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维持血液透析患者38例.将患者治疗前10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状况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透析方法;将患者治疗后14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作为试验组,采用低温钠曲线序贯透析,对比2组低血压发生状况.结果 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仅为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低温钠曲线序贯透析配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相关性低血压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透析低血压是血液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观察透析过程中使用高低钠序贯并低温透析对血透低血压的作用.方法 1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随机分为序贯透析组和普通钠常温透析组,两组均每次透析4小时,每周2次,各治疗6个月,观察低血压反应的发生率 每一个月查一次透析前后的血生化,观察透析疗效.结果 序贯透析组低血压的发生率较普通钠透析组明显降低 对患者的血肌酐,血钾、尿素氮清除较好,但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透析低血压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使用序贯透析,能较好地预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患者的钠负荷,不影响透析费用,不影响透析效果,操作简便易行,是防止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简黎  周再生  梁少媚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23-3125
目的:观察使用序贯钠“镜影“超滤法结合低温透析对防止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回顾性17例标准血液透析过程中经常出现低血压的病人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时间从2002年10月~2003年8月,两组共透析2 205次,比较使用序贯钠“镜影“超滤法结合低温透析与使用标准透析法出现相关性低血压的机率.结果: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当中,使用序贯钠“镜影“超滤法结合低温透析能够比较有效的防止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应用钠曲线行高-低钠序贯血液透析预防低血压发生及对Urea、Cr、Na+清除效果。方法对12例标准血液透析时经常发生低血压患者,在标准血液透析1个月后改为钠曲线透析1个月,观察两种透析方法低血压发生情况及透析前、后血清Urea、Cr、Na+。结果钠曲线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较标准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低(P<0.05)。血清Urea、Cr、Na+,组间透析前、后分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钠曲线血液透析可有效预防低血压发生,有效清除Urea、Cr,并未引起高钠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温曲线钠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56例存在反复性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低温曲线钠血透模式治疗,透析结束后对比两组低血压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220次血液透析,对照组发生64例低血压,发生率为29.1%,观察组发生26例低血压,发生率为11.8%,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透析过程中观察组最低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低温曲线钠透析模式可有效降低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可作为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超滤程序配合高-低钠序贯透析对预防透析低血压的效果。方法将7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前12周使用高-低钠序贯透析配合超率程序(设为试验组),后12周使用常规透析法(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种透析方法对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低血压发生率为5.83%,明显低于对照组41.76%,两组比较χ2=42.5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率程序配合高-低钠序贯透析是防止血液透析中相关性低血压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个体化治疗和护理对防治老年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50例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先后接受常规和个体化两种透析方案,每种方案为期12周。结果应用常规标准透析法1886例次,发生低血压401例次(21.3%);应用个体化透析1952例次,发生低血压171例次(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们在透析治疗过程中个体化采用高低钠序贯透析与低温透析,降低了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防治反复发生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5例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透析过程中给予患者生脉注射液40~60ml加5%葡萄糖液250ml静脉缓慢滴注。结果生脉注射液能降低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有效防治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钠及超滤曲线模式对透析低血压的作用,以及对透析中血钠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10例较常发生透析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每例进行标准血液透析模式和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治疗5次,分别观察两种模式下患者的血压、心率、超滤量及症状发生率变化,并观察患者的血钠浓度变化.结果 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较标准血液透析模式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超滤量前者较后者明显增加(P<0.01),两组透析后血钠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钠及超滤曲线透析模式明显降低了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提高了透析患者的耐受性,并未增加患者的钠负荷,是一种安全、行之有效的透析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调钠联合低温透析在血液透析中预防低血压的作用及护理对策。方法将到本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74例低血压高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用常规常温透析,观察组40例采用可调钠联合低温透析,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压及血清钠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透析后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透析前后血清钠浓度变化与对照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调钠联合低温透析能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减少低血压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前瞻性自身配对研究,观察低温可调钠透析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的64例易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接受常规血透(A组)6月后,改为左卡尼汀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B组)6月。观察两组治疗期间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平均动脉压水平、血清钠浓度、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内瘘闭塞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30例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升高,低血压及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内瘘闭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下降(P〈0.05),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P〈0.05)。但患者透析前后血清钠水平及尿素氮清除率比较无差异性。结论应用左卡尼汀联合低温可调钠透析可有效改善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减少内瘘闭塞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能改善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血液透析中钠水平的影响。方法分析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50例进行自身对照,第1、2个月进行普通的血液透析治疗为对照组,第3、4个月进行低温可调钠透析治疗作为观察组。结果两组透析前血压、血钠浓度、体温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过程中血压、体温和透析后血钠浓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温可调钠透析在患者中应用,联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防止低血压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对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相关低血压的预防。方法:选择我院透析室规律血液透析的老年血透患者8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普通透析组和可调钠透析组、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低温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等4组,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血压情况、透析前后血钠水平、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及口渴感。结果:可调钠透析组、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组及低温可调钠联合超滤曲线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较普通透析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可调钠透析、低温可调钠及其联合超滤曲线等模式能改善老年患者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并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辉 《中国医药》2009,4(1):42-43
目的探讨钠曲线透析和序贯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难治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伴难治性高血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计算器产生随机数字分为钠曲线透析组16例和序贯透析组15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血容量下降率和红细胞压积以及血管紧张素Ⅱ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钠曲线透析和序贯透析在平均动脉压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平均动脉压水平,钠曲线透析较序贯透析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容量下降率、红细胞压积,钠曲线透析较序贯透析组有所降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钠曲线透析组血管紧张素Ⅱ下降较序贯透析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控制上钠曲线透析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史玉生  钱隽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4):3380-338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管通治疗透析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例透析中反复发生透析性低血压的维持性血透患者250例次,随机分为管通组和联合治疗组。管通组于透析前30分钟口服管通5mg,1小时后加服5mg;联合治疗组在使用管通的同时用参麦注射液60ml缓慢静滴至透析结束,透析间期给予相同剂量参麦静滴,每天1次,2周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结果:联合治疗组发生透析性低血压次数少于管通组(P<0.01),透析中平均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联合治疗组透析性低血压明显少于管通组。  相似文献   

16.
廖锦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939-2939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如何防治低血压的发生。方法:采用一系列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高/低钠序贯透析法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果: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约为10%~15%),透析效果与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采取有效地预防及护理措施是降低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保证透析效果的关键,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龙维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1796-1797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在血液透析中患者发生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患者15例(197次透析),透析中给予患者生脉注射液20~60ml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缓慢滴注,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及临床症状。结果:显效123例次,有效34例次,进步19例次,无效21例次,总有效率89.3%。结论:生脉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以下称透析)过程中如何预防低血压的发生。方法采取一系列预防、治疗及护理措施、高/低钠序贯透析法以及调节透析液温度等方法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结果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透析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降低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保证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采用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模式的预防效果。方法:本研究计划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我院接受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常温常规透析组、低温常规透析组、低温加可调钠透析组各30例,比对三组透析前后各临床指标。结果:低温加可调钠透析组、低温常规透析组比常温常规透析组透析后尿素氮(BUN)、肌酐(SCr)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加可调钠透析组、低温常规透析组比常温常规透析组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温常规透析组、低温加可调钠透析组比常温常规透析组头晕、呕吐、低血压及肌肉痉挛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取低温可调钠超滤曲线模式,能够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减少患者透析后血压变化情况,有效预防透析低血压,实践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应用斜线式超滤模式防止血液透析中低血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春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6):443-445
目的:探讨斜线式超滤模式防止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4例依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17例,分别采用斜线式超滤模式与常规直线式超滤模式进行血液透析各306例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超滤量、血压、心率及低血压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透析过程中超滤量、血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发生低血压43例次(14.05%),观察组发生低血压6例次(1.9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超滤量较大的患者采用斜线式超滤模式并选择相应的钠曲线能有效减少透析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