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退行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scoliosis)是一类成年人中出现的脊柱畸形,即在人体骨骼成熟以后,冠状面正直的脊柱出现侧方弯曲,Cobb’s角〉10°,但不包括由脊柱器质性病变如外伤、肿瘤等导致的脊柱侧凸。病变脊柱以腰段最为多见,少部分也可累及胸腰段,常伴随有腰椎前凸减少、椎体侧方滑移及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等病变。与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此病主要引起患者腰背部顽固性疼痛、跛行、神经根性症状等,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老年人为此病的高发人群,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群比例逐年升高,退行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2]。于是,对此类疾病的诊治手段及其疗效便成为临床医师与患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现就近年来对退行性脊柱侧凸相关的研究进行回顾、综述,以求能全面、详实地介绍此类疾患,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06年10月4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冠状面Cobb角45°~145°,平均76.75°;矢状面Cobb角22°~105°,平均47.08°;Bending相主胸弯侧凸平均矫正率20.51%~39.19%。侧凸Cobb角80°~145°8例,采用一期后路松解,颅盆环牵引二期后路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及胸廓成形术;侧凸Cobb角60°~79°16例,行同期后路松解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侧凸Cobb角小于60。18例,勿需松解,即行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果Cobb角80°~145。、60°~79。和小于60。的术后矫正Cobb角分别为10°~40°(34.50°)、6°~25°(18.66。)、4°~18°(10.11°);术后侧凸平均矫正率分别达66.88%、73.31%和80.34%。术后后凸Cobb角平均矫正角度为29.50°、27.74°和22.65°,平均矫正率分别为57.35%、40.77%和10.30%。随访12~78个月(平均36个月),16例失访,随访26例中23例内固定无松脱断裂,畸形丢失率为1.53%~5.10%,平均3.01%。2例术后1年半复查发现断棒,再次矫形术。结论重度AIS应采用后路广泛松解,凹侧松解是关键。颅盆环牵引安全可靠。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同样达到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矫形效果。融合范围应密切结合AIS的分型。胸廓成形术后早期对肺功能有影响,通过术后肺功能训练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后路脊柱截骨术在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随访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接受后路截骨矫形固定融合术并随访2年以上的53例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男13例,女40例,平均年龄31.2岁(20~48岁)。按照弯曲部位分别为单胸弯23例,胸腰弯15例,双胸弯7例,胸腰双弯8例。术前平均胸椎Cobb角58.8°(44~93),腰椎49.5°(35°~79°),平均柔韧度胸椎28.2%,腰椎37.1%。躯干偏移平均38mm(3~79mm)。本组中37例术前合并腰背痛,5例合并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所致的下肢症状。所有患者接受一期后路选择性经关节突椎板截骨矫正、经椎弓根固定融合术。通过病例查阅、X线片测量以及问卷随访,评价矫正情况和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截骨节段3.1个(2~5个),平均手术时间3.5h(2.8~5.2h),平均出血量892ml(750~l520m1)。所有患者均获得2年以上随访(2~5年)。术后胸椎侧凸平均17.2°(19°~47°),最终随访时平均19.8°(11°~49°)。术后腰椎侧凸平均16.7°(7°~23°),最终随访时平均l8.9°(8°~26°)。术后躯干偏移平均为l1mm(0~2lmm),平均矫正71%。37例术前存在腰背痛者35例最终随访时腰背痛消失,5例术前存在下肢症状者术后完全消失。结论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后路经关节突和椎板截骨可以获得满意矫正,疼痛症状缓解,是治疗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伴有无症状Chiari—Ⅰ型畸形的脊柱侧凸手术矫正的策略和方法。方法伴发脊柱侧凸的无自觉症状的Chiari—Ⅰ型畸形患者18例,男10例,女8例,平均年龄14.5岁。进行侧凸矫形,单纯后路矫形植骨融合固定10例,前路松解后路截骨固定矫形3例,前路松解固定和后路截骨固定3例,后路生长棒固定矫形2例。固定器械均采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列。其中17例患者行枕大孔扩大减压成形手术治疗后再行矫形手术。结果术前冠状面的Cobb角平均70.4°,术后Cobb角平均20.8°,术前矢状面后凸的平均46°,术后平均15.8°,术前平均身高148.9cm,术后平均身高154.8cm,平均增高5.9cm,平均随访24个月,侧凸和后凸矫正平均丢失分别为5%和4%,未发现假关节形成,17例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对于合并有Chiari—Ⅰ脊柱侧凸,针对不同年龄和侧凸弯曲和柔韧性,以及小脑扁桃体下移的程度,先行枕骨大孔扩大硬膜切开成形,再行侧凸矫形,可以取得安全满意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揭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 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LenkeI型AIS患者62例,均为胸右主弯,年龄10~18岁(13.5±2.3岁),Cobb角25°~100°(43°±16°),顶椎位于T6~T10°根据Cobb角分为3组:A组,Cobb角〈40°,28例;B组,40°≤Cobb角〈60°,25例;C组,Cobb角≥60°,9例。采用CT三维重建的方法测量所有病例顶椎区包括顶椎及其上下各一椎体两侧肋骨的长度。结果A组中顶椎及其下一椎体凹侧肋骨显著长干凸侧(P〈0.01),而其上一椎体两侧肋骨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及C组顶椎区凹侧肋骨均显著长干凸侧(P〈0.01)。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的差值与Cobb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enkeI型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存在不对称,但此不对称是否为侧凸形成的一个原发致病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LenkeI型AIS患者62例,均为胸右主弯,年龄10~18岁(13.5±2.3岁),Cobb角25°~100°(43°±16°),顶椎位于T6~T10。根据Cobb角分为3组:A组,Cobb角<40°,28例;B组,40°≤Cobb角<60°,25例;C组,Cobb角≥60°,9例。采用CT三维重建的方法测量所有病例顶椎区包括顶椎及其上下各一椎体两侧肋骨的长度。结果A组中顶椎及其下一椎体凹侧肋骨显著长于凸侧(P<0.01),而其上一椎体两侧肋骨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及C组顶椎区凹侧肋骨均显著长于凸侧(P<0.01)。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的差值与Cobb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enkeI型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存在不对称,但此不对称是否为侧凸形成的一个原发致病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加强脊柱侧凸的病因学和治疗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脊柱侧凸是指冠状面上Cobb角大干10°的脊柱畸形,这是一种临床诊断而不是病因学诊断,可以由很多种不同的疾病引起。其中最常见的是发病原因不明的一种类型,即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AIS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为2%~3%,好发于女性,目前其病因学研究以及临床治疗方法的改进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8.
脊柱侧凸可分先天性脊柱侧凸、后天性脊柱侧凸和原因未明的脊柱侧凸。脊柱侧凸的病因虽各有不同,但所造成的病理变化是一致的。初期,脊柱本身仅有姿态性侧凸,而无结构性的变化,在患者平卧、悬吊时,畸形即可消失。如病变继续发展,则可成为结构性脊椎侧凸。此时椎体可有楔形变,并可有骨刺形成。在凹侧,椎体和椎间盘变窄,软组织和韧带均发生挛缩并增厚;而在凸侧,软组织和韧带则变薄。由于椎体的旋转,胸廓也随之变形,凸侧的肋骨向后凸出,肋骨角可连成一条尖锐的边缘,称之为“剃刀背”;而在脊柱的凹面,胸后壁凹陷,胸前壁凸出。到此时期侧凸在任何位置均不能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King分型系统和Lenke分型系统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实际手术中融合弯和下端融合椎(LIV)选择策略的影响,探讨Lenke1型病例的融合原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7年收治的52例单胸弯AIS患者,其中男11例,女41例。胸弯Cobb角平均53°,腰弯Cobb角平均35°,所有患者颈7重力垂线均偏离骶骨中线。综合考虑腰弯角度的大小、腰弯的柔韧度、旋转中立椎、稳定椎以及患者的外观、平衡等因素,对所选病例分别用King分型理论和Lenke分型理论确定融合范围并选定下端融合椎,与实际手术中的融合范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38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胸弯矫正至平均20°,矫正率为64%,最后随访Cobb角平均丢失2.7°;术后腰弯矫正至平均11°,矫正率为70%,最后随访Cobb角平均丢失2.4°。与实际LIV比较,相差3个或3个以上节段的病例,King分型系统有8例,Lenke分型系统有4例,Lenke分型系统的融合原则与实际手术更加相符,但主胸弯和腰弯的矫正率及角度丢失二者无明显差异;对于Lenke1A(KingⅢ、Ⅳ型)单胸弯患者,两种分型系统的原则无明显差异,实际手术中LIV的选择与Suk原则建议的LIV比较,相差均在1个节段以内;全椎弓根螺钉技术的主胸弯矫正率及最后随访时角度丢失优于CD技术。手术效果不满意2例,均为实际行选择性胸弯融合的病例,其中1例发生“曲轴现象”,胸弯角度丢失27°;1例发生腰弯失代偿,角度丢失15°。结论Lenke分型系统的融合原则与实际手术更相符,符合两种分型原则的病例的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融合弯和下端融合椎的选择应充分考虑腰弯角度、腰弯柔韧度、旋转中立椎、稳定椎以及患者的外观、平衡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特定运动疗法(physiotherapeutic scoliosis specific exercises,PSSE)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在知网、维普、万方、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link、IEEE数据库平台上检索关于PSSE干预AIS的随机对照研究。使用RevMan 5.4对PSSE改善AIS患者Cobb’s角、躯干旋转角(angle of trunk rotation,ATR)、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和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 (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问卷评分开展Meta分析。结果 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AIS患者42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PSSE改善AIS患者Cobb’s角(MD=3.29,95%CI:2.24~4.33,P <0.000 01),ATR (MD=1.65,95...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6):428-428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脊柱畸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推动脊柱畸形外科的深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研究学组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和《中国脊柱畸形杂志》协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和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承办的2014年中国脊柱侧凸年会,将于2014年8月29~31日在北京康源瑞廷酒店召开。 相似文献
14.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4,(7):506-506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脊柱畸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推动脊柱畸形外科的深入发展,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研究学组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和《中国脊柱畸形杂志》协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和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承办的2014年中国脊柱侧凸年会,将于2014年8月29~31日在北京康源瑞廷酒店召开。 相似文献
15.
肺泡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在 2 岁以前 [1],2~4 岁时,肺泡细胞数量达到成年人水平 ( 3 亿~6 亿个 ),这之后肺泡的数量、大小和复杂程度可能还会继续缓慢增加,直至青春期甚至成年期 [2-3].越早发生在胸段的脊柱畸形,对胸廓的形态、活动度、容积影响就越大,同时产生的异常机械应力对肺细胞生长发育、组织分化的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型神经纤维瘤病(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伴脊柱侧凸患者胸椎椎弓根分型的特点。方法2005年7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NF1伴脊柱侧凸者采用螺旋CT行胸椎连续扫描。在Lenke分型基础上对其进一步细化,将椎弓根形态分型为:A型(正常型);B型(狭窄型);C型(峡部硬化型);D型(完全硬化型);E型(椎弓根缺如型)。A、B、C、D、E型胸椎椎弓根分别为911个、561个、334个、422个和172个,共2400个。按照上述分型标准,在图像编档和通信系统( PACS )上逐层阅片,选择胸椎椎弓根显示最清楚的层面对椎弓根横径进行测量并分型,分别统计不同组别的 NF1伴脊柱侧凸( scoliosis secondary to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S )患者胸椎椎弓根类型发生率,并对其畸形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 NF1-S 中,畸形率( B~E )为62%;其中非萎缩性脊柱侧凸1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41.1%;萎缩性脊柱侧凸85例,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5.7%,萎缩性脊柱侧凸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χ2=78.8,P<0.001)。凹侧、中立椎和凸侧椎体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下降(80.8%>66.8%>47.9%,P<0.001)。(40&#176;~59&#176;)组、(60&#176;~79&#176;)组与≥80&#176;组间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依次上升(50.7%<59.6%<69.2%,P<0.001)。≥18岁组的胸椎椎弓根畸形率(55.3%)明显低于<18岁组(63.5%, P=0.001);此外,不同性别间胸椎椎弓根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63.4%,女60.4%,P=0.13)。结论在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为62%。其中萎缩性脊柱侧凸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高于非萎缩性脊柱侧凸;凸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凹侧;随着Cobb’s角的增大,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增加;在成人NF1-S患者中胸椎椎弓根畸形率明显低于未成年患者;不同性别NF1-S患者胸椎椎弓根的畸形率相似。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髂骨松质骨中Ⅰ型胶原、骨钙素和骨保护素等mR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女性患者骨组织中Ⅰ型胶原、骨钙素和骨保护素mRNA含量的变化与骨量减低之间的关系。方法43例AIS女性患者,年龄12~18岁。Cobb角范围40°~105°,平均50.3°±12.8°。将所有AIS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骨量正常患者,B组为骨量减低患者。运用RT—PCR方法检测术中取髂骨松质骨块中Ⅰ型胶原、骨钙素和骨保护素mRNA的表达。结果本组病例中骨量正常者(A组)29例,而骨量减低者(B组)14例(32.6%)。两组患者的生长发育相关资料等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间骨钙素和骨保护素mRNA的相对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A组患者Ⅰ型胶原mRNA的相对含量高于B组患者,但无统计学意义(F=1.761,P=0.196)。相关分析显示全部患者的Ⅰ型胶原相对含量与BMD值之间呈较弱的正相关性,骨钙素和骨保护素与BMD值无显著相关性。结论本组病例AIS女性患者的松质骨中Ⅰ型胶原、骨钙素和骨保护素等的mRNA表达量与骨量减低缺乏显著关联。不过,AIS女性患者的骨量减低与松质骨中Ⅰ型胶原含量之间的关系难以排除。 相似文献
18.
Jeremy L.Fogelson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15,(3):167-171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成人退变性侧凸已成为一种常见病,特别是在中国。人均寿命的增加以及更高生活质量的要求使此类患者的治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非手术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微创操作,如硬膜外阻滞、关节突阻滞以及神经切除术。与手术治疗相比,这类治疗方法创伤较小,因此即使临床效果不确切,仍常常作为退变性侧凸患者的初步治疗方案。然而,对于手术患者,我们需要首先确认其耐受性良好,否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将会大大增加。同时,详细地病史采集、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需要结合起来,将侧凸进行合理分型。此外,术前须将患者一般状况调整至最佳,比如停止使用激素、减肥以及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的治疗。最终手术方式也与患者与术者的情况密切相关,应个体化选择并对其进行合理分级。临床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亟待解决,如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伴有症状的PJK甚至需要进行翻修,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方法已被报道,有研究认为术后的胸腰骶椎矫形器(thoracolo-lumbar-sacral orthosis,TLSO)以及颈胸椎矫形器(cervico-thoracic orthoses,CTO)效果良好,但即便如此,后续工作仍需要致力于降低PJK的发生率;骶骨固定时常常需要附加髂骨固定来保护骶骨钉。近期研究认为最新螺钉技术能在保证较高融合率的基础上同时减轻因髂骨钉的植入而导致的疼痛;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发生于脊柱矫正较为广泛的患者中;虽然如rh BMP-2的使用以及在三柱截骨治疗的患者中应用额外固定能提高融合率,但术后不融合仍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总体来说,成人退变性侧凸的手术疗效尚可,但仍然有诸多问题存在,需要后期进一步研究来提高疗效,使术后生活质量更高,治疗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柱侧凸行后路选择性矫形融合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的状况,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接受后路选择性融合手术的42例胸腰段脊柱侧凸患者,观察其矢状面上近端交界区后凸角度的变化情况;观察时间点至少包括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1.5年及末次随访。结果所有42例患者平均随访2.5年,其中13例(31%)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畸形,但是没有患者接受翻修手术。发生后凸畸形的13例患者术前平均腰椎前凸角度为48.7°,术中前凸平均减少14.3°。42例患者中7例术前近端交界区的后凸角度大干10°,术后均发生了近端交界区后凸畸形。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侧凸患者的手术入路选择上,后路节段性融合术适用于术前局部交界区后凸角度小于10°的患者,同时术中应尽量避免对腰椎生理前凸的破坏。 相似文献
20.
前言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伴高肩胛症(Congenital elelvation of the scapula,Sprengel'sdeformity)是一种少见而复杂的先天性发育畸形.Tsirikos等[1]分析了537例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肋骨、胸廓及肩胛畸形,在497例CS患者中43例(8.6%)合并高肩胛畸形.Cavendish等[2]报道的100例先天性高肩胛症患者中,有39例(39%)伴CS;与单纯的先天性高肩胛症或CS相比,CS伴高肩胛症的临床评估及手术策略更加复杂,现对这种复杂畸形的临床评估与手术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