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手术结合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取栓后留置导管溶栓的经验。方法 手术取栓后留置导管溶栓者31例,均为混合性。股青肿7例,股白肿2例。术前全部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结果 术后7d经留置导管静脉造影示28例患肢深静脉全程通畅。静脉壁光滑无返流;1例胭静脉狭窄50%,2例胫前静脉部分再通。随访:29例症状全部消失,2例穿弹力袜后能正常工作。结论 手术取栓结合留置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 相似文献
2.
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nbosis,DVT)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为全身性药物溶栓、肝素抗凝及手术取栓。在溶栓用药时,由于其选择性不强,小剂量效果不明显,加大剂量又易导致出血;手术取栓因对血管内皮损伤较重、术后内膜增生明显,都逐渐被淘汰。而介入治疗以其疗效显著、损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血管外科,特别对发生于近端、长段的重症DVT,介入处理则逐步成为必需。现对其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的护理.方法 对4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置管溶栓术治疗,必要时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对其进行有效的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 38例患者痊愈,显效8例,有效率100%.46例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4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出现血尿,1例出现牙龈出血.结论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置管溶栓术治疗,通过对其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严密周到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采用患侧股动脉置管进行微泵注入中等量尿激酶、肝素钠、局部溶栓及全身抗凝治疗.结果12例行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肺栓塞.提示股动脉置管局部溶栓治疗下肢DVT患者疗效显著,同时溶栓治疗过程中精心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对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采用患侧股动脉置管进行微泵注入中等量尿激酶、肝素钠、局部溶栓及全身抗凝治疗。结果12例行股动脉置管溶栓治疗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肢肿胀消退,未发生肺栓塞。提示股动脉置管局部溶栓治疗下肢DVT患者疗效显著,同时溶栓治疗过程中精心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并不少见,现将近十年来收治的采用溶栓治疗为主的1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总结导管溶栓治疗2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及并发症观察.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19例患者患肢肿胀、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2例出现出血倾向,调整用药3 d后消失.无1例出现肺栓塞.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10.
<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有严重危害的常见血管疾病,多由手术、外伤、分娩和严重心脑疾病等引起,其近期并发症是肺动脉栓塞,远期并发症是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积极预防及早期有效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传统治疗手段有单纯抗凝、手术取栓以及系统溶栓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个体化综合性应用多种介入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2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先经健侧置入下腔静脉滤器。中央型135例,经患侧股静脉插入12~14 F鞘管手动机械性血栓抽吸;混合型291例,采用Fogany球囊拉栓及12~14 F鞘管手动机械性抽吸血栓联合治疗。258例合并髂总静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行PTA或支架置入治疗。胭静脉以下血栓行溶栓治疗。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3 d患肢肿胀、疼痛均开始消退或减轻。血栓完全清除率88.97%;出院时健、患肢膝上、下15cm处周径差均较术前明显减小(t=19.37、23.99,P0,001)。409例随访3~12个月,水肿、色素沉着、溃疡等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6.85%、2.69%、0%;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静脉通畅无附壁血栓89.49%;临床总有效率98.53%。结论个体化综合性应用多种介入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微创、手术成功率及血栓清除率高,且住院周期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的颈静脉穿刺技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9年2月~2012年11月期间,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对56例需要经颈静脉入路者,对颈内静脉穿刺进行了导丝标记法和细针穿刺法两种技术改进,观察穿刺技术改进后颈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8例采用导丝标记法,均一次穿刺成功,其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00%,无1例误穿动脉;18例采用细针穿刺法,其中12例一次穿刺成功,3例多次穿刺成功,3例反复穿刺失败,2例误穿颈动脉。两种穿刺技术均未发生颈部血肿、气胸、血胸等与颈静脉穿刺相关的并发症。结论上述两种改进颈静脉穿刺技术,操作简单,成功率和安全胜高,创伤小,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2加权的3D可变翻转角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2 weighted 3D fast spin echo imaging with modulated refocusing flip angles,T2-MATRIX)序列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EDVT)诊断中的价值,为早期、精确诊疗LEDVT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材料与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急性期LEDVT患者21例,均于发病后14 d之内进行T2-MATRIX序列成像,同时行3D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magnetization prepared rapid acquisition gradient echo,MPRAGE)成像和超声检查。由两名放射科医生在血管节段水平分别对T2-MATRIX和MPRAGE图像进行双盲判读。比较两种序列在血栓长度、面积及血栓信号强度等指标的评价一致性。以MPRAGE和超声为联合参考标准,计算T2-MATRIX序列检出血栓的诊断准确性。结果纳入的21例LEDVT患者中,共计147个血管节段,其中67个血管节段检出血栓。在血管节段水平T2-MATRIX检出LEDVT的敏感性为94.03%,特异性为98.77%,阳性预测值为98.41%,阴性预测值为95.24%,准确性为96.60%。组内相关系数分析和Bland Altman分析显示T2-MATRIX和MPRAGE序列在血栓长度、面积及血管管径定量评估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P≤0.05),位于一致性界限内的差值分别占总数的98.51%、97.1%和100%。结论 T2-MATRIX序列诊断急性期LEDVT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还能显示周围软组织水肿程度,是一个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尿激酶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措施和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9例患者通过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围术期的护理。结果29例患者利用导管直接尿激酶泵入血栓内溶栓治疗后患肢肿胀、疼痛感消失,无1例发生肺栓塞、出血情况。结论尿激酶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妥善固定导管,使用溶栓药的护理,预防感染的护理,可提高溶栓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急性和亚急性下肢DVT的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鉴别急性和亚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可行性.方法经超声诊断的43例46条下肢DVT患者,根据其诱因和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急性组和亚急性组,比较两组血栓形成部位、回声特点及病变静脉管径.结果两组血栓的形成部位、回声特点有显著差别(P<0.05),而管径无明显差别(P>0.05).以低回声表现的局段性、周围型和中央型血栓诊断急性下肢DVT的特异性分别为100%、84.6%和75%.而以中回声表现的血栓和混合型血栓诊断亚急性下肢DVT的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6.9%.结论对于诱因及症状不明确的下肢DVT患者,根据超声检查多数可区别急性和亚急性DVT,但少数仍不能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转归过程中的价值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在不同阶段测定79条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的静脉各测值间的变化情况,结合相应阶段临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受累静脉狭窄率在治疗1个月后其均值较入院前明显降低(P<0.01),1~6个月各测之变化不明显(P>0.05)。静脉瓣返流程度在治疗1个月后有10%的受累静脉出现度返流,6~12个月受累静脉返流程度明显加重,其中治疗后12个月时度返流占10%,总返流率达76%。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1个月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下肢深静脉的回流障碍;其后回流障碍逐渐改善而静脉返流出现且逐渐加重,并成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个月后的主要病理改变。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反映其病理发展和转归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VCF置入联合CDT,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大、小腿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肢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VCF置入联合CDT治疗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Hydrolyser导管行血栓切吸术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5例LEDVT患者,病变在左侧髂静脉2例,左侧髂股静脉8例,双侧髂股静脉5例。均经健侧股静脉穿刺先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经患侧股静脉或Guo静脉穿刺插管,行血栓切吸术,结合血管内溶栓治疗。结果:本组15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15/15)。临床疗效显效11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4/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Hydrolyser导管行血栓切吸术结合运用溶栓等介入技术综合运用治疗下肢慢性DVT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