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法对四肢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入院的100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四肢骨折术后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法治疗及护理。治疗结束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疼痛、肿胀、邻近关节活动度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积分变化。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四肢骨折康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四肢骨折康复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症状与体征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及邻近关节活动度积分分别为(45.29±1.40)分、(28.60±0.90)分、(19.90±0.80)分,明显高于该组治疗前积分及对照组治疗后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法对四肢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显著,不仅能明显改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及体征,还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熏蒸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11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4例采取熏蒸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对比2组术后疼痛、肿胀及邻近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患肢疼痛、肿胀和关节活动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5 d后,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肿胀评分和邻近关节活动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01)。结论熏蒸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可减轻四肢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术后患肢疼痛、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踝关节骨折中后期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中后期的患者共81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设计,按照住院号的奇偶将81例患者分为熏蒸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药物注射并配合微波治疗及康复护理指导,熏蒸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中药熏蒸治疗代替微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程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第7天症状体征总体的改善程度即开始出现差异,第21天两组疗效统计显示,熏蒸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65.00%,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焙论中药熏蒸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减轻炎症反应、消肿止痛、松解粘连的功效,对骨折中后期症状体征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用于其辅助治疗。熏蒸时须注意护理,以充分发挥疗效并避免烫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Liss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四肢骨折患者围术期指标以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12月接受治疗的98例四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Liss钢板经皮微创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老年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接受内固定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微创组。42例接受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常规组,46例接受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设为微创组。比较2组围术期基本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骨折恢复效果。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3、7 d VAS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微创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1.43%(P 0.05);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2组钢板位置稳固,均未发生钢板断裂和内固定松动。微创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 0.05),骨折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显著,能减轻手术创伤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骨折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干预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尺桡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骨科术后常规止痛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疼痛宣教、术后指导)。结果术后6h、1d、2d,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结论疼痛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缓解骨科术后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机体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慧  罗远芳  陈玉萍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265-2266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3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监测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营养状况的有关指标.结果:试验组术后10、20 d的体重、三头肌皮脂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下侣降均较对照组轻,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实施合理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261-3262
观察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MIPPO)与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联合应用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8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给予经皮微创钢板接骨术联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MIPPO术与LCP内固定联合应用治疗四肢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及常规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时掌倾角、尺偏角以及桡骨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可有效提升骨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61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康复护理组术后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结果:术后1年康复护理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辅助治疗对重度类风湿膝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重度类风湿膝关节炎需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83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0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功能锻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辅助治疗,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后血清因子水平,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两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评分(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结果:经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后试验组血浆纤维蛋白(FIB)、D-二聚体、IL-1β、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SF-36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WOMAC评分、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重度类风湿膝关节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
胡桂芳  徐晓霞  徐扬 《中国康复》2011,26(5):384-386
目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三级康复整体护理方案作成本-效果的经济学统计和分析,为能更有效恢复患者功能的同时节省治疗费等开支提供依据。方法:12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43例,均按内科常规治疗,同时A组执行脑血管病三级康复治疗方案:早期Bobath法,中期移乘、站立、重心转移及步行训练,出院后社区康复训练,并配合三级康复整体护理,包括协调康复团队工作,指导康复器具使用,将训练内容融合ADL中及每周访视等。B组仅接受三级康复治疗方案。C组完成常规治疗。治疗6个月末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各组间的差值,并对治疗期间的各项费用作成本-效果的经济学统计。结果:3组所花费的总住院费,直接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间接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和总费用C组明显高于A组。B组的直接非医疗费用高于A组。A组FMA、MBI评分每提高1分、NIHSS评分降低1分,需要消耗的住院相关费用、直接医疗费和总的成本费用均明显低于B、C组,B组低于C组。结论:实施三级康复治疗及整体护理方案能明显减少医疗费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情感支持对脑梗死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效果。方法:80例脑梗死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实验组还给予情感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语言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为52.5%,前者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脑梗死失语患者,实施情感支持能够促进其语言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纽、延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三组均接受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早期康复组于发病后7d内进行康复训练,延期康复组于发病后7~30d内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早期康复组和延期康复组及对照组(P〈0.01),早期康复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延期康复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效,能有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早期介入康复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3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5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基础护理,康复组患者同时应用必要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治疗4周后肢体功能按Fugl-Meyer测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用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BI积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干预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每天进行2次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每天进行1次常规康复训练及1次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周治疗5d,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用Fugl-Meyer(上肢部分,FMA-UE)、改良日常生活能力(MBI)、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肩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MBI评估均有明显提高(P0.05),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组的FMA-UE和肩关节前屈、水平内收、水平外展主动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相比提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康复组、功能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各25例,综合康复组采用药物 吞咽功能训练 吞咽治疗仪器治疗;功能训练组采用药物 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药物治疗组只接受药物治疗。结果治疗21d后综合康复组与功能训练组、药物治疗组在吞咽能力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可明显促进脑卒中后吞咽能力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6个月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运动疗法和言语治疗,并对每组患者在入组时和6个月后利用生存质量评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中文版对其生存质量(Qualityoflife,QOL)进行评定。结果:康复组两次生存质量评分分别为59.85±12.14、76.66±13.62,对照组为59.87±11.45、69.75±10.19;两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变化均数比较,康复组6个月后的QO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言语能力的影响。方法:把70例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连续康复组和对照组,连续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未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两组的常规内科治疗和早期的言语康复治疗均相同。分别于入组时(V1)、入组后第2个月末(V2)和第5个月末(V3)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进行评定。结果:入组后5个月末连续康复组失语商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三级康复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后Broca失语患者的言语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韩婷婷  尤红  张敏  杨燕 《中国康复》2016,31(4):258-260
目的:观察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增加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治疗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和Pro-Kin平衡训练仪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的Berg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Berg得分提高更为明显(P0.01)。2组的睁、闭眼长度及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小(P0.01),且观察组的减小程度更为显著(P0.01)。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能力,而将视觉反馈平衡训练与常规康复治疗相结合,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则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