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平谷区水痘疫情流行情况,为制定水痘疫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平谷区水痘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平谷区共发生多发疫情8起,其中有1起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试行标准;散发132起,合计病例305例,全区平均罹患率为76.25/10万。其中平谷区学校、幼儿园病例占84.92%;主要以4~7岁和8~15岁儿童发病为主,男女发病比例为1.54∶1;对于病例的处理,全区采取隔离和应急接种水痘疫苗,2006年全区共接种17所学校和5所幼儿园,共1519人次。结论2006年平谷区水痘疫情主要发生在夏、冬两季,水痘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学校、幼儿园集体单位引起流行,做好对患病学生的隔离和宣传工作是预防控制学校水痘流行和扩散的重要措施,应急接种对今后疫情发生起重要作用,而对当次疫情作用不明显,但当次疫情隔离措施落实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平谷区水痘疫情流行情况,为制定水痘疫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年平谷区水痘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平谷区共发生多发疫情8起,其中有1起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试行标准;散发132起,合计病例305例,全区平均罹患率为76.25/10万。其中平谷区学校、幼儿园病例占84.92%;主要以4~7岁和8~15岁儿童发病为主,男女发病比例为1.54∶1;对于病例的处理,全区采取隔离和应急接种水痘疫苗,2006年全区共接种17所学校和5所幼儿园,共1519人次。结论2006年平谷区水痘疫情主要发生在夏、冬两季,水痘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学校、幼儿园集体单位引起流行,做好对患病学生的隔离和宣传工作是预防控制学校水痘流行和扩散的重要措施,应急接种对今后疫情发生起重要作用,而对当次疫情作用不明显,但当次疫情隔离措施落实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李红俊  杨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6,(25):3579-3581
目的:了解安顺市近9年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探讨暴发的原因,为控制水痘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xcel2003对安顺市2006年—2014年水痘暴发疫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予以分析。结果2006年—2014年安顺市共报告水痘暴发疫情113起,占全市传染病暴发疫情总数的39.24%;水痘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4月~6月和11月~12月,分别占水痘暴发疫情总数的61.95%和23.01%;全部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病人群均为学生和幼托儿童。结论学校和托幼机构是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场所,故应加强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等易感人群集聚地的疫情监测与报告,加强教育和卫生的紧密合作,在流行性季节前在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推广水痘疫苗接种,提高人群保护率,做好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控制水痘暴发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水痘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2年水痘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7年间共报告水痘病例837例,年均发病率为68.35/10万;5~6月为发病高峰,15岁以下儿童占90.21%,发病年龄最大者41岁;报告突发疫情17起,均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以春季为主;水痘疫苗接种率约为30%。结论学校及托幼机构是预防控制水痘的重点单位;建议将水痘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将水痘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5.
2004~2005年禅城区小学水痘爆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佛山市禅城区小学水痘疫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小学水痘疫情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4~2005年禅城区小学水痘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4~2005年禅城区小学共报告水痘疫情9起,报告病例408例,平均罹患率为16.13%,其中发生在2004年的有4 起,发生在2005年的有5起.疫情累及多个班级的有4起,以旧城区学校为主. 结论 2004~2005年禅城区小学水痘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水痘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学校引成流行,做好对患病学生的隔离工作是预防控制学校水痘流行和扩散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谢平 《广西医学》2009,31(4):574-575
目的分析北海市2006-2007年学生水痘暴发流行特征及暴发因素,探索科学的防控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北海市2006-2007年报告的水痘暴发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6-2007年北海市共报告了18起水痘暴发疫情,共发病571例,无死亡病例。分布于市辖三区,全部发生在小学及幼儿园,平均患病率为3.07%,最高为25.56%,最低为0.58%。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以12、1、3、4、5月份为多发,共占总起数的94.44%。年龄分布为5-16岁的学生;男女之比约为1.4∶1。结论小学及托幼机构是该市水痘暴发疫情的主要场所,冬春季是其好发季节,发病人群为5-16岁的学生。儿童对水痘的免疫屏障水平低是暴发的主要原因,首例病例隔离不及时和后继病例隔离不严格是暴发的重要原因。预防保健机构应加强水痘疫苗的免疫接种;学校要重视晨检和宣传教育工作,及时而严格地隔离患病学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解水痘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本文以广州市某区2008-2010年水痘报告病例数据进行分析,为区域内水痘疫情的控制及疫苗的使用提供理论支持.结果 2008-2010年三年累计发病人数分别为2716、2684、2105例,发病率分别为172.32/10万、165.7/10万和135.05/10万,年均发病率为157.69/10万.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1-5月及12月,其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63.8%.在发病人群中,5-20岁占人群的55%,且以学生、托幼机构、散居儿童为主,其中学生发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57%,托幼机构儿童占发病总例数的14.06%,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17.85%.结论 水痘主要发生于冬春交替季节,以1-20岁年龄组发病率高,且以学生、托幼机构为主要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8.
2010年~2011年上海市水痘监测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上海市水痘流行特征和趋势,为控制上海市水痘疫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海市水痘疫情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2010年和2011年分别报告水痘病例17 784例和19 711例,发病率分别为92.58/10万和85.66/10万,病死率分别为0.005/10万和0.004/10万;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主;男女性别比分别为1.24∶1和1.26∶1;水痘发病率高发年龄分别为5~7岁和5~9岁,学生占报告病例的51.40%。共报告水痘爆发疫情29起,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结论:儿童为水痘高发人群,应加强托幼机构及学校水痘疫情的监测,及时采取隔离病例、接种水痘疫苗等控制措施,以减少爆发疫情的发生,进一步降低水痘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嘉峪关市水痘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网络直报的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6年共报告水痘病例1 282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8.49/10万;全年均有发病,4~6月、10~12月呈发病高峰;职业分布以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0.23%;发病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0.33%,4~6岁组、10~15岁组为高发年龄组;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34∶1。结论嘉峪关市水痘流行具有显著人群、季节分布特点,儿童为水痘的高发人群。建议加强儿童水痘疫苗接种,加强采取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性防控措施是水痘疫情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于都县水痘流行特征、规律,控制辖区内水痘疫情传播,为制定水痘防控策略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的于都县2017—2022年报告的水痘病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于都县2017—2022年共报告水痘病例1 785例,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33.79/10万(标化发病率24.51/10万),无死亡病例;季节性明显,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期;5~10岁年龄组(不包含10岁)发病最多,共计619例,占总发病数的34.68%,35岁以上发病较少,仅占1.18%;男女性别比为1.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为主要发病群体,占发病总数63.47%。结论:于都县水痘发病水平比较高,冬春季期间需要加强对5~10岁儿童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快速处置,控制水痘疫情传播。  相似文献   

11.
2005~2010年水痘患儿1405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5~2010水痘的流行现状及临床特点,以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1405例水痘患儿,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以年为单位统计分析水痘的发病季节、发病年龄和临床表现,总结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5~2010年水痘的年病例数分别为360、317、262、178、176、112例,共计1405例。冬季发病占30.25%,春季发病占50.04%。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病例数占78%以上。75例接种过水痘减毒活疫苗的患儿病情轻微。结论:水痘有逐年减少的倾向,冬春季为高峰期,学龄期和学龄前期儿童多见。易感人群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是预防控制水痘传染和流行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腮腺炎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的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广州市2006-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394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7.38/10万,其中200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病率最低,分别为85.41/10万和45.04/10万。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5-7月,人群主要分布为学生(45%)、幼托儿童(23%)和散居儿童(18%),以5~9岁年龄组的发病数最高(9888例)。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腮腺炎暴发疫情共20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广州市腮腺炎发病率较高,托幼儿童和学生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3.
1997~2006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广州市1997~2006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及其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6年广州市共发生流行性腮腺炎29.4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48/10万,2004~2005年发病具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05年发病数最高,发病率为105.53/10万。该病的发病特点为:全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六、七月份,分别占全部发病总数的13.41%和13.51%。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50.74%)、幼托(23.26%)和散居儿童(13.09%),以10~14岁年龄组的发病数最高。男女性别比例为1.7:1,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x2=1615.74、p=0.000)。结论近年广州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逐渐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应在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工作,开展腮腺炎防控工作,采用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方案,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从根本上减少腮腺炎发病,促进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6-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201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广州市越秀区水痘发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水痘共报告13 157例,年发病率在105.45/10万~184.16/10万之间,发病高峰为冬春季节,流动人口多的矿泉街和登峰街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水痘的发病人群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结论应采取加强疫情管理、水痘疫苗的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以降低水痘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1998—2007年霍乱流行和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广州市1998-2007年霍乱流行特征和防治情况,为制定霍乱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广州市1998-2007年共发生霍乱病例821例,平均年发病率1.10/10万;流行一般自4月开始,4~10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主要分布在芳村、荔湾、海珠、白云区等中心城区,占68.33%;发病年龄最小的为5月龄,最大的为86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0.94,以青壮年为多见,20~49岁为621例,占总病例数的75.64%;职业分布为工人占17.66%,其次为民工占11.21%;流行形式以爆发为主,爆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86.60%;传染途径以食源性和水源性为主;优势菌型为小川1b型,稻叶型及O139群也有检出。监测分离到的霍乱菌株主要来自水产品、水体和腹泻病人。结论广州市属霍乱常发地区,在防治策略上应采取"三管一灭一宣传"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腹泻病人和外环境的监测,防止霍乱的爆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芒市水痘流行现状及特征,为预防控制水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芒市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芒市2010-2013年报告水痘病例991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63.51/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以春末夏初和冬季多发,占67.61%。发病人群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占86.78%。农村发病高于城市。结论学生和儿童是发生水痘的高危人群,应加强水痘疫情监测和免疫接种工作,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彭玉琴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835-1836
目的:总结分析2007~2010年北京市怀柔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病例个案流调资料,对麻疹发病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麻疹发病以春季为主,发病人群以0岁组和15岁组以上人群为主;散居儿童发病最多,占33.75%;病例主要分布在城镇、城乡结合部,占发病总数的70%;有免疫史病例占总病例的20%。结论:本区麻疹防治工作时间应以春季为主,人群应以0岁组和15岁以上为主,提高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及适时地加强免疫是预防麻疹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梅州市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爆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立新  杨翼龙 《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80-381,389
目的分析梅州市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流行特征,为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6年梅州市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梅州市共报告4起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共发病382例,无死亡病例。疫情全部发生在学校,发病时间均在冬春季,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每起疫情均从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诺瓦克样病毒抗原。结论学校是诺瓦克样病毒爆发疫情的高发场所,预防诺瓦克样病毒疫情的关键是搞好学校的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9.
林立新  杨翼龙 《热带医学杂志》2007,7(5):497-498,501
目的分析梅州市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流行特征,为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6年梅州市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6年梅州市共报告4起群体性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共发病382例,无死亡病例。疫情全部发生在学校。发病时间均在冬春季。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为主。每起疫情均从部分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诺瓦克样病毒抗原。结论学校是诺瓦克样病毒暴发疫情的高发场所,预防控制诺瓦克样病毒疫情的关键是搞好学校的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20.
广州市2002-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通过分析近年来广州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麻疹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2-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州市2002-2005年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数5014例,报告年发病率分别为2.16/10万、3.58/10万、29.10/10万、22.33/10万;期间发生16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数前5位的区按先后排序为白云区、番禺区、海珠区、花都区、天河区,以上5区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数的81.41%;3~7月为高发季节,占全年总病例数的74.09%;14岁以下为高发年龄,占总病例数的69.37%;病例以流动人口为主,占总病例数77.26%;有明确免疫史病例仅占总病例数12.98%。结论广州麻疹发病有回升趋势,疫情形势严峻,应采取加强学校验证入学、麻疹疫苗查漏补种、强化疫点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