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军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了解军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单应对方式量表、自尊量表、生活事件量表,自我态度量表等对469名军校护生进行测评。结果 军校护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女性得分;除强迫、恐怖因子外,均低于国内普通大学生和军校大学生得分。相关分析显示,军校护生SCL-90均分及各因子得分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应对方式中的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积极应对、自尊程度、自我态度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大小依次为生活事件、自尊程度等。结论 对护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培养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消极应对,提高自我悦纳的水平,有助于调节生活事件的影响,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式: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会支持量表对202名护生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护生SCL-90的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常模,护生中有59.41%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3.86%护生有明显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人际敏感、偏执、强迫、敌对、抑郁等;护生SCL-90各因子和解决问题、求助应对因子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幻怨、退避和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分与SCL-90各因子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结论:护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张俐  肖世莉  谭婧  胡盼  蒋坤  卢莎  王智  杨雪 《护理研究》2007,21(9):768-769
[目的]了解军校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自动思维问卷对79名护生测评。[结果]SCL-90结果显示:护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精神病性、强迫症状、焦虑、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和抑郁。相关分析表明:心理健康(SCL-90总分)与自动思维、消极应对、生活事件、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9个预测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有3个(自动思维、生活事件和神经质),联合预测心理健康78.6%的变异量。路径分析显示:自动思维、生活事件和神经质对心理健康有直接作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社会支持、精神质、内外向和掩饰对心理健康有间接效应。[结论]护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在帮助护生克服心理问题时,应重视并注意区分自动思维、生活事件、神经质和其他因素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生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在校护生心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45名在校护生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护生在面临遭遇事件时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幻想、求助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自责、退避、合理化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合理化与年龄呈负相关。解决问题与SCL一90总分及其各因子呈负相关,求助与除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其他因子以外的所有因子呈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与SCL一90总分及其因子呈正相关;生活事件与解决问题呈正相关,与退避、合理化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生活事件、解决问题和幻想对心理健康水平起到预测作用。结论在校护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应对方式的影响,帮助护生建立成熟的应对方式是心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高职护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应对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在实习前对267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SCL-90量表中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7个因子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负性生活事件与护生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结论:护理教育者需要针对实习前护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加强护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对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特质应对问卷(T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26名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结果本组护生SCL-90总分及强迫、人际关系、焦虑、恐怖4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背景、学习成绩不同的实习护生其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存在显著差异。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实习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与SCL-90中的多个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消极应对对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预测作用。结论实习护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军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动思维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267名高原地区军人进行测评。结果:SCL-90结果显示:高原地区军人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强迫症状和敌对性,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03,3.41,P<0.01)。回归分析表明:生活事件、神经质、自动思维、精神质、掩饰、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对高原地区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均有预测性,其中生活事件(标准化回归系数0.375,P<0.01)、自动思维(标准化回归系数0.294,P<0.01)和神经质(标准化回归系数0.222,P<0.01)直接影响心理健康,精神质、掩饰、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间接导致心理问题。结论:高原地区军人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对高原地区军人心理问题的发生,生活事件、神经质、自动思维、精神质、掩饰、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既存在直接影响又有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康复专业大学生心身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康复专业大学生的心身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8名康复治疗专业大学本科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应对方式问卷(CSQ)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检测,与普通医学生、大学生样本和青年组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康复专业大学生组SCL-90各因子分均低于普通医学生和大学生,亦低于青年组常模(躯体化和焦虑因子分除外),而且EPQP、CSQ和ASLEC量表的某些因子与SCL-90的各项因子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或负相关(P<0.05~0.01)。结论康复专业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普遍较好,情绪不稳定、负性生活事件及不成熟应对方式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应对方式量表(TCSQ)、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的SCL-90的9个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1),其心身反应水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客观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交通事故智残者家属存在有较多的心理问题,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实践教学对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5~6月对参与健康教育临床实践的高职护生90名作为研究对象,于进行临床实践教学前后采用SCL-90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实践1月后,护生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得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实践前,其心理健康比例、积极应对、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得分均高于实践前。消极应对和SCL-90总平均分呈正相关,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与SCL-90总平均分呈负相关。结论:临床实践教学能促进高职护生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和心理健康的发展。自尊、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是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大专生评判性思维与心理健康、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评判性思维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632名护理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大专生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84.44士35.5)分,其中<280分有299名(47.31%),280~349分有330名(52.22%),≥350分仅有3名(0.47%);除躯体化和敌对2个因子外,护理大专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评判性思维总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1),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1);评判性思维总分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P<0.01).回归分析显示,阳性症状、应对方式和焦虑是评判性思维良好的预测因子.结论 护理大专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对其评判性思维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心理状况有利于提高评判性思维水平.  相似文献   

12.
背景: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目的:探讨不同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设计:以高校在读的护理专业学生为观察对象的整群分层抽样现况调查。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护理系及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西京医院康复理疗科。对象:于2004-12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抽取西安市护理专业中专、大专、本科三个层次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515人作为观察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团体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共90个项目,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每一个项目均采用“无症状”、“很轻”、“中等”、“偏重”、“严重”1~5级评分法。记录总症状分和9个症状因子分。总症状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某项因子分偏高,说明此项的心理卫生问题严重。所得资料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主要观察指标:症状自评量表总症状分和9个症状因子分。结果:随机抽取的护理专业学生515人中5人因事未填写调查表,应答率为99.0%。收回合格问卷501份,有效率为98.2%。不同学习阶段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三年制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一年级相对较低,三年级次之,二年级最好;三年制大专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二年级相对较低,五年制本科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三年级相对最低。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前3位的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结论:护理专业学生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中专以一、三年级整体偏高,大专、本科均以中间学习阶段整体偏高;主要精神心理症状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应依据不同学习阶段的心理特点加强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陈瑜 《中华护理教育》2010,7(8):380-382
目的了解医科大学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广州某医科大学105名护理专业男生进行测评。结果①护理专业男生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大学生常模(P0.01或P0.001),强迫和精神病性2个因子得分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或P0.001),与护理专业女生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护理专业本、专科男生SCL-90各因子得分仅在躯体化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科护理专业男、女生SCL-90各因子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护理专业男、女生仅在人际敏感、恐怖2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护理专业男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与人格问卷的内外向维度分呈负相关(P0.05或P0.01)(除敌意因子外),与神经质维度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其中SCL-90均分与神经质维度相关最为密切(r=0.687)。结论护理专业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普通大学生,情绪稳定、外向等人格特征有利于提高护理专业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医学院护理系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目的了解高校男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系26名男生和33名女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护理系学生与常模比较,强迫状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男、女生分别与常模比较,男生强迫状态、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女生强迫状态、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男生与女生比较,男生恐怖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结论对医学院校学生,应加强心理辅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男护生相对于女护生,对从事护理工作,有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护理实习大专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88名护理实习大专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实习大专生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得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积极应对得分与消极应对得分均低于常模(P<0.01或P<0.05);消极应对得分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护理实习大专生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护理教育者应对护理实习大专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6.
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寻求有效的干预对策。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12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专业女大学生SCL-90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7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而强迫症状、敌对等因子分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本科临床实习护生,专科实习护生SCL-90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更高(P0.05)。家庭经济条件差、非自已选择专业、不喜欢护理专业、对就业感到悲观、实习工作压力大、不喜欢向人倾诉、来自农村等是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实习护生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问题,带教老师应及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干预,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贫困与自尊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自尊水平以及贫困与自尊的交互作用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包括90项自评症状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以及个人基本信息调查的问卷对某医科大学873名本科生进行测查。结果 非贫困生、贫困生的自尊量表得分的均分分别为29.76±4.04、30.44±4.02,贫困生自尊水平低于非贫困生(P<0.05);大学生的贫困因素与自尊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P<0.05),自尊水平越高,SCL-90得分越低,中等自尊水平的贫困生的SCL-90得分低于非贫困生(P<0.05),高、低自尊水平的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SCL-90得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尊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好,中等自尊水平的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贫困生。在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应当针对其自尊进行辅导,以达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A类别)、客观自我与现实自我(B类别)、镜中自我与现实自我(C类别),即本文所说的自我概念三种类别,它们的不一致或落差是自我心理学重要研究内容,与健康心理学有密切关系.目的探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客观自我与现实自我、镜中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或不一致、即自我概念三种类别落差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试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抽样调查,横断面研究.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对象2002-01/03随机选取北京的中国政法大学(97人)、中国石油大学(85)、中国公安大学(103人)和首都师范大学(52人)4所学校的2~3年级9个班的大学生,共337人;上海大学2年级学生7个班的大学生,共150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的1~2年级4个班大学生,共120人,总共607人作为研究对象.排除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51份,有效被试是556人.方法用自编自我概念(包括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客观自我和镜中自我4个问卷)问卷测量学生自我概念三种类别落差,用症状自评量表测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观察指标大学生自我概念3种类别落差、心理健康十个因子表现和它们的关系. 结果①大学生自我概念3种类别落差的描述性统计、A类别落差最大(65.0±39.2);其次是B类别(-30.1±28.2);再次是C类别(-0.11±24.7).②大学生对症状自评量表的反应属正常范围,揭示大学生的大多数是心理健康的.③大学生A和B落差与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相关显著、C类别落差与症状自评量表的相关不显著.④大学生自我概念三种类别落差与症状自评量表的回归分析结果,A类别落差对症状自评量表的预测作用最大(β=0.32),其次是B类别(β=0.24),再次是C类别(β=-0.14).结论大学生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客观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镜中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落差与心理健康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陆小兵 《护理研究》2004,18(5):442-443
[目的 ]探讨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防御方式的关系。 [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防御方式问卷 (DSQ)和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 ,对 2 0 2名中专护生进行调查。 [结果 ]中专护生SCL -90所有因子与个性N维度 (情绪稳定性 )、P维度 (精神质 )及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与E维度 (内外向 )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个性和防御方式对中专护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精神科教学模式改变后对护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7例在校护理系学生按入学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两组均采用同一精神科护理教材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点转移至护生心理健康水平重塑上.在两组教学前后进行自身及组间的SCL-90对照比较.结果:教学前两组的SCL-90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教学前后SCL-90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观察组教学前后SCL-90差异性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变后的精神科教学模式可明显提高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对引导在校护生用积极应对方式解决问题以有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