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前躯症状诊断价值,对80例首次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病人(SC组)与60例维持诊断分裂样精神病的病人(SCF组)的前躯症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前躯症状的发生率,尤其是不恰当行为、性格改变、讲话离题、躲避亲人或与人疏远、敏感、多疑、怪异想法、无端恐惧、强迫症状等发生率SC组显高于SCF组。提示精神分裂症一分裂样精神病的前躯症状确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探讨精神分症和分裂样精神病前躯症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首次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SC组)与60例诊断精神分例症的病人(SCF组)的前躯症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前躯症发生率,尤其是不恰当行为、性格改变、讲话离题、躲避亲人或与人疏远、敏感多疑、怪异想法、无端恐惧、强迫症状等发生率,SC组显著高于SCF组。结论 提示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躯症状确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分裂样精神病120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SFP)的结局及其作为诊断亚型的临床应用价值,作者对120例SFP患者进行5~7年随访,并将维持原诊断组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组的临床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维持SFP诊断者31例(25.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者70例(58.33%),改诊为情感性精神障碍者15例(12.5%),改诊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4例(3.33%);继续维持SFP诊断组与改诊业为精神分裂症组比较有如下特点、起  相似文献   

4.
分裂样精神病106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诊断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6例首次住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1~6年随访,将资料作分析研究。结果106例患者中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30例(2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72例(68%),情感性精神病4例(37%)。分裂样精神病改诊为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与其病前性格、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思维形式及情感障碍等因素有关,而与家族遗传史、起病形式以及精神症状中幻觉、妄想、行为障碍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两者差异亦较大。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过渡诊断仍有保留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阴性和阳性症状的特点。方法:对49例分裂样精神病与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作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样精神病组中有妄想症状者明显多于精神分裂症组;而精神分裂症组中情感平淡、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明显多于分裂样精神病(P〈0.01)。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在阴性、阳性症状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86例分裂样精神病(SFP)进行了1.5~5.5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显示:58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67.4%),21例(24.4%)继续维持SFP诊断,6例(6.9%)诊为情感性障碍,1例诊为脑基底节变性所致精神障碍。继续维持SFP诊断的病例与精神分裂症比较有如下特点:起病急,病情短,接触良好,阳性症状多,阴性症状少,情感淡漠少,联想障碍和原发性妄想及被动体验少,症状缓解快,社会功能好。作者认为,SFP虽多数会转化为精神分裂症,但仍有一部分会长期维持原诊断。  相似文献   

7.
对205例分裂样精神病(SFP)进行了5-10年的随访调查,结果显示:91例(44.4%)改诊为精神分裂症,108例(52.6%)维持SFP诊断,6例(3%)改诊为情感性精神病。作认为通过5-10年的随访调查,仍有52.6%维持SFP诊断,因此,SFP是否可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83例分裂样精神病病人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及转归。方法 对 1990~ 1992年首次发病住本院治疗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了随访。结果 共随访了 83例 ,随访间隔首次住院时间为 7.14± 0 .6 8年。发现 36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43 .4% )、4例改诊为情感性精神病 (4.8% )。结果提示难以对首次发病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转归预测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猜疑症状较情感性精神病人严重 ,分裂样病人的复发及再住院次数少于前两类病人 :首次发病的病期少于 1个月者较病期超过 1个月者起病快 ,再住院次数少、装相作态症状明显。结论 作者认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种提示良好预后的精神分裂症亚型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9.
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随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转归。方法用前瞻性方法收集分裂样精神病病例并进行随访,将随访后维持分裂样精神病(SFP)诊断的病人和修正为精神分裂症(SP)诊断的病人的各种变量进行比较。结果7073%病例维持SFP诊断,SFP与修正为SP两组病例之间在个性特征、急性期时间、症状的结构、疗效、维持治疗时间和剂量、社会功能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提示SFP和SP两组疾病存在异源性,并对提高SFP诊断的准确性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个过渡性诊断,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诊断。方法 用事件相关电位N100(N1)、P300(P3)检测分裂样精神病40例,精神分裂症40例与正常人40例。结果 分裂样组、分裂症组与正常组相比,N1、P3潜伏期有显差异(P<0.05),而分裂样组与分裂症组各项指标无显差异(P>0.05)。结论 支持分裂样精神病为精神分裂症亚型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