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信息化虚拟药房管理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的效果。方法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于2020年7月起建立并实施信息化虚拟药房管理。选取在中心行规律透析的4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实施前(2020年4月至6月)与实施后(2020年7月至9月)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透析药品不合格率、护理人员工作量。结果与信息化虚拟药房管理措施实施前相比,实施后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42.5%vs. 77.5%,P<0.05),透析药品不合格率明显降低(15.77%vs. 2.69%,P<0.05),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减少。结论血液净化中心依托信息化虚拟药房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药品合格率及护理人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探讨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见细节安全隐患及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结果:做好透析患者安全隐患评估及不良事件的分析和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保证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达到了质量持续改进、确保血液透析患者治疗安全的目的。结论:通过各项核心制度落实,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提高沟通技巧,是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确保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安全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方法,以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医疗护理安全,有效预防和控制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感染事件的发生。方法:针对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监测,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标准操作规程,再造流程保障安全,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考核标准。结果:通过完善质量监控与督导考核机制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医院感染监测各项指标的达标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医院感染管理持续质量改进可预防与控制血液净化中心感染事件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保障血液净化治疗安全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净化中心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急性肾衰、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等疾病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特殊场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卫生事业的进步,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透析患者不断增加,透析专业队伍迅速扩大,透析中心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血液净化技术在我国发展尚不平衡,人员培训、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患者的透析安全,我们通过分析和探讨找出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并结合透析中心护理工作特点,于2007年7月我们血液净化中心经过改造,布局更加合理,并严格划分各区域,防止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中心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其处理对策.方法 我院自2006年1月起实施护理安全管理,针对血液净化中心存在的主要护理安全隐患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并统计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前后5年内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比较两者的不同.结果 血液净化中心在治疗环境、人员管理、医疗技术等方面均存在安全隐患,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实施前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有助于提高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质量,防止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科室人员的培训与管理,使血液净化中心的各项护理工作更加规范,以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相似文献   

6.
朱瑜  黄圣洁  吴李莉  熊维健  邓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7):1020-1021,1024
目的探讨视频监控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护理活动的28名护理人员作为观察对象。于2019年9月在血透室的各个治疗区域安装监控系统,对各个护理操作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实施视频监控管理前3个月(实施前)采用传统的分级护理管理结合PDCA(P指计划,D指执行,C指检查,A指处理)循环管理模式,实施视频监控管理后3个月(实施后)在实施前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由质控组对视频监控进行实时查看,不定期回放,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缺陷发生例数、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缺陷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监控有利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缩小护理管理盲区,保障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将授权的领导模式应用于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旨在于探讨授权的领导模式如何在血液净化中合理、正确、有效的使用,从而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 将组织内部的授权、部门之间的授权、不同组织之间的授权分别运用于血液净化中心护理管理中.结果 实施2年来,血透患者的满意度由97.0%上升到99.8%、工作量增加(床边透析增加49%、血透次数增加15%)、透析质量提高(血红蛋白≥11g/dl的患者增加了10%).加强了与各部门、不同的组织之间的相互协作.结论 将领导授权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后,被授权者的管理能力得到了血液净化中心医护人员的认可,达到了满意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提高透析护理质量。方法对血液净化中心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将血液净化中心护理人员根据职称、学历和能力水平的不同实行结构岗位职责分层,即在病区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的5级层级管理结构。根据维持性规律血液透析患者隔日上午或下午透析的治疗特点,按照区域设置8个层级责任制护理小组,每组各由1名责任护士、1名辅助护士、1名助理护士组成,其中责任护士的工作班次与本组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安排相同,固定为隔日早班及下午班。层级责任制护理小组中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班次固定3个月,辅助护士班次相对固定。对实施前(2005年)及实施后(2006年)的病房护理管理质量、护理质量结果及患者、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后,病区管理检查分数由实施前(2005年)的93分提高到了实施后(2006年)的97分;消毒隔离检查分数由实施前的96分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9分;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2%提高到了实施后的92%,护士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0%提高到了90%。护理质量(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中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血液净化中心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透析护理质量,实现了一体化、系统的透析护理服务,使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质量更加系统和深入,促进了血液净化护理队伍自身的健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JCI标准对血液净化护理管理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安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实施"以患者舒适"为目标的优质护理等,持续提高血液净化室的护理质量。结果:JCI标准的实施对血液净化室护理质量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保证了患者的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效控制了护理不良事件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结论:JCI标准指导下的血液净化室护理管理有利于维护患者安全和提高护理质量,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0月1日起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为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提供的血液净化服务的各要素的管理规范,包括透析前、透析中、透析后及并发症处理规范等方面:①进入血液净化前的评估和准备;②每一次血液净化的准备、实施、监测和结束后评估;③透析中可能出现的急性并发症,制定与执行的应急预案;④慢性并发症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⑤血液净化中心(透析室)应建立的  相似文献   

11.
血液净化救治毒鼠强中毒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9,自引:5,他引:129  
目的探索血液净化对毒鼠强中毒的治疗价值。方法应用血液净化方法治疗10例毒鼠强中毒患者,进行疗效总结;并与既往常规治疗(未血液净化)的7例患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血液净化治疗后患者血液毒鼠强浓度、心肌酶、APACHEⅡ评分、脑电图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均<0.01);血液净化组与常规非血液净化治疗组患者比较,相同时期(入院第5日)内血液毒鼠强浓度下降值〔分别为(82.3±21.7)μg/L和(27.9±14.2)μg/L〕有显著差异(P<0.01),意识转清醒及抽搐停止时间〔血液净化组分别为(5.7±2.6)小时和(0.9±0.7)日,非血液净化组分别为(16.2±10.1)小时和(4.5±3.7)日〕均显著提前(P均<0.01)。结论血液净化治疗毒鼠强中毒比常规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工作现状,以期为完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养方法,加强其临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自制调查表对2008-2010年间参加江苏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培训并取得血液净化专科护士毕业证书的22名血液净化专科护士进行调查,其内容主要包括专科护士的个人基本情况、所在医院情况、工作内容、教学科研开展情况、受支持度等。结果 55.56%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在工作中承担较全面的血液净化治疗项目。工作时间分配比例:临床护理为69.91%,教学科研为20.95%,护理管理为9.14%。90.90%的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在工作中受到较好的支持。结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的临床工作范围、工作方法还尚未建立起统一、规范、科学的内涵,应提高合作科室的医生和患者的重视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中心静脉压监测评估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的容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吕桂兰  吴婧  景影  杜玮  樊荣 《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82-884
目的探讨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指导超滤量调节的最佳评价指标.方法监测15例危重患者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通过比较在不同指标下调整超滤量后液体管理的效果,评价中心静脉压对反映患者容量状况的敏感性.结果比较发现,15例患者中心静脉压与超滤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624,比平均动脉压与超滤量的相关系数(-0.05)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中,监测中心静脉压来评估患者容量状况较平均动脉压更为敏感,为实现个体化的液体管理提供了更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在汶川地震医疗救援中,通过血液净化设备物资管理标准化流程的设计与实施,确保灾后挤压综合征患者血液净化治疗的完成;并通过血液净化技术的严格管理,提高了该类病人的血液净化效果,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77例伤员共813例次血液净化治疗的安全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血液净化中心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丽玲  蒋碧玲  莫国华 《全科护理》2009,7(31):2879-2881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中心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方法]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减少了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满意率。[结论]做好护理风险管理是保证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理念在肾脏科重症监护室连续性血液净化患者中的实践与效果。方法建立病区间无缝隙护理管理团队,规范治疗流程,细化护理交接内容,建立三级护理质量监控,完善护理安全屏障。结果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提高(P0.05);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减少(P0.05)。结论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可以加强病区间的合作,提高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留置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经验,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2月~2005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血液净化治疗病例223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193例(右181例,左12例),右锁骨下静脉置管21例,股静脉置管9例(右8例,左1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结果置管术中的常见并发症有:误穿动脉8例(3.6%),皮下血肿10例(4.5%),穿刺部位渗血3例(1.3%).置管术常见远期并发症有:导管相关感染28例(12.6%),导管栓塞9例(4.0%),导管意外脱落5例(2.2%),血流量不足(血流<180ml/min)21例(9.0%).带管时间3~155天.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操作技术简便,并发症低,并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临时性血液通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对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80例非胆源性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血液净化组接受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联合组在血液净化组基础上接受至少1次的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症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87.5%)高于血液净化组(65.0%)(P<0.05)。治疗后,两组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较血液净化组低(均P<0.05);两组CRP、TNF-α、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较血液净化组低(均P<0.05);两组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较血液净化组低(均P<0.05)。联合组治疗期间新发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血液净化组(20.0%vs 35.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5.0%vs 7.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可提高非胆源性SAP的疗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及炎症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持续血液净化序贯治疗儿童蜂蛰伤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37例9个月龄至11周岁符合蜂蛰伤合并MODS患儿,在地塞米松0.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