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创小切口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技术在全髋置换术中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27髋行微创小切口技术全髋置换术,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早期下地活动时间、并发症以及Harris评分等。结果手术切口长度平均8·5cm、术中出血量平均350ml、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后24h引流量平均120ml、平均住院天数12d、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Harris评分平均96分。结论微创小切口技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确实可行、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小、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值得积极推广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自2014-07—2015-07诊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0例行SuperPATH入路THA治疗(SuperPATH组),40例行后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治疗(小切口组)。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24 h肌酸磷酸激酶(CK)、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大腿周径与术前的差值,以及术后3、6、9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80例均获得平均10(6~12)个月随访。SuperPATH组术后24 h CK、大腿周径与术前的差值明显小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24 h ESR、CRP与术前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较小切口组少,但是手术时间较小切口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perPATH组术后3、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小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9个月2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入路与后外侧小切口入路THA术后均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但SuperPATH入路因保留外旋肌群及可完整重建关节囊,关节稳定性好、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经皮穿刺辅助、保留关节囊的全髋关节置换术(supercapsular percutaneously-assisted total hip,SuperPATH)微创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的比较,分析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势及其在未来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因股骨头坏死在青岛市市立医院骨关节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5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SuperPATH组)与传统后外侧入路(传统后外组),两组各28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假体下沉高度及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术后2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uperPATH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1个月内的VAS评分、3个月内及1年后的Harris评分与传统后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疗效均明显优于传统后外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假体下沉高度、1个月后VAS评分、3个月至1年的Harris评分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erPATH微创入路是经标准后外侧入路改良而来,有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疼痛轻、术后并发症率低、术后康复快、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进一步降低了组织损伤,在临床工作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患者行Super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0例,其中研究组给予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组给予前外侧小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Barthel指数;记录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 d的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侧大腿周径与术前差值;记录两组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术侧髋臼假体外展角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更长,但其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却显著少于常规组;同时研究组ESR、CRP、大腿周径差值及VAS评分术后均低于常规组,而其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又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perPATH切口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够取得较传统小切口手术更好的效果,创伤更小,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4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随机分为全髋置换小切口组、全髋置换常规切口组、半髋置换小切口组、半髋置换常规切口组(各60例).对每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髋置换、半髋置换组中小切口与常规切口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术后疗效优于常规切口组.结论 快捷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5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标准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叭),但是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3、6个月、1年时Harr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是术后2年时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减少术后损伤、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势,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8):1696-1698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移动窗口快捷小切口与常规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40例老年移位股骨颈骨折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移动窗口快捷小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每组各120例。每组对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移动窗口快捷小切口组与常规切口置换组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活动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动窗口快捷小切口组优于常规切口组。术后6周Harris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移动窗口快捷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瘢痕小,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9例。观察组运用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后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2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或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20%)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能提高近期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后路小切口与后侧标准入路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手术切口不同分为A组(采用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0例)和B组(采用后侧标准入路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6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术后1 d VAS评分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3(8. 23±3. 91)个月。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1 d疼痛VAS评分A组均优于B组(P 0. 01)。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后侧标准入路切口比较,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量少、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施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比研究,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施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80例患者并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切口,对切口长度,术中的失血量,术后的伤口引流量,手术时间,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术后第1、3、6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2个月(6~24)。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为6.8~10.3 cm,平均8.5 cm;传统切口组切口长度15.6~23.8 cm,平均18.2 cm;小切口组的术中失血、术后引流血量分别为163.8±15.6 mL,325.4±20.3 mL,传统切口组分别为283.5±13.5 mL,410.4±27.6 mL,两组均有差异(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89.4±14.2 min,传统切口组为123.5±10.3 min(两组比较,P<0.05);小切口组术后X线片髋臼外展角为43.8±8.5°,传统切口组为46.5±6.7°;小切口组前倾角为22.8±3.5°,传统切口组前倾角为23.5±2.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个月随访,小切口组的Harris评分为69.5±8.9、84.8±7.3分,传统切口组为58.7±6.6、75.4±10.4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个月、12个月随访Harris评分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均无脑血管意外、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不等长等并发症。结论〓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减少了术中、术后的伤口出血及手术的暴露时间,有助于术后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