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阴黄证论及其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临床按中医理论辨证治疗支气管哮喘12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厥心痛"、"真心痛"范畴。《金匮要略》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明确指出上焦阳气虚是冠心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在其基础上浊邪上乘,阻遏胸阳,形成气滞血瘀、痰浊,使血脉不通而发痛。《素问.痹论》谓:"心痹者,脉不通。"说明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提高对黄疸病(阴黄)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治疗上根据其病机总结出温肺疏肝,健脾温中化湿,温阳通便和利胆退黄四种治疗方法运用于临床。结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期,有效增加肠蠕动,解除腹胀纳呆等症状,使气机通畅,升降有序,瘀胆自除。结论中医中药对黄疸病(阴黄)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性交出血从热辨治举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交出血是指每于性交时或性交后,女性阴道或外生殖器局部出血。若初婚时因处女膜破裂而出血者,属正常现象,不是病态。本病不仅影响女性身心健康,长期不治还会影响夫妻间的正常性生活和感情。笔者临证多年,治验颇多,疗效显著。兹择从热辨治者,正诸同道。  相似文献   

6.
武维屏从肝辨治支气管哮喘经验撷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小儿久泻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将小儿久泻分为4型,以自拟经验方进行治疗观察:(1)迁延性肠炎见脾胃虚弱症状者,用自拟健脾止泻汤补脾健胃、燥湿止泻;(2)慢性肠炎见脾肾阳虚症状者,用自拟温阳固涩汤补肾温阳、益气固涩;(3)霉菌性肠炎见久泻伤阴症状者,用自拟生脉连梅汤育阴敛津、益气止泻;(4)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腹泻见脾虚气滞症状者,用自拟补脾理肠汤配合中药敷脐补脾健运、理气导滞。结果共116例(迁延性肠炎38例、慢性肠炎6例、霉菌性肠炎12例、肠易激综合征60例),痊愈90例,好转21例,无效5例。结论辨病辨证相结合分型治疗小儿久泻疗效好,有必要进行进一步临床探讨与观察。  相似文献   

8.
人工流产血证,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不外血寒、血热、血虚、血瘀四种。现将辨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邵奇 《中国医药指南》2013,(18):276-277
<正>淋病是由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性疾病。属中医的"膏淋"、"淋浊"、"精浊"、"毒淋"等范畴。中医文献中的淋证,是广义泌尿系疾病的总称,指排尿不畅,点滴而下,甚或茎中作痛。《杂病源流犀烛》描述的:"其茎中如刀割火灼,窍端有秽物,如米泔,如粉糊,如疮脓,如目眵。"比较接近于现代医学的淋病范畴。近代中医将淋病称为"毒淋"或"花柳病"。  相似文献   

11.
桂平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233-234
1 疏解表邪,芳香化浊 适用于夏秋季暑湿之邪、秽浊之气外犯肌表,内伤胃腑所致之呕吐.症见突然呕吐,胸脘满闷,腹痛泄泻,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多选用藿香正气散以疏邪解表、芳香化浊,可加黄连、佩兰、荷叶以清暑解热;若有宿食停滞、胸闷、腹胀者去白术、甘草,加鸡内金、神曲以消积导滞.<古今医统·呕吐哕门>载"卒然而呕吐者,定是邪客胃腑,在长夏暑邪所干,在秋冬风寒所犯".指出这类呕吐有发病快、吐势猛之特点,多为风寒暑湿食积所致.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辨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以上腹部隐痛、饱胀、纳差、乏力为主证,但兼证繁多。一般多兼有嘈杂、灼心等,给临床治愈带来困难。本病与中医的嘈杂、吞酸、噎嗝、梅核气等相关,故治疗应抓主要矛盾,才能提高临床疗效。现将笔者辨治慢性胃炎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从临床实际出发对小儿咳嗽的临床辨治进行了总结,并附验案加以说明,希望能为儿童咳嗽的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介绍小儿再发性腹痛的表现特点,并阐述了调畅气机、运脾消滞以及分辨寒热为本病的诊治法则.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发性心绞痛是相对于劳累性心绞痛而言,特点是:心绞痛持续时间一般较长,疼痛程度较重,不易为硝酸甘油所缓解,属中医"胸痹、厥心痛"范畴,笔者应用中药辨证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浅谈体会如下。1.温阳重在心肾自发性心绞痛临床表现各异,但总的特点是与活动无明显关系,多表现为阳虚寒凝的症状,如胸痛剧烈,感寒痛甚,  相似文献   

20.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对眩晕有主风、主火、主痰、主虚之说。《内经》提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认为其病在肝,在脑,在脾,在肾;病因属风,属虚。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有所阐发,金元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