA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均属紊乱,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同RA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患者的中医证侯特点及其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方法对163例紧张型头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然后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测评。结果紧张型头痛患者以痰浊阻滞型最多,占50.3%;其次是肝肾阴虚型,占30.1%;肝阳上亢型最少,占19.6%。肝肾阴虚型患者与痰浊阻滞型患者抑郁焦虑得分均高于肝阳上亢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浊阻滞和肝肾阴虚是紧张型头痛的主要证型,并与抑郁焦虑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以针灸为主加服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86例。按中医辩证将该病分为气血两虚挟外风型、肝肾阴虚挟外风型、血热型。各型均以针灸治疗为主,加服中药煎剂,并配合使用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肌肉注射。结果治愈169例(90.86%);显效13例(6.98%);好转4例(2.15%),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火邪致病特点来探索火邪致咳的治疗规律。[方法]从清代和近代咳嗽医案入手,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及历代论述来分析火邪犯肺咳嗽的特殊性。[结果]肺位居上,火性上炎,火逆犯肺咳嗽具有易发性;其致病以阴虚之火为多见,如肾阴虚、心阴虚、肝阴虚,此外,也有食积所化之实火;其治疗宜清火、宜降气、宜养阴、宜消积。[结论]其他病邪所致之咳嗽,也可仿照火邪致咳的分析方法来探索其发病机理及其证治规律。  相似文献   

15.
对肾痹善胀的理解,前医多遵《内经》“肾为胃之关”之说,认为是腹部胀满或心腹胀满,或认为外邪阻闭全身经络而引起的一身尽胀。作者根据临床观察认为肾痹善胀当是下腰部或腰骶部的局部僵硬胀痛感。其机理为肾阴阳两亏,督脉空虚,感受外邪,循经入肾,阻塞经络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9月我院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6例根据中医辨证标准分为湿热蕴结证、瘀热阻滞证、痰浊阻滞证、肝肾阴虚证4种证候,观察并比较这4类证候患者在病程、年龄、实验室指标的分布情况。结果年龄小于30岁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湿热蕴结证候患者占52.94%,大于50岁的患者中瘀热阻滞证候的患者占52.00%,较其余证候患者多;肝肾阴虚证患者尿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余证型,其余证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湿热蕴结证患者CRP、ESR均明显高于其余证型患者,P〈0.05。结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与患者年龄、病程及炎性指标等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型特点及与相关因素的关系,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70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析,筛选出频率最高的四种中医证型与性别、脂肪肝程度及BMI等因素比较其相关性。结果:武汉地区临床患者中以肝郁脾虚及肝肾阴虚型最为多见,且脾虚湿阻型中男性多于女性且脂肪肝程度较轻(P〈0.01);肝郁脾虚型女性多于男性且以轻度及中度脂肪肝多见(P〈0.05);超重、肥胖发病率、体重指数均值比较,各型脂肪肝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及脂肪肝程度有相关性,与超重、肥胖发病率、体重指数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杨秀清教授从肝心论治失眠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秀清教授认为肝阳炽盛、邪火扰动心神和肝肾阴虚、心神失养是失眠发病的关键,将失眠分为肝阳炽盛、心神被扰型和肝肾阴虚、心神失养型,多从肝心论治,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医证候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中医证候学特点和规律。方法:对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学分析,并以60例无肾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不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以肝、肾证候及阴虚、气虚、血瘀证候积分最高,明显高于无肾损害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兼气虚血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