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胸膜间皮瘤的螺旋C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主要分析胸膜间皮瘤的螺旋CT及HRCT征象,提高胸膜间皮瘤的螺旋CT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组织细胞学证实的胸膜间皮瘤的螺旋CT征象。结果17例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良性5例,恶性12例。结论螺旋CT在胸膜间皮瘤的定性诊断及确定病变的范围、形态以及胸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犯及侵犯程度有很大价值,但本病的最终确诊仍需要病理学的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影像特点,探讨CT和PET/CT在其诊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匀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8例行PET/CT检查.[结果]22例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单侧胸膜增厚,5例为结节状,17例为弥漫性不规则胸膜增厚.8例行PET/CT患者中,在原发灶PET/CT未提供更多信息,但2例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发现远处转移.2例患者治疗方案发生变化.[结论]CT能很好地显示胸膜病变的形态、范围;PET/CT在肿瘤的分期及治疗中起重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5):829-830
目的分析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提高对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膜间皮瘤患者的CT征象。结果 28例胸膜间皮瘤患者中,良性9例,恶性19例。28例病例CT表现均有广泛胸膜增厚和增强结节,25例合并叶间裂增厚,17例合并胸腔积液,7例胸膜收缩、胸廓塌陷,4例胸壁侵犯,1例心包转移,5例肋骨转移,3例胸膜钙化。结论 CT在胸膜间皮瘤的定性诊断及确诊病变范围、形态及胸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犯及侵犯程度上有很大的价值,但本病的最终确诊仍需要病理学的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胸膜间皮瘤CT影像形成的病理基础以及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CT影像与病理对照的方法 ,对 18例胸膜间皮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胸膜间皮瘤 8例 ,恶性胸膜间皮瘤 10例。结果 :发生在右侧胸腔 10例 ,左侧胸腔 8例。 6例胸膜上有明显的孤立性结节 ,为良性胸膜间皮瘤。 3例胸膜上有多发结节并有局限性胸膜增厚 ,其中 1例为恶性 ,2例为良性。 9例胸膜上有散在的形态不规则结节 ,均伴有恶性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 ,均为恶性。恶性胸膜间皮瘤较良性胸膜间皮瘤强化明显。结论 :CT在胸膜间皮瘤的定性诊断及确定病变的范围、形态以及胸壁和纵隔结构是否受侵犯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 MSCT)胸部高分辨率扫描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45例恶性胸水和35例良性胸水的CT征象.结果:恶性胸腔积液胸膜改变特征在CT上的征象大多呈结节样增厚、不规则增厚(厚度>10 mm)、环状增厚、纵膈胸膜增厚.而良性的胸膜腔积液大多显示胸膜均匀性增厚,线状粘连与钙化.结论:恶性和良性胸水在螺旋CT中的影像学征象可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特征,探讨C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0年1月-2010年1月10年间收治的27例确诊为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中有26例的CT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膜增厚。其中弥漫性胸膜增厚18例,局限性胸膜增厚8例;肿块状胸膜增厚16例,结节状胸膜增厚6例,环状增厚4例:单侧胸腔积液19例及胸壁侵犯7例;胸膜增厚≥1cm者23例,胸膜增厚〈1cm者3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有特征性,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及34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的CT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确诊。结果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与结核性脓胸患者CT表现胸膜增厚类型、胸廓体积缩小情况差异显著(P〈0.05);胸腔积液、纵膈淋巴结、肺内、胸壁受累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胸膜增厚情况、患侧胸廓体积缩小可作为恶性胸膜间皮瘤与结核性脓胸鉴别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胸部CT片,总结对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有价值的胸膜改变的CT征象.方法 最终确诊的20例恶性胸腔积液及30例良性胸腔积液病人的胸膜改变方面的CT征象回顾分析.结果 良性胸腔积液胸膜增厚主要呈弥漫均匀增厚,以中下部胸膜为主;胸膜外脂肪层明确显示;胸腔体积无明显改变,纵隔胸膜增厚;包裹性胸腔积液;胸膜钙化、脏层胸膜增厚和粘连、肺基底部胸膜增厚光滑且小于10 mm,这些征象特异性分别为81.0%、62.0%、83.5%、78.0%和85.0%.恶性胸腔积液胸膜病变的CT征象主要是环状胸膜增厚,结节状胸膜增厚;壁层胸膜厚度大于10 mm;一侧胸膜受累且中上部胸膜病变较显著,以上改变的特异性分别为100.0%、86.9%、72.0%和91.0%.结论 应用CT观察胸膜改变对胸腔积液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价值,与临床结合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价值,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2017年3月至2023年3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确诊的2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资料。结果 1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位于右侧胸膜,8例病变位于左侧胸膜,2例双侧胸膜发病。14例胸膜呈环绕状增厚(厚度1.4~5 cm);9例患者胸膜增厚呈肿块、多发结节样(厚度0.4~6 cm),2例胸膜单发肿块样增厚(厚度分别为3、4 cm)。14例患侧胸廓体积缩小,13例心包结节样受累,13例叶间胸膜受累,11例纵隔胸膜受累,4例胸膜增厚合并斑点状、条状钙斑,3例肺门淋巴结肿大,2例患者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发生胸壁肋骨受侵,1例肺内结节样转移,1例合并肝脏转移,17例有不等量的胸腔积液合并肺组织不张。MS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低密度或者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增厚的胸膜呈轻度-明显强化,较大病变内可见液化坏死、囊变不强化。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MSCT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对该疾病诊断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了30例我院经CT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结果 30例病例中CT表现患者均有广泛胸膜增厚和增强结节.25例合并叶间裂的增厚.21例合并胸腔积液.7例胸膜收缩、胸廓塌陷.6例胸壁侵犯.2例心包转移.3例肋骨转移.4例胸膜钙化.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CT表现具有特征性,有着帮助临床作出决策及直接介入治疗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发热待查(FUO)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武汉协和医院PET 中心行18 F‐FDG PET/CT检查的144例FUO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结果。以手术病理、穿刺细胞学检查或者出院诊断并结合12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作为最终诊断依据。分析PET/CT图像,并从病变检出率、诊断效率、恶性肿瘤临床分期等方面评价 PET/CT对FUO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144例患者有130例最终得到明确诊断,其中恶性肿瘤41例,良性病变89例,14例病因未明。PET/CT为97.6%(40/41)的恶性肿瘤患者和88.7%(79/89)的良性病变患者检出了异常病灶,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7.6%(40/41)、86.5%(77/89)、90.0%(117/130)、76.9%(40/52)、98.7%(77/78)。PET/CT 为46.3%(19/41)的恶性肿瘤患者首次检出了原发灶,并为92.7%(38/41)的患者检出了比传统影像学方法更多的病灶。结论18 F‐FDG PET/CT 显像对FUO患者病变的检出、良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及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良、恶性胸膜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 64例胸膜疾病患者同时进行了CT和MRI检查。评估分析了胸膜疾病的CT和MRI形态学特点以及分别在T1WI、T2 WI和增强T1WI上的信号特点。结果 无论在CT或MRI图象上 ,纵隔胸膜受累、环绕形胸膜增厚 ,结节状、轮郭不规则以及胸壁和 /或横膈受累等征象均强烈提示恶性胸膜病变。与既往文献报道不同的是 ,胸膜增厚 >1cm对良、恶性胸膜病变的鉴别无意义(P >0 .0 5,χ2 检验 )。结合形态学及信号特点 ,MRI对诊断良、恶性胸膜病变的敏感度为 98% ,特异度为 92 %。结论 单纯依据其形态学特点 ,MRI除了对某些特定胸膜病变的发现和范围的评估优于CT外 ,对绝大多数胸膜疾病的诊断价值与CT相当。但当MR信号与形态学特点结合时 ,其对良、恶性胸膜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则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与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以提高对GIST的诊断水平.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32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病理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32例肿瘤均为单发,位于胃部17例,空肠和回肠7例,结肠及直肠3例,食管1例,十二指肠和肠系膜各2例.良性9例,恶性23例.CT表现为黏膜下富血供性肿块,肿瘤倾向于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及钙化.双期增强扫描见静脉期较动脉期强化显著.结论 CT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定性判断以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定性诊断需依赖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18F—FDGPET/CT显像特点及其相应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胃肠道问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8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PET/CT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总结病灶特点,并与既往PET/CT报告及病理报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18例间质瘤,原发瘤灶均为单发,其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5例、恶性10例,3例良性病变PET显像均为阴性表现,潜在恶性及恶性间质瘤15例均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核素异常浓聚灶.CT表现3例良性间质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光滑肿块影,潜在恶性及恶性间质瘤CT表现不一,多数病灶内可见坏死、囊变区,部分病灶内可见出血,少部分病灶内密度均匀,呈软组织密度;大部分病例可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少数病例定位诊断及病理学分型不明确。结论PET/CT在对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鉴别间质瘤良、恶性,且一次扫描可判断肿瘤有无转移,但对于间质瘤恶性程度分级上还有一定困难,最后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5.
恶性胸膜间皮瘤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42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症状主要有胸痛(64.3%),咳嗽(81%),呼吸困难(73.8%)等,均无明显石棉接触史。胸液均为渗出液,胸液腺苷脱氨酶(ADA):平均14.4U/L,胸液癌胚抗原(CEA):平均1.15ng/ml,癌抗原125(CA125):平均1 114.6U/ml,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平均116.4ng/ml。胸部影像学示42例均有胸腔积液,其中大量积液17例(40.5%),胸膜增厚31例(73.8%),胸膜结节或肿块影10例(23.8%),胸壁侵犯肋骨破坏2例(4.8%)。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7例(16.6%),胸膜活检14次(33.3%),外科胸腔镜检查7例(16.7%),开胸手术活检13例(31%)。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症状不典型,胸液肿瘤标志物CA125及CYFRA21-1均明显升高,胸部CT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经皮肺穿刺及胸膜活检是确定病理诊断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在胸水良恶性判定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07年8月-2009年6月我中心以胸水原因待查且常规胸部CT检查仍不能明确胸水性质,行PET/CT检查的病人共59例,男43例,女16例。恶性胸水经病理学证实,包括组织活检、胸膜活检及胸水脱落细胞学检测。PET/CT图像分析分为胸膜有无转移及原发恶性病变和胸膜外远处转移病变两个方面。结果随访5-18个月,恶性胸水23例,良性22例,14例不能判定良恶性。PET/CT判断有无胸膜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3.9%和81.8%;发现原发病变11例,胸膜外远处转移10例;指导穿刺6例。结论PET/CT引导下活检穿刺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