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44例,于吸入治疗后的1 h、4 h、8 h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并根据术后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等,观察NO吸入的效果,为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患者护理总结经验及方法 .结果本组吸入NO后1 h、4 h、8 h 的PaO2 、SaO2明显升高(P<0.01), 8例患者因合并严重的多脏器衰竭死亡,36例患者在停用NO后病情稳定、预后良好、未发现明显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认为NO吸入治疗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合并ARDS患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应用一氧化氮(NO)吸入治疗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44例,于吸入治疗后的1 h、4 h、8 h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检查,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并根据术后血气分析、胸部X线片,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等,观察NO吸入的效果,为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患者护理总结经验及方法。结果本组吸入NO后1 h、4 h、8 h的PaO2、SaO2明显升高(P〈0.01),8例患者因合并严重的多脏器衰竭死亡,36例患者在停用NO后病情稳定、预后良好、未发现明显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认为NO吸入治疗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术后危重症合并ARDS患者,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通过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麻疹合并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2例,两组除常规给予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外,治疗组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观察两组患儿咳嗽气促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胸片吸收时间。观察治疗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并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咳嗽气促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改善时间、胸片吸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后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间比较有差异。结论在麻疹合并肺炎的患儿中通过氧驱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能有效改善患儿症状和体征,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入住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21例诊断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且尚未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交替进行机械通气。体位变更顺序为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时间为0.5 h—2.0 h—0.5 h。观察患儿机械通气前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变化;患儿机械通气时俯卧位前后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气道峰压及肺顺应性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血气结果,改变患儿预后。[结论]优质护理在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使用无泵型体外肺辅助技术进行气体交换可有效进行体外氧合呼吸支持,使患肺休息,再逐步恢复正常功能.目的:观察无泵型体外肺辅助技术对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通气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6-06/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杂种犬6只,雄性,体质量(22.66±1.21)kg.呼吸机Servo 900c(Siemons Elema公司,德国);流量仪(美敦力,探针FP-32E,传感器TX50);血气分析仪(Nova biomedical 200,美国);低阻力膜肺(Nova Breath0.5,德国);血流动力学监护仪(飞利浦MP50,美国).方法:实验动物使用戊巴比妥30 mg/kg麻醉后,静脉推注油酸0.08~0.10 mL/kg,以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26.6 kPa(200 mm Hg)为标准建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在成功建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后,经一侧颈动脉与股静脉连接无泵型体外肺辅助系统,进行通气支持,对比支持前后动脉血气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无泵型体外肺辅助通气模型呼吸支持前后犬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无泵型体外肺辅助模型通气前动脉血氧分压(6.17±0.45)kPa,动脉血氧饱和度为(80.47 3.70)%,通气后动脉血氧分压(8.47 0.47)kPa,动脉血氧饱和度为(94.65±1.48)%,无泵型体外肺辅助支持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二氧化碳分压由(4.71±0.23)kPa降为(2.57±0.19)kPa(P<0.01).结论:无泵型体外肺辅助技术可以对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的损伤肺进行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30例俯卧位机械通气老年病人,记录俯卧位前和俯卧位后1 h、2 h病人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 h、2 h病人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P〈0.01),心率、呼吸均减慢(P〈0.01),而 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 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以提高老年病人的氧合状态,减慢心率、呼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俯卧位机械通气时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30例俯卧位机械通气老年病人,记录俯卧位前和俯卧位后1h、2h病人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血气变化。[结果]俯卧位通气治疗后1h、2h病人的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升高(P0.01),心率、呼吸均减慢(P0.01),而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应用俯卧位机械通气,可以提高老年病人的氧合状态,减慢心率、呼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取密闭式吸痰,比较两组患儿血气指标情况及肺通气指标情况。结果吸痰后,两组患儿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O_2)均高于吸痰前,动脉血氧分压(PaCO_2)则低于吸痰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观察组呼吸指数(RI)、肺动态顺应性(Cdy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能够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气指标,提高肺通气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因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探索其治疗的方法,分析肺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方法 将所有的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2例分成A(50例)、B组(12例)2组,B组在A组的治疗途径上另加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并对2组各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指标包括:pH、PaO2、PaCO2、SaO2、HCO3.结果 新生儿窒息42例(68%);窒息合并吸入性肺炎36例(58%),剖宫产19例(31%),奶汁吸入性肺炎6例(10%),感染性肺炎3例(5%),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0.76、0.35、0.83、0.74,新生儿窒息,窒息合并吸入性肺炎,奶汁吸入性肺炎以及感染性肺炎和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相关性.A、B组的PaO2分别为(78.80±8.23)mm Hg和(87.20 ±8.30)mm Hg(t=4.56,P<0.05);SaO2分别为(89.50±5.40)%和(99.63±3.30)%(t=5.78,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治愈率为92%,A组的治愈率为80%(x2=3.5,P<0.05).结论 足月新生儿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因很多,指征宜放宽,并以临床严密观察和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为依据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肺表面活性剂对于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30例,在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化痰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辅助治疗,观察通气治疗24 h时pH、心率、呼吸、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水平,并与通气治疗前比较.结果:好转28例(93.3%).通气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较治疗前上升(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治疗前下降(P<0.05).2例无效改行有创通气.结论: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武传传  杨艳丽 《妇幼护理》2022,2(11):2582-2584
目的 探究集束化护理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2019 年 1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 50 例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25 例。两组均行机械通气,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集 束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临床指标和血气指标。结果 研究组气管插管脱出率(3.57%)低于参照组(14.28%)(P<0.05)。 研究组撤机成功率(96.43%)高于参照组(75%)(P<0.05)。研究组肺出血发生率(4%)低于参照组(8%)(P<0.05)。 研究组 VC 时间、住院时间及肺出血停止时间短于参照组。通气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比无明显差异 (P>0.05),通气 48h、72h 两组血气指标均优于通气前(P<0.05)。通气 48h、72h 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高于参照组,动 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对行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护理效果显著,可改善 患儿血气水平,减少肺出血发生率,缩短整体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和验证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MAS患儿均给予机械通气,并采用PS治疗。使用首剂药物Curosurf 100mg/kg,间隔12h后再使用第2剂PS。结果第1剂PS治疗后12h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值(PaO_2/FiO_2)、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APO_2)虽高于用药前,但与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第2剂PS后,患儿PaO_2、PaO_2/FiO_2、a/APO_2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呼吸机参数吸入氧浓度(FiO_2)、峰压(PIP)、平均气道压(MAP)、呼吸频率(RR)明显降低,用药12h后以上参数与第1剂PS用药12h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使用PS能更有效并持续改善MAS患儿肺顺应性及氧合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吸入一氧化氮(NO)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中对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 20例确诊ARDS患儿在进行药物治疗、机械通气的同时均进行吸入外源性NO治疗,NO初始治疗浓度为10×10^-6,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计算吸入NO前,吸入后0.5、1、12、24、48小时等不同时刻的肺动脉压力(PAP),直至某个时刻NO治疗效果不明显时,则将治疗浓度减为原浓度的50%,每2小时递减50%,直至停用,分别记录各时间点的PAP值。结果吸入前PAP均值为59.20 mmHg(1 mmHg=0.133 kPa),吸入NO后0.5、1、12、24、48小时PAP均值分别为53.40 mmHg、48.10 mmHg、42.80 mmHg、36.60 mmHg、35.30 mmHg,与吸入前比均明显下降(P〈0.05)。在吸入NO后48小时内PAP平均值呈递减趋势,但吸入后24小时与48小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小时吸入NO浓度减为原来的50%后PAP平均值为37.70 mmHg,与48小时相比,PAP增高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小时NO浓度再减为50%后与50小时相比,P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小时停止吸入后PAP(平均值为40.30 mmHg)虽较前反弹但仍较吸入前明显减低。结论 NO对ARDS导致的肺动脉压力增高有治疗作用,吸入浓度为10×10^-6的NO,24小时内可有效减低PAP,维持原浓度继续吸入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损伤新生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损伤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而对照组仅采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比较通气前及通气2、12、24 h以及治疗后2组患儿的呼吸机相关指数、氧合指数、肺顺应性指标,同时比较2组患儿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1)呼吸机相关参数比较,治疗组患儿吸入氧浓度24 h内显著下降,动脉血氧分压显著上升,平均气道分压也在24 h内迅速下降,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肺氧合指数比较上,治疗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在肺顺应性比较上,治疗组患儿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3)治疗组患儿的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讨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治疗新生儿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合并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余阗  李云 《医学临床研究》2003,20(3):204-205
近年来本院对 6 0例急性I型呼吸功能衰竭患儿使用头罩吸氧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肺炎患儿 80例 ,依据动脉血气分析诊断为急性I型呼吸功能衰竭 ,即动脉氧分压 (PaO2 )低于 5 0mmHg(范围在 4 0~ 5 0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血氧饱和度 (O2 SAT)大致正常。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6 0例年龄 1个月至 1岁 6个月 ,平均 6个月 ,多数年龄在 3~ 7个月。临床诊断肺炎 4 5例 (毛细支气管炎 19例、支气管肺炎 2 6例 )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 13例 ;合并因感染、缺氧引起的急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于生后24 h内经气管插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于出生24 h后气管插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两组患儿肺功能改善情况,对两组患儿住院天数、机械通气天数、用氧天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经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后患儿的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气浓度(PaO2/FiO2)、pH值及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用药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能明显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肺功能,且早期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张秀茹 《临床医学》2013,33(5):81-82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汝南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120例早产儿,均有呼吸困难症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都依据实际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仅实施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使用固尔苏。结果研究组患儿在用药后的6、24、48 h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好转(P<0.05)。研究组呼吸窘迫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43.33%,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胎龄逐步增加,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逐步降低(P<0.05)。结论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有效避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出现,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现察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鼻罩正压通气治疗,测定动脉血pH、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100%;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加(P<0.01).结论: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过程,探讨其护理方法和监护要点。方法:对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与护理方法和内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儿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为重症麻疹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采取针对性的重点监护和有效对症的护理措施十分重要。通过对患儿恰当、精心的护理,重视心理护理,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平稳度过危险期,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病情观察及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提高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的治愈率.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21例,通过加强呼吸、循环系统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掌握退热幅度,首选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做好患儿的用药护理及饮食护理、排便的观察与心理护理.结果 21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19例患儿成功治愈,1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抢救无效死亡,1例放弃治疗.远期随访结果均痊愈.本组患儿平均住院(11.48±3.53)d,住院期出现呼吸衰竭6例,均予及时治疗护理后康复.结论 高质量的护理是提高麻疹合并重型肺炎患儿疗效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