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绍容  杜林 《华西医学》2006,21(2):349-350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和脑梗塞发生的关系。方法将487例脑梗塞患者根据心电图表现分为心房纤颤组和非心房纤颤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7例脑梗塞患者中,心房纤颤组64例,非心房纤颤组423例。心房纤颤组意识障碍发生率73.4%,运动障碍发生率91.1%,P<0.01,均显著高于非心房纤颤组。心房纤颤组反应性高血糖、上消化道出血及死亡率也均高于非心房纤颤组,P<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失语、偏盲在两组没有差异。结论心房纤颤是脑梗塞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脑梗塞合并心房纤颤患者病情重,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一代醛固酮受体阻断剂依普利酮联合胺碘酮防治高血压病合并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高血压并心房纤颤,血压控制平稳后心房纤颤依旧患者60例,继续降压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病人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每天加用胺碘酮0.2g、依普利酮25mg,6~12个月,对照组病人在转复为窦性心律后每天加用胺碘酮0.2g,6~12个月,监测血压、24h动态血压、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彩超。结果:两组在防治心房纤颤复发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心房纤颤的病人,在血压控制平稳的原则下,联合应用胺碘酮、依普利酮较单用胺碘酮有明显降低心房纤颤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心房纤颤中的监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卢氏县人民医院收治确诊的70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50例同期无心房纤颤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分析两组监测结果。结果研究组P波最大时限(123.56±12.89)ms及P波离散度(44.09±6.47)m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房早起源分布均以左房上部、左房下部为主,且两组左房上部、左房下部分布率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触发性房早联律间期(0.42±0.03)s明显低于对照组(0.67±0.0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可为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治及研究提供依据,有效诊断早期阵发性心房纤颤,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快速型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快速型心房纤颤的老年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1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心率下降至(85.2±12.0)次/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2.2±13.2)次/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快速型心房纤颤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并且提高快速型心房纤颤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预防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发的作用。方法:将46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胺碘酮+卡托普利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胺碘酮治疗,随访1年,观察两组心房纤颤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房颤的复发率明显减少,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CEI类药物能减少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复发率,对房颤有预防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生命体征、心房纤颤复发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p O2、LVEF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BNP、HR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房纤颤转复率高于对照组,心房纤颤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或预防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并发心房纤颤发生,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华法林行抗凝治疗,观察组采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抗凝方法治疗老年心房纤颤并发脑栓塞临床疗效优于华法林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P波离散度 (Pdisp)及P波最长时间 (Pmax)与阵发性心房纤颤的关系。方法 :观察 3 2例有阵发性心房纤颤病人的Pdisp及Pmax,并与 3 2例无心房纤颤病人相比较。对有心房纤颤者给予乙胺碘呋酮口服 ,观察治疗前后Pdisp及Pmax变化。结果 :有心房纤颤病人的Pdisp及Pmax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有心房纤颤者用乙胺碘呋酮后Pdisp及Pmax均明显减少 (P <0 0 0 1)。结论 :Pdisp及Pmax可预测心房纤颤的发生 ,且是观察抗房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葛根素对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2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和阿斯匹林组两组。另选21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葛根素组用5%葡萄糖注射液+葛根素500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2周;阿斯匹林组用阿斯匹林150mg,1次/d,连续口服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标志物P选择素和内皮功能受损标志物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显著增高。经葛根素与阿斯匹林治疗均可降低P选择素、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且葛根素和阿斯匹林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心房纤颤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内皮功能受损,葛根素可显著改善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细胞功能,且能与阿斯匹林相媲美。  相似文献   

10.
阵发性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也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难题之一。P波离散度(Pd)是近年来发现和提出的预测房性心律紊乱、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体表心电图的一个新指标。本研究通过对6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电图的Pd和最大P波时限(Pmax)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无心房纤颤的健康人群进行比较,以探讨它们在预测阵发性心房纤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地尔硫卓治疗快速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0例快速心房纤颤患者,设对照组(18例),研究组按地尔硫卓0.05mg/kg(20例)、0.15mg/kg(22例)、0.25mg/kg(22例)、0.35mg/kg(18例)四种不同剂量于3min内静脉注射,观察用药时、后患者心率、血压、心电图及临床症状。结果:不同剂量地尔硫卓对快速心房纤颤作用随剂量增加而增大。结论:静脉注射地尔硫卓可以迅速控制心房纤颤的心室率,疗效以0.25mk/kg为最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术后并发心房纤颤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食管癌术后并发心房纤颤病人50例,并以同期手术的100例未发心房纤颤的食管癌病人做对照。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心房纤颤的高危因素及预防对策。结果:食管癌术后并发心房纤颤是多因素引起的,多发生于术后3天以内,房颤组围术期死亡率为4·01%(2/50),对照组围术期死亡率为3·02%(3/100),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要以“防重于治”的态度积极对待术后并发心房纤颤的发生,护理观察要全面细致,及时发现,找出原因,立即处理、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阵发性心房纤颤是临床上常见而重要的心律失常之一。为探讨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特点,本文对48例老年人阵发性心房纤颤病例的发病因素、心电图特点进行初步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与血栓栓塞和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脑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心血管死亡)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本研究制定的方案,将符合条件的心房纤颤患者,常规采静脉血1 ml,使用Roche集团生产的Cardiac Reader,测定血浆D-二聚体。其中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ng/ml 54例为观察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0.5 ng/ml 72例为对照组。随访720天,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和复合心血管事件的例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血栓栓塞事件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复合心血管事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心房纤颤患者D-二聚体水平,对预测此类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低通气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心律失常一心房纤颤的关系,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试验对61例心房纤颤和72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至少7小时多导睡眠图监测,以观察睡眠呼吸暂停、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降低与心房纤颤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活化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42例心房纤颤患者 ,随机分为葛根素组和阿斯匹林组两组。另选 2 1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葛根素组用 5 %葡萄糖注射液 葛根素 5 0 0mg静脉滴注 ,1次 /d ,连续 2周 ;阿斯匹林组用阿斯匹林 15 0mg ,1次 /d ,连续口服 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标志物P选择素和内皮功能受损标志物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 ,心房纤颤患者血小板P选择素、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显著增高。经葛根素与阿斯匹林治疗均可降低P选择素、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且葛根素和阿斯匹林组疗效无明显差异。结论 :心房纤颤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和内皮功能受损 ,葛根素可显著改善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内皮细胞功能 ,且能与阿斯匹林相媲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持续性心房纤颤患者血流变性的变化特点及降血粘度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心房纤颤患者84例,其中持续性心房纤颤(〉3mon)41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3mon)43例,均121服巴米尔(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和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ml治疗,每日一次,检测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各参数。结果:持续心房纤颤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和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阵发性心房纤颤(P〈0.05);经口服巴米尔片和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持续心房纤颤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粘附率和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01),而阵发性心房纤颤组血流变学各参数较治疗前也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持续心房纤颤组患者易合并高血粘状态较阵发性心房纤颤组患者;经口服巴米尔片和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后心房纤颤患者血流变学各参数均显著降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盐酸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转复成功及预防复发的作用。方法将135例盐酸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的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组实施整体护理的同时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结果干预组的患者转复有效率为89.4%,对照组为75.4%。复发率:干预组为10.6%,对照组为26.1%。结论对盐酸胺碘酮转复心房纤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转复成功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心房纤颤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上多见于由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引起,也可见于心肌病、甲亢性心脏病等。有作者认为,心房纤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1]。本院自1999年10月至2002年8月收入院的19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39例合并心房纤颤,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95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并经CT或MRI证实,心房纤颤经心电图(ECG)证实。房颤组39例中,男29例,女10例。年龄60~6…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10例,分为窦性心律组110例和心房纤颤组100例,采用COX回归分析心房纤颤对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心房纤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窦性心律组比较未见明显增加(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心房纤颤组与窦性心律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总主要心脑血管事件风险RR值为0.648(95%CI 0.569~1.313,P=0.330).结论:心房纤颤未增加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