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患者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 II—CV)、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对70个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采用多元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实际亲密度得分与MRSS总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得分、社交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O.562,-O.545,-O.485,-O.520;P&;lt;O.01);理想亲密度得分与社交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O.373;P&;lt;0.05);不满意亲密度得分与MRSS总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O.397,O.528.O.404;P&;lt;O.05-P&;lt;O.01);实际适应性得分与MRSS总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能力缺乏量表得分、社交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O.455,-O.457,-O.437,-O.381;P(O.05-O.01);不满意适应性得分与依赖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O.403;P&;lt;O.01)。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患者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患者社会功能受损越严重,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就越差。  相似文献   

2.
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吴士玲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7):3710-3711
目的:研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和患者家属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对患者家属进行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教育,家庭护理方法培训,和主管护士保持适时的沟通,研究时间为半年;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教育。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nsight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和自编治疗依从性问卷对患者进行评定;用精神症状自评表(SLC-90)对患者家属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患者出院半年来在家治疗时自知力与治疗依从性的变化及家属心理的影响。结果:入组前两组患者、家属量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施健康教育半年后量化分析结果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研究组的BPRS(t=9.31,P&;lt;0.01),ITAO(t=6.74,P&;lt;O.01),治疗依从性(t=3.11,P&;lt;0.01)。患者家属SIC-90(t=1.97~2.99,P&;lt;O.O1—O.0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治疗和院外康复,有利于改善家属的焦虑情绪和对患者的态度,有利于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家庭回归康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朝晖  胡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98-2598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定期家庭回归康复效果。方法 将70例恢复期(BPRS&;lt;35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对照组30例,研究患者进行定期家庭回归观察,在观察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阳性症量表(SAPS)量表评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前后BPRS总分分值均明显下降,观察前后研究组中BPRS中的缺乏活力因子分(t=2.06,P&;lt;0.05)和SANS总分(t=4.4l,P&;lt;0.01)有显著性差异,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SANS量表总分(t=3.37,P&;lt;0.01)及BPRS量表中缺乏活力因子减分值(t=2.46,P&;lt;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定期家庭回归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全面康复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4.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与社会支持的对照比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目的 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和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进行评定,用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非精神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 (1)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客观支持(8.1&;#177;2.1)、主观支持(19.8&;#177;3.5)、对支持的利用度(7.3&;#177;1.7)、社会支持总分(35.3&;#177;5.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28—5.02.P&;lt;0.01-0.05),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组患者(t=3.78—6.02.P&;lt;0.01)。(2)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项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均明显低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χ^2=4.20-18.43.P&;lt;0.05—0.001)。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社会支持均优于非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支持差于非精神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趋势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制定社会心理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100例广州市脑科医院康复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并与常模比较。结果:①SCL-90的9个因子得分研究组的躯体化(1.41&;#177;0.46)、强迫症状(1.73&;#177;0.48),人际关系(2.13&;#177;0.61)、抑郁(1.94&;#177;0.58)、焦虑(1.73&;#177;0.45)、敌对(2.03&;#177;0.59)、恐怖(1.51&;#177;0.41)、偏执(1.78&;#177;0.42)、精神病性(1.39&;#177;0.42)均较常模高,差异有显著性(u=2.04—9.17,P&;lt;0.05~0.01)。②研究组的SCL-90的9个因子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0.24—0.33.P&;lt;0.05~0.011,除精神病性因子外,其他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0.24~-0.33,P&;lt;0.05~0.01)。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19~-0.33,P&;lt;0.05~0.01)。结论:康复期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应对知识和应对技能训练以及社交技巧训练,增加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6.
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陈琳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8):2596-2596
目的 了解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状况与护理管理模式的关系。方法 使用修订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对住院的13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功能缺陷的评定,并对开放管理组与非开放管理组进行了比较。结果 住院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在对职业和工作(t=4.6l,P&;lt;0.05)、社会性退缩(t=7.92,P&;lt;0.05)、家庭外的社会活动(t=6.75,P&;lt;0.05)、个人生活自理(t=8.64,P&;lt;0.05)、对外界兴趣和关心(t=8.07,P&;lt;0.05)、责任心和计划性(t=7.96,P&;lt;0.05)等6项因子分,开放管理患者与非开放管理患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会功能方面存在着高缺陷率,开放管理与药物紧密结合,有利于住院患者社会功能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其防御机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所有患者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及健康教育8周末进行效果评估。结果:同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SDSS评分由6.48&;#177;2.79降为4.18&;#177;2.26(t=4.96,P&;lt;O.01),IPROS评分由49.46&;#177;10.19降为41.92&;#177;12.58(t=3.61,P&;lt;O.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由4.79&;#177;O.93降为4.12&;#177;1.07(t=3.66,P&;lt;O.01),成熟防御机制平分由4.85&;#177;1.17升为5.37&;#177;O.96(t=2.66,P&;lt;O.05);而对照组上述改变均不明显(P&;gt;O.05)。与对照组比较,健康教育前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及防御机制的应用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gt;0.05);但健康教育8周末,研究组患者的SDSS及IPROS评分分别为4.18&;#177;2.26,41.91&;#177;12.5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6&;#177;2.63,48.56&;#177;11.47(前者t=3.75,3.02;P均&;lt;0.01),不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为4.12&;#177;1.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177;1.19(t=2.37,P&;lt;0.05),而成熟防御机制评分为5.37&;#177;0.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1&;#177;1.24(t=2.25,P&;lt;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残疾程度。改善患者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与社会心理因素的关系,为社区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对社区康复的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资料完整的795例患者按治疗依从与否进行自然分组,研究组(n=177)为治疗依从性差者,对照组(n=618)为较好的治疗依从者;调查观察2年。比较两组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及与病情的相关,分析研究组治疗依从性差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间存在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差异:研究组的家庭气氛较差、家人对患者关心程度低、与邻居及同事的关系不好、较常得不到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经济较差(P&;lt;0.05~0.01);两组现有病情和社会功能与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家庭经济、在经济及情感上的支持、家庭气氛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r=0.084~0.273.P&;lt;0.05~0.01),社会影响与各社会心理因素呈负相关(r=0.09l~0.285.P&;lt;0.05~0.01),且均以研究组的相关性更明显;家人对患者的态度差、家庭气氛不良,得不到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病程长是治疗依从性差的主要易感因素。结论:社区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具有女性构成比高、教育程度低和病程长的特点。必须重视精神分裂症的社区防治和康复,积极改善社会心理因素,对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利培酮与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106例(脱落23例,83例完成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并比较利培酮(n=43)与氯氮平(n=40)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社会功能的影响。结果:利培酮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内活动过少(3%,7/43)、家庭职能(3%,7/43)、个人生活自理缺陷发生率(5%,3/43)和SDSS分均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的患者(χ^2=4.847,4.847,4.295;t=0.718-2.684;P均&;lt;0.05);利培酮治疗的患者对外界的兴趣和关心SDSS分显著低于氯氮平治疗的患者(0.12&;#177;0.39和0.33&;#177;0.66,t=1.771,P&;lt;0.05)。结论: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优于氯氮平。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自尊、社会功能及应激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自尊、社会功能及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至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脱落5例。对照组行常规抗精神病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疗程均为8周,随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自尊量表(SES)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健康教育前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定。并于随访结束时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S)评定。结果 随访结束时,①研究组患者的SES评分为(28&;#17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177;4)分(t=9.49,P&;lt;0.01),而SDSS评分为(6&;#177;3)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77;4)分(t=2.69,P&;lt;0.01);②研究组患者的SCSS中积极应对因子评分为(1.8&;#177;0.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177;0.7)分(t=2.35,P&;lt;0.05),而消极应对因子评分为(1.6&;#177;0.6)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177;0.6)分(t=2.38,P&;lt;0.05)。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社会功能及心理应激能力。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对配偶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对配偶的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100例配偶的SDS和SAS得分分别为45&;#177;6和39&;#177;7,分别明显高于国家常模(t=5.0,2.58,P&;lt;0.01);男患者配偶的SDS得分显著高于女患者配偶的得分(t=3.49,P&;lt;0.01),SAS得分两者无差异(t=1.48,P&;gt;0.05);农村患者配偶的SDS得分明显高于城市患者配偶的得分(t=3.59,P&;lt;0.05),而SAS得分两者患者配偶的得分无差异(t=1.52,P&;gt;0.05);在SCSQ得分中。男女患者配偶间及农村城市患者配偶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无明显差异(t=0.78与1.8,P&;gt;0.05);在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中,男患者配偶得分明显高于女患者配偶得分(t=3.43.P&;lt;0.01)农村患者配偶得分明显高于城市患者配偶的得分(t=2.43,P&;lt;0.05);相关分析可见患者消极应对方式分与抑郁和焦虑得分均呈正相关(t=0.507,P&;lt;0.0l和r=0.215,P&;lt;0.05),积极应对方式分与一般状况及焦虑抑郁等无相关性。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病可导致配偶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状态(尤以男患者配偶和农村患者配偶为重);配偶的情绪影响(尤其是抑郁)会加重其消极应对方式,建议给予其适当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2.
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由Liberman等编制的重返社区技能训练,对6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研究,并设60例未实施者作对照。分别于人组前、8周末、26周末,应用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残疾量表(DAS)对两组进行评定,并作两组间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的对照比较。结果:人组前两组SAPS、SANS、DAS差异不显著(P&;gt;O.05);8周末两组间SAPS、SANS(训练组:8.1&;#177;3.7,11.8&;#177;5.O;对照组:9.5&;#177;5.1,14.4&;#177;5.7)差异显著(t=1.76,2.64;P&;lt;O.05),26周末两组间SAPS、SANS,DAS(训练组:8.3&;#177;3.O,9.7&;#177;4.1,9.4&;#177;7.6;对照组:lO.2&;#177;4.5,18.1&;#177;5.4,16.2&;#177;12.6)均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7l,9.60,1.70;P&;lt;O.01);干预期间,训练组对服药完全依从者48例(80%),部分依从者12例(20%),不依从者O例;对照组分别为20例(33.3%)、28例(36.7%)、12例(20%);训练组有6例(10%)复发,对照组为18例(30%);两组的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比较亦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6.36,P&;lt;O.01)。结论:重返社区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精神病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并且对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的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会生活技能训练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物质奖励等强化措施,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生活功能的强化训练,疗程2个月;采用阳性症状量表、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康复状态量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进行训练前后的自身对照比较。结果:训练后患者在情感反应(t=5.30,P<0.01)、言语表达(t=4.32,P<0.01)和社交兴趣(t=4.36,P<0.01)等阴性症状方面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其社会能力(t=2.62,P<0.05)、社会兴趣(t=4.12,P<0.05)及退缩行为(t=4.30,P<0.05)有较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t=6.21,P<0.01)得到明显改善,与训练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总体康复效果明显(t=3.20,P<0.01)。 结论:多方位的社会、生活功能训练配合正性强化措施,对提高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及精神病残留症状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青年农民的心理健康程度如何会对社会的各个方面的稳定有重要的影响,探讨防御机制对青年农民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影响,促进农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方法:2002-10/2003-12分层抽取江西省赣州、吉安、抚州等地县城以下青年农民320人,采用防御方式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进行单独测试。结果:①青年农民的防御机制与生活事件有显著的相关(P&;lt;0.01或P&;lt;0.05)。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掩饰度与负性事件有显著的相关(r=-0.394,0.271,-0.295,P&;lt;0.01),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与正性事件有显著的相关(r:-0.181,-0.099.P&;lt;0.05)。②通过回归分析显示防御机制对青年农民的生活事件有显著的影响(F=14.770,P=0.000)。③防御机制与青年农民的社会支持有显著的相关(P&;lt;0.01或P&;lt;0.05)。不成熟防御机制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有显著的相关(P&;lt;0.01)。成熟防御机制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有显著的相关(P&;lt;0.01),中间型防御机制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有显著的相关(P&;lt;0.05),掩饰度与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有显著的相关(P&;lt;0.01)。④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防御机制对青年农民的生活事件有显著的影响(F=10.427,P=0.000)。结论:通过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显示防御机制对青年农民生活事件有显著的影响,防御机制的采用会与社会支持的获得与给予有很大的相关,不同的应对方式会与不同的社会支持来源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其家庭心理沟通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把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从患者精神症状基本缓解开始实施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对入组患者使用BPRS、FES—CV和SDSS进行比较。结果:经9个月的家庭心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和家属FES—CV的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控制性明显增加,矛盾性明显降低(t=2.00-3.68,P&;lt;0.05-0.01)。BPRS总分及自知力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t=6.52~11.70,P&;lt;0.01)。1年后随防,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复发率和病残率均有显著差异(x^2=4.68~5.17,P均&;lt;0.05)。结论: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防止精神分裂症的复发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防御方式3个方面来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生的个体易感素质和心理社会因素。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调查表和防御方式问卷对45例首次发作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42名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的生活事件负性刺激量(23.58&;#177;16.37)和总刺激量(37.31&;#177;32.87)较高,社会支持总分(32.78&;#177;8.33)、客观支持分(9.94&;#177;3.16)、主观支持分(17.82&;#177;5.20)及支持利用度(5.02&;#177;1.98)得分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9~4.88,P&;lt;0.05~0.01);防御方式在不成熟(4.75&;#177;1.38)和神经症性(4.98&;#177;1.42)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4,2.88,P&;lt;0.01)。结论: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与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缺乏以及防御方式的不成熟和神经症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背景: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较大样本的团体心理疗法治疗适应障碍研究未见报道。目的:探索运用团体心理疗法,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有效性。设计:回顾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采取心理测评量表(SCL-90)和心理门诊约谈,从南京某医学院1999,2000两个新生年级1126名新生中随机抽样适应障碍新生各分一组,每组30人,运用团体疗法的基本技术,团体讨论、心理剧、放松练习等主要方法,结合自我评价表和心理量表前后对比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大学新生在治疗前后心理健康和自我评价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后,1999级新生分享经验(7.10&;#177;1.40,7.23&;#177;1.48)、信任自己(5.87&;#177;2.14,7.48&;#177;1.70)等差异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著性意义(t=2.01,P&;lt;0.05,t=3.37,P&;lt;0.01);2000级新生分享经验等差异显著(t=2.41,P&;lt;0.05),喜欢参与的差异高度显著(t=3.05,P&;lt;0.01),关怀别人、信任自己等差异高度显著(t=5.01,4.12,P&;lt;0.001)。②治疗前后,1999级新生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强迫、焦虑、恐怖和精神病性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26~2.50.P&;lt;0.05;t=2.88~3.15,P&;lt;0.01);2000级新生躯体化、恐怖、抑郁方面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67,2.10,P&;lt;0.05;t=2.94,P&;lt;0.01)。③1999,2000级治疗前后自我评价同时比较,治疗前关怀别人、有责任感、了解别人的差异显著或高度显著(t=2.09,P&;lt;0.05;t=2.80,P&;lt;0.01;t=3.82,P&;lt;0.001);治疗后关怀别人、信任自己等4方面差异显著(t=2.47,2.17,P&;lt;0.01);心理健康同时相互比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治疗后精神病性差异显著(t=2.09,P&;lt;0.05)。结论:团体心理疗法是缓解大学新生适应障碍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自我评价的积极改变。  相似文献   

18.
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考察家庭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影响,以探讨家庭康复锻炼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组织在1998—01/2002-12吉林军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以步行为主要锻炼内容的家庭康复训练。训练强度以往复运动实验(SWT)为准。测量记录肺功能、运动能力和呼吸困难等内容。结果 训练12周后,康复训练组的FVC(%预期值),FEV(%预期值)和FEVl/FVC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1.851—2.892,P&;lt;0.05);康复组患者SWT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改善(t=2.137—2.938,P&;lt;0.05):康复组患者的运动时间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t=2.892~2.912,P&;lt;0.01),心率和呼吸困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t=2.268~2.938,P&;lt;0.05)。结论 简单的家庭康复训练,在COPD患者中取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呼吸困难程度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有人认为社会支持是决定自尊的关键因素,且多数学者认为主观支持比客观支持更有意义,但社会支持除主观和客观支持外,中国学者还提出了支持的利用度问题。那么,在大学生中,自尊与社会支持特别是支持利用度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呢?目的:探讨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了解大学生自尊,社会支持状况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整群抽样,现况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学院医学心理与行为科学教研室。对象:以南方某综合性大学的15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方法:采用SES自尊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南方某综合性大学的154名学生进行自评调查。主要观察指标:154名大学生的自尊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3个维度的评定得分。结果:男大学生的自尊得分(29.77&;#177;3.34)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8.25&;#177;3.34)(k2.510.P&;lt;0.05);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支持总分和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显著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t=-1.983.P&;lt;0.05;t=-3.475.P=0.01);自尊与社会支持中的利用度有显著正相关(r=0.162.P&;lt;0.05)。结论:大学生自尊与社会支持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20.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以及提高其生活质量的康复干预手段。方法:采用MO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副反应量表(TE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广西龙泉山医院176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并与180名正常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SF-36总评分(67.72&;#177;18.84)、生理功能(78.61&;#177;23.14)、生理职能(53.71&;#177;34.25)、社交功能(67.78&;#177;27.46)和情感职能(64.66&;#177;37.89)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5.24,4.82,7.69,9.08,4.65,P均&;lt;0.01);家庭支持少、病程长、年龄轻、多次住院、住院时间短的患者生活质量差(P&;lt;0.01)。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依次为BPRS,SAS,SDS,TESS和病程(P&;lt;0.01~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低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选择合理药物治疗的同时,有必要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手段,促进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全面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